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好職業生涯的評估工作
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實現個人發展,提升個人價值,所以除了制定個人職業生涯目標,按照計劃實現目標,還需要定期對職業生涯進行評估,並適情調整。
對職業生涯的評估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目標的評估;二是對實施過程的評估;三是對結果的評估。
一、職業目標的評估
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員工根據內外部分析結果後為自己制定了職業發展目標,然而在後來的評估過程中,竟然發現了自己在分析方法上的錯誤,也就是說,該員工用正確的資料,按照錯誤的方法制定了錯誤的職業目標。從這點上來看,定期重複職業目標的推導過程,以檢驗目標還是很有必要的。
對職業目標的檢驗還包括對目標達成條件的差異分析。職業生涯目標一般是一箇中長期目標,在制定職業生涯計劃書時,應儘可能地將中長期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分階段目標上。對職業生涯目標的評估,首先是評估期間取得的成績與目標要求差距的分析。目標差距是分析的表象,而分析的主體則應是影響因素,如是什麼外在因素影響了目標的達成,或促進了目標的達成;個人的哪些要素對目標實現起到了積極作用,哪些要素起到了消極作用。一般情況下,職業目標與實際達成狀態之間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如果某項因素變化過大,個人就有必要重新審視各項影響因素,並重新測試,以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短、中、長期目標。
二、職業目標實施過程的評估
對實施過程的評估與職業目標評估類似,但要注意幾點:對實施過程的評估前提是存在一個正式或非正式的實施計劃,應該明確到時間、任務、完成標準等環節,否則評估的意義不大;對實施過程的評估應該先評估,後分析原因,由於是一個自我批評的過程,所以要有勇於接收不足的準備,不要總為自己找客觀原因。
三、職業目標實現結果的評估
對職業目標實現結果的`評估是一個主觀過程。由於目標制定者對目標的理解一般僅限於感性認知以及透過典型案例瞭解,所以,個人在達到了職業目標時很容易因為之前理解的誤差,產生某種失落情緒。記得在一次培訓中,曾聽到過某位清華教授如此評價自己的職業:“做教授的,很不容易。出來講課的教授,就更難。講課說話要注意,有些東西不能講;一站一整天,也算是個重體力活;白天講課,晚上還要研究課題,否則很快就落後;交朋友要注意,太高的人人家不理你,太低的人自己又不願意;教授不能去唱歌,否則沒準哪個媒體就黑你一下;研究成果有多牛,評職稱還得低頭哈腰地求人。我們風光的時候就是現在給你們講課的時候,也就這一會兒,還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雖然此言不乏誇大,但畢竟反應了一種狀態。
無論哪個職業都有其成就和風光的一面,也有為達成目標所要剋制和犧牲的一面。所以,職業發展是否成功,重在個人的心理感受。這就如同莊子在廟堂和泥堂中的選擇是一個道理。說到底,對職業發展結果的評估,一方面是與目標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實現目標過程,我們是否得到了心理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