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六項修煉》讀後感
社會的轉型、應試教育的指揮棒、時代的加速變遷、獨生子女人數的激增使得教師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教師的心理問題,就像陰影一樣,遮蔽了自己和家人生活中的陽光;也必然投射到工作中,給學生的成長帶來陰翳,成為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汙染源。
讀了《教師心理健康六項修煉》一書,提到一個小學老師曾經說:“我每天早晨一走進校門,心跳就開始加速,不知道今天這40多個孩子又會惹什麼禍……”。這樣的感覺我也有同樣的體會,可以說這就是來自於教師職業的心理壓力之一。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教師對學生監護、教育的責任重大,失職的後果難以預料。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很高,身正為之師,學高人之範。外界的期望值過高,確實容易使教師自己產生過高的自我期望,自我要求高,是好事,但過高則會導致教師在力求完美中丟失了真實的自我,身心疲憊。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坎布斯總結的那樣,積極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認同他人,面對和接受現實,豐富的主觀經驗,這四點是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條件。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師,有著正直、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開放、充盈、豐富的精神世界,自在、飽滿、蓬勃的生命姿態並不斷成長的教師,無須更多的說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鮮活的示範了:
一是有利於正確地認識自已,保持健康心態、減輕過重壓力,既避免完美主義傾向、不能容忍自己有一絲一毫的缺失,同時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儘自己的力量去改變能改變的缺點,甩掉旁人給你的壓力。為了保持與別人的一致而不惜磨平自己的個性稜角,這樣的教師不太可能培養出個性化的學生,更不用談辦特色學校。
二是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觀地評價、自如地應對客觀環境,其心理傾向和行為與社會現實的要求之間的關係基本上協調。個體與環境能取得積極的平衡,就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矛盾和處理問題,也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會因偶爾的失敗而喪失信心,其工作和學習效率必然優於心理不健康的人。
三是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還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學生認同的楷模,在師生日常接觸中,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透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也健康發展。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四是有利於教師自身發展。教師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生存和發展問題。同時,難免或多或少地有著某種程度的適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形成心理疾病。教師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就會對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對教育事業也非常不利。
教師要善待別人,也要善待自己。然而許多老師不能善待別人的原因,往往是不能善待自己。他們整天埋頭於備課、批改成堆成撂的作業,業務範圍之外不讀書,不看報,也不注意培養有益的業餘愛好,結果是知識老化,視野狹窄、甚至導致性格偏執。因此,在改進教育行為的同時,應注意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和生活質量。生活是多彩的,工作不應成為教師生活的全部。現在不少教師找回了自己做學生時的愛好;休息時,聽聽音樂,看看小說;假日裡,與家人逛逛公園或參加一些學術活動。這樣才是一個完整豐富的人生,才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