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與冬至是什麼意思
導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二十四節氣中也有體現。一年分二十四節氣,而節氣又有區別,例如立冬和冬至,雖然僅差一字,但區別且很大。那麼,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什麼?立冬和冬至有什麼不同?如果你想知道立冬和冬至的區別是什麼的話,不妨隨小編一起往下看看。
立冬與冬至是什麼意思
立冬: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冬至: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
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