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讀後感1000字
範文一
這是一個普通女孩記述了靠自己的艱苦拼搏在兩年的時間內創造北大奇蹟的。文章本來我看到文章的題目後覺得這又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奇蹟故事,但靜下心閱讀後才體會到了很多道理。她和別的北大生不同的是,她在高一的時候是個自甘墮落、自欺欺人的學生。她迷茫、沉淪,就像剛開始吸毒的人一樣,開始可能只是好奇心指使,而後來就慢慢成了習慣,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子不好卻抵抗不住誘惑,任憑毒素慢慢腐蝕著自己的身體,就放棄了掙扎,習慣了這種習慣。
而她高二時才開始醒悟,覺醒的理由很簡單:“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不能就這樣過。”讀到這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我們政治老師在第一次月考結束後跟我們說的一句話:“那些在初一二三很乖的學生在到了初四後就想,我都聽了三年的話了,這一年就不要那麼聽話了,而那些調皮了三年的學生又想,我都皮了三年了,這一年就好好學吧。”也許只有經歷過人生最頹廢的時候才會得到最深的感觸吧,她想要開始學習了。
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級第12名。可這並不能滿足她的野心。她對那個整日只知道死讀書的年紀第一不屑一顧,可這時候,一次班會又讓她更上一層樓,這次考試的大跨越和她平日表現出來的自以為是讓她的班主任老師忍不住在班會上側面批評了她。而這個批評,卻讓她心頭一震。為什別人可以我就不行?
本著拼一拼的態度,她開始了一個月的努力學習。行為改變習慣,一年來養成的.壞習慣想在短短几天內改掉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但她仍然靠著自己的毅力堅持了下來。第二次月考,她真的用行動向大家證明了自己。就從這一次往後,她徹底改變了自己。她用行動改變了習慣。他的野心真的很大,對於她那所上三本都難的學校裡,她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要上北大,“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學校。”她的自信讓我佩服。她也真的沒有在說空話,她考上了北大。
上帝總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穫多少,他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當你放棄了一些東西也會得到一些東西。而你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回報。
無論是政治老師的話還是這個姐姐的親身經歷都讓我深有感觸。就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我想我就屬於那種乖了三年想在初四變壞的學生吧。還有半年我就要為我的初中生活畫上句點了,這三年半來,我的成績真的是一波三折。初一的時候,是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要好好學習,總覺得自己做的很不錯了,自傲自滿,可實際上還差一大截。
而初二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也懂事多了,知道開始學習了,所以那時候的成績上了一大步。再後來,到了初三,慢慢總結出自己學習方法的我,發現了學習了樂趣,越來越愛學。直到現在我也認為那時候的學習是我初中生活裡狀態最好的。可是花無常開時,從初三的下半學期開始,我的成績就走了下坡路。
那段時間裡我就像那個姐姐高一時一樣,上課睡覺、聊天、看小說、吃零食,晚上一到家就上網,作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早上去學校抄,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對,卻也像那吸毒品一樣,無法抗拒,無法自拔,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陷深,也只是麻木的看著。那時的我和高一的她真的很想,她是要從壞變好,而我是從好變壞。
半年後的現在,我看到了這篇文章,甚至有點遺憾為什麼不早點看到。我用了半年來解決我所所存在的問題。也用了五分鐘的時間看了那篇文章又激勵了自己。靠天靠地真的不如靠自己,只要你從內心想學了,一切都不是困難。希望大家都能仔細的看看那篇文章,也許它會使你產生巨大的變化。
範文二
早在兩個月前就拿到了這本書,只是一直沒有好好閱讀,直到最近,我才靜下心來認真翻閱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淺。事實上,我一直對勵志書籍或者成功學書籍抱以不屑的態度,因為它們絕大多數都是“空談”,內容無非是眾多例子+說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實際效果。起初以為這本書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閱讀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強過很多勵志書籍,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其他勵志書籍相比,我認為這本書最為突出的特點有兩方面:
第一,作者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分析非常到位;
第二,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環運動)來幫助人們減少抱怨的行為,可以使讀者“身體力行”。
可以說整本書都貫穿了科學的心理學思想,無論是作者對抱怨行為的分析還是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後者,其本質上就是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其步驟、方式、時間都蘊含大量的心理學原理在裡面。可能是和自己學了七年心理學有關吧,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讀過的最好的勵志書籍,比較推崇。
作者威爾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聯想到自己也常常對著朋友抱怨,仔細思考起來,我想不會僅僅是為了發洩那麼簡單,恰恰是朋友們給予的同情、關懷和正向的認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抱怨已經成為一種我無法覺察的習慣了。
鮑溫認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無能,即是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自己能覺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慎選措辭,以便於說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此書對於我的幫助是非常大。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地接納自己、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馬雲說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將眼光只著眼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
因為,在漫長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付出無法想像的努力和代價,但是既然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