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人,如果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但當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繼發生後,我敢說我從沒有認認真真地讀過一本書。假期又要完成讀書任務,該讀一本什麼書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書店。選選本專業的吧,說實在的,教學那類的專業性與理論性很強的書,我真的沒有勇氣去選,因為我真的是不喜歡,怎麼辦呢?忽然一本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幾頁,這本書就帶給我不小的震撼。“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段貌似平凡、實為哲理頗深的引子,驅使我下定決心把它買回家並作為我假期必讀數目之一。接下來的幾天,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地讀完了作者尹建莉的這篇大作。1.提高愛的質量。
2.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點講得都很詳細,作者透過自己接觸的例項,把教育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問題,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傷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純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難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能讓孩子獨自做的家長就不要包辦,凡能讓孩子獨自想的'家長就不要急於給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長要裝得無能一些,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凡事讓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地學會做事,結果是不再犯錯。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有時,我的脾氣略顯暴躁,失控時總是對孩子施以拳腳。我們兒時的教育,多數都受到過父輩拳腳的教育。可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不該再接受20世紀父母那種煞費苦心卻失敗的教育。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們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當我們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是否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
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後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兒經驗無私地奉獻給讀者,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瞭解瞭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從而培育出聰明、健康、活潑、富有愛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