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生就業前景
本專業就業領域包括美術批評、美術史研究、美術鑑定及教學等。美術批評包括針對作品的批評,針對藝術家的批評,針對藝術思潮的批評和針對欣賞的批評。它面臨的物件是整體藝術世界,這個整體藝術世界是由當代藝術家、作品、觀眾三者共同實現的。美術史學研究主要是在教學及研究機構中從事中外美術史、中外斷代美術、美術各門類發展史以及對人物個案的研究,目的就是為發展美術史理論,擴大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美術鑑賞主要從事對文物、傳世書畫等美術作品的鑑定工作,在藝術市場發展及文物流通中起著重要作用。美術教學主要是擔任大中專院校的美術史教學及研究工作,需求量較大。
美術學專業是我國美術事業以及美術思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藝術創作的活躍與繁榮,該學科已發生了新的變化,十五大提出我國要在2010年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任務給美術學專業就業提供了一個無限發展的空間,畫家需要評論家把他推出來,美術經銷商也需要評論家的支援,這是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近幾年,在美術學領域活躍著一大批理論工作者,如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所長鄧福星、中國書協代主席沈鵬、《美術》主編葉毓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劉龍庭以及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主任陳池瑜、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長陳緩祥等都在各自的工作戰線上發展著中國的美術學事業,並推動美術批評與藝術市場的結合,促進中國美術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美術學專業的就業涉及到很多問題,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在專業學習上樹立一種吃苦精神,在大學階段豐富個人的學識,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後所從事的文字理論工作中有建樹之地。另外,還要儘可能獲得較高的學歷,社會對就業者理論水平的認可度已經成為美術學專業的就業硬性標準;在理論界,本科生就業日益嚴峻,大多數學生都選擇考研或在工作一段後再攻讀研究生,以適應社會對理論工作者的需要。個人的收入又往往與學歷有密切關聯,如一位評論家為一位具有教授職稱的畫家和一位普通畫家所寫的評論文章,其所帶來的效應有著明顯差別。某一類評論家給某一類畫家寫評論文章的要求以及具體的宣傳費(即稿費)的多少在美術界都有內定的標準,這一事實就說明高學歷就意味著有較大機會獲得高收入。
美術學就業的主要市場就是藝術批評,它的情況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術專業的就業趨勢。當前我國的藝術評論正隨著藝術市場的發展而逐步健全,但繁榮與危機俱在。
近幾年批評界出現的幾個新趨勢值得人們重視:一是中青年學者迅猛成長,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主幹作用,在全國各地一些人員比較密集,條件比較充分的地方形成若干有特色的研究重鎮;二是在專業研究上把對20世紀美術的研究作為一個熱點,並重新評價被本世紀初以來全面否定的元明清文人書畫,如對董其昌“囚王”重新認識。圍繞書畫鑑賞、鑑定之類的著作研究及普及讀物大量湧現,其中也不乏互相抄襲的沒有學術價值的所謂成果。三是國內與國外加強了相互的交流,在中國美術方面,古代部分仍是重點藝術;近代部分,國外對中國近代美術史的研究也值得國內借鑑。批評市場是一個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領域,未來“理論家”的`素質將對整個國家藝術市場的建立起到或好或壞的影響,因此在批評界重建秩序已成為當前迫切之事,但該行業在今後將會吸引大量的畢業生就業。
從事教學仍在美術學專業的就業中佔較大比重。無論是高招還是在大學中的教育,各藝術院校都在逐步提高對學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人們已經意識到,只懂繪畫而缺乏理論修養正是各美術院校教育中的不足。在我國,除一些較大的美術院校外,其他學校的美術史教師多因缺乏而由繪畫教師代任,這種現象無法滿足對學生的全面教育。美術史的教學需要理論研究者的參與,要以此加強學生的理論修養,更好地為美術創作服務,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當前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一個美術學專業畢業生在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後完全可以憑個人的能力建立一個美術學系,推動整個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
在美術學專業的畢業選擇上,純理論的研究工作因其枯燥而並不受大多數學生喜好,學生的就業已漸漸趨向於與經濟發展比較密切的行業——藝術批評。教學等行業更受將成為今後就業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