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

論我國會計職業道德

論我國會計職業道德

[摘 要] 在當今資訊時代裡,會計資訊對國家的發展、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會計資訊市場十分混亂,虛假、失真的 會計資訊讓使用者霧裡看花,嚴重影響著我國市場的經濟秩序。究其根本,會計職業道德缺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本文透過對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及原因進行深入地分析,目的是喚醒社會來關注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

[關鍵詞]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原因

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領域,主要提供會計資訊或鑑證服務,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經營者、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市場經濟越發展,對會計行業的誠通道德要求就越高。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近年來暴露出一系列的會計舞弊欺詐案件以及與之相連的審計失敗的案例,不僅使會計人員的社會公眾形象蒙受陰影,會計業的公信力受到懷疑,也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因此,瞭解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分析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十分必要。

一、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

當前,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多數會計人員能夠做到愛崗敬業、勤奮學習、堅持原則、參與管理。但也有一部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出現嚴重的滑坡,主要表現在:

1.會計執業態度不端正,缺乏敬業精神。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缺乏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缺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很多人認為會計工作整天就是算賬,既繁瑣又複雜,看到業務人員的各種社會應酬,更是心態不平衡,從而在工作中表現出馬馬虎虎,敷衍塞責,積極性不高,對自己的本職工作隨便應付。有的甚至認為做會計工作沒什麼出息,婆婆媽媽,沒有實權,一心想調離會計工作崗位。

2.會計執業紀律鬆弛。在會計職業界違背準則、弄虛作假現象嚴重。有的會計人員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衝突時,不能夠堅持原則,喪失立場,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在會計工作中,任意虛列或隱瞞收入,推遲或提前確認收入,隨意改變費用和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計量方法,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方法和分配方法等。更有一些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甚至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這些失範行為致使會計資訊嚴重失真,會計假賬大量盛行。中國會計學會會計誠信課題組就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衝突時,會計人員該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曾對一千多名在崗會計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有16.8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當堅持原則,有61.27%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當按單位負責人意見辦,同時做好會計上的“技術處理”,有21.86%的會計人員認為應直接按單位負責人的意見辦。此調查結果從總體上揭示了我國當前由於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嚴重程度。

3.職業心術不正。在市場經濟下,有一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追求私利,監守自盜現象嚴重。一些會計人員喪失了最起碼的法制觀念,會計職業道德淪喪,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汙、挪用公款,以身試法,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如:貴州省貴陽市財政局許傑在擔任會計兼出納的10年中,採取各種手段貪汙公款 7272萬元,媒體報道時冠以“驚天大案”。交通部財務司綜合處雷勳平自1995年至1998年期間利用自己的職務和向下屬單位劃撥國家基本建設限額款的權力,非法挪用交通部國家基本建設資金和科技經費共計8000萬元,受賄31.5萬元。此類案例枚不勝舉。

二、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引起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大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

首先,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我國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在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正在強烈地衝擊、改變著中國社會的一系列傳統特徵,對我們的道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嚴峻的歷史性挑戰面前,由於長期以來對道德教育的忽視,許多人暴露出國民素質方面的嚴重欠缺,道德水平下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意識抬頭,重利輕義的思想在社會上滋生蔓延,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成為一些人的人生信條,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削弱,社會上一些醜惡現象頻現,舊社會的沉渣泛起,社會風氣受到汙染都是不爭事實。會計人員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計人員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

其次,受我國缺乏健全的法制環境影響。會計職業道德是依靠會計從業人員的自覺性自願地執行,並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來實現,基本上是非強制性的,因此它的執行力較差。所以說,會計法律規範是維護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手段,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離不開良好的法制環境。但現階段我國有關會計的法制並不健全,相關法律對違法會計行為的制約缺乏強制性和操作性,客觀上不利於制約違法會計行為的滋生蔓延,更為嚴重的事,在會計人員抵制違法會計行為需要法律保護時,法律沒能給予足夠的保護,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缺乏強有力的支撐。正像有的會計人員在面對弄虛作假的授意、指使、強令而承認自己行為有失職業道德時所說:“法律都管不到的事,我們的道德更無能為力了。”

2.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滯後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是經濟體制上的大變革,也是人們思想觀念上的一次大變革,許多方面要破舊立新。但遺憾的是,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明顯滯後,我國尚沒有針對會計人員制定出專門的職業道德準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範的內容都是散見於《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和《總會計師條例》等法規中。而且大部分法規只是確立了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僅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做出原則性的指導,只有《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具體要求,但也僅僅只是從三個方面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了規範,內容過於概括、簡單,沒有明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行為應該遵循的標準,無法具體指導會計人員的從業行為,使人無所適從。而且有些職業道德規範相當部分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卻未作變更,遲遲沒有制定、推出新的.職業道德規範,出現了一些道德“真空”地帶,什麼是允許的、應該的,什麼是不允許的、不應該的,缺乏明確的準則。加上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缺乏強制性和約束力,又沒有建立相應的實施機制來保障和落實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對會計行為的約束,要求與實際存在嚴重脫節。

3.會計從業的需要嚴重汙染了會計道德。我國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導致了會計人員陷入“囚徒困境”。會計人員是企業內部的員工,其衣食住行、獎懲升遷均依賴所在單位。會計人員在企業具有天然的從屬性,這種從屬性也直接導致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從屬性,換言之,企業負責人道德水準的高低對會計人員的道德操守將產生直接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在現實中,當企業負責人為了追求短期利益,達到個體效益最大化,需要會計人員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時,會計人員便陷入了兩難困境。一是貫徹負責人的意圖,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包裝”,其結果必定是陷入會計造假的泥潭;二是堅持會計道德操守,不作假賬,其結果勢必會受到負責人的打擊報復,甚至失去工作。在面對兩難困境,會計人員的選擇一般會是第一種情況。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與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偽造、變造虛假會計資訊是分不開的。

4.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滯後。會計職業道德缺失與缺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直接的關係。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是先天存在的,職業道德品質也不會自發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是由學生在校時期所受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員工在崗的系統道德教育以及個人在長期職業生活實踐中的自覺修養逐漸培養起來的。可以說,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培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起點,是會計職業道德發展和延續的一條重要途徑,對培養會計人員的完美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西方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日本《21世紀的教育目標》提出:能否培養出在道德情操和創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擔起21世紀重任的日本年輕一代,將決定未來的命運,當務之急是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日本還調整了學校的培養目標,進一步提高了職業道德教育的地位。英國專門頒發了道德教育大綱,要求學校必須向學生傳授道德價值觀,把教育作為在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中保持其發達地位的重要措施,明確地把學校教育作為灌輸其價值觀和職業道德原則的重要場所。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職業道德教育情況不容樂觀。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0萬左右的學生進人會計隊伍的行列,這些會計類專業就讀的學生,是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他們當中大部分將進入會計隊伍,從事會計工作。在大、中專院校的學習階段是他們的會計職業情感、道德觀念、是非善惡判斷標準初步形成的時期。所以,會計專業類大、中專院校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會計人員崗前教育的重要場所,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現狀與原因不容忽略,要使我國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淨化會計資訊市場,提高會計職業道德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