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及其應用對人們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一班至八班由我指導教學,每班人數較多,家庭大多無計算機,只能在校上機練習。
1、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濃厚,熱情較高
2、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
3、學生運用電腦的能力較差
4、部分學生上機行為不夠規範
5、有些學生鍵盤不會操作,有的不熟練,用一隻手操作鍵盤現象較嚴重,還有部分學生在小學根本沒有接觸計算機。
針對上述不良習慣,在學習中會嚴格要求,對於本學期的學習,要使他們進一步入好門,並能學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2、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的興趣
3、規範學生上機行為
4、對學生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使用的計算機教材是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的七年級資訊,義務教育教看書。
本教材主要內容如下:1、資訊社會。2、計算機的組成。3、計算機的作業系統。4、熟悉“我的電腦”。5、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檔案。6、用好“回收站”
教學目標:①瞭解資訊及其特徵.
②瞭解計算機在資訊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樹立資訊意識,培養資訊道德.
教學重點:
①資訊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如何迎接資訊社會的挑戰.
②在計算機中如何表示資訊.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
2、仔細講授,進行演示教學+啟發式教學模式教學。
3、耐心輔導,注重能力的`培養,加強思想教育,增強資訊素養。
4、嚴格要求學生,督促他們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上機任務。
5、寓教於樂,在學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組教學,互相幫助,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六.教學計劃: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第一週
9月7日-9月11日
人學常規教育
第二週
9月14日-9月18日
資訊和資訊社會
第三週
9月21日-9月25日
在計算機中如何在表示資訊
第四周
9月28日-10月1日
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第五週
10月5日-10月9日
10.1放假
第六週
10月12日-10月16日
計算機硬體、軟體
第七週
10月19日-12月23日
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第八週
10月26日-10月30日
作業系統的發展
第九周
11月2日-11月6日
管理Windows的桌面
第十週
11月9日-11月13日
Windows的程式視窗、熟悉“我的電腦”視窗
第十一週
11月16日-11月20日
改變視窗的顯示方式
第十二週
11月 23日-11月27日
介紹軟盤、學會使用隨身碟
第十三週
11月30日-12月4日
“資源管理器”視窗
第十四周
12月7日-12月11日
查詢檔案或資料夾、在指定位置建立資料夾
第十五週
12月14日-12月18日
資料夾命名、複製、移動和刪除
第十六週
12月21日-12月25日
用好“回收站”
第十七週
12月28日-元月1日
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