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第四節。在學習了血液迴圈系統的有關知識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於學生進一步認識迴圈系統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學生樹立健康地生活意識,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對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構建生物學知識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活動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學生在前面三節課的學習中,透過觀察人血永久塗片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已經獲得了血液的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識,自己建構了血液、血管和心臟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知識體系。本校學生基本都來自於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無償獻血的人,能夠觀察到獻血站和流動獻血車的存在,對輸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經驗。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2

今天下午在3班講“開花和結果”一節,先讓每組3號同學到黑板對照圖說出花的結構,可能是同學能力好加上內容簡單,這部分進行比較順利。又讓6號同學說出傳粉的過程要求指著圖說,我是讓學生感覺自己能行了就主動上來說,等了很長時間,終於在小組內其他成員的鼓勵下,學生一個個上來說了(即使有一個沒有指圖)。

對於受精的過程我先描述了一遍,讓大家自己對照課本上的圖描述,等了一會才叫2號到黑板上指圖展示,沒想到還是等了很長時間,而我發現同學們在下面已經能說得很好了,為什麼不能主動到前面來展示呢?我鼓勵他們要相信自己,組裡其他人也不斷鼓勵。終於一個一個……說完後每位同學都露出了笑容。

看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也許在下面能做的很好,卻沒有勇氣站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同學。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讓每位同學都能站到前面,希望他們一次比一次更自信。

加強板書設計

初中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都還較低,既需要老師精要的講解,也需要老師提綱挈領的板書來幫助理解、深化記憶。

據研究表明,在人獲取的全部資訊中,其中聽覺佔11%,而視覺佔83%,其他(觸覺、嗅覺等)只佔6%。可見,視覺是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任何情況下板書都不能省略。好的板書有利於學生獲取知識,也有利於形成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

作為一堂課的精華沉澱——板書,其內容一定要在課前精心設計。而在課堂中需要注意板書要與所講內容同步進行。根據生物教學特點,黑板的使用一般分主副兩區,次區目的是補充主區板書的不足。板書時可以用符號、簡表、圖形等代替文字。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3

要正確理解“活”與“實”的辯證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注意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注意師生的互動,創設學習情境,保護和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等。在大膽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教學過分注重教學形式的“活”,忽視了教學過程的“實”,看起來花紅熱鬧,實際上學生還是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地學。因此,我認為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正確理解“活”與“實”的辯證關係。

所謂“活”,是指的教學形式要活,課堂學習氣氛要活,學生思維要活,要敢於探究,敢於異想天開;所謂“實”,是指學習過程要實,供學生學習研究的內容要實。實是活的前提和目的,活是實的基礎和保證,片面強調一個方面,都會大大削弱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的。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等等,但如果僅僅把它作為活躍課堂氛圍的手段,為了合作而合作,研究的內容或者缺少一定的思維量,或者缺少必要的價值,這樣的活,就不是真正的活。所以,作為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在關鍵點上啟發學生,創設供學生思考研究的情境,使學習過程實在,使學習效果實在。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4

本週主要學習了生殖系統,具體內容是人的生殖和發育。鑑於學生處於青春期,對此部分內容敏感,有些學生可能想了解又不敢大膽看書,所以我佈置了本週內回宿舍時,必須攜帶課本,必須預習或複習本章內容。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這樣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其二,關於生殖系統的結構,難以理解。課本圖片學生有可能看不懂,教師要稍作介紹,主要指出男性精子排出時經過的結構和女性卵細胞排出時經過的結構,還有精子進入輸卵管的通道,這些問題都要結合圖片介紹,讓學生自己指圖說出過程,有利於掌握和理解。

其三,關於二、三節,第二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可結合實踐、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理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自身的變化,切實瞭解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從而做到駕馭自我,自我調節,健康的生長。第三節主要是瞭解實行計劃生育的原因。掌握計劃生育的具體措施,應該注意的是,關於避孕措施的介紹要強調一下,普及這方面的教育。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5

1、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

課前我還挺得意設計了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希望藉此來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或者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或定義,這樣可以對整個所學的知識有個更深刻的記憶,但是沒有想到學生前面學的基礎知識很多都忘了或者不能很好的遷移到這一章節裡,導致很多問題還是我自問自答,沒有很好的起到引導作用,課堂效果不是很好。這讓我充分意識到要結合學生的實情來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

2、沒有認真參透教參

教參中提到的重點和難點,自己沒有認真思考,只是簡單的參考教參的幾句話,沒有分析如何幫助學生攻破重難點。如本節的細胞培養的過程和條件是重難點,如果能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觀看插圖,再逐個跟學生去分析每一個圖解,那樣的話學生對整細胞培養過程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有效的來解決重難點,看完過程之後再適當的給些習題對此處內容做個小檢測,那就更加錦上添花了。這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深刻意識到備課的中心應該放在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去攻破重難點這個中心上來。

3、有些地方講解不到位

例如在對原代培養和傳代培養的概念進行介紹時學生知識參照書本說原代培養就是消化後初次培養,傳代培養就是重新處理後的分瓶培養,這只是對書本上文字的一個解讀,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體會到其中‘代’的含義,有學生就理解為細胞分裂的次數,應及時提出這個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後得出此處的‘代’應是分瓶培養的次數而不是細胞分裂的次數。

在介紹動物細胞培養的條件時,在營養條件中提到了一個的血清,新增血清的作用是什麼呢,從上文去找答案就是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沒完全搞清楚,所以要新增血清,其實可讓學生自己透過正文旁邊的小知識來體會血清的用途,裡面含有一些促進細胞生長和增值的物質,這樣不僅對知識瞭解更透徹還訓練了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4、學生的主體地位沒得到體現

在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在共性發展的同時也能協調發展,使知識不單是講課的內容,考試的內容,而成為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載體和素材。教師應善於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狀態出發,採用多種方法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探索的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慾望,從而達到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我在這一點上做的也有所欠缺,例如在介紹動物細胞培養的應用時,主要是我講解為主,學生在書本上去找相關內容,顯得很枯燥無味,課後我想了想其實可以給學生一些資料,讓學生透過資料來自己分析細胞工程的應用,例如,提供資料:水痘疫苗是將水痘病毒在人的MRC5細胞培養繁殖,經過嚴格的減毒,最終獲得的疫苗提;蘇丹紅是一種人工色素(工業染料) 。它在人體內代謝生成相應的胺類,可能會導致人類肝癌發病率提高。科研人員以小鼠細胞為實驗材料,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對蘇丹紅毒害性進行了檢測。可讓學生結合資料,說出利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生產水痘疫苗的過程?及實驗步驟。教師再對動物細胞培養的應用加以補充和完善。

5、創設情境不當

課堂匯入中展示兩幅燒傷程度不同的病人圖片。提問如何治療呢?如何獲得大量健康的自體面板來治療?我的目的是透過培養人的面板細胞來匯入動物細胞培養。但這是一個缺乏事實依據的情境。目前臨床上對大面積的燒傷病人的治療是移植病人其他部位的面板,做不到培養面板細胞。所以創設了這樣一個看似很貼切實際上不真實的假情境。很可能導致學生完全不會朝細胞培養這個角度去思考。

6、課堂教學的方法還有些單一

本節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討論為輔,沒有很好的用到比較法去區分一些概念,沒有很好的把前後所學的知識銜接起來,例如比較植物組織培養和動物細胞培養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複習前面的植物組培的過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再讓學生結合本節所講內容去比較,那結果就一目瞭然。

7、應變能力不夠

在我所設計的問題中有這麼一個題目:動物細胞培養取材時,一般是取胚胎

組織或幼齡動物的組織或器官,請解釋原因?有個同學是這樣回答的:分化程度低的組織細胞易於培養,原因是分化程度低細胞全能性高。聽到這個答案和我的標準答案不一樣,我立馬就否定了他的答案,把正確答案公佈了出來,然後繼續按照我自己的預設過程往下講解。課後我反思到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焦點,他會這樣回答說不定還有大多數都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我們前一節正好講到的植物組織培養中涉及到了全能性這個概念,而我的匆匆講解錯過了一個最好的討論時機,如果我採用請一個小組評價,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爭辯直到找到正確答案。我想這樣學生一輩子也會記得動物細胞培養的原理了。也真正能區分動物細胞培養和植物組織培養的區別了。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自己對教材認知不夠對學生了解不夠所引起的,這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充分的意識到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學會隨機應變,結合學生的實情適當的調整教學過程。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6

本次生物期中考情況反映,學生對心臟及物質運輸路線這部分內容掌握得不大好。針對這一情況,現在對本次考試的3個單元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一、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是有關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內容,比較貼近生活,學生較好理解。這兩單元內容也較細,需要學生細心觀察和體驗生活。其中有關“消化腺(如肝臟、胰腺)的概念、肺通氣和尿液的形成”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好理解,在今後教學過程中應予以重視。

第二單元是有關迴圈系統的內容,較為抽象,是本教材的難點。下面結合《物質運輸的路線》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一些情況做如下反思: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血液,血管、心臟等知識的深化,又是後面學習呼吸、排洩等章節的前提和關鍵。這部分內容是《生物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第五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和吸入的氧氣需要經過迴圈系統運送到身體的各組織細胞,人體所產生的代謝廢物也需要透過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的協調活動排出體外,因此本章內容起到了聯絡各部分知識的作用。針對這些情況,接下來我在教學上會做如下調整和改進: 一、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在自己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究。透過觀察實物,學生應該能夠自己尋找出物質運輸的途徑,所以,課前給每位學生製作一張探究活動報告單,透過他們自己討論,繪出迴圈的路線,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並且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的能力、知識儲備有差異,因此允許他們結組討論,取長補短,避免知識資訊的孤立,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討論點的機會,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二、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透過小組的討論,每個組都能總結自己的成果。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儘量多的給他們機會,並且在同學展示的過程中,允許其他組的同學提出疑問,提出的問題本組成員可以參與解答,透過這樣的活動,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的討論中,中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為了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他們就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做到一節課中每位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避免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蒐集、整理、加工資料的能力,使學生開闊視野,認識到資訊的重要性,掌握獲取資訊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四、認真研究教材,不僅是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系統地進行研究,瞭解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的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要善於發現問題,並不斷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這兩天,給學生做第一章“人的由來”檢測試卷,發現了一些自身的問題。

一是關於“青春期男孩女孩身高的生長速度曲線圖”,講這個內容的時候,只是對課本上的討論題做了分析,並總結:在青春期,男孩女孩的身高生長速度都加快,而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兩年!考試題目是:分析圖,進入青春期後,男孩的生長速度——?學生們的答案基本都是“快”或“加快”,我自己做的答案也是“加快”,但給出的答案是“先上升再下降”, 這個答案我沒有想到,更別說是我教的學生了,他們沒做出來,不是他們的問題,是我這個老師的問題,我的分析圖的能力由此看來是有限的,對知識點的把握也沒有經驗,這些都是我要加強的,所幸的是,我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還可以在講評試卷的時候再給學生補充:“女孩男孩在青春期的生長速度都是加快的,從曲線圖我們可以看出,女孩男孩在這個時期的生長速度同時也呈現出‘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的”!

二是“始兒能有一定的免疫力是因為?”這個知識點,我在上新課的時候也沒有提到,所以學生們多數沒做出來。因為答案上正好把這個答案給漏了,所以我對答案文字的組織能力又出現不自信,不知道表達“透過胎盤從母體獲得”可否準確?

可能因為年輕,對生物課本還不熟悉,對整個初中的生物知識還串聯不起來,對知識點、考點的把握還有待提高,希望在透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後能儘可能做得完美!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顯微鏡的使用是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必須要熟練掌握的知識,也是中學生學習生物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儀器;是培養中學生嚴格規範操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對這個實驗一定不能含糊。

而課標只安排了一節的授課時間,課能上完,可學生的操作只能剛剛觸及到皮毛,不能達到熟練規範操作的目的,因為大多數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顯微鏡,要他們在四十五分鐘內認識顯微鏡、瞭解其構造,瞭解使用方法,會用顯微鏡是不可能的。

“顯微鏡的使用”是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實驗,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第一次接觸科學儀器,不敢動,怕把顯微鏡弄壞,所以,我認為這個內容要安排兩個課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之前的那一節課,我先上這些內容:

①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

②介紹顯微鏡幾個重點部分的作用;

③學生學習操作步驟,老師演示操作步驟,指出注意事項。

我先讓學生對照課本P37頁圖2-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然後把顯微鏡的結構講清楚,因為認識顯微鏡的結構是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基礎。如果不清楚顯微鏡的結果與功能,就談不上正確使用顯微鏡。接下來學生自學“練習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並主學生提出疑問,爾後我演示操作步驟並解釋相關疑問。但認識結構畢竟比練習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練習操作過程中才能加深和鞏固對顯微鏡結構的認識。顯然接下來的第二節課是至關重要的一節課了。

第二課時的學習任務有:

①學生在進一步瞭解操作步驟在基礎上開始使用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如:人血塗片等。

②觀察寫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寫在不透明紙上的“上”。

③觀察自己的毛髮。

④觀察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移動方向的關係。⑤物像和實物的差別,放大倍數問題。

在具體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複習顯微鏡的操步驟,同時給學生交待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並把學習任務板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我在他們之間巡視。我發現學生開始使用顯微鏡最易出現這些問題:①顯微鏡安放位置不當,有的沒有放在實驗臺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邊緣;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②玻片標本沒有放好,沒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觀察目標。③三四個圍成一圈,把光線擋住了。④低倍鏡和高倍鏡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鏡,找不到觀察的物像,還有的認為高倍鏡放大的倍數高,觀察效果一定會更好。⑤沒有用細準焦螺旋,當能看到物像時,還是用的粗準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鏡時,也沒用細準焦螺旋。我邊走邊給他們一一糾正。在這節課結束前,讓學生小結練習使用的情況,彙報上課實驗收穫。

這節課上完後,我感到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課堂上還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初中學生第一次到實驗室上實驗課,很激動,還應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二是實驗中要反覆說明規範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臺顯微鏡,對光後視野時明時暗,有的把光線擋住了;挪動顯微鏡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時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四是強調光圈、反光鏡和光線的關係時要讓學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使光線變亮,怎樣使物像更清晰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邊做實驗邊驗證。

五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小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能幫老師的大忙。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9

在教學思路上,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學手段必將走進課堂,如何利用它達到課改的目標,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是我想探討的問題。透過實踐,我發現,學生透過課件來學習部分教學內容確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興趣、注意力的集中、合作精神方面,包括探究的深度,都有良好的反映。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但是這裡必須注意的是,製作的內容要讓學生容易理解,要生動形象。同時要能夠解決教學問題,還要易於操作,否則製作的東西就沒有價值。製作比較實用且效果較好的課件需要的週期較長,因此不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本課就是比較適合的一種,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另外從時間的分配上來看,採取這樣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時間的利用更加合理。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隨時透過網路來解決遇到的困難,解決其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更加喜歡學習生物學了,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協助者這一新的角色就建立起來了,這是符合課改要求的。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多,如果完全展開,可以利用兩節課的時間來完成,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可能,調整一下“觀察思考”的內容,或重新設計一番,使之更實用,是我們今後應探討的問題,另外,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需進一步訓練、提高。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0

這節課的重點是生物與非生物,植物與動物的區別,所以條理脈絡也很清晰:將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一一羅列即可,但是實際上起來卻有問題,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區別:有無生命被學生理解為幾個區別之一,事先想好的用有無生物來區分物質的節奏被學生打亂了,這主要是由於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所導致。

生物與非生物的幾個區別:能否生長,有無新陳代謝,有無嚴整的結構,能否遺傳和變異,能否生殖和發育,有無應激性,能否適應環境,改變環境,我是按照講一條擴充套件一條的方法講授的,應該來說由於思路很簡單,教授起來沒有太大困難,不過學生的博學與鑽牛角尖的本領另我瞠目結舌:”騾子等雜交動物沒有生殖能力所以不屬於生物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所以不屬於生物嗎?秋海棠的葉子落地生根所以落葉是生物嗎?”等等,打了我個措手不及,由於生物非我本專業所以很多東西都沒考慮到,非常尷尬,在備課時,廣泛查閱有關的資料的確勢在必行。

板書與幻燈片的交替節奏沒有把握好,與學生的互動又有所不足,與平常活躍的課堂氣氛相反,到了關鍵時刻一個個都成了啞巴,看來活躍氣氛的本事有待提高,必須要讓學生跟著自己的節奏走起來.並且我還我犯了新教師的通病,只顧自己講,不顧學生是否聽懂,例如細胞結構等對於學生非常陌生的'東西我一筆帶過,完全不顧他們的感受,這些都是我今後所要改正的。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1

本節課中,我首先從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入手,提出問題設定懸念,創設學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情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為重點進行探究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對比,得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體,最後進行練習鞏固。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採取了一些措施:如讓學生收集種子,嘗試瞭解種子,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種子的樂趣,從中感受種子的魅力。再如在課堂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用在觀察種子的結構上,教觀察與解剖的方法,對每個探究的實驗都要進行總結歸納,再利用表格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進行比較,最後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體。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學生的分析比較得到的,教師只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此外在課堂上採用了實驗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本節課本人的評價是:整體設計自然流暢。比如教學胚的結構時,讓學生看書、畫胚的結構、和書中的圖對比學習結構名稱、多媒體演示胚的每部分結構。透過四個細緻的步驟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落實到實處。與學生互動發揮了主體參與。課堂上能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觀察、解剖、理解本節課中的內容。透過探究性學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缺點:當然還有不足的地方:激勵評價語言生硬。課堂上不能和學生融為一體,不能和學生很好地互動,啟發學生學習的引導方法還有一定的欠缺。這些都是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2

1、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探究性教學,要求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體驗整個學習過程,而不是灌輸。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這一特徵。

2、本節課透過資料資料和實驗展示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透過實驗親自探究體驗來獲取知識並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輔助教學,既很好地解決了重點和難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3、透過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既讓學生及時鞏固並運用知識,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又使學生獲得了成就感,體驗了知識的價值。

本節課以探索導學法為主,藉助各種教學手段,依據各知識點的聯絡網路,在教師的層層設疑、學生思索答疑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學法的指導。教學中運用分段反饋來檢查學生對各知識塊的掌握情況,依次來調整課堂教學,最佳化課堂結構。平時學生不夠關注植物的蒸騰作用及其對植物生活的意義。如何發揮好學生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新課程倡導探究教學的課程理念,達到教學目標,是本節課的要點。本節課的導人首先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其次,本節課課前準備十分充分,有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測定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結果並描述實驗現象,有教師展示植物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等,在實驗證據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討論交流,得出植物的蒸騰作用的概念。由具體到抽象,很好地引導了學生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保持探究的熱情。

同時教師還利用課件解決教學難點“氣孔開閉的原理”,透過學生收集資料,教師提供資料等方式為學生探究做好資源和材料的準備。課後讓學生透過“DIY”進一步探究氣孔的分佈,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的精神。

整個的探究過程由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發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3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物件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

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賴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抽象思維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

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情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

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總結”。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透過生動有趣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自學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麼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透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定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匯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瞭解自學情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接著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 反饋——儘可能瞭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透過教學資訊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檢測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儘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擇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教學中反饋的資訊,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最佳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必須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達到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設計我從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大膽猜想,並且以科學的方法去驗證,這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是個重點也是難點。而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正是基於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為前提來設定的。由排尿的這一現象,追根溯源至泌尿系統結構功能,並由腎臟結構入手瞭解尿液產生的全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這充分體現了生物學教學特色。

2.本節課的設定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創設問題情境,透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而本節課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教學中的問題,例如:

1.本節課的設計方式,要求學生對已有知識掌握程度較高,否則在觀察、推理時會受限於自身知識而打不開思路,從而使得該探究方式失敗。所以在授課時應及時引導,需要層層深入,避免過大的跳躍性。

2.本節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分配把握出現問題,我感覺不足的地方就是還有相關的練習沒有進行,這也是遺憾的地方。

3.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資料分析時,過於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資料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總體來說,這是一節難度較大的課,在實際教學中像這樣難度的課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並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對很多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難點,選擇這節課作為參賽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向各位專家求教,類似於這樣的課,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授課方式更能實現我們的課程標準要求。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5

1、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基於生活經驗合作探究,化抽象為形象,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去創造。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圍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來組織教學,而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2.本節課體現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利用掛圖、模型等形象直觀。從生活出發,發現問題,激發興趣,設疑匯入。

3、本節課突出“先學後教”教學方式,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引導學生動眼觀察掛圖、模型,動腦思考分析問題,動手思考完成自學檢測,然後大家動口交流共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4、貫徹生物學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出示掛圖和模型展示各消化器官的結構以直觀的教具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積極思考各器官的功能,教師出示課前製作的模擬小腸結構以及配合“資料分析”,能夠順暢地推測出吸收營養物質最多的是小腸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對重點問題重點分析才能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5、採用澱粉試紙做實驗避免了學生收集唾液的不便,實驗更簡便,更利於操作

本節課要注重對學生的組織避免實驗時部分學生看熱鬧,學生對知識的總結還不很到位,識圖能力還較差。對實驗的分析能力也不足。這些都有待今後教學中進一步加以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