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世界讀後感
近期我讀了一本好書楊瀾的《一問一世界》。
《一問一世界》內容簡介: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立體展現楊瀾20年非常媒體生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瀾和楊瀾眼中的時代真相。在本書中,楊瀾將告訴你:她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階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她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她的20年非常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麼不把它喚醒?...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進入他人世界更重要的,是開啟你自己的世界。
楊瀾親自講述她聚光燈下的臺前幕後,真實呈現她的“陽光二十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楊瀾訪談錄》、申奧形象大使……楊瀾對自己20年媒體人生的審視與展望:以提問為生的她,對“贏”有了新的感悟;對“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對“問”有了執著的迴歸。在事業上,楊瀾是資深媒體人,具有極強的社會影響力;在家庭中,楊瀾是幸福的太太,有著兩個可愛的孩子,是什麼讓她在人生的每個角色裡轉換自如,讓她在事業與家庭之間遊刃有餘?——楊瀾將親口告訴你她幸福人生的絕對秘密。
21世紀的人才是那種善於進行復雜溝通和交流的人。”“每個人過了青春期之後都處於下滑狀態,你能做的只是減緩下滑的速度而已。”這本書讓看到被楊瀾採訪的多位名人的剪影,而更讓我體會的是:善於捕捉每個人身上的特點,並由此開啟話匣,分析事件結合其人物的經歷和背景,挖掘其身上的閃光點,用文措詞反覆推敲、斟酌,把最能吸引人,最能立體展現的內容呈現出來。這點不僅可用於與人交流,也可用在寫文章,識人等各方面。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楊的睿智、大氣,更讓我看到一種認真、堅持、內心強大、態度平、處事豁達的能量。不愧是我的榜樣、偶像,希望下回夢到她,不會無語以對,自慚形穢,很想問問她:“您的偶想是誰?什麼促使你對工作如此堅持和熱情?大氣、平和可以練就嗎?
這是非大智慧和大勇氣所不能達到的,而楊瀾這個奇女子做到了,想來上天一定是有冥冥的.安排,有些人來到這個世上註定需承擔推動社會發展的大任。和十年前她的《憑海凌風》中帶有少年狂傲的文字相比,十年後的《一問一世界》的整個語境平和大氣了很多,雖有不同的小故事及穿插的感悟組成,但前後的銜接如此巧妙,足以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她的心路歷程和成長艱辛。看完後除了敬佩,還帶有一絲羨慕,原來能做自己,能為自己的理想做事是一件那麼痛並快樂著的事。她個人的信仰,她所帶領團隊的共同理想,《楊瀾訪談錄》所有人員的敬職敬業,他們真的可以在楊瀾為主心骨的“繩索”中擰在一起,不問名利,不問得失,不問職級地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如大家庭般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純粹地為了一個節目而工作和奉獻。
合上書的瞬間,竟有一絲失落,像送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離開了一個大家庭。突然有一種想加入他們的衝動,能有自己的理想,並且能和與自己有共同理想的人們一起工作,那真的像談戀愛般的工作了,夫復何求?我生活的現實似乎離他們很遠,很想追逐他們,卻又遙不可及,頓然有一種無所依靠,沒有思想,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的行屍走肉之感。也許他們的人生才有意義,而我的只是蒼白和無奈的不快樂。
後轉念一想,書中曾語: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還在路上。楊瀾寫這本書的初衷並不是想讓我們成為像她採訪的人,或者她自己那麼成功才算有意義,也不是想讓我們都加入她的團隊才算真正的工作,她應該是想傳遞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正能鼓舞形形色色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雖有崎嶇,雖不完美,但每天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為了什麼。 誠然,人生沒有到達楊瀾的高度,沒有加入這樣的團隊,確實有遺憾,但有時遺憾就如同遠方的曙光,代表著希望和方向,指引著人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腳下或許滿是泥濘,但身體卻在無限接近。
幾乎是一氣呵成地看完了楊瀾的《一問一世界》,與其說是一本名人傳記,我更願意把他看做一本心靈讀本。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浮躁社會,如果覺得賺錢養家是一件很難,很辛苦的事情,那麼錯了,這個世界上比賺錢更辛苦更難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不論遇到什麼風雨,都不放棄,並且能和現實社會相融合,達到理想與現實的平衡。
楊瀾在這本書中開宗明義地寫道,我們生活在一個渴望成功的時代,我也想成功,我也想證明自己。我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尋找那些成功的人,然後去問他們有沒有成功的秘訣。漸漸地,我對成功有了質疑。到底什麼算是成功?更成功又怎樣?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患了“成功綜合徵” ?為了“成功” ,我們常常忘記自己的初衷和內心真正的渴望。為了“成功”,我們忽略了路邊的風景,忽略了身邊的人。我們能不能停下腳步,給他們一個微笑,給他們一個擁抱?楊瀾說,我曾接到一個簡訊:真正的成功,不是賺了多少錢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這一切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在你身邊對你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