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立夏習俗
浙江立夏習俗
清明過後一個月,就是立夏。這時春去夏來,天氣漸曖,越冬小麥已成熟收割,菜園裡一片新綠,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這時也是水產品捕撈季節,海鮮、河鮮自然也在“嘗新”之列。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蘇谷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花、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鹹蛋、海獅、 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各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 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鹹鴨蛋, 燒鵝蠶豆酒釀糟。
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後於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鼻。
立夏節,老寧波的.傳統習俗是在這一天吃茶葉蛋、“腳骨”筍、羅漢豆、蠶豆糯米飯等。
茶葉蛋: 鴨蛋1000克,揀青殼蛋,殼無破損的,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紅茶末25克,旺火燒沸持續5分鐘,小火再煮15分鐘20分鐘即可。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專案。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 取大拇指粗的烏筍或野山筍1000克(雷筍也可),剝殼削泥洗淨,在砧板上用菜刀平面輕輕將筍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釐米一段。“腳骨”筍重在形狀,其製作過程與油燜筍煮法相同。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菜羹: 菜葉200克,洗淨切成半釐米寬的細段;鮮毛筍肉50克,切成約1釐米見方的薄筍片,在沸水中煮3分鐘5分鐘後瀝掉水;山粉2食匙,加入100毫升水。在鍋內放2食匙食油,起火待冒煙時倒入菜和筍片,緩翻至脫水,顏色轉深綠,即加入水600毫升,至煮沸時按自己口味加入適量鹽和味精,再將山粉攪拌後緩緩倒入鍋中,用鏟緩翻幾下,待鍋內汁轉濃即可裝盆。菜性涼,寧波人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面板光滑,不生瘡癤。
羅漢豆: 揀淡綠色(深綠色次之)、沒有浸過水的羅漢豆500克,洗淨後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鹽,在旺火上急煮10來分鐘,待豆顏色轉黃時即成。
蠶豆糯米飯: 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淨,鮮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後,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後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吃槐豆浙南農村有這個習俗,食之可健身固齒,尤以兒童、青年為宜。
吃立夏餅杭州一帶的習俗,源於民國時期,市面上常有麥芽餅製售,現在已不再吃得到這種地道的立夏餅,但仍可吃到另一種類似的“立夏餅”,形狀上比蘇式月餅略小。
吃烏米飯----用烏飯樹葉煮糯米,捏成一個個呈烏褐色的飯糰子,杭州一帶流傳著立夏吃烏米飯的習俗。
延伸閱讀:
立夏的由來:
每年5月5日或6日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太陽到達黃經45°,故名立夏也,2011年5月6日,農曆4月4日,星期五為2011立夏。立夏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立夏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溼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黴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溼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