1. 首頁
  2. 其他

中國經典寓言小故事

中國經典寓言小故事

紛繁生活中,我們苦苦追尋人生的智慧,常常忘了,智慧就蘊藏在那些最純真樸實卻又最永恆經典的文字——寓言裡。

磬鳴有因

在洛陽的一座寺院裡,有一隻磬(qing)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出響聲,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又沒有人去敲擊它,它總是這麼自己響起來。僧房裡的僧人對這隻會自鳴的磬十分恐懼,總以為是鬼怪在作祟,時間長了以後,這位僧人因驚恐而嚇出了病。寺院裡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們請來許多術士、法師,讓他們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沒有一個人能制止這隻磬的自動發聲。這件事搞得僧人坐臥不寧,惶惶不可終日。

僧人有個好朋友,名叫曹紹夔(kui),他聽說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這一天,曹紹夔來到洛陽的這座寺院,見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詢問病情病因。僧人把磬自鳴的情況和自己的懷疑都告訴了曹紹夔。正說話間,寺院裡敲起了齋鍾。忽然,那磬又自己響起來了。僧人一聽到磬又響起來,自然是嚇得臉色慘白,跳起來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著說:“你聽……你聽……”曹紹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鳴的原因。他見朋友嚇成那個樣子,不覺笑了。他對僧人說:“這樣吧,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鳴的侵擾,你明天擺好豐盛的酒宴等著我!”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為什麼要等到明天呢?今天不行嗎?”

曹紹夔神秘地笑了笑說:“我必須回去拿一樣東西來才能解決問題。”

僧人以為朋友跟自己鬧著玩,不大相信他說的話,但是,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為曹紹夔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紹夔果真來了,僧人十分高興,招待曹紹夔吃過飯,便一同來到那隻會自鳴的磬跟前。只見曹紹夔不慌不忙從衣兜裡掏出一把銼刀來,在磬上連銼了幾下,就告辭走了。

說來也怪,打這以後,這隻磬真的再也不自鳴了。僧人不解其中奧秘,便專門找到曹紹夔,問是什麼原因。曹紹夔笑笑,解釋說:“你僧房裡那隻磬和你們寺院裡那口鐘有相同的頻率,那邊敲鐘,鍾一響就引起磬的共鳴,於是磬也就發出聲響,哪來什麼鬼怪作祟!我只不過將磬銼幾下,破壞了它原有的頻率罷了。”僧人聽了,如釋重負,病也很快就好了。

凡事只要懂得它的科學道理,就能掌握它並改造它,而不致於疑神疑鬼了。

五官爭地位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種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靈氣,有一天,它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互不服氣。

嘴巴對鼻子說:“人所有的食物、營養,都是透過我才被接納的,我的功勞最顯著。而你,有什麼本領,位置竟然居於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說:“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經過我的辨別,才能決定什麼東西可以進到嘴裡,什麼東西不能進到嘴裡,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當然也就應在你之上!”嘴巴一時語塞,不出聲了。鼻子越說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勞最大,於是它不滿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衝著眼睛說:“你有什麼本事,竟然擺在我的上頭?”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說:“我能觀察美醜,瞭望四方,人的資訊有85%都透過我獲得,慢說什麼辨別香臭、接納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來,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們之上,是天經地義!”說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發現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於是它非常生氣。眼睛對眉毛說:“喂,你是什麼東西?你憑什麼竟然在我的上面?”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揚,說:“是呀,我為什麼就偏偏高居你們各位之上呢?你們想想,如果把我擺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個臉該放哪兒啦!”

沒想到,耳朵終於沉不住氣了,它也說:“各位剛才的爭論我都聽見了。要論能耐,我決不在你們之下,要說功勞,我的功勞也不小。我耳聽八方,辨別動靜。說起來我最委屈,你們不管高低,總還擺在臉上顯眼的地位,而我卻連臉都上不了,我能服氣嗎?”

五官爭位,正是那些妄自尊大、只顧爭權奪利而不顧全域性的人的寫照。

誰投的鼠屎

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孫亮非常聰明,觀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細緻,常常能使疑難事物得出正確的結論,為一般人所不及。

一次,孫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黃門官去庫房把浸著蜂蜜的蜜汁梅取來。這個黃門官心術不正又心胸狹窄,是個喜歡記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庫房的庫吏素有嫌隙,平時兩人見面經常口角。他懷恨在心,一直伺機報復,這次,可讓他逮到機會了。他從庫吏那裡取了蜜汁梅後,悄悄找了幾顆老鼠屎放了進去,然後才拿去給孫亮。

不出他所料,孫亮沒吃幾口就發現蜂蜜裡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誰這麼大膽,竟敢欺到我的頭上,簡直反了!”心懷鬼胎的黃門官忙跪下奏道:“庫吏一向不忠於職責,常常遊手好閒,四處閒逛,一定是他的瀆職才使老鼠屎掉進了蜂蜜裡,既敗壞主公的雅興又有損您的健康,實在是罪不容恕,請您治他的罪,好好兒教訓教訓他!”

孫亮馬上將庫吏召來審問鼠屎的情況,問他道:“剛才黃門官是不是從你那裡取的蜜呢?”庫吏早就嚇得臉色慘白,他磕頭如搗蒜,結結巴巴地回答說:“是……是的,但是我給他……的時候,裡面……裡面肯定沒有鼠屎。”黃門官搶著說:“不對!庫吏是在撒謊,鼠屎早就在蜜中了!”兩人爭執不下,都說自己說的是真話。

侍中官刁玄和張邠(bin)出主意說:“既然黃門官和庫吏爭不出個結果,分不清到底是誰的罪責,不如把他們倆都關押起來,一起治罪。”

孫亮略一沉思,微笑著說:“其實,要弄清楚鼠屎是誰放的這件事很簡單,只要把老鼠屎剖開就可以了。”他叫人當著大家的面把鼠屎切開,大家仔細一看,只見鼠屎外面沾著一層蜂蜜,是溼潤的,裡面卻是乾燥的。孫亮笑著解釋說:“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時間長了,一定早溼透了。現在它卻是內幹外溼,很明顯是黃門官剛放進去的,這樣栽贓,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這時的黃門官早嚇昏了頭,跪在地上如實交待了陷害庫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見,我們對於形式複雜難以判斷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複雜性所嚇倒,這樣就能正確認識事物的現象和本質。

乘涼避露

盛夏時節,酷暑難耐。太陽像個大火爐般掛在天上,無情地炙烤著大地,人們的衣衫都汗溼了一遍又一遍。樹上的知了扯開嗓子拼命叫著:“熱啊、熱啊!”讓本來就熱得不行的人們心中更添了幾許煩躁。

有個鄭國人,他家的院子裡有一棵大樹。於是他就捲了草蓆帶著蒲扇到樹陰下面去乘涼。從早到晚太陽慢慢地移動,樹影也跟著移動。鄭國人發現了這個現象,就也跟著樹影不停地挪動他的席子,好總是處在樹影中,以免被太陽曬到。隨著太陽漸漸居中、偏西,樹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到了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樹影又重新到了樹底下,那個鄭國人也就跟著回到了樹底下。

夜幕降臨了,月亮升上了天空,又在樹下投下了一片陰影。鄭國人又出來乘涼了。他想,晚上有露水,要是被露水沾溼了衣服可怎麼辦呢?接著又轉念道:不怕,還是用白天的老辦法,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於是,樹影緊隨著月亮的移動而移動,鄭國人則緊隨著樹影的移動來挪動他的席子,滿以為這個可以用來躲避太陽的妙法子也一樣可以用來躲避露水。可是卻沒料到,他和樹影一起移動得越來越遠了。一夜下來,他的衣服和席子都被露水溼透了。

這個愚蠢的鄭國人,沒有想到太陽和月亮執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就生搬硬套白天的老經驗。我們可不能學他,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才能真正解決好問題。

愚人失袋

從前,有個愚人到京城去參加考試。他所帶的錢財就放在一個帶鎖的皮袋中。愚人十分擔心他的財物會被人偷去,於是便將皮袋的鑰匙系在自己的腰帶上,從不離身。他想只要鑰匙還在,人家便開不了皮袋,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於是他對皮袋看得不那麼嚴了。

果然有一天,愚人取錢的時候發現皮袋沒有了,怎麼也找不到,看來是讓人給偷走了。他的朋友很為愚人著急,勸他說:“快去報官吧,不然晚了,就是抓到小偷,只怕你的錢也追不回來了。”愚人卻現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我都不急,你急什麼呢?告訴你吧,賊人雖然把我的.皮袋偷去了,但他卻沒法用我裡面的東西。”看著朋友一臉驚奇的樣子,愚人笑了。他得意洋洋地掀開衣襟,從腰間解下鑰匙在朋友眼前晃了晃說:“幸虧我想得周到,一天到晚都把皮袋的鑰匙拴在腰帶上,賊人沒法偷走。既然他得不到我的鑰匙,光偷了個皮袋去,他用什麼來把我的皮袋開啟呢?”

這個愚人也真是會自我安慰,皮袋都沒了,剩一把鑰匙有什麼用呢?更何況小偷用別的辦法一樣能把皮袋開啟呀。可見我們不能夠盲目地自我麻痺,安於現狀,否則就會遭受損失。

智鬥小偷

濠州定遠縣有一個弓箭手,他是使用長矛的能手。一杆長矛到了他手裡舞起來,就像一條銀蛇般上下翻飛,讓人眼花繚亂,遠近少有對手,大家都很佩服他。有個小偷也非常善於使長矛,普通的官軍都打不過他,捉拿了幾次都讓他逃掉。於是小偷很看不起官軍,不過對那位弓箭手他還是有所顧忌,認為還能與自己爭個高下。他常常跟人家說:“如果我見到這位弓箭手,一定要和他決一死戰,看看我倆到底誰的本領好。”

湊巧,有一天,弓箭手到一個村子裡去辦事,路過集市,正遇到小偷在集市上喝酒。兩人這一見面,就好比炸彈碰到了火苗,一點就爆,就是想躲開也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兩人就在集市上挺起長矛決鬥起來。附近的人們聽說這兩大使矛高手決鬥,紛紛趕來觀看,圍成了一堵厚厚的人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有的說只怕這次小偷還是能跑掉,有的說弓箭手應該可以勝過小偷,一時間大夥兒都瞧不出個輸贏來。

弓箭手和小偷你來我往地大戰了幾百回合,真的是不相上下,誰也贏不了誰。幾個時辰過去了,雙方還在鏖戰,體力都已漸漸不支,使矛的速度、力量大大不如剛開始決鬥時。

弓箭手滿臉是汗,他一邊隔開小偷刺過來的長矛一邊暗暗焦急:這樣下去,誰都不佔優勢,到最後只會兩敗俱傷,弄不好自己萬一有點閃失,就會讓小偷又逃掉。可是要戰勝他,又不是馬上就可以辦到的事,怎麼辦呢?難道就這樣拖下去嗎?

在這緊要關頭,弓箭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條計策。他高聲對小偷叫道:“喂,武官來了,你和我都是身強力壯的人,你敢跟我在武官的馬前決一死戰嗎?”小偷聽了愣了一下神,隨口答道:“行。”可是刀槍對決,哪裡容得半分疏忽!就在小偷略一分神的工夫,弓箭手挺矛直向他刺去,一下子就結果了他的性命。

弓箭手鑽了小偷的空子,保全了自己的安全,也贏得了決鬥的勝利。所以我們做事情單靠勇猛和力量不能達到目的時,不要一味蠻幹,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用智慧取勝。

智辨盜賊

陳述古是樞密院直學士。那一年,他走馬上任到建州浦城縣擔任縣令。

陳述古剛到任沒幾天,便遇到審理一宗盜竊案。根據案子線索,他派人將好幾個盜竊嫌疑犯抓捕歸案。可是這些人都拒不承認自己偷了東西,都說自己冤枉。陳述古先讓衙役把這些嫌疑犯帶下去,再作計較。

第二天,陳述古將這些嫌疑犯全都帶上來,他對這些人說:“你們中誰是真正的罪犯,本官自能查個水落石出。後院廟裡有一口鐘,它能分辨誰是盜賊,極為靈驗。”他讓下屬將這些嫌疑犯一行人帶到官署後院,陳述古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進去走到鍾邊,每人用手摸一下鍾。沒有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時,悄無聲息;偷東西的人摸這口鐘時,鍾會發出洪亮的響聲。”

接著,陳述古親自率同僚們先站在鍾前圍成一圈,閉目祈禱,十分肅敬。祭祀完畢,又用帷帳將鐘罩起來。然後,命抓來的嫌疑犯每人伸手去帷帳裡摸鐘。都摸完了,卻沒聽到鍾發出半點聲響。那真正的盜賊心中竊喜,他混在這些嫌疑犯中慶幸自己聰明,躲過了大鐘的檢驗。可是,在出廟門時,陳述古命這些嫌疑犯一個個伸出手來檢查,發現手上都有墨汁,唯獨一個人手上沒有墨汁。陳述古厲聲喝道:“將此盜賊拿下!休得矇混過關!”盜賊冷不防嚇得心驚肉跳,自知已是逃脫不過,只得從實招認自己便是那個偷東西的盜賊。

原來,陳述古用帷帳將鐘罩起來之前,已先命人將墨汁塗在了鐘上。他判斷那些人的心理,沒偷東西的不怕摸鐘會發出聲響,而偷了東西的賊定然不敢摸鐘,因為他唯恐鍾會發出聲響而暴露了自己,因此他的手上沒有墨汁。那個盜賊自以為聰明,他伸出手去假裝摸鐘卻並未摸,正好中了陳述古的妙計。

自作聰明的墨魚

海里有一種長得彎彎曲曲的動物,它的名字叫作墨魚。墨魚每天在海里游來游去,常常會遇見敵人。有一次,它撞上了一條正在覓食的大鯊魚。大鯊魚正餓得發慌,一見了這肥美的墨魚,不禁喜從心起,它露出一口鋒利的白牙齒,氣勢洶洶地向墨魚直衝過來,要是真的打起來,墨魚哪裡是鯊魚的對手,可就是想逃,它也遊不過鯊魚,怎麼辦呢?墨魚自有它的一套本領。原來墨魚肚子裡有個墨囊,這會兒它趕緊把裡面的墨汁全擠出來,它周圍的海水頓時漆黑一片。大鯊魚不提防,一頭撞了進去,什麼也看不見,亂衝亂闖,墨魚趁機溜掉了。

這下,墨魚得意極了。它游到溫暖的淺海處,沾沾自喜地想:我真是本領高強,看來有這護身法寶,什麼都不用怕了。

正想著,墨魚一眼看見不遠處有父子倆正在捕魚,心下一陣驚慌:呀,要趕緊想辦法把自己藏起來,不然叫他們看見就糟了。於是它又放出墨汁將身邊的一片海水染黑。這一放不打緊,老漁人本沒有注意到這邊,忽然見到海水變黑了,高興地對兒子說:“快看,那邊一定是墨魚!”於是父子倆順著墨跡追過去,輕而易舉地將這條自作聰明的墨魚抓到了手。

墨魚沒有考慮到情況的變化,便將小聰明胡亂施展一氣,反而暴露了目標而被捕獲,這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鉤魚的訣竅

一天,林子在橫水邊散步。這河水平靜如鏡,清澈見底,有兩位老漢在河邊釣魚,他們一人蹲在一塊石頭上,神情十分專注。

這時,林子看到其中一老漢一次又一次地起竿,不斷地將釣上來的魚放進魚簍裡;而另一位老漢的魚簍裡卻空空的,他一條魚也沒釣到。這位沒釣到魚的老漢有些沉不住氣了,他跑到那位釣魚多的老漢身邊,對他說:“老哥,您已釣了這麼多的魚了,而我,從一早到現在連一條魚也還不曾釣到。咱倆用的魚食一樣多,釣鉤下去一樣深,可是結果卻完全不一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那位釣魚多的老漢說:“您是問我釣魚的方法嗎?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不過我有這樣一些體會:比如說,在我開始放下釣鉤時,我心裡想的並不是釣魚這件事,因此,我不急不躁,我的眼睛也很平和而不是四下搜尋張望,我的神情也不變,魚就放鬆了戒備,忘記了我是釣魚人,它們在我的釣鉤旁游來游去,因此很容易上鉤,我也就容易釣到魚。我看你呀,就不像我這樣,而是心裡老想著魚,心情十分急切,眼睛老看著游來游去的魚,這樣你的神情變化太多太明顯,魚看到你這副神態,它們會十分緊張,自然都被嚇跑了,那又如何釣得到魚呢?”

經這麼一開導,這位老漢才恍然大悟。於是他按那位老漢說的去做,靜下心來,全神貫注。果然不大一會兒工夫,他也接連釣上來好幾條魚。

林子始終在一旁觀察。他聽到那位老漢的一番話,深有同感地嘆道:“他說得好啊!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一定得認真專注地按規律辦事啊!”

兩個老漢釣魚,外部條件一樣,可是方法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得排除干擾,專心致志地按規律辦事,才能有好的效果。

愚蠢的爭辯

甲和乙總愛在一起爭論,為了一點小事情他們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加上這兩個人都喜歡擺一點小聰明死鑽午角尖,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天,甲問乙:“用銅鑄成鍾,用木頭做成棒捶來敲打銅鐘,鍾就會發出洪亮的聲音。你說這聲響是由木頭引起的呢,還是由銅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由銅引起的。”

甲說:“何以見得是銅引起的呢?”

乙說:“如果用木棰去敲打牆壁,就不會有這鏗鏘的聲響。敲打銅鐘就發出這洪亮的聲響,可見這聲響是由銅發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說:“我看不是銅引起的聲響。”

乙問道:“那你又憑什麼說不是銅引起的呢?”

甲說:“你看,如果用這木棰去敲堆積著的銅錢,就聽不到什麼聲響。這銅錢不也是銅嗎?它怎麼就不發出聲響呢?”

乙反駁說:“那些銅錢堆積在一起,是實心的,當然沒有聲響。鍾是空的,這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說法,甲說:“如果用泥或木頭做成鍾,就不會發出聲音來。你還能說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來的嗎?”

……

甲和乙就這樣沒完沒了地爭個不休,到底聲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他們終究也沒理出個頭緒來。

其實各種事物的屬性,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果我們只抓住一點,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並進行簡單類比,那隻能引出荒唐可笑的結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