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中級會計職稱預習 中級會計實務1-4章

2008年中級會計職稱預習 中級會計實務1-4章

第一章 總論

主要內容:

1.財務報告目標

2.會計基本假設

3.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4.會計要素及其確認

5.會計計量

6.財務報告

※ 重點掌握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及其確認和計量問題,考試分數1-2分。雖然分數少,但也比較重要,因為本章是理論基礎,透過學習本章,可以建立會計的基本思想。

第一節 財務報告目標(瞭解)

我國財務報告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資訊

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財務報告使用者的資訊需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因此,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資訊是財務報告的基本目標。

比如,購入股票,成本10元,現在市價80元。按新會計準則就要確認70元的收益,在會計報表上按公允價值 80元反映。

(二)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在現代公司制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管理層是受委託入之託經營管理企業及其各項資產,負有受託責任,即企業管理層所經營管理的各項資產基本上均為投資者投入的資本(或者留存收益作為再投資)或者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所形成的,企業管理層有責任妥善保管併合理、有效地使用這些資產。

因此,財務報告應當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以有助於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以及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節 會計基本假設

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個基本假設。

這個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熟讀一下就可以了。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

要和合並會計報表問題相聯絡,要和經濟法中的法律主體相聯絡。

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使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比如合夥制企業,不是法律主體,但卻是會計主體。再比如,編制合併報表時,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作為一個會計主體來編制整個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此時,母公司是一個會計主體,子公司也是一個會計主體,母子公司合在一起組成的集團也是一個會計主體。至於企業集團是不是法律主體並不重要。

二、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劃分會計期間,還是為了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的需要,也使會計核算更加方便,能夠定期編制會計報表。

會計分期是編制月報、季報、年報的依據。而且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權責發生制,收入和費用才能相配比。

三、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其他計量單位,如勞動量計量、實物量計量都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四、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第三節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

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八個要求。

※ 重點掌握實質重於形式、謹慎性和可比性這三個要求,其他的瞭解即可。

※ 重點掌握實質重於形式、謹慎性和可比性這三個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具有可比性。

※ 不僅包括橫向的比較,也包括縱向的比較。

※ 注意這和以前的所講的可比不同。

五、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比如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售後回租、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編制合併報表等問題都屬於實質重於形式的運用。

再比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換出的資產的公允價值來確認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還是以換出的資產的賬面價值來確認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就要看交換是不是具有商業實質。

例:下列各項,體現實質重於形式會計原則的有( ) 。(2006年考題)

A.商品售後租回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

B.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同自有固定資產

C.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D.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

答案:AB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企業會計資訊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資訊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專案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來判斷其重要性。

即對重要的事項要進行重要的、單獨的反映,對不重要的事項可以簡化處理。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但是,謹慎性的應用應當注意要適度謹慎。

例:下列各項中,體現謹慎性會計核算原則(新準則稱為質量要求)的有( )。 (2004年)

A.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B.到期不能收回的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

C.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作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

D.採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對存貨進行期末計價

答案:AD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第四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

這些要素是教材所有內容的濃縮,重點把握定義和範圍。

一、會計要素概念

會計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所作的基本分類,分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和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 注意:會計要素的學習不是簡單的瞭解各要素的內容,而是將要素的內容融合在後面章節中,和後面的章節結合起來進行學習。

二、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及其確認

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一)資產

1.資產的定義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比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3)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資產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並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這個以後會在相關章節進行具體的解釋,這裡瞭解一下吧)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比如,企業自行研發專利權,研究階段的研究支出就不能作為資產予以確認,只能作為費用,計入當期損溢。研究成功進入開發階段後就可以作為一項資產予以確認。

(二)負債

1.負債的定義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並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比如:企業涉及的未決訴訟,由於證據不足,未來賠償的可能性大於5%但小於等於50%,就不能作為企業的負債確認,只能作為或有負債。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比如:企業涉及的未決訴訟,由於證據充足,律師或法律顧問預計很可能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出,金額也能夠可靠的加以估計。此時,就需要按最佳估計數確認為負債。

(三)所有者權益

1.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餘索取權,是企業資產中扣除債權人權益後應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

2.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構成

所有者權益按其來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資本部分,它既包括構成企業註冊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也包括投入資本超過註冊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即資本溢價或者股本溢價。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

例:以下經濟業務屬於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的有()

A.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所確認的收益

B.準備持有至到期的投資,改變持有目的,轉換為可供出售的投資

C.D. ……

答案:AB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