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哈利波特》觀後感

《哈利波特》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哈利波特》觀後感1

經過長達近兩個半小時的觀看,同學們看完了整部電影。但大家似乎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已被那奇妙的魔法世界吸引。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讓我記憶深刻,因為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和一顆關愛他人的心。

在三強爭霸?的第二關中,選手們要到湖底取回一件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可誰知,卻是自己的朋友。哈利吃了腮囊草,長出了腮,手腳也變成了蹼,這使他可以在水下呼吸一小時。哈利在水中尋找著“寶物”,他找到了!他的好朋友羅恩、赫敏,他的校友秋,以及布斯巴頓選手芙蓉的小妹妹都被綁在了石柱上。他們的身體已經僵硬了。哈利解開了羅恩的繩子,他想去救赫敏,但人魚阻止了他,並告訴他只能去救一個人。這時,塞得裡克和克魯姆也趕來了,他們分別救了秋和赫敏。比賽時間馬上到了,哈利本可以直接將羅恩救走,但他看到了芙蓉的小妹妹還在那兒,而芙蓉在這一關已經出局了。哈利毅然決定救出芙蓉的小妹妹,人魚立馬變得兇惡無比,嘶咬著哈利。哈利努力將他倆先送到了水面。就在比賽鐘聲響得那一刻,哈利用魔仗讓自己上了岸,因為一個小時過去了,他的腮也就沒有了。哈利是最後一個出水的。

其實,哈利最先到達,他可以是第一名的,然而為了一個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小妹妹,他卻選擇了留下並去救她。這也正是人世間的真、善、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少的就是這種真、善、美。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見到弱者卻不肯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人人如此,我們的生活將到處充滿不和諧、虛假和醜惡。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是在內容上吸引著我,而且它更讓我懂得了那人世間最寶貴的真、善、美,讓我懂得如何為他人著想,如何去關愛他人。

我想,那句歌詞就可以代表我此刻的感受,“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

《哈利波特》觀後感2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講述的是父母雙亡的哈利被他的姨父領養,卻一直隱藏了他是魔法師的真相。後來哈利被魔法世界請回,學習魔法,最後除殺他父母的佛地魔並保護魔法石的故事。影片一進入魔法世界就奇妙無比,給人不一樣新奇的感覺,去巫師學校的只有專門的火車才能到,魔法 學校的特快專列站臺是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一個不可思議的站臺,竟然在9——10號站臺的一堵牆裡,小魔法師們竟都能穿越過去……我真想身臨其境地去試試,去探索魔法世界的秘密。

故事中的哈利是佛地魔荼毒魔法世界,無休止的蠻橫殺戮中唯一倖存的男孩,他的父母為保護他而死去,哈利在與那晚讓佛地魔栽了個大跟頭,他的頭下留下了閃電形傷疤,他頭上的傷疤使他一舉成名,也遭到了同學馬份的嫉妒。 在魔法學校裡,哈利有著兩個很好的朋友,妙麗與榮恩,哈利好像也沒有特別突出的天賦,甚至會惹出笑話。他第一次上課時居然還會迷路,在參加魁地奇的比賽更是笑話百出,他明明自己是搜捕手,卻不去追金探子,反而坐在掃把上看其它人搶球,在空中的他身下的掃把居然莫名其妙地不聽使喚……都讓我們覺得十分有趣。在最後的魔法石爭奪中,妙麗機智的用魔法打破了惡魔網,榮恩在生死巫師棋的對決中犧牲自己,哈利順利進入了地牢,打敗了佛地魔,保護了魔法石。 這部電影新奇,又充滿了快樂,榮恩第一次騎掃把指揮掃把起來時掃把不聽話的反砸了他的頭,哈利降伏山怪時用魔杖捅山怪的鼻孔,校長在哈利的全味豆中吃到了耳屎的口味,都讓我暴笑不止。 媽媽說徐憬是裡面的妙麗,聰明,好學,獨立,上進,而我是榮恩,有點胖,看上去傻傻的,卻很聰明。我也想當魔法師,但說真話,我不想太冒險,我覺得很多經歷太恐怖了,我只想當個普通的魔法師,揮著魔法棒,騎著掃把在天上飛來飛去玩,那該多好啊。

《哈利波特》觀後感3

時間長河中,無數事物隨著歲月而逝去,可有一種東西卻得以儲存,永遠留在人們心中,那就是一部部優秀的作品。而《哈利波特》這部書,便讓我難以忘記,流連忘返。

《哈利波特》是一部長篇小說,共七本。它的作者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作品一經問世,便引人注目,更是被多家影片公司爭著翻拍成電影。《哈利波特》的內容就如同它的書名,寫了一個巫師與人類並存的世界,哈利波特來到了魔法學校霍格沃茨,與同伴們學習魔法,共同抵抗邪惡勢力伏地魔的襲擊與侵害,最終獲得勝利,過上了安寧美好的生活。

我曾多次閱讀這部書,卻從未感到煩膩,反而,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穫。在《魔法石》中,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思萊和哈利·波特初次相遇。赫敏聰明機智,羅恩老實膽小,哈利堅強勇敢,三人整日一起學習,中途雖然有許多矛盾,卻一次次被化解。

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是一樣,同學之間常有矛盾糾紛,可最終總會和好如初。在這本書中,三人勇闖密室,打敗了食死徒洛奇教授。其中,三人的各種行為都令我感動,受益匪淺。他們走進危機四伏的密室。在三人被藤蔓纏繞不得動彈時,赫敏臨危不懼,沉著泠靜,解救了夥伴;在巨型魔法師棋盤上,一向膽小的羅恩鼓起勇氣,站在朋友們身前,憑藉精湛的棋藝,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哈利開闢前進的道路;在食死徒百般誘惑和逼迫的情況下,哈利毫不動搖,意志堅定,成功打敗食死徒,保護好了魔法石。

雖然這只是虛構的故事,卻讓我感覺十分真實,在危難下,三個十幾歲的孩子,發揮聰明才智,團結一心,為保護家人、朋友而戰,這也使我獲得了成長。在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困難也像那一道道關卡,只要我們克服障礙,克服恐懼,迎難而上,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哈利波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學識、奇思妙想、更多的是與人相處的方式,面對挫折的態度。它使我在荊棘遍地的學習道路上又多了幾分堅韌,多了幾分希望。我想即使在未來,也一定會有許多人因為這本書而受益。《哈利波特》也永遠不會消失不見,而是一直留在人們腦海中,伴隨我們成長。

《哈利波特》觀後感4

愛,在第一部電影的開頭,表面上看,哈利波特的姨媽對他沒有大眾認為的慈愛,但是在哈利波特即將走出家門去魔法學校的時候,從他姨媽憤怒的情緒,憤怒的語氣中我們應該明白,她是愛他的。她不想哈利波特去魔法學校,因為那些常人無法理解的特異功能,她失去了她的妹妹,讓哈利波特成了孤兒。她只是電影中說的麻瓜群眾,她只求親人能好好活著,僅此而已。從她的層面上她是愛哈利波特的。不要抱怨愛你的人沒有以你想要的方式愛你,因為她們以她們最真摯的行為愛著你。

第二次,在魔法鏡子裡,哈利波特看到了爸爸媽媽,她們用慈愛的笑容望著他,哈利波特沉迷了,分不清楚自己是在哪裡了,一切像真的,又不像是真的。像個謎又像真實的情景。他甚至發現自己也在鏡子裡,站在父母的中間,左邊是爸爸,右邊是媽媽,媽媽還用手拍他的肩膀,可是等他伸出手回應時,他的肩膀上什麼都沒有。韋恩在鏡子裡看到的卻是他得了學院杯,贏得了獎項,韋恩興奮的說鏡子裡可以看到未來。哈利波特告訴他,不可能,他的父母很早就犧牲了。其實過去也好,未來也罷,內心深處藏著什麼,鏡子裡就可以看到什麼,哈利波特內心中充滿父母給予的愛,何懼未來會發生什麼吶。愛有時候不單單是可以握的住的一雙手,更是內心中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成長,讓我們堅強,讓我們不糾結過去發生了什麼,無畏未來會發生什麼。

第三次在和伏地魔對話的時候,伏地魔告訴哈利波特只要把魔法石給他,他就可以讓哈利波特和父母永享共生。哈利波特有一刻是信了的。對於一個孤兒來說,有什麼比這個承諾更有意義和重要呢。對一個6歲一年級的孩子,這是何等大的誘惑。他對父母的記憶少之又少,他不確定父母是傳說中的犧牲了,是失蹤了,甚至是就是被眼前的伏地魔囚禁了吶。他完全可以試一試,搏一把。魔法石對他來說是他理解不了一種神聖寶物,爸爸媽媽對他來說來的實在和溫暖。最後他還是清醒了。父母能不能和他共生是未知的,伏地魔是邪惡勢力卻是確定和清醒的。愛而不迷失理智,清醒而堅定又何嘗不是給父母的一種回報。

《哈利波特》觀後感5

!看了這些年~這部片子終於演完了!說實在的,看完後很糾結~~斯內普教授是金牌臥底我早有預感,但是他和哈利老媽(莉莉)的情史讓我大跌眼鏡!更要命的是,哈利老爸不是什麼好鳥,在校期間整天欺凌弱小,連老實內向憨厚的斯內普教授都不放過,而哈利老媽(莉莉)卻嫁給了他!這真是一個迷呀!哎~可憐的斯內普教授的一生就像一個茶案,上面全是杯具!據個人分析,斯內普教授性格內向,他深愛哈利老媽(莉莉),而莉莉卻喜歡恃才傲用,欺凌弱小的哈利老爸,這映證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深撤道理!呵呵~~斯內普教授心碎了,他覺得如果他變壞就可以得到莉莉的愛,於是加入了伏地魔組織!而得知伏地魔要殺死莉莉及其家人時,斯內普教授去求鄧布利多校長幫忙,而冷酷鄧布利多校長竟出條件要挾斯內普教授,善良的斯內普教授將自己的一切都答應給鄧布利多校長時,他才答應幫忙,可是結果呢~幹!

斯內普教授被鄧布利多校長給忽悠了!莉莉一家全死了只剩下哈利波特!內心悲痛而又糾結的斯內普教授不但要強忍失去愛人的痛苦還要充當鄧布利多校長的臥底~同時還要保護自己最愛的人和自己最恨的人所生下的孩子(哈利波特)!他真是夠糾結了!當大家把哈利波特當成擊敗伏地魔的工具時,只有斯內普教授在保護他。而這個哈利波特處處和自己的恩人作對,把玩弄他的校長等人視為朋友,真他爹蠢呀!這件事告訴我們~往往一臉嚴肅看似冷酷的人心地都不錯,而那些看似和藹可親的人卻時時刻刻在算計別人!真是真君子假小人,真小人假君子呀!還有就是沒演伏地魔是怎樣墮落成魔頭的',他以前可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聯想下,他會不會也是被鄧布利多校長玩弄和欺騙,而後受到刺激走上覆仇的道路呢!呵呵~這個是不是打算留下拍拍前傳呀!呵呵~~第一次寫這麼多,感覺挺爽的!哈哈~~

《哈利波特》觀後感6

當又一次和伏地魔(Ralph Fiennes飾)的意識連通,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飾)斷定最後一件魂器藏在霍格沃茨,於是和羅恩(魯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飾)、赫敏(愛瑪·沃特森Emma Watson飾)一同返回陰雲密佈的學校,《哈七》觀後感——你是這世上,我唯一堅信不疑的謊言。在好友們的幫助下,他們成功驅逐了斯內普(艾倫·裡克曼Alan Rickman飾),然而覺察到哈利目的的伏地魔則率領途徒眾向霍格沃茨逼近。食死徒、攝魂怪、巨人瘋狂湧入這所有著悠久歷史的魔法學校,正邪決戰旋即爆發,一時間血雨腥風,死傷無數。從斯內普的眼淚中,哈利不僅瞭解到父輩的故事,也證實了藏緬於他體內最後的秘密,觀後感《《哈七》觀後感——你是這世上,我唯一堅信不疑的謊言》。在此之後,他也和伏地魔迎來了最後的對決…

本片根據英國作家J。K。羅琳的同名原著改編,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完結篇。

看完哈七,已是大半夜,坐在車上,竟有種想哭的感動,十年,就這樣悄悄的過去了。

看的過程中閃回很多回憶,當時的那些狂熱,對霍格沃茨的的期待,以及延綿了十年的關注。我想大概以後都不會有這麼一部作品能帶給我那麼多的感覺了。十年一夢,終將落幕。But in our heart,it never ends。

十年一夢,如今這個夢終於做到了結尾。曾經的孩子都長大了,我也不再幻想揮動魔杖就能讓一切順心如意。感謝《哈利波特》給了我一個奇妙的世界,卻同時告訴我這樣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恐怕唯一存在的就是"情"這一人類永恆的主題。

不,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個咒語——閃回前咒。只是並非由咒語來觸發,而是一句話、一首歌、一張照片、一個人、一個場景…當你看到某個熟悉的東西,很多的過去就像放電影一般出現。每當看到HP這兩個字母,關於它的一切就清楚地顯現在腦海之中。

幸運的是,《哈利波特》見證了我青蔥歲月的十年,這樣的感情,真的不願說再見。

感謝那是你,陪我度過這夢幻的十年。不期待大雨,只需要濛濛細雨

《哈利波特》觀後感7

昨天看了《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在這裡建樹自己的看法吧,《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電影觀後感。

電影一開始營造的天氣效果非常好,食死徒化成的黑煙穿過大街小巷的景象很精彩,感覺就是把觀眾拉到了銀幕中。但是,哈利在火車站(地鐵站?)的餐館,和一個女服務生即將約會的情節有些無趣,有模仿現在的美劇的情節。

馬爾福母親的表演很到位,形象也不錯,和斯內普立下牢不可破咒時,可以清楚的看到她眼中含著淚花,卻始終沒有掉下來。

在斯拉格霍恩家裡的一幕比較經典,首先是斯拉格霍恩從沙發變成了人,穿的睡衣居然和沙發的紋路相同。還有就是鄧布利多恢復室內的擺設這一幕很精彩,顯然是經過特級的精心製作的。

去上草藥課時,我很布明白為什麼哈利和羅恩要在拿書的書櫃裡搶起來,另外混血王子的這本《高階魔藥製作》似乎沒有起太大作用,至少電影裡面沒有表現出來。

在陋居,食死徒要襲擊時哈利跑了出去,金妮也跟著衝了出去…還穿著睡衣…完全沒有必要

《哈6》中對魁地奇球賽做了大量描寫,看得很過癮,就是羅恩做守門員時候的帽子(頭盔?)有些搞笑…

片中馬爾福的表現很到位,感覺很"冷",只是後來他被哈利用"鋒神無影"集中,沒有任何下文似乎有點有頭無腦,觀後感《《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電影觀後感》。

羅恩吃了原本送給哈利的裝有愛情魔藥的巧克力後表情非常好,讓人一看就覺得他目光呆滯,神態不正常…

赫敏的表現沒啥變化,不過羅恩那位"黏人女友"的表現著實不錯。

斯內普繼續他一貫低調的作風,好嚴肅啊…

再講講鄧布利多帶哈利到山洞裡拿魂器的那段,海上的波濤洶湧很有氣勢孤島的結構也不錯。湖中的孤島上的藥水應該是綠色的,電影中卻是黑色的,看起來總覺得是髒水,不是藥水…哈利往湖中舀水時被一隻手抓住真的下了我一跳,然後又有無數白色的死屍出現,這些形象讓我想到了《魔戒》中的咕嚕。後來鄧布利多用火擊退了來襲的殭屍(屍體)那一幕很豪邁,非常有氣勢。

商業大片嘛,就是一製作精良為前提,演技上乘為輔助,所以這部《Harry Potter》我看得還是滿意的。

《哈利波特》觀後感8

電影少了好多東西

鄧不列多、伏地魔、斯內普這三個人的戲份太少了。

鄧的謀劃貫穿始終,由他引出從湯姆到伏地魔的成長轉變歷程,分析其性格,琢磨其意圖,從而找到方法擊敗他。電影中哈利不停地靠通靈來找到魂器,總靠這種玄虛的辦法,還一次次成功,顯得伏地魔太弱了。事實上,由伏地魔又可以引出霍格沃茨的創立以及四大學院的特點,活生生的校史。而霍格沃茨在這個魔法世界中才是我們的全部。在尋找魂器的過程中,鄧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可以浮出水面,我們可以知道這位智慧、寬容、博愛的導師並不是生來如此,他也有年輕時狂熱黑暗的時候。而對抗邪惡,從來不是白淨無瑕的人能辦到的,只有經過黑暗的光明,才會更加耀眼持久。

斯內普,被鄧不列多控制,被哈利以及上一輩們敵視,被人冤枉了一生。七里電影少了一個細節,金妮、納威、盧娜去校長室偷格蘭芬多寶劍未遂,斯內普對他們的懲罰是到禁林幫海格做事。因為鄧之前說了,要他在他死後保護霍格沃茨。

另外一點,D.A六人組除了第五部,六七都沒太多體現,六里最後在學校的遭遇戰,七里的廣播以及納威講述,都遭到刪減。六人裡金妮、納威、盧娜是我最想看的,他們很重要,代表著友誼和抵抗精神會傳遞下去。而最最熱血的從豬頭酒吧到有求必應屋的那一段做了不小的更改。於是我們看到盧娜不知怎麼早已經在學校了。而納威身上的傷也不應該當天才有,他是抵抗了大半年才落到縮在有求必應屋的下場。由D.A通知到鳳凰社來援,人一波波地趕到,很突然很自然也越來越激動的過程,都省了。書中,鳳凰社成員在七里做了很多努力,尤其盧平主動來找哈利,畢竟盧平應該是長輩裡哈利最親的人了。還有,我們也沒有看到拉文克勞的公共休息室,以及文化。因為我是多麼想看盧娜。麥格教授面對伏地魔來襲,對學生們的處理也不合理,她絕不會關押斯萊特林學生,當務之急應是保住學生生命,也即書中的對低年級學生的疏散。

看完書後,再回頭看電影,真是鬱悶之極。盼望著有朝一日,電視劇能拍出來,可斯內普教授,已經永遠地離去了。

《哈利波特》觀後感9

從電影開始時哈利準備開始尋找死亡聖器時的冷靜,到進入金庫裡的哈利的遵守諾言變成了小妖利用的工具,他們拯救了困在金庫裡的怪獸,也借救怪翼獸脫離了險境,在魔法學校,當校長要求同學們出賣哈利的行蹤時,大家的沉默讓我看到了友情是金,哈利的挺身而出驗證了他不是願意牽累朋友的人!伏地魔準備襲擊城堡,教授奮不顧身,所有的人員同仇敵愾,齊心合力讓我感受到團隊戰鬥力的強大!哈利為了戰勝伏地魔,知道自己也是魂器的一部分時,他情願戰死,多讓我欽佩,好在後來他死而復生呵,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哈利知道自己才是接骨木魔法棒的主人時,他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魔法,可是,他毫不猶豫地毀斷了魔法棒並扔入深淵!

《哈利波特》最後的結尾,羅恩與赫敏結婚了,哈利也有了自己的家庭,雖然電影中那一晃就是19年過了,看得出來他們生活的都非常幸福。哈利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的兒子和女兒都親歷哈利魔法神奇,大兒子已經會魔法,自己一閃進入了車站的柱子,哈利於是帶著小兒子和女兒了緊隨其後......

因為喜愛上了哈利波特,我也開始製造自己喜歡的魔法咒語,不得不說,我都快要成了個“魔法控”。有次寫作業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書在離我的手大概四五米遠的的桌子上,我懶得過去拿,於是便很自然地喊了一聲“阿里加,我書快來”,書當然一動未動,再喊還是不動,等我反應過來之後,自己都笑傻了。還有諸如到家門口懶得掏鑰匙,竟然可笑地開口說“阿和揪裡開”妄想著門會在我的咒語下徐徐自動開啟;上游泳班路上堵車差點遲到時想說‘幻影移形’;最好能再有一把笤帚,讓我騎著快快飛......我發現,自己真的渴望擁有一根魔力無邊的魔法棒!最好再擁有裡面的每一個魔法。當然如果說我真的會了魔法,我也一定懲惡揚善,幫助需要的人,絕對不會為非作歹哦。

雖然現在我已經在慢慢長大,但卻依然深愛著那些玄幻的魔法咒語。可別笑話我是長不大的哦。

《哈利波特》觀後感10

納威.隆巴頓——主角光環下的另類英雄

刷完全八部HP電影,納威最出彩的地方莫過於,與伏地魔終極對決中,那段聲情並茂的的演講:“每天都有人死去,但他們並沒有白白死去。今天我們失去了Harry,但他仍然與我們同在……”

一直以來,納威的形象不外乎膽小、健忘,緊張時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至於學習成績,相信Longbottom這個詞足以說明一切。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形象,在《死亡聖器》影片末尾,毫無懸念地成為筆者在全書中最為欽佩的人物,幾乎沒有之一,因為他的堅韌不拔以及勇敢無畏。

一直以來被主角光環緊緊包圍的三人組,他們的非凡魄力相信在每一部電影裡哈迷們都深有體會,可是隆巴頓不同。從開頭到結尾,如果說Harry一直以來都是以英雄的形象存在著,那麼隆巴頓,可以說,直到格蘭芬多寶劍在他手中出鞘的那一刻,他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蛻變,從那個一開始便飽受嘲笑與欺負,就連丟失了蟾蜍也得靠熱心幫忙的赫敏在車廂裡四處吆喝的靦腆男孩,蛻變成可以和三人組並肩而立的英雄。

納威的勇敢,來源於他對於原則的遵守和對於信仰的堅決捍衛,正是這種品質激發了一直沉睡在他心底的那份勇氣,從《鳳凰社》中,直面將父母折磨致瘋的仇人——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無懼與其正面對抗,到最後一戰,無論是那番鼓勵軍心的慷慨演講,還是那視死如歸的眼神,彷彿都在向全世界宣告,納威.隆巴頓寧願為了守護信仰而成為烈士,也絕不在黑暗勢力的威懾下苟延殘喘一秒鐘。麥格教授曾經說過:“每當它(格蘭芬多寶劍)遇到優秀的學生,就會出現。”士為知己者死,我若是那把寶劍,也甘願選擇這位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騎士作為戰友。有人說納威在與伏地魔的最後一戰中所起的作用實在有限,但我卻更願意用“關鍵”這個詞進行替代,如果說故事中對於格蘭芬多精神的詮釋始於Harry,那麼就讓他在納威達到一個新的巔峰。向勇敢致敬!向信仰致敬!向納威.隆巴頓致敬!

《哈利波特》觀後感11

哈利的父母,用愛保護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才會有整個故事。愛在這部電影裡有著寬泛的內涵,師生情,愛情,友情,對團隊的忠誠,敢於接受挑戰的勇氣,都是愛的外延體現。

鄧布利多從哈利進入霍格沃茨以後就給哈利無微不至的呵護與引導,他面對孩子一樣的哈利,慈愛的目光讓觀眾們印象深刻。似乎鄧布利多就是光明與希望的化身,可到了決戰來臨的時刻,他卻選擇用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拯救正義。讓人落淚的不僅僅是他的離開,還有他離開世界後卻依然對哈利的關懷,他依舊用各種方式給哈利留下很多隱蔽的線索,他依舊是那個讓哈利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去選擇勇敢地站起來的人。電影中,哈利無數次面對悼念鄧布利多的報紙發呆,他們之間這樣的一份愛,沉甸甸的讓人動容。

愛能感化一個人,能讓一個人學會忠誠,鄧布利多做到了。他用溫暖和信任,給了斯內普一個全新的人生。雖然斯內普不得不親手殺了他,但還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做著危險的間諜工作,這是斯內普的忠誠。鳳凰社的每個成員都是這樣,他們都能為了扞衛正義而勇敢的衝在最前面,他們都覺得為了團隊獻身忠誠的最高境界。

影片中,邪惡與正義的對比是那樣的鮮明。我們看得到伏地魔的邪惡、貪婪、自私,也看得到哈利的善良、忠誠、勇敢。死亡聖器只是一個書中特定的符號,真正讓哈利無敵的,不是他頭上那道疤,不是他手中那個和伏地魔配對的魔杖,不是他高超的魔法能力,而是鄧布利多教給他的——愛,這就是力量。伏地魔永遠無法明白自己總是失手的原因,和正義作戰,不可能會有勝利的結局。

魔法世界是虛構的,可是道理是真實鮮明的。行走在茫茫人海中,人們都在遺忘中銘記著,又同時在銘記中遺忘著,可是無論怎樣,我們要記得用愛去溫暖彼此的心,去提醒彼此記得傳遞心中的愛。認真的對待每一份友誼,忠誠的為團隊而服務。

愛,就是力量,心中有愛,註定所向披靡。

《哈利波特》觀後感12

最近,我看了《哈利波特》的書和電影,對哈利波特很入迷,他的故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讓我感觸很深。

在哈利波特很小的時候,惡魔伏地魔來殺害他的父親和母親,哈利的母親為了保護哈利,把他緊緊抱在懷裡,母親被伏地魔殘忍殺害,哈利躲過一劫。後來,哈利和一點也不友好的德思禮夫婦,還有他們令人厭惡的兒子達力生活在一起,他經常受德思禮夫婦和達力的欺負,過得很不開心。

在哈利波特11歲的時候,海格把哈利帶走了,去了英國最好的魔法學校——霍格沃茨。在這裡,哈利認識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兩個朋友:赫敏·格蘭傑、羅恩·韋斯萊,體驗了騎著飛天掃帚打球的運動,還被遊擊球把手臂給打斷了……魔法學校的一切,都讓哈利異常著迷,他每天都很開心,也非常愛這裡,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潛心研習魔法。

哈利在魔法學校的死對頭是魔藥課老師——西弗勒斯.斯內普。起初,哈利以為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想偷神聖寶物魔法石,後來才發現,要偷魔法石的人是奇洛教授。奇洛教授是一個雙面人,他的另外一面就是死神——伏地魔。

為了阻止伏地魔盜取魔法石,哈利必須打敗他。如何戰勝伏地魔?鄧布利多校長給哈利傳授了秘訣,那就是用“愛”去打敗他。哈利深深的感悟,獲得了魔法的能量,他用手緊緊抓住了奇洛教授的手,奇洛教授的手一下子變成了沙子,手沒了;哈利又去抓奇洛教授的臉,奇洛教授的臉也沒了;之後,奇洛教授變成了一堆沙,消失得無影無蹤,伏地魔變成一股青煙,飛走了。哈利用“愛”打敗了伏地魔,回到了魔法學校,還得到了學院杯。

哈利在一個威脅他生命的人面前,無所畏懼,永不言棄,這是愛的力量!哈利他媽媽對他的愛,給予了他無窮的力量,我們要感恩自己的母親,所有媽媽的愛,都是偉大的,哈利的那條傷痕,永遠陪伴哈利一生,那就是母親給哈利的保護障。

讓我們用愛去感化一切!

《哈利波特》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看過的感悟最深電影的就是《哈利·波特》,整整八部三天內就看完了。《哈利·波特》是伏筆大王—J。k羅琳的魔幻作品。透過電影玄幻的鏡頭,我特別佩服羅琳阿姨強大的腦洞與邏輯思維。

哈利·波特,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她沒有父母,居住在姨媽家,忍受著姨媽一家的欺負。他11歲生日時,家裡來了一個巨人叫海格,因為哈利被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錄取了。原來,哈利是個巫師,他的父母在他十年前與黑魔王伏地魔戰鬥時喪失性命,卻唯獨沒殺哈利,在他的額頭上留下了個閃電疤痕。在學習魔法過程中,哈利得知學校裡有魔法石,那正是伏地魔想要得到的,於是就和他的好朋友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踏上了魔法旅程,最後保住了魔法石(第一部內容)。第八部結尾,哈利也親手打敗了伏地魔。

故事情節跌拓起伏,我看的驚心動魄,我非常佩服哈利·波特,佩服他的善良、勇敢、堅強,不向困難低頭,總是靠著智慧與敏捷的身手克服重重困難。在重重障礙,哈利獨自一人與伏地魔頑強抗爭,你純潔的靈魂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救了大家。這故事雖然是虛幻的,但是,卻有著生活的影子。如果沒有海格的保護,哈利怎能擺脫德思禮一家的阻擋,順利的進入霍格沃茨?如果沒有斯內普教授在魅地奇比賽時念一個反咒想保住哈利的生命,他豈不是早被奇洛摔的粉身碎骨?如果沒有赫敏的機智與羅恩的敢於犧牲,哈利怎能透過一道道難關,打敗伏地魔,拿到魔法石?生活中的我們也離不開他人的幫助,父母的關愛、老師的關懷、同伴的幫助,那都是我們成長中的助力,我們幸福的泉源。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兒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這是這樣,他沒有放棄希望。愛與勇氣,就是世上最強的力量!

山裡沒有筆直的路,有彎曲,才有雄壯,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

《哈利波特》觀後感14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還有許澤坤去了電影院,我們要看一部讓我期盼已久的電影——《哈利·波特死亡聖器下》。

這一部電影講的是哈利·波特等人開始尋找伏地魔的七件魂器,並毀掉魂器,這樣伏地魔就死掉了,魔法界就太平了!因為伏地魔帶著一大群食死徒衝向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想控制學校,但是老師和學生們用生命抵抗了衝擊,但霍格沃茨還是被打的千瘡百孔,雖然沒毀掉。可是,哈利·波特卻不會想到自己其實也是伏地魔的一件魂器!並且他還要找到三件死亡聖器,這樣他就可以殺掉伏地魔了!可是有一件就在伏地魔的手裡——接骨木魔杖,但伏地魔並不是它的真正主人。因為,在魔法界人人知道是魔杖選主人,而不是主人選魔杖。在一次對決中,伏地魔用了不可饒恕咒——阿瓦達索命咒!把哈利·波特殺死了。但哈里並沒有死,只是讓他的死對頭馬爾福的媽媽保了秘,所以哈利才活了下來。

伏地魔又帶著食死徒們來到了霍格沃茨,宣佈哈利死了。但哈利突然醒了過來,和伏地魔進行了生死的對決。哈利的魔杖發出了正義的紅光,伏地魔的魔杖發出了邪惡的綠光。他們竭盡全力,把力量注入了魔杖。最後,伏地魔的邪惡綠光越來越弱,慢慢地消失了,伏地魔化成了碎片……

19年後,哈利和金妮帶著孩子們來到了車站——孩子們要去上學了!他們有三個孩子:阿不思、詹姆和莉莉。羅恩和赫敏也帶著孩子來了,連馬爾福都帶著自己的寶寶們來到了車站,新的一代開始了!

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真是不簡單!從11歲就開始演,十幾年了啊!他扮演的真是好,十分形象。我想,演後他一定增長了膽子!

羅恩·韋斯萊的扮演者魯伯特·格林特也不簡單!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呆板的人,他到底是怎樣表演出那種面無表情的感覺啊?我覺得,魯伯特從小肯定就很天真,他的可愛的表演仍是讓人十分喜愛,他的臉,真是奇怪!

赫敏·格蘭傑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真是太厲害了!她的腦子能記住那麼多魔咒!她的反應也是機靈,我覺得她演這種魔幻、動作、驚險的片子最好了!瞧瞧她面臨危險時鎮定的樣子,看看她從小進出圖書館的身影,就知道她一定很棒!

好了,我想我說的肯定不如看電影看到的棒啊!你們也去看看吧!

《哈利波特》觀後感1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部神奇的小說,那就是《哈利·波特》,它讓我廢寢忘食。這是前無古人的魔法小說,J·K羅琳為我們打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帶領我們暢遊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在這裡,有魔杖,有巫師,有怪獸,有精靈,有惡魔等等,他們代表著或善或惡,其中哈利波特就是善良的代表,作者以這個魔法師的神奇經歷為線索,表現了孩子與孩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退宿,機智鬥惡,用有限的力量一次一次地闖過難關。

在書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神奇,在這個神秘的國度,貓頭鷹是他們的信差,家養小精靈是忠誠的奴僕,信刊可以自己開口朗讀,汽車可以自己飛行,飛天掃帚是交通工具,西洋棋會思考,主人命令一下,它便會自動移位,畫像裡的人物也是活的,他們會說話,會微笑,會生氣,還會互相串門,就連照片裡的人物都能做出表情和動作。這一切是多麼的神奇有趣!

書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每一次的結局都如此讓人意猶味盡,拍案稱絕,書中到處都是伏筆,誰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結局就隱藏在眾多細節中。正是這樣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愛不釋手。哈利這個小男孩的形象也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他的忠誠、勇敢、對正義、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無一不清楚地迴盪在我的思想中。

最讓我覺得大快人心的是哈利在受到欺負之後並不會等待著別人來解救他,而是用巫師的能力極盡所能地反抗那些欺負他的人,並一直想用自己的力量殺死伏地魔,而且,哈利的好朋友,羅恩、赫敏、海格等等,他們在巫師世界總是遭到那些自認為是純正血統的巫師們欺凌,但是哈利並不會嘲笑他們,反而與他們的交情最真摯,而他們也在哈利遇到危險和困難時一直在旁邊支援和鼓勵他,對他不離不棄,真正反映了他們之間深厚的友情。

看完整部書,讓我經歷了一場神奇之旅,也讓我有了這樣一種信念------無論何時,正義終將會戰勝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