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三伏天哪一伏最熱

三伏天哪一伏最熱

初伏中伏末伏哪個最熱?三伏天有初伏、中伏和末伏,7月23日已進入中伏,那麼你知道初伏中伏末伏哪個最熱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那麼是中伏最熱嗎?

三伏天哪一伏最熱?

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是三伏,那麼三伏哪一伏最熱呢?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屬“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熱。

夏至後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是第三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因為有閏月的關係,夏至到立秋之間有的年份出現4個庚日,有的年份出現5個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數不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天數是20天。

俗話說熱在中伏,據瞭解,今年二伏從7月23日開始,總共20天。在三伏的30天裡,一般來說,中伏的20天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溼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彷彿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中伏為什麼最熱?入伏之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加之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在三伏天飲食方面,古時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麵食是當時人們的美食,可以促進食慾,而且這個季節正是新小麥收完的時候,二伏天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逐腠理之外邪。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麵條出鍋後用涼開水過幾遍。麻醬要用水稀釋,醬油要用熱花椒油炸一下,醋裡滴上幾滴香油,把這些佐料澆到面上,再配上黃瓜絲、菠菜等,澆上蒜泥,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炎夏暑熱,要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飲食清淡可起到清熱、祛暑、斂汗、補液等作用,還有益於促進食慾。新鮮蔬菜瓜果,如西紅柿、黃瓜、苦瓜、絲瓜之類清淡宜人,既能保證營養又可預防中暑。

三伏養生側重不同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頭兩日氣溫極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點在於防中暑。此時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外出應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勿做劇烈運動,保證午睡。最好全天少量、多次補充水分,且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

若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並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體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兒中暑,則應立即送院搶救。

中伏防溼邪

伏天“溼熱交加”,溼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進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食物是祛暑溼的好幫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溼之品熬粥,或者用鮮藿香、佩蘭各10克,飛滑石、焦大麥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均於祛溼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後,“秋老虎”正凶時。雖然暑熱天已經結束,但“秋老虎”的餘威不可小視,應注意預防“上火”,並注意清心安神。雖然早晚較涼,但白天仍舊熱浪襲人,要特別注意補水,以免出現口乾、鼻幹、咽乾、面板乾燥等不適。

由於熱擾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溫的同時,還應有意識避開不良情緒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