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本堂課我覺得成功環節有兩個: 一是我的教學設計主線以地窖和花窖殺人案為匯入,然後學生猜測,自學(找疑點),合作學習(找證據),實驗(驗證證據),得出結論(結案)應用並進行情感教育。也就是殺人案---找...
本堂課我覺得成功環節有兩個:
一是我的教學設計主線以地窖和花窖殺人案為匯入,然後學生猜測,自學(找疑點),合作學習(找證據),實驗(驗證證據),得出結論(結案)應用並進行情感教育。也就是殺人案---找疑點---找證據---驗證證據---結案---應用。
二是第一個實驗《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是相當的成功,學生直觀感覺,看得見摸得著。透過兩個袋子中的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一個變渾,一個不變,由此學生猜測兩個黑色袋子哪個是新鮮蔬菜,那個是被燙過的蔬菜,很準確,並說出了原因。效果很好。
第二個實驗《綠色植物呼吸消耗氧氣》學生對實驗現象說得很準確,但分析原因說的正好相反,但經過其他學生的解釋說明,同學們在爭論中把問題解決了。
三影片《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播放恰到好處,正好總結出本節課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公式、呼吸作用意義。再由學生總結本課,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
本節也有不足之處:
第一 第一個實驗通石灰水應該選用兩個小三角瓶,分別通入在對比,而我只用了一個。第二 第二個實驗然學生來操作會更好。
以後克服課堂中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讓生物課堂更生動,更加貼近生活,讓每個學生每節都有收穫。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正日益突出。如何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成為了每位教師備課時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結合初中學生好奇、好動、表現欲強的特點,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嘗試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對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的形成,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表達能力等許多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面是七年級下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的做法。
一、課堂教學案例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事物來源。2、瞭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症。3、關注事物中的營養物質,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的觀點。
圍繞目標1我採用說相聲的角色扮演方式。我是這樣設計的:閱讀過課文後大家都知道,食物中含有六大類營養物質,它們對人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請同學們分別扮演食物中的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任務是向同學們表白一下自己對人體的作用。目標確定之後,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興趣昂然,小組成員之間展開積極的討論。然後,請6位同學上臺。表演者在臺上用誇張的手法吹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就象說相聲一樣,各說各的重要性,真是各說各的理,互不想讓,難解難分,最後要求每人用2分鐘時間做個總結。究竟誰對人體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呢?最後就由同學們給予評價,評價之後每個人自然就記住了營養物質的作用,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目標1
目標2我採用“學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學習無機鹽與維生素的知識。我的設計如下:
師:有兩類營養物質,在我們身體內含量雖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們,我們就會患各種各樣的疾病。同學們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生:無機鹽和維生素。
師:完全正確。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種類都非常多。如果同學們有
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種維生素或某種無機鹽而營養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學就患病了。
生:課前挑選的一名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自說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師:看來這位同學病得不輕。同學們都是“小醫生”,能幫這位病人診斷一下他得了什麼病嗎?
生:缺鈣。
生:我覺得不對,缺鈣隻影響骨骼發育,不會影響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應該是缺碘。
師:這位同學分析得非常好。但當醫生不能只看病不開藥啊!你覺得要治好他的病,應該多補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
生:海帶。
生:海中的魚蝦。
師:對,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帶等海產品。我們內陸地區食海產品的機會相對較少,為了補充足夠的碘,我們吃的鹽都是“加碘鹽”。
師:還有“小患者”願意上臺讓同學們幫助診斷的嗎?
氣氛非常活躍。臺上的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臺下的學生髮言踴躍,爭論熱烈。不知不覺同學們就完成了無機鹽和維生素知識的學習。
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輕輕鬆鬆完成了教學任務,既省時又省力,避免了教師枯燥的講解和說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1、“角色扮演”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具體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但是,角色扮演也不是生物學中任何教學內容都能適用的:那些本已具有具體形象或生動描述的分類、形態、解剖結構的生物學內容,毋需設計角色扮演;而那些帶有很強的說理性或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的抽象概念,則是嘗試開展“角色扮演”的最好劇本。它能化抽象為具體,使“死”的知識活過來,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之中。
2、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扮演好指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我們要指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研究和討論,努力引導學生爭取進行角色扮演的機會,找到進行角色扮演的主題。角色扮演的進行要有必要的準備,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在課上即時進行,分組討論演出。課前準備誠然能夠使表演更加完美,即興演出雖然有時略顯粗糙,但鮮活且更能鍛鍊學生的]應變能力,使課堂上常有出彩的地方。
3、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處於主體地位,身兼資料收集員、編劇、導演、演員多職,而貫穿始終的是他們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和對生活點滴的洞察力,以及他們的表演才能。小小的“角色扮演”,提供給了學生一個表現的舞臺,也培養了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拉近了學生和書本知識的距離。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我講的《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七年級下冊生物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的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反射並且掌握反射的五個結構,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們瞭解了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分佈以及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的。
這節課正式上之前有兩次的磨課,第一次是以說課的形式進行。在這次說課活動中,發現不少問題:1、影片過多,佔用了一定的時間;2、在學生完成“膝跳反射”實驗後,我提出質疑:“膝跳反射”是否受大腦控制,很多資料中認為不受大腦控制,但實踐中發現大腦對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在反射弧的結構圖中標出相應結構的名稱,這個知識點較簡單,可由學生在導學案中完成,再用投影展示,這可節省時間。根據老師們提出的建議,我對課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第二次,在4班進行,課前雖然通知了學生,但沒有進行溝通,課雖然上得還算順利,但時間沒把握好。原因有:1、在做“膝跳反射”實驗時,學生扣擊的位置不對,且座位之間的距離小,所以許多學生都沒有出現應有的反射現象;2、在講反射弧的組成內容時,一次展示的問題過多,使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過程中不知從哪開始討論。3、有些拓展問題需要學生課前預習找出答案的,由於時間倉促,學生沒能很好的預習,所以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引導。在這次磨課後,組裡的老師都找出問題並提出建議:1、導課的小實驗沒有向學生說明意圖,學生不知道這個實驗要達到什麼目的;2、展示有關反射弧組成的問題時不要一次把所有問題展示,分開展示有利於學生明確要討論的問題;3、提問個別學生時,老師還要關注其他學生的反應;4、沒有很好的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評價。
經過這次的磨課,我有針對地對課件和教學思路做了比較大的改動。1、課前與學生溝通,讓他們有所準備;2、指導學生完成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3、佈置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合作探究的問題,並就拓展的問題給予提示。
在正式上課時,我按照修改後的教學思路進行,同時儘量避免出現之前的錯誤。課上得挺順利,學生很配合,師生互動也做得不錯,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前面講的太細,導致後面趕時間;
2、有些拓展問題較難,在我的提示後學生仍不能回答,說明學生課前預習時我的指導不充分。
3、最後沒有完成課堂的達標測評,使得這節課不完整。
4、在環節銜接上做得仍不夠好,需要再精心設計。
5、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仍做得不夠。
從整體上來看,本堂課學生的表現讓我非常的滿意,但是由於作為教師本人的準備的不足和對課堂把握的欠缺使得本節課存在很多的暗點,期待自己在以後的課堂中不斷提升和加強。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判斷血型、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及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觀念。教學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以及高難度之處。作為一節公開課,我覺得整節課上得很順的,整個課堂組織有序,從學生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的任務。但是課堂上兩位學生對無償獻血的看法各態度給我的心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對於學生覺得無償獻血很虧及沒有錢就不會獻血的態度,我深感不安,心想:現在的學生的心態是這樣的冷酷、自私;這些獨生子女肯定是在家裡長期被寵壞了,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少為別人著想。當教師出示“獻血證”時,並提到無償獻血不但可以救助急需幫助的人,甚至可以幫到自己的家人這種切身的利益時,學生才勉強地認同無償獻血,這更使我感到他們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後來我又將這件事與同事交流,交流之後,對於學生“是否願意無償獻”,我又有了新的認識。當初,作為教師的我,認為學生不願獻血是很不應該的,尤其上完這節課後,他們更加沒有理由不認同無償獻血。現在想來,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學生在課堂上說願意獻血呢?
儘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但並不是說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參與無償獻血,更何況學生仍處於未成年的成長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是這樣規定的: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國家提倡十八週歲至五十五週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可見“獻血法”沒有硬性規定每個符合要求的公民都要進行無償獻血,反而十分強調獻血要“以自願為原則”。因此,即使一個人一生不參與獻血,也不屬違法。對於學生“不願意獻血”的態度,更不宜過早地將其定論為冷酷、自私。相反,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學生卻能冒著被批評指責的危險,大膽地表達“不願獻血”的觀點,這是誠實的表現,教師應當尊重他們。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全班幾十個學生,性格特點各異,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學生對同一事物持同一種態度,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學生“長大後教願意獻血”呢?學生完全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個生動的課堂並不需要整齊劃一,而更需要不同觀點的碰撞,課堂上出現的學生的爭論和矛盾,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所需的最好的素材。
再審視自己的教學,儘管課堂上經過了提問思考以及教師的解析,但學生對於無償獻血仍無動於衷。顯然,學生對獻血是有顧慮的。事實上,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對無償獻血都保留自己的看法的,總擔心失血過多會影響健康、擔心疾病傳染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讓學生(未來的公民)理解輸血的原理,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正是生物教師在本節課的重要任務。看來,要讓學生認同獻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單靠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例如,在該課教學中,向學生所提的四個問題:1.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怎樣的人符合獻血的要求?2.一次的獻血量是多少?會不會影響健康?3.為什麼提倡無償獻血?4.你能不能進行無償獻血?等你長大後你願意參加無償獻血嗎?對於這些問題,只要瀏覽一下課文,很快就得到答案。又怎能讓學生產生認同感呢?“認同”屬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範疇,絕不能透過“提倡……”、“要求……”等說教形式將“認同”這種情感態度強加給學生,只能透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在感悟中產生“認同”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收集有關的資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獻血者體格檢查標準、獻血的經歷、不能獻血的具體情況等等,讓學生明確獻血除了自願之外,還有很多身體條件限制,能夠獻血表明身體很健康,獻血是一件很不容易而且很幸運的事情。這樣,不需要號召、不需要呼籲,學生長大後會心甘情願地向別人伸出援助的手。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在課堂中理應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前人透過科學探究發現的。
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透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例如:可以透過防寫生物的倡儀書、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這樣,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無處不在的精品。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6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自然學科。這門科目科學性和生活性很強,不能用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法教學,採取現代式教學方法。本學期,我擔任七(3)、(4)、(5)班的生物課,在教學中,除了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教學,我還以學生的各種活動(如實地考察、設計實驗、指導生產等)為中心,從學生需求和興趣出發,注重學生對各種事件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備好教材,必須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非常熟悉,絕不是現買現賣。必須認真閱讀有關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這樣才可以確定每個章節的學時數。一堂課該講多少內容是有科學依據的,決不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在熟悉教材全部內容並按教學大綱確定了章節學時後,便可以開始準備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其次,備好學生,考慮的是教材的內容,學生是否熟悉,在學生的閱讀經歷和生活經歷中是否曾經遇到過,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多運用情景創設匯入新課。
要上好一節課,匯入新課也很重要。熟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探究型新授課學習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如果教師在新授課教學中能運用新穎、奇特、驚險的實驗匯入新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故事匯入”,“實驗匯入”“遊戲匯入”“影片匯入”
三、合作式課堂教學,“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教學思路的設計最能體現授課者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和把握程度,但是,教學思路的設計卻不能脫離學生主體的考慮,教學設計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要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總之,新課程呼喚的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夠成為教學的主人,對自己的課都能夠有一個自己的評價標準。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評課文化來哺育、來滋養我們的教師,使得我們的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成長起來。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教學形式多樣,有利於吸引學生的興趣。如:在介紹內分泌腺的時候,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及多媒體課件,在講授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係時,我播放了一段影片資料。在進一步講激素的作用,這個是重點我先讓學生討論,然後再明確並在此多花費時間讓他們和生活聯絡起來。
2.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很高,主動性很強。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課件顏色底色太暗,後幾排的同學看的不是很清楚。
2.由於時間倉促,所以學生討論環節給予學生的討論時間太短,且後面的課堂檢測環節沒有進行,因此,舞法及時地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3.匯入環節中,有些學生沒有準備好照片,所以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不過後來的環節,學生的參與性還是比較好的。
總之,由於時間的倉促,準備不充分我覺得講的很不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充分準備的仗!!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核心提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同樣是上這節課,探究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我們經常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來探究,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後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透過這次教學,我深有體會,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特點和便於操作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每次上課,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這堂課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課前我意識到一節課時間不夠用,卻沒有相應的安排調課換成二節連堂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選擇並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由於本課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安排學生課堂上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探究的一般過程的理解,同時,這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極好形式。利用學生捕捉鼠婦的體驗,從生活經驗出發,加強了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的聯絡,變“書中學”為“做中學”,拓寬了通往生活的路徑,搭建了經驗共享的平臺,在步步探究中展現了獲得結論的過程。在教師相應的引領下,學生們經歷了發現與探究、批判與質疑、合作與交流、結論與提升的過程,因而他們始終都處在情感共鳴、意見交換、思想碰撞、經驗共享的狀態中,實現了學生是知識的構建者和“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願望,在積極參與中獲得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
這節課讓學生多舉生活中常見的例項,能很好的理解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並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學生已經透過性健康課,對人類的生殖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的瞭解僅限於對生理過程的認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將認識進行提高和昇華,將生理課擴充為感悟生命的誕生,落腳點置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本節課一個突出的亮點。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得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來討論和麵對生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課堂氣氛活躍,討論充分,思維活動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生殖過程本身的順序,就是上課的思路,脈絡清晰,知識落實到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比較好地運用了資料資料,給學生較強的衝擊,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引發教師深入思考的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教師在本節課中對此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當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教師問:“為什麼你想知道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是怎麼想出來的?你怎麼想出這個問題的?”等,學生不一定要說清楚這些,但是這樣可以引發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作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新課程倡導探究。探究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也不是每節課都是完整的探究活動,可以在每節課上進行其中的某些環節的訓練。本節課中的探究活動,不但是新發現和再發現的過程,也是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紙上隨時記下自己的假設,或者對要探究問題的理解,看完錄影或資料後,再解決問題。
3、教師要適時對學生所做的解答進行一定的梳理和歸類,如母親在孕期所承擔的壓力可以有來自心理上的、身體上的等等,生活習慣的影響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過類,這樣能帶給學生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
4、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如為什麼要珍惜生命?為什麼要愛戴父母?這是學生一生中要不斷思索的問題,教師要能夠培養學生將這樣的思維活動變成一種習慣。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0
教學中不足:
從課堂練習情況來看部分同學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沒有積極的動腦思考,小組互動相對少一些,小組合作的默契度不夠,資訊化技術的利用還可以更廣泛,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
改進措施:
1、綜合能力的培養是重點。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能力,資訊加工處理的能力,閱讀識圖的能力,文字表達的能力。
2、重視探究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資源,積極開展各類生物實驗,調查活動,資料蒐集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達到理論實踐的統一,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但由於實際困難,導致我們現在是“老師講實驗,學生記實驗、讀實驗、背實驗”。以後要盡力創造條件,保證實驗課的開課率,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以適應課改的要求。
3、在以後的教學中多鼓勵學生思考,課堂上多提出有思考深度的問題。
4、儘可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的直觀教學效應,這樣能夠很好的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培養思維能力,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學生對種子的萌發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結構和萌發過程瞭解很少,我首先創設情景,調動積極性。由於要對種子的內部結構進行觀察,就必須對種子進行解剖,由於種子的內胚體積很小,部分結構不宜看清,尤其是單子葉植物(玉米)胚和胚乳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不易剝離。為讓學生看得更清楚,我採用了掛圖、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效果會更好。但是,由於學生自身試驗和思維能力的限制,對於探究實驗膚淺單一,不能觸及問題的實質,以後更要認真組織引導。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
1.本節課有2條主線,明線是幫助小A找出身體的問題;暗線是滲透學習事實性知識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瞭解學習事實性知識的一般過程,即透過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最終對實際過程形成完整認識,並以概念圖的形式表達出來。
2.本節課在設計時本著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目的,在教法的設計上,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動理解“尿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起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體現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內容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充分利用圖解,“泌尿系統組成圖”、“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由區域性到整體地觀察圖。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討論交流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
3.本節課的設定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導學案,創設問題情境,透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4.本節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則可能很難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5.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資料分析時,過於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資料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3
本節課學習人的生命活動的另一調節方式:激素調節。圍繞常見的激素病開展學生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做“醫生”,分析激素失衡引起的各種疾病。這是我們本章、本節最大的亮點,該次討論非常順暢、透徹和熱烈,透過探討這些病例引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興趣。
本節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感覺到比較陌生。當你突然遇到危險情況時,比如突然發現眼前有條蛇,你會有什麼反應?(同時透過大螢幕展示一條蛇的圖片)創造情景,引入新課。然後,在複習舊知識,內分泌腺進而引伸到內分泌腺,內分泌腺分泌腺激素。最後設問題:內分泌腺構成人體的哪個系統?本節課的亮點一:導學稿的設計是我們本節課的最大亮點,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在導學稿的指引下展開本節課的探究學習。亮點二:教師對教材的巧妙處理顯得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比較多,但只安排了一個課時)。
在教學中,我們透過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引入話題,以分析疾病為貫穿課堂的線索,學習了人體的內分泌與外分泌腺的主要區別,三種激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的調節作用。
亮點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對幾種激素調節失常引起的疾病進行診斷、分析、治療。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鑑別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並分析其發病原因,相關激素的產生部位,指出其治療辦法。這些問題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前透過查詢資料來獲得解答的。這個過程是一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種新穎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鬆、牢固地掌握激素調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醫學的知識,包括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感受了做“醫生”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醫學與生物聯絡緊密,生物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基礎學科。我們發現這種聯絡實際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很樂意聽到老師講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後的講學中應注意多給學生講一些生活例項,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並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在本節課也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透過該堂課的學習,我們對疾病的產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瞭解到病人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他們的不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探索治療疾病的辦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這堂課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身體,鍛鍊身體的意識。
在最初上課時,內容處理得不夠好,老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知識點未能完成,經過我們科組老師的共同努力,最終在導學稿上取得了突破。課堂時間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
教學反思一
新學期一開始,我校在曹校長的領導下,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實行了課堂改革,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即生生之間相互管理,相互輔導,相互探討,相互展示,相互評價。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每一位老師都要舉行一次公開課,並進行聽評課,老師們都兢兢業業,認真鑽研教材,仔細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以達到課堂改革的實效性和高效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並且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課後反思
儘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2004年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獲得冠軍的圖片,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師生感受到運動的美麗,健康的寶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透過觀察動物的關節結構,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於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透過探究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於探究的科學精神。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
1、本節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改變原有的教學中的教師過多地參與教學的狀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來完成。
2、在課堂上,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學中、生生互議中、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關注他人。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求,在主動的求知中有所收穫。
3、課堂上給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4、教學中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給學生以時間進行自學、討論、交流,給學生以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5、本節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很適合學生集中的進行自主學習,而且知識在書本中的交待也較清晰,適合用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訓練。
6、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學習,本應該是一個用實驗來介入的知識,可是由於自身的的能力有限以及一些較具體的教學實際問題等,將其改變成了對知識的應用,這有其不到之處,如果能透過這個實驗來介入血管內容的學習也許學習效果會好,但是我肯定學生的學習興致肯定會很高。
7、生生互議的環節安排的時間我感覺有些短,如果學生要是真正地交流的話,這短暫的2分鐘的時間是不夠的,但基於以往學生合作學習的教訓,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雖不太可能,但卻可以讓學生有時間的緊迫感,能抓緊時間來交流,不到之處將在自學檢測中得到補充,這樣一來,彌補了交流的不充分,還節省了一點時間。
8、在這節課中還存在的問題就是怎樣能讓這生生交流變得有實效,而不僅停留在表面上,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學中不能較好地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