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面試

lte面試問題整理

lte面試問題整理

LTE測試用什麼軟體?什麼終端?

答:LTE測試前臺測試使用華為出的測試軟體GENEX Probe,後臺分析使用GENEX Assistant ;

測試終端有:CPE(B593s)、小資料卡(B398和B392)、TUE

說一下從你拿到裝置後的測試流程

首先:核查裝置是否正常

然後:瞭解測試內容設定相應模板,測試準備工作

次之:簡單的連線裝置後是否能進行測試

其次:根據測試要求完成測試並儲存好LOG

最後:將測試完的LOG進行分析

LTE測試中關注哪些指標?

答:LTE測試中主要關注:

PCI(小區的標識碼)、

RSRP(參考訊號的平均功率,表示小區訊號覆蓋的好壞)、

SINR(相當於信噪比但不是信噪比,表示訊號的質量的好壞)、

RSSI(Received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指的是手機接收到的總功率,包括有用訊號、干擾和底噪)、

PUSCH Power(UE的發射功率)、

傳輸模式(TM3為雙流模式)、

Throughput DL,

路測流程一般有哪項,準備哪些工具?

準備工具與工參,除錯軟體與裝置,確定目標,規劃路線;膝上型電腦,GPS,逆變器,加密狗,測試終端,資料線。

我所遇到的問題最佳化處理

1:弱覆蓋:按照規範定義PCCPCH RSCP >=-95dBm 為滿足PCCPCH覆蓋率中的一個條件,我們一般認為"PCCPCH RSCP <=-96dBm 以下,即為弱覆蓋。

方案:A、增加TD站點;B、提升PCCPCH 發射功率;C、調整天饋的俯仰角、下傾角,增強覆蓋。D、無法調整,可做2、3G最佳化。

2:越區覆蓋:降低PCCPCH功率、下壓天線下傾角、降低站高:,配置相應的鄰區關係

3:同頻干擾:更具實際環境以及圖層更改合適頻點。

4:23G切換失敗:核查2G引數是否配置正確;核查2G鄰區;檢視23G切換引數。

在測試中一般都會遇到哪些問題,對於越區覆蓋該如何調整?

問題:裝置連線不正常,裝置埠丟失,手機未在所測試的網路,以及事件中的:未通、掉話、切換失敗等

越區覆蓋:1:對於高站的情況,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更換站址,或者調整導頻功率或使用電下傾天線,以減小基站的覆蓋範圍。

: 2:儘量避免天線正對道路傳播,或利用周邊建築物的遮擋效應, 減少越區覆蓋,但同時需要注意是否會對其他基站產生同頻幹 擾。

3::無法有效的改善覆蓋時,我們透過增刪鄰小區關係保證業務的連續性,並且合理調整頻率和擾碼,儘量減少干擾的影響

Throughput UL上下行速率、

掉線率、

連線成功率、

切換成功率…………

天線接反是如何讓判定的

手機在扇區下面,看接收到最強RSCP值的頻點和擾碼,以此進行判斷扇區是否接反。或可用除去站外鄰區後乘車繞站一圈用於確定

19:你是怎麼區分主被叫的,被叫手機號在哪條信令裡可以看到

區分:1:被叫RRC請求之前會有尋呼訊息:2:主叫:MM CM service request 被叫:RR paging respond:3:主叫:MM CC call proceeding 被叫:RR CC call confirme:4:主叫:SET UP後身份認證 被叫:身份認證之後SET UP

被叫手機號:主叫的SETUP中

掉話率怎麼算

掉話率=主被叫掉話總次數/主被叫總接通次數*100%

手機最大發射功率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手機最大發射功率24dbm,最小-50dbm(理論值)

天線接反怎麼判斷?

單站驗證過程中透過測試覆蓋對應每個小區的頻點擾碼,每個扇區對應相應的覆蓋區域。

切換分為哪三種類型

硬切換是不同頻率的基站或覆蓋小區之間的切換。切換過程是手機先斷開與源小區的通訊,再建立與目標小區的連線;軟切換是同一頻率的兩個不同基站間的切換。切換過程是手機建立與目標小區的連線之後,斷開與源小區的通訊;接力切換是TD系統的特色技術,切換過程利用手機上行預同步技術,將上下行通訊鏈路先後轉移至目標小區。

拉網後統計指標你具體關注的是哪些?

平均RSRP、平均SINR、平均下行吞吐率(Mbps)、平均上行吞吐率(Mbps)、RSRP≥-100dbm的比例、SINR≥-3dbm的比例、覆蓋率、接通率、掉話率。

在外場經常碰見的問題有哪些,怎麼去處理?

例如:測試時出現手機、GPS掉埠,可以重新插拔或者重灌驅動;電腦、測試手機宕機無法測試,可以重啟;最佳化時天饋無法調整,原因包括物業管理問題,天線為美好天線,可以聯絡代維或者產品人員協助處理,美化天線拍照備份。

RSRP、SINR、RSRQ什麼意思?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下行參考訊號的接收功率,和WCDMA中CPICH的RSCP作用類似,可以用來衡量下行的覆蓋。區別在於協議規定RSRP指的是每RE的能量,這點和RSCP指的是全頻寬能量有些差別,所以RSRP在數值上偏低;

SINR: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是指: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NR)是接收到的有用訊號的強度與接收到的干擾訊號(噪聲和干擾)的強度的比值;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信噪比”。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區參考訊號的接收質量。和WCDMA中CPICHEc/Io作用類似。二者的定義也類似,RSRQ = RSRP * RB Number/RSSI,差別僅在於協議規定RSRQ相對於每RB進行測量的;

SINR值好壞與什麼有關?

下行SINR計算:將RB上的功率平均分配到各個RE上;

下行RS的SINR = RS接收功率 /(干擾功率 + 噪聲功率)= S/(I+N) ;

從公式可以看出SINR值與UE收到的RSRP、干擾功率、噪聲功率有關,具體為:外部干擾、內部干擾(同頻鄰區干擾、模三干擾)

UE的發射功率多少?

答:LTE中UE的發射功率由PUSCH Power 來衡量,最大發射功率為23dBm;

有沒有去前臺做過測試,覆蓋和質量的要求是怎樣的等等?

1.1 LTE前臺測試單流與雙流的標識?

在Radio Parameters視窗:從傳輸模式Transmission Mode 看為TM3模式(只有TM3模式支援雙流,TM2和TM7只支援單流),Rank indicator為Rank2才表示終端在雙流模式(下左圖);

還可以透過RANK SINR來判斷,如果在RANK1模式下,則對應的SINR值在RANK1 SINR項出現;如果在RANK2模式下,則對應的SINR值在RANK2 SINR項出現;

由於PROBE軟體反映速度慢,平時我們還可以在MCS視窗可以判斷:如下右MCS圖所示,有列數字,兩列都不為零說明已在雙流模式,如,左邊一列數字不為零,右邊一列全為零,說明佔用的是單流;

LTE目前所用哪些傳輸模式,各有什麼區別和作用?

LTE的9種傳輸模式:

1. TM1,單天線埠傳輸:主要應用於單天線傳輸的場合

2. TM2,開環發射分集:不需要反饋PMI,適合於小區邊緣通道情況比較複雜,干擾較大的情況,有時候也用於高速的情況,分集能夠提供分集增益

3. TM3,開環空間複用:不需要反饋PMI,合適於終端(UE)高速移動的情況

4. TM4,閉環空間複用:需要反饋PMI,適合於通道條件較好的場合,用於提供高的資料率傳輸

5. TM5,MU-MIMO傳輸模式(下行多使用者MIMO):主要用來提高小區的容量

6. TM6,閉環發射分集,閉環Rank1預編碼的傳輸:需要反饋PMI,主要適合於小區邊緣的情況

7. TM7,Port5的單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區邊緣,能夠有效對抗干擾

8. TM8,雙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於小區邊緣也可以應用於其他場景

9. TM9, 傳輸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種模式,可以支援最大到8層的傳輸,主要為了提升資料傳輸速率

深圳現網開了TM2、3、7自適應,區域性區域開了TM2、3、7、8自適應。

LTE各引數排程效果是什麼?

1、20M頻寬有100個RB,只有滿排程才能達到峰值速率,排程RB越少速率越低;

2、PDCCCH DL Grant Count 在FDE頻段中下行滿排程為600次/秒,只有滿排程才能達到峰值速率,排程次數越少速率越低;PDCCCH UL Grant Count 在F頻段中上行滿排程為200次/秒(時隙配比 2:5,SA2(3:1)SSP(3:9:2)),DE頻段中上行滿排程為400次/秒(時隙配比1:7,SA2(2:2)SSP(10:2:2)),只有滿排程才能達到峰值速率,排程次數越少速率越低;

MCS排程實現過程:

答:UE測算SINR,上報RI及CQI索引給eNodeB,eNodeB根據UE反饋的RI及CQI索引進行TM和MCS排程;

MCS一般由CQI,IBLER,PC+ICIC等共同確定的。

下行UE根據測量的CRS SINR對映到CQI,上報給eNB。上行eNB透過DMRS或SRS測量獲取上行CQI。對於UE上報的CQI(全帶或子帶)或上行CQI,eNB首先根據PC約束、ICIC約束和IBLER情況來對CQI進行調整,然後將4bits的CQI對映為5bits的MCS。

5bits MCS透過PDCCH下發給UE,UE根據MCS可以查表得到調製方式和TBS,進行下行解調或上行調製,eNB相應的根據MCS進行下行調製和上行解調。

對OFDM和mimo瞭解多少,說一下?

答:OFDM,正交頻分複用,是一種載波調製技術,本質為多載波,特點是正交,核心操作為IFFT變換,關鍵性引數為CP長度和子載波間隔確定;

技術優勢為(也可為問題:與CDMA相比,OFDM有哪些優勢):

頻譜利用率高、頻寬擴充套件性強(1.4、5、10、15、20M)、抗多徑衰落(透過+CP)、頻域排程和自適應(集中式、分散式)、實現MIMO技術較為簡單(MIMO技術關鍵是有效避免天線間的干擾);

存在問題:PAPR(峰均比問題)、時間和頻率同步、多小區多址和干擾抑制;

概述:MIMO 表示多輸入多輸出(Mulitple-InputMulitple-Output),MIMO技術的核心是使用802.11n協議。採用多天線,多發多收。實現空間分集,使得頻帶的利用率大大的提高,他是利用BLAST演算法使得傳輸速率更快。在資訊的傳輸過程中,存在衰落相關性,我們可以透過增大發射天線的距離或著差異化發射訊號的發射角度來減少衰落相關性。

狹義MIMO定義為:多流MIMO,按照這個定義,只有空間複用和分空間多重進接可以算是MIMO。MIMO系統達到極限容量本質的關鍵為對對角陣的解析,對角陣中的秩(RANK,測試中UE上報的RANK數)是決定基站下行發射的關鍵,表徵空口中能夠被區分的徑的個數,所以MIMO技術中多天線的徑一定要區分開來,如區分不開將會造成強幹擾,適用於存在較多訊號反射折射區域,不適合於海面等空曠區域;另外由於MIMO對SINR要求較高,適用於靠近基站處,不適用於邊緣區域;

技術分類:從MIMO效果分:

傳輸分集(能接近但不能提升峰值速率)、波束賦形(抗干擾、降低發射功率、更大覆蓋、提升接收效果)、空間複用(目前唯一能夠突破物理限制提升峰值速率的技術),分空間多重進接(較難實現、現未使用)

從是否在發射端有通道先驗資訊分:閉環MIMO、開環MIMO;

利用MIMO技術可以提高通道的容量,同時也可以提高通道的可靠性,降低誤位元速率。前者是利用MIMO通道提供的空間複用增益,後者是利用MIMO通道提供的空間分集增益。

傳輸分集為SFBC(空頻塊碼)和STBC(空時塊碼);現網配置MIMO為2*2 MIMO,SFBC(空頻塊碼,以三種維度發射:不同天線、不同頻率、不同資料版本);

LTE關鍵技術?

1、 64QAM高階解調、自適應調製和編碼AMC(基於UE反饋的CQI;包括:1調製技術(低階、高階)2通道編碼(增加冗餘));

2、 HARQ:

混合HARQ,做到即傳又糾,即系統端對編碼資料位元的選擇性重傳以及終端對物理層重傳資料合併;分CC(全部重傳)和IR(只重傳校驗位元);採用多程序“停-等”HARQ;

為了獲得正確無誤的資料傳輸,LTE仍採用前向糾錯編碼(FEC)和自動重複請求(ARQ)結合的'差錯控制,即混合ARQ(HARQ)。HARQ應用增量冗餘(IR)的重傳策略,而chase合併(CC)實際上是IR的一種特例。為了易於實現和避免浪費等待反饋訊息的時間,LTE仍然選擇N程序並行的停等協議(SAW),在接收端透過重排序功能對多個程序接收的資料進行整理。HARQ在重傳時刻上可以分為同步HARQ和非同步HARQ。同步HARQ意味著重傳資料必須在UE確知的時間即刻傳送,這樣就不需要附帶HARQ處理序列號,比如子幀號。而非同步HARQ則可以在任何時刻重傳資料塊。從是否改變傳輸特徵來分,HARQ又可以分為自適應和非自適應兩種。目前來看,LTE傾向於採用自適應的、非同步HARQ方案。

3、 下行OFDM: 正交頻分複用技術,多載波調製的一種。將一個寬頻通道分成若干正交子通道,將高速資料訊號轉換成並行的低速子資料流,調製到每個子通道上進行傳輸;上行SC-FDMA

4、 多天線技術;

5、 MIMO

6、 物理層結構(無線幀結構、物理資源、上下行通道)

TD-LTE編碼方式?

下行資料的調製主要採用QPSK、16QAM和64QAM這3種方式;

上行調製主要採用π/2位移BPSK、QPSK、8PSK和16QAM,同下行一樣,上行通道編碼還是沿用R6的Turbo編碼;

LTE無線幀結構,子幀等,上下行配比情況,特殊子幀包含哪些,怎麼配置?

A.FDD-LTE無線幀:1個無線幀(10ms)有10個子幀(1ms),1個子幀有2個時隙(0.5ms);

B.TDD-LTE無線幀:1個無線幀(10ms)有兩個半幀(5ms),1個半子幀有4個子幀(1ms)和1個特殊的子幀(1ms)。1個子幀有2個時隙(0.5ms),特殊子幀是由DwPTS,GP,UpPTS。三個無論如何配置總是1ms。目前特殊子幀的配置有3:9:2,10:2:2等。

特殊時隙功能:

DwPTS:最多12個symbol,最少3個symbol,可用於傳送下行資料和信令

UpPTS:UpPTS上不發任何控制信令或資料,UpPTS長度為2個或1個symbol,2個符號時用於短RACH或Sounding RS,1個符號時只用於sounding

GP:

a) 保證距離天線遠近不同的UE的上行訊號在eNB的天線空口對齊

b) 提供上下行轉化時間(eNB的上行到下行的轉換實際也有一個很小轉換時間Tud,小於20us)

c) GP大小決定了支援小區半徑的大小,LTE TDD最大可以支援100km

d) 避免相鄰基站間上下行干擾

目前深圳F頻段上下行時隙配比為1:3,特殊時隙為3:9:2(SA2,SSP5);

DE頻段上下行時隙配比為2:2,特殊時隙為10:2:2(SA1,SSP7);

LTE無線幀與TDS無線幀有什麼區別,如何配置來降低LTE與TDS之間的干擾//為匹配TDS組網,TDL的時隙配比是多少?

1. TDS現網採用4下2上結構,為了避免未來TD-LTE的干擾(或者相互干擾),TD-LTE採用3:1時隙配比,即6下2上的結構,加上2個特殊時隙正好一個10ms的無線幀。

2. 為了避免TDL的特殊時隙下行干擾TDS的上行(或相互干擾),特殊時隙採用3:9:2配比,此配比下GP時隙佔比高,下行DwPTS幾乎不發下行資料,此配比下峰值速率可以到90Mbit/s

採用TD-S = 3:3對應TD-LTE = 2:2 +10:2:2、TD-S = 4:2對應TD-LTE = 3:1+ 3:9:2兩種對應的時隙配比方式。

F頻段與TDS共模演進,共RRU,採用3:1 + 3:9:2配置方案組網;

深圳D頻段,不影響現網,採用2:2 + 10:2:2配置方案組網。

如何計算TD-LTE的速率?

答:TD-LTE峰值速率由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說明:算速率時只要考慮時隙配比就可以,其他量幾乎不變。

20M、3:1配比時,杭州上下行速率達到多少?(分TM講?)

答: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可以得到下面的峰值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