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清明節去北京植物園
2015清明節去北京植物園
景觀概述
北京植物園是一個集科普、科研、遊覽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植物園之一。 北京植物園在海淀區香山公園和玉泉山(西山臥佛寺附近)之間,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是集植物科學研究、植物知識普及、遊覽觀賞休憩、種質資源儲存、新優植物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植物園。其規劃面積400公頃,現已建成開放遊覽區200公頃,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蹟區,科研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園內引種栽培植物10000餘種(含品種)近150萬株。佔地900畝左右。收集栽種植物3000餘種,是目前我國北方最大的植物園,也是專門從事植物引種馴化理論研究和實驗的科研基地。全園以植物展覽溫室為中心,共13個展室,栽有15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石頭花、光棍樹、舞蹈蘭等珍貴植物。
北京植物園坐落在西山腳下。自1956年開始建園,已建成園林綠地200公頃,引種栽培植物56萬餘株,5000餘種,鋪草90萬平方米。植物園以展示我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部分華中、華南亞熱帶觀賞植物。既有科學內容,又有園林外貌。
北京植物園按照“因地制宜,借勢建園,突出植物造景”的原則,植物園已建成松柏區和十幾個專類花園。各小園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中國寫意式的田園風光,有法國宮廷式整齊嚴謹的佈局,也有英國風格的開闊舒展的畫面。各園內樹木蔥蘢,鮮花爭妍。造型生動的雕塑,別緻小巧的亭閣,掩映在紅花綠樹之中。
北京植物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郊,在香山公園和玉泉山之間,坐落在壽安山南麓,佔地56.5公頃。北京植物園建於1955年。植物園包括很多展區,如樹木園,宿根花卉園,月季園,牡丹園,中草藥園, 野生果樹資源區,環保植物區,水生和藤本植物區,珍稀瀕危植物區,和熱帶溫室。
植物園栽培了6,000多種植物,包括2,000種喬木和灌木,1,620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500種花卉以及1,900種果樹,水生植物,中草藥等。
熱帶溫室是植物園的亮點,有四個展區,熱帶雨林展區,四季花園展區,沙漠植物展區,專類植物展區,分別展示了不同氣候條件下典型的植物景觀。
植物園栽培的植物包括許多稀有物種。 比如水杉1941年在湖北、四川第一次被中國科學家發現。由於水杉當時被認為已經在新生代第三紀(六千五百萬年前)就滅絕了, 其活標本在中國的發現震動了植物學界。
植物園中的其它植物包括能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贈送的美洲紅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贈送的櫻花,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及夫人贈送的金蝶蘭,斯里蘭卡前總理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贈送的菩提樹,佛祖曾在菩提樹下成道;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晚年在此植物園工作。
北京植物園內還有北京臥佛寺、梁啟超墓,孫傳芳墓,曹雪芹紀念館、櫻桃溝、和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等景觀。
建築特色
北京植物園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蹟人文景觀、自然保護區和科研區組成。
植物展覽區包括觀賞植物區(專類園)、樹木園、盆景園、溫室花卉區。觀賞植物區由牡丹園、月季園、碧桃園、丁香苑、海棠園、盆景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宿根花卉
北京植物園園、芍藥園和正在籌建中的梅園等11各專類園組成;樹木園由銀杏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和懸鈴木麻櫟區、泡桐白蠟區組成。名勝古蹟遊覽區由臥佛寺、櫻桃溝、隆教寺遺址、“一二九”紀念亭、梁啟超墓、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組成。園內引種和栽培植物56萬餘株,5000餘種,鋪草90萬平方米。園內有科研樓、科普館。臥佛寺始建於唐代,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展示著世界罕見的元代銅鑄的釋迦牟尼臥像,櫻桃溝林木茂密,是規劃中的自然保護區。曹雪芹紀念館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書《紅樓夢》的場景。[3]
植物種類
北京植物園(簡稱南園)擁有各類植物3000多種,主要參觀點是溫室展覽區,內有13個展區,植物1500多種。其中熱帶植物佔1000多種,有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王蓮室、多漿
絢秋苑植物室、藥用植物室、工業原料植物、蘭科植物、芳香植物、熱帶果樹及柑桔類植物等。這裡的樹木園佔地7萬平方米,內有我國稀有樹種銀杉,還有美洲的紅杉、斯里蘭卡的菩提樹等。這裡還有專類花園和國家植物標本館。
植物園現已建成開放區200餘公頃,由植物展覽區、名勝古蹟遊覽區和自然保護區組成。植物展覽區包括觀賞植物區、樹木園、盆景園、溫室花卉區。觀賞植物區由牡丹園、芍藥園 、月季園、碧桃園、丁香園、木蘭園、集秀園(竹園)、海棠子園、絢秋苑、宿根花卉園、水生植物園和正在籌建中的'梅園等12個專類園組成;樹木園由銀杏區,松柏區、槭樹薔薇區、椴樹楊柳區、木蘭小檗區和正在興建的懸鈴木麻櫟區、泡桐白蠟區組成;盆景園於1995年建成開放;2000年1月1日對外開放的展覽溫室栽培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植物展覽溫室。
園內引種栽培植物56萬餘株,5000餘種(含品種),鋪草90萬平方米。名勝古蹟遊覽區由臥佛寺、櫻桃溝、隆教寺遺址、“一二九”紀念亭、梁啟超墓地、曹雪芹紀念館等組成。
發展情況
北京植物園北京植物園是北京市園林局指定的新優植物引種、馴化、繁育基地。現今的北京植物園已初具規模,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越來越受到市民的喜愛。
2000 年1月北京植物園被評為首批國家 AAAA 級旅遊景區,2002年3月透過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和 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並是首批認證的精品公園,2004年在首都文明行業考評中取得優異成績。植物園正以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優質的服務和優秀的文化迎接著國內外賓客。
景點
花園湖區牡丹園
該園位於臥佛寺路西側,南鄰溫室區,北接海棠子園。牡丹園的主要任務是收集牡丹品種,儲存牡丹種質資源,培育和推廣良種,以及普及牡丹分佈、分類、遺傳育種、栽培管理知識。園內收集栽植牡丹262個品種3229株,芍藥220種、6568株,分別引種自山東荷澤的趙樓、李集、何樓、洪廟、
北京植物園展覽溫室外景鄧莊以及河南洛陽和甘肅天水等地,為北京規模最大,品種、數量最多的牡丹專類花園。牡丹園的設計採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勢造園。植物栽培採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疏林結構,自然群落的方式,以原有油松為基調樹種,保留古老樹木並把它們組織到綠化中去,既保護了古樹名木,又增加了園林古樸高雅的情調。園中的建築和小品富於變化,使該園頗有自然山野之趣。此種設計滿足了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曬的生物學特性需要。
本園南入口處有三組山石,六株百年以上的國槐。北側臺地建有六角一座。中部一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側臥於花叢翠竹中。雕塑附近矗一組山石,上鐫“粉雪千堆”四字。園北部有一《牡丹仙子》大型燒瓷壁畫,壁畫長17.20米,高4.3米,厚1.4米,取材於《聊齋志異》中“葛巾.玉版”篇。壁畫對面為一兩層閣樓,名為“群芳閣”。
芍藥園
位於牡丹園西部,園內於西北高坡處建紅柱朱頂“挽香亭”一座,並點綴有仿木花架、浩態狂香石、醉露臺等小品。利用地勢改造,形成芍藥畿、倚紅坡和精品賞花區,在較小的面積內,創造了富於變化的賞花空間,展現了芍藥花“煙輕琉璃葉,風亞珊瑚朵”的獨特觀賞性,形成專類芍藥園規模。截止到1994年,收集了220個品種,種植了3568株芍藥。
月季園
該園位於植物園東部南端,南鄰香頤路,北靠楊樹區,西至植物園南門,東到植物園東南門,總面積7公頃,建成於1993年5月。
月季園以展示不同型別月季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配置形式為主,注重整體效果,既是月季專類園,又是新優園林展示區。採用沉床式設計,軸線佈局嚴整,中部是音樂噴泉廣場。
北京植物園黃葉村廣場為沉床式,圓形,直徑40米,面積1256平方米。中間為暗設的噴泉,噴水高達7米。沉床落差5米,上寬下窄,以三層月季花形圖案鋪裝的緩坡臺地式花環,逐漸向底部過渡。三層最大直徑90米,面積5102.5平方米。沉床周邊是以疏林草地為基調的賞花區。
月季園除展示各種月季外,還配植有新優植物金山、金焰繡線菊、紫葉矮櫻等15種。
木蘭園
位於臥佛寺前坡路西側,南接海棠子園,與宿根花卉園隔路相望。1957年始建,1959年建成,面積0.84公頃。此園北部,以高約5米的擋土牆為屏障,形成了背風向陽的生態環境。木
丁香園蘭園採取規則式的設計手法,佈局整齊,園路十字對稱,中心一長方形水池,東西主軸線上置兩個帶狀花壇。沿綠籬以十字對稱的種植手法分隔空間。水池四面的草坪上各植一株青?,白玉蘭、紫玉蘭散植在綠籬後的草坪上。草坪上還栽植了華北落葉松、白皮松等針葉樹,以增加冬季綠色景觀。北部背風向陽,靠山坡栽植了大葉黃楊、廣玉蘭、蚊母等幾種常綠闊葉樹。南半部的草地上,1993年栽植了自美國引種的新優植物紅王子錦帶、金邊紫葉小檗、雪山八仙花、貝雷茶條槭、花葉錦帶、金葉西洋山梅花、歐洲衛矛、金葉風箱果等。南下坡還種植了紫葉稠李、金葉接骨木等。本園收集栽植了木蘭14種,118株,其中珍貴品種有黃山玉蘭、望春玉蘭、二喬玉蘭、寶華玉蘭、凸頭玉蘭。南下坡有長春玉蘭、紫玉蘭等。4月初,木蘭盛開,玉樹銀花,似碧玉雕成。
梅園
梅花為我國傳統名花之一,在我國栽培歷史極其悠久。梅園是正在建設中的以栽植、欣賞梅花為主要功能的專類園。梅園始建於2003年,佔地6.1公頃,分5個區域:入口區、水景觀光區、山林遊賞區、庭院精品區、退谷訪勝區。本園利用櫻桃溝三面環山、北陰向陽的獨特小氣候栽種抗寒梅花20餘個品種,有垂枝梅、單杏梅、豐後梅、美人梅、綠萼梅、重瓣跳枝梅等。梅園的建設因地制宜,注重自然美與人工美相融合,並結合周邊環境,以達到“雖有人作,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