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顯微鏡的使用是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必須要熟練掌握的知識,也是中學生學習生物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儀器;是培養中學生嚴格規範操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對這個實驗一定不能含糊。

而課標只安排了一節的授課時間,課能上完,可學生的操作只能剛剛觸及到皮毛,不能達到熟練規範操作的目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顯微鏡,要他們在四十五分鐘內認識顯微鏡、瞭解其構造,瞭解使用方法,會用顯微鏡是不可能的。

“顯微鏡的使用”是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實驗,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第一次接觸科學儀器,不敢動,怕把顯微鏡弄壞,所以,我認為這個內容要安排兩個課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之前的那一節課,我先上這些內容:

①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

②介紹顯微鏡幾個重點部分的作用;

③學生學習操作步驟,老師演示操作步驟,指出注意事項。

我先讓學生對照課本P37頁圖2-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然後把顯微鏡的結構講清楚,因為認識顯微鏡的結構是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基礎。如果不清楚顯微鏡的結果與功能,就談不上正確使用顯微鏡。接下來學生自學“練習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並主學生提出疑問,爾後我演示操作步驟並解釋相關疑問。但認識結構畢竟比練習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練習操作過程中才能加深和鞏固對顯微鏡結構的認識。顯然接下來的第二節課是至關重要的一節課了。

第二課時的學習任務有:

①學生在進一步瞭解操作步驟在基礎上開始使用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如:人血塗片等。

②觀察寫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寫在不透明紙上的“上”。

③觀察自己的毛髮。

④觀察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移動方向的關係。⑤物像和實物的差別,放大倍數問題。

在具體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複習顯微鏡的操步驟,同時給學生交待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並把學習任務板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我在他們之間巡視。我發現學生開始使用顯微鏡最易出現這些問題:①顯微鏡安放位置不當,有的沒有放在實驗臺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邊緣;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②玻片標本沒有放好,沒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觀察目標。③三四個圍成一圈,把光線擋住了。④低倍鏡和高倍鏡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鏡,找不到觀察的物像,還有的認為高倍鏡放大的倍數高,觀察效果一定會更好。⑤沒有用細準焦螺旋,當能看到物像時,還是用的粗準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鏡時,也沒用細準焦螺旋。我邊走邊給他們一一糾正。在這節課結束前,讓學生小結練習使用的情況,彙報上課實驗收穫。

這節課上完後,我感到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課堂上還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初中學生第一次到實驗室上實驗課,很激動,還應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二是實驗中要反覆說明規範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臺顯微鏡,對光後視野時明時暗,有的把光線擋住了;挪動顯微鏡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時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四是強調光圈、反光鏡和光線的關係時要讓學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使光線變亮,怎樣使物像更清晰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邊做實驗邊驗證。

五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小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能幫老師的大忙。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學生已經透過性健康課,對人類的生殖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的瞭解僅限於對生理過程的認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將認識進行提高和昇華,將生理課擴充為感悟生命的誕生,落腳點置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本節課一個突出的亮點。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得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來討論和麵對生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課堂氣氛活躍,討論充分,思維活動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生殖過程本身的順序,就是上課的思路,脈絡清晰,知識落實到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比較好地運用了資料資料,給學生較強的衝擊,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引發教師深入思考的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教師在本節課中對此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當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教師問:“為什麼你想知道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是怎麼想出來的?你怎麼想出這個問題的?”等,學生不一定要說清楚這些,但是這樣可以引發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作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新課程倡導探究。探究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也不是每節課都是完整的探究活動,可以在每節課上進行其中的某些環節的訓練。本節課中的探究活動,不但是新發現和再發現的過程,也是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紙上隨時記下自己的假設,或者對要探究問題的理解,看完錄影或資料後,再解決問題。

3、教師要適時對學生所做的解答進行一定的梳理和歸類,如母親在孕期所承擔的壓力可以有來自心理上的、身體上的等等,生活習慣的影響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過類,這樣能帶給學生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

4、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如為什麼要珍惜生命?為什麼要愛戴父母?這是學生一生中要不斷思索的問題,教師要能夠培養學生將這樣的思維活動變成一種習慣。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本堂課我覺得成功環節有兩個: 一是我的教學設計主線以地窖和花窖殺人案為匯入,然後學生猜測,自學(找疑點),合作學習(找證據),實驗(驗證證據),得出結論(結案)應用並進行情感教育。也就是殺人案---找...

本堂課我覺得成功環節有兩個:

一是我的教學設計主線以地窖和花窖殺人案為匯入,然後學生猜測,自學(找疑點),合作學習(找證據),實驗(驗證證據),得出結論(結案)應用並進行情感教育。也就是殺人案---找疑點---找證據---驗證證據---結案---應用。

二是第一個實驗《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是相當的成功,學生直觀感覺,看得見摸得著。透過兩個袋子中的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一個變渾,一個不變,由此學生猜測兩個黑色袋子哪個是新鮮蔬菜,那個是被燙過的蔬菜,很準確,並說出了原因。效果很好。

第二個實驗《綠色植物呼吸消耗氧氣》學生對實驗現象說得很準確,但分析原因說的正好相反,但經過其他學生的解釋說明,同學們在爭論中把問題解決了。

三影片《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播放恰到好處,正好總結出本節課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公式、呼吸作用意義。再由學生總結本課,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

本節也有不足之處:

第一 第一個實驗通石灰水應該選用兩個小三角瓶,分別通入在對比,而我只用了一個。第二 第二個實驗然學生來操作會更好。

以後克服課堂中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讓生物課堂更生動,更加貼近生活,讓每個學生每節都有收穫。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一、《致同學們》

吳XX:本節課達到了預想的目標,上課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佔三分之二以上。為了進一步瞭解學生,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生物學的膚淺認識。多數學生感悟較深:原來生物學有這麼大的用處,認識到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參與、探究知識的學習方式。

鄧X:課堂上學生氣氛還算活躍,對很多新的生物學知識都很好奇,要注意調節學生的積極性,因為生物課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時間學生精神狀態不是很好,可多舉些有趣的事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蔡XX:個別班學生氣氛很沉悶,因為對課本和老師介紹的話題不感興趣,他們沒有接觸過,要注意調動不同班級的積極性,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生物的特徵》

鄧X:課本的標題下面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關“觀察”的,過去我對這些內容沒有單獨處理過,而是感覺這些方法可以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比如在辨認各種生物時,所用到的就是“觀察”,但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還要再進一步強調注意事項。仔細研究教材、反思自己的教學,感覺有必要首先讓學生對“科學探究”有個正確的認識,這對於以後進行“觀察”,以及最後總結科學探究的幾種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單獨作為一個問題來解決。

蔡XX:首先設計的問題是讓學生自由的說出自己認識的生物和非生物,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每個人都能羅列出很多,在看似遊戲中,實際上是給學生傳達一種資訊——用我的標準來判斷哪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而我的標準是什麼,當時並沒有說,等每個人都說了自己認識的生物或者非生物之後,再綜合起來分析眾多的生物的特徵,更有利於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提升。

吳XX:受課後練習的啟發的,我設計了一個“考考你”環節,既是對“生物的特徵”的鞏固,也是一個拓展練習。儘管學生對生物的特徵基本掌握,但實際應用還是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對於能夠生長的如鐘乳石,能夠運動的如海浪,有時把握不準,所以,課本後面給出了兩道練習題,一個是判斷“機器人在彈鋼琴”、“鐘乳石在漫漫長大”是不是生物,說明理由;一個是一段關於“珊瑚”的文字介紹和由此引發的問題。

三、《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蔡、吳、鄧:有的班沒有說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戶外活動時紀律不好管,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調查到生物種類雖然多,但事後發現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因此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瞭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四、《生物圈》

鄧X: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上課伊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和所學內容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的慾望進入角色。

這節課利用多媒體出示課件,並用激情豪邁的語言引起學生注意,容易啟用學生的興奮點,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情境。

五、《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吳XX:這節課上下來讓我興奮不已,因為學生的積極參與總讓我驚喜不已,每談到一個問題。學生就爭先恐後的要回答,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想,這是緣於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感到,知識就在自己身邊。由於鼠婦不好找,建議將鼠婦換成蚯蚓,進行實驗。

蔡XX:這節課的內容從知識點來看,就是搞清楚影響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就可以了,全文不過400字;從能力培養來說,這節課有探究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但要進行探究實驗,必須先搞清楚什麼探究實驗的目的基本要求,漫無目的的到了實驗室肯定不行。所以,最好單獨拿出一節課交給學生探究實驗的設計和如何進行探究實驗。

鄧X:課本中這麼少的內容本身就是一種可以向外延伸的地方,可以透過對這些知識的分析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分析應用能力,可以在分析這些關係中慢慢領悟生物界的和諧以平衡,為後面將要學習的生態平衡、食物鏈、食物網等打下基礎,讓學生感受到簡單的生活現象背後是多麼豐富、有趣的知識。這樣想來,視野就變得開闊,思路打開了通道。但另一方面,緊緊依靠老師距離講解,學生則是被動的參與,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短暫的興趣和印象都會有,但不宜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旺盛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才是目的,因此,整個課堂還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盡情展示、充分舉例進行分析,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學習的參與中。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本節課學習人的生命活動的另一調節方式:激素調節。圍繞常見的激素病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做“醫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種疾病。這是我們本章、本節最大的亮點,該次討論非常順暢、透徹和熱烈,透過探討這些病例引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本節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感覺到比較陌生。當你突然遇到危險情況時,比如突然發現眼前有條蛇,你會有什麼反應?(同時透過大螢幕展示一條蛇的圖片)創造情景,引入新課。然後,在複習舊知識,內分泌腺進而引伸到內分泌腺,內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後設問題:內分泌腺構成人體的哪個系統?本節課的亮點一:導學稿的設計是我們本節課的最大亮點,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在導學稿的指引下展開本節課的探究學習。亮點二:教師對教材的巧妙處理顯得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比較多,但只安排了一個課時)。

在教學中,我們透過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引入話題,以分析疾病為貫穿課堂的線索,學習了人體的內分泌與外分泌腺的主要區別,三種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調節作用。

亮點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對幾種激素調節失常引起的疾病進行診斷、分析、治療。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鑑別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並分析其發病原因,相關激素的產生部位,指出其治療辦法。這些問題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前透過查詢資料來獲得解答的。這個過程是一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種新穎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鬆、牢固地掌握激素調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醫學的知識,包括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感受了做“醫生”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醫學與生物聯絡緊密,生物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基礎學科。我們發現這種聯絡實際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很樂意聽到老師講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後的講學中應注意多給學生講一些生活例項,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並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在本節課也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透過該堂課的學習,我們對疾病的產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瞭解到病人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他們的不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探索治療疾病的辦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這堂課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身體,鍛鍊身體的意識。

在最初上課時,內容處理得不夠好,老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知識點未能完成,經過我們科組老師的共同努力,最終在導學稿上取得了突破。課堂時間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6

“人的生殖”一直以來都是生物教學中教授較為困難的一節,對學生來說,好奇心強,課堂氛圍難以把握;對教師來說,許多教師對該部分的內容覺得羞於啟齒,常選擇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而且往往使得學生只瞭解生理知識,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對來說非常缺乏。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把目標定位兩條主線,將生理課擴充為感悟生命的誕生,將落腳點置於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人類生殖的每個環節,都要不斷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產生的不易,父母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要學生在知道人類生殖相關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感悟要珍惜生命,體會要感恩父母,培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我的課堂思路是每個知識點條理要清晰。用圖片和常識匯入新課,透過活動和常識一一引出向光性、向地性、負向地性、向水性、向熱性、向化性等特性。其中重點講解向水性的探究性試驗,該實驗為開放性實驗,著重小組合作,小組討論,然後小組展示給出最優方案。重點了解探究性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核心理念。探究性實驗設計時的原則:對照實驗和控制變數。透過問題:“含羞草感受機械刺激引起的感性運動與窗臺上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有什麼異同?”引出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異同點,做出區分。結合教材,根據已有知識經驗說說哪些現象是植物的感應性,分別屬於哪種感應性?進而做出總結,把各現象和各特性進行總結區分。課堂中與我的設想有很大的不同,在總結區分過程中,學生對剛講過的各種現象已沒有印象,使總結環節進展的不是很順利。所以,要多瞭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他們關注的傾向性。

這是我的第二次公開課。我的課堂有諸多的不足,尤其是把握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方面急需改進。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這節課內容簡單,與生活聯絡緊密,本節課應重要把握,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興趣,可透過多種途徑達到此目的。

要多讓學生做,多讓學生說,以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參與進來,教師可以少講。提問方式也應多樣式,除了一般的隨機抽查之外,還要採取多樣化的形式。學習的知識遷移非常重要,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學生有利於知識遷移的方法,課堂的語言表達要力求高效、簡捷,符合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語言習慣,使學生容易接受。對於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對科學探究一般步驟已比較熟悉,同時學生具備一定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所以該節課應儘量把課堂還給學生,啟發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印象也更深刻。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是必要的。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合作學習容易耗時過多,對課堂時間的把握和調控,這點教師一定要做好。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主動探究是新課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探究什麼?怎樣組織學生探究?這是開展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效率的核心問題。我認為,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提出有效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行為。有效的問題是主動探究的起點。學生不同於成人,他們一般不可能很自覺地進行學習。他們的探究活動可能是漫無目的的。他們開展探究活動,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需要問題的激發和調動,有效的問題能創設出一個充滿張力的情境,能造就一個充滿誘惑的現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極大興趣。

第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空和自由度,去經歷探究過程。這一探究過程包括以下連續且形成迴路的七個環節:面對問題情境→產生探究慾望→出現探究行為→接受反饋資訊→調整探究行為→獲得探究成功→嘗試拓展學習。在每一個探究環節中,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本節是人教20xx課標版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的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節在本章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功能。但是這一節的內容如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過程等內容都比較抽象並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目的在於如何將抽象的內容透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得其對於科學的概念變得易學易懂。針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較多,知識相對較系統的背景,本節課是以“生物聯絡生活”、“生活應用理論”、 “理論實踐生活”為設計主線,注重知識線與方法線同時進行,為學生創造動腦分析、交流表達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學理念。知識與方法並重的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熱點,也是教學設計的關鍵內容。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掌握人體幾大系統的生理結構特徵、人體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組成,並且已具有活動調節的生活現象和經驗;但就我校學生情況看來,不能有效的將實踐中獲得經驗與知識概念識記、系統性處理後再應用,需要教師進行從旁引導。學生比較活躍,興趣易激發但缺乏協作與耐性。

按照課程標準結合學生情況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2、透過生活的自己的表現分辨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

3、透過實驗、探究、遊戲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重點難點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3、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複雜的反射。

綜合以上,為了更好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本節課以“五步三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透過導學案,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突破重難點時,除了教材提供的情景,我還設計了兩組小遊戲

1、轉向競技:每小組一名選手參賽完成4次正口令和4次反口令轉向比賽,全班對反應速度快、動作標準的同學給予掌聲。

2、舉手競技:全班學生和教師圍圈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參與轉向競技的學生分別下達正口令、反口令、手指數量示意(一根代表舉左手、二根代表舉右手)和反向示意。透過遊戲學生充分體會到耳、眼覺對刺激的感受、中樞神經對資訊的處理和下達指令訊號,肢體對指令訊號的做出的效應。在以此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理性的認識“反射弧”這一內容,我設計了拓展實驗:測定反應速度實驗。組內完成每名學生的有、無干擾條件下對照左右手反應速度的測定,實驗4次記錄資料,取平均值。這一實驗過程充分的體出現小組探究合作意識,並以設定對照實驗的方式體會和實施嚴謹的科學實驗探究過程,提升了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本節課,以“五步三查”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完成,透過導學案、透過小遊戲和實驗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搭建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展示的平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發揮,提升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如能適當使用多媒體裝置拓展學習資源和空間相應的效果會更加的好。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0

教學中不足:

從課堂練習情況來看部分同學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沒有積極的動腦思考,小組互動相對少一些,小組合作的默契度不夠,資訊化技術的利用還可以更廣泛,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改進措施:

1、綜合能力的培養是重點。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能力,資訊加工處理的能力,閱讀識圖的能力,文字表達的能力。

2、重視探究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資源,積極開展各類生物實驗,調查活動,資料蒐集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達到理論實踐的統一,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但由於實際困難,導致我們現在是“老師講實驗,學生記實驗、讀實驗、背實驗”。以後要盡力創造條件,保證實驗課的開課率,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以適應課改的要求。

3、在以後的教學中多鼓勵學生思考,課堂上多提出有思考深度的問題。

4、儘可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的直觀教學效應,這樣能夠很好的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培養思維能力,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1、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探究性教學,要求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體驗整個學習過程,而不是灌輸。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這一特徵。

2、本節課透過資料資料和實驗展示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透過實驗親自探究體驗來獲取知識並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輔助教學,既很好地解決了重點和難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3、透過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讓學生及時鞏固並運用知識,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又使學生獲得了成就感,體驗了知識的價值。

本節課以探索導學法為主,藉助各種教學手段,依據各知識點的聯絡網路,在教師的層層設疑、學生思索答疑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學法的指導。教學中運用分段反饋來檢查學生對各知識塊的掌握情況,依次來調整課堂教學,最佳化課堂結構。平時學生不夠關注植物的蒸騰作用及其對植物生活的意義。如何發揮好學生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新課程倡導探究教學的課程理念,達到教學目標,是本節課的要點。本節課的導人首先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其次,本節課課前準備十分充分,有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測定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結果並描述實驗現象,有教師展示植物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等,在實驗證據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討論交流,得出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概念。由具體到抽象,很好地引導了學生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保持探究的熱情。

同時教師還利用課件解決教學難點“氣孔開閉的原理”,透過學生收集資料,教師提供資料等方式為學生探究做好資源和材料的準備。課後讓學生透過“DIY”進一步探究氣孔的分佈,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的精神。

整個的探究過程由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發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

本課是對第二大單元生物體的結構總結性概括,從知識點和難度上有一定困難。所以應該利用難點啟發思維,在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能力得到了鍛鍊。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1.本課始終一環扣一環地貫穿著知識的因果關係,運用邏輯思維抓住了學生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無機物、有機物概念的給出,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以及細胞生活需要能量等。

2.本課運用了形象的比喻、舉例和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物質”、“能量”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並與生活聯絡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鍛鍊和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的能力。

3.本課還透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處理資訊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培養。同時本課透過微觀知識的教學和一些隱藏的懸念,如:“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細胞膜如何控制物質的進出”等,培養了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

本課的抽象知識都是從事實中得來的,如細胞有物質的進出和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都是透過宏觀的生命現象推匯出的,又如細胞中確實有葉綠體、線粒體這樣轉換能量的結構等事實都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方式不十分豐富,若有一些動手的活動,效果會更好一些,但這節課動手活動的設計有一定難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3

反思一:有的知識並不是學生學不會,是教師從前沒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

反思二:有些知識學生個體學習可能是無效的,但形成群學的氛圍後,學生的思維可能很容易被啟用,從而產生思想的碰撞,知識就是在這種反覆的碰撞中融會貫通的。

反思三:不要害怕出現錯誤,真理就是伴隨著謬誤而生的,學生的學習就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必須不斷地嘗試錯誤,在嘗試錯誤中自覺地建構知識。

反思四:教師的職責是“教學”,而不是教“教材”,在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處理方面,切不可只侷限於教材的文字,重要知識絕對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為這樣浪費了課堂時間,其實有效的拓展會是你以後教學最高效的捷徑,所以教師切不可“照本宣科”,學生的能力,學生的知識貯備都是在這種積累中逐步形成的。

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1、學情分析不到位,“備學生”這一環節準備不足,缺乏換位思考,想當然認為學生應該掌握一些知識,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才發現學生知識的匱乏,在補充知識的過程中耽誤了一些時間。

2、沒能根據時代發展去考慮問題,如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無法突破這一知識點。今後教學時,應充分結合實際去思考問題,多挖掘教材上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知識點,利於學以致用。

3、適度拓展。本節課教材將以往的許多知識點都刪掉了,力求降低難度,但授課時考慮學生理解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我又將刪掉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拓展,有些影響時間。今後拓展知識時要充分考慮教學時間的需要,做到既拓展知識,又最佳化教學時間。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

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

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透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透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 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透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最佳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

課前反思: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生物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課標進一步倡導有條件的話可以開展組織培養活動。

課中反思之一:採用會意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被子的植物“雙受精”、鳥類的“雙重呼吸”,學生很容易掌握.

課中反思之二:學生認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關鍵區別是"是否有生殖細胞的參與",認識非常準確。重點內容。

課中反思之三:在講到生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哪個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時,不少學生說無性生殖繁殖週期短,能節約資源,又能保持生物的性狀,應該是無性生殖。有學生在我的啟發下認為有性生殖結合了父母雙方的缺點和優點,提供了產生集雙方優勢於一體的新個體的可能性,為生物的進化準備了物質基礎,因而有性生殖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學生們在爭論中達成共識,有性生殖是一種更優越的生殖方式。

課後反思:本節課我將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引導到扦插、嫁接、壓條和植物的組織培養上,將動物的無性生殖的應用重點放在克隆技術上,這樣的編排有利理清教學思路。但是我們學校條件達不到,沒有進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