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為什麼叫三伏天

為什麼叫三伏天

古人云:“夏至三庚便入伏”,也就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入伏了。今兒開始,京城將開啟三伏天兒的“悶爐”模式。但為什麼叫“伏天”呢?又為什麼是三伏?趁今兒咱來聊聊……“伏”字的本義伏,會意字。從人,從犬。原本是指人匍伏,即俯伏、趴下。“伏”的具體形態是臉向下,體前屈。因此,《禮記曲禮上》中有“寢毋伏”。“伏”字還可以引申出“潛藏”、“埋伏”等多種意思,如《廣雅》中的“伏,藏也。”伏字和天候聯絡在一起,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其詞語有伏天、伏日以及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三伏”等。

“伏”也稱“長夏”,根據五行,“伏”為“土”,而春、夏、秋、冬四季則被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長夏、秋、冬。由夏到秋,火克金,所以金要“伏藏”——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小編語:果然是入伏熱的Orz#“庚日”與初伏、中伏、末伏我們都知道每年有三個“伏”,其具體日期是按照“干支紀日”來確定,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天干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地支相配,從甲子到癸亥,60天為一週,週而復始。

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是庚,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十天重複一次。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統稱為三伏。為什麼中伏至末伏的間隔時間有時是10天,有時是20天呢?原因是末伏日期定在立秋的第一個庚日,所以與中伏相隔的天數就不固定。#小編語:論學好數學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夏至日起至立秋前有四個“庚”日時,則中伏到末伏的間隔時間為10天;有五個“庚”日時,中伏到末伏的間隔時間就是20天,但“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熱在三伏” 養生也在三伏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時機

俗話說“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醫生根據病人的病症不同,在這些方法中選擇一兩種使用。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小兒感冒等,以及一些虛寒性的疾病,如胃痛、關節炎、腎虛引起的腰痛。

專家推薦兩種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貼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紹這兩種方法是因為它們具備4大優點:高效、安全、經濟、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需連續3年,也就是3個療程。為鞏固療效,病人應於冬至日到醫院複診。

“夏練三伏”好嗎?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鍊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鍊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微妙。當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調的家裡不出門,因為那樣會使身體的適應能力更加下降。應當適當走出家門,做些適當的`運動為好。如游泳,練太極拳或到避暑勝地去旅遊等,都會使盛夏生活過得很充實而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夏季健康指南:三伏天 健康飲食四原則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俗話說“熱在三伏”。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三伏飲食——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