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

在這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在核心素養的召喚下,作為老師的我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核心素養的路上走得更遠。20xx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高新區(新市區)教育局組織的北師大骨幹教師培訓。

在培訓中,我聆聽了資訊科技示範課和資訊科技核心素養的講座,深刻體會到以往的教育太多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這些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些雖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於學生的生命並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培訓中,北京特級教師王建宗所闡述的《現代教育的衡量標準》所倡導的“五大教育理念”中的核心理念“教師要養成用教育的科學的知識與技術從事教育工作的第一習慣”,真的是醍醐灌頂,震撼心靈,讓我深刻認識到“骨幹教師”不單是一種稱號榮譽稱號,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劉美鳳教授在《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中一語道破教育的真諦:教育不是批判,而是對學生產生終生影響。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要承認併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

騰珺教授的《21世紀核心素養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講座深刻體會到以往的教育太多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而這些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些雖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於學生的生命並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盡力的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看似簡單的口訣後蘊藏著深刻的道理。無論是那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以學定法,我有我法”,還是把“複雜變簡單,把深奧變淺顯,枯燥變有趣”都是我今後教學的指明燈。

就資訊科技學科來說,關鍵能力就是對學生資訊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首先,我們應重視現代資訊科技背景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促進資訊科技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根據資訊化環境中學習的特點,科學地組織和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習渠道。

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

此外,我們資訊科技老師還有幸參觀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卡魅實驗室。本校的卡魅實驗室是有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和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卡魅實驗室聯合組成。

同時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的老師還為我們帶來了航空航天領域的科普知識。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貴校的金工實驗室,木工實驗室,電子實驗室,茶藝館,實驗室。

總之,本次培訓為我今後的資訊科技教學提供了指導,指明瞭方向。在資訊科技核心素養理論的指導下,我將繼續努力鑽研教材與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把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融合,將資訊科技核心素養的理念真正地落實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

此次相聚北京城,大家也是一起學習也是一種緣分,拜名師、聽講座、求真知、解疑惑、受益良多,彼此之間傳授經驗,增加了情誼,收穫頗多。

北師大的這次培訓讓我的思想有所改變,在與專家的學習和交流中,感受到什麼是教育,教育應該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對教師了理解更近了一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點點的滲透到我的教育理念中,保持自己的教學風格,取長補短,我也相信我的教學會不斷進取,再接再厲,為新疆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的教育添磚加瓦,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既然選擇了教育行業,就樣充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培養出更多的國家棟梁。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2

又一次透過網上進行教師培訓,雖然這次沒有固定的影片授課學習,雖然這次的學習靠自覺主動,但我還是認真的對待著。並感受到學習的機會是那麼來之不易,一些專家教師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鑑和學習,讓我們年輕的教師少走彎路。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自身的歷史重任。系統的學習了“觀、辯、思、研”校本研修,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數學教學當中的遇到的一些問題,透過本次的學習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並且對於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個全面的反思。

一、“教學”二字的重新界定

對於教學以前從來沒有揣摩過其中的含義,認為就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一個過程,這也是師範學習以來形成的觀念。可是現在,我對二字有了重新的認識,“教”固然是教師去教,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要以一個學習者心態面對教學,不能一味的認為自己是老師,自己所教授的東西就是準確無誤的,學生也是可以當老師的,要學會從學生中學習。“學”從前一直以為就是學生學就可以了,殊不知在教學中,教師的學更重要,只有透過教師不斷學習和反思才會讓學生得學習更加的有效果。

二、設計好自己的每一堂課

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說,並不知道怎樣的課堂才是好的,因此對於設計一堂好的課堂既是非常重要的,又是非常犯難的一件事。其實自己在教學中非常有感觸,假如我用心的多花費一些時間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明顯不一樣,那我們何不多花一分鐘,讓這一分鐘成為每個學生進步的一分鐘。因此對於教學的設計不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要讓自己對於整堂課有個清晰的輪廓,精心的融會貫通在教學當中。

三、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一個好習慣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決定命運”。在教學當中最讓教師頭痛的一件事就是要老師逼著他學習、逼著他提問題、逼著他做作業。這樣長此以往不僅教師會覺得心力交瘁,學生更是學的疲憊不堪,因此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在小學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迎刃有餘的學習。培養學生得學習

興趣是培養自覺主動學習的一個方法,只有興趣提升了,才會主動去學習。而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技巧,教師要注重培養。

四、教師要養成教學反思的好習慣

在教學當中不僅學生需要好習慣,同樣教師也是需要的,教師的教學反思非常重要,對於提升一個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學經驗、教學技巧都至關重要。教學反思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同時是為了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對於教師對於學生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專家教師、骨幹教師、有經驗的教師,為什麼人家能有受人尊敬的稱謂,這個取決於教師自身。一個教師想要成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一個學習者的心態,其次要對自己的教學透過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

非常感謝組織這樣的網路教師集中學習,在課本中我們無法學到的知識、遇到的教學問題我們無法解決,只有透過有經驗的老教師帶動年輕教師進步,我的教學理念也從中得到改變,能更好的實施我的教學,時刻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對於自己從今以後如何研修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並時刻在教學中反思自己,不斷進步。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3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瞭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透過網路培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現將我個人網路研修的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培訓方式新穎,交流空間廣闊

遠端研修教育打破了時空限制:教育不再侷限在課堂,教師可以透過網路媒體通訊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薄弱環節強化學習,直到完全鞏固.更加便於對每個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使原來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為現實.透過這個平臺,與全國教育專家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聆聽他們的輔導講座、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讓我開闊了視野。明白了新課程到底“新”在哪裡。專業方面,透過論壇與同仁們的談數學、探迷惑,使我在思想、專業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這種平臺,使我們的距離變得更近、更方便交流。透過看影片,與專家老師交流,在班級論壇中發帖、回貼,進行論壇研討等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併為以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厚實的基礎,真是受益匪淺。

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了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透過學習我深刻領悟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我會將自己的愛全身的融入到學生中。在教學中,我會將努力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避免課程設計“新”,實施方法“舊”的新瓶子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觀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乃至高效。

三、研修提升了我的業務素質,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透過認真聆聽專題講座,我進一步懂得備課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我們要教什麼?怎麼教?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物件,教學方法等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透過學習,獲取經驗,我已在教學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樣利用網路資源更有效的開展新課程教學。

四、活學活用,利用資源實施素質教育

遠端教育為教師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資源,為進行素質教育提供了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有計劃地播放一些數學知識,在數學知識中同學們瞭解了數學的發展,體會到數學的力量,憧憬著數學的未來,激發了孩子們幻想和創新的智慧,使同學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明白了數學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我的教學,使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後,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蒐集教育資訊,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課後經常撰寫教學反思,以便今後上課進一步提高。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會一如既往地進行專業研修,不斷創新思路,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數學教師。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4

談到參加這次培訓學習心得的體會,我首先要感謝區教育局、學校給我一個這麼好的學習機會。讓我遠離家人,放下學校的工作,來到著名的學府北京師範大學學習。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我們全體學員都異常的珍惜。雖然9月18日深夜我們才趕到培訓地點,可第二天一早便投入緊張的學習中。這次培訓學習,在培訓中心的精心組織下,我們感到充實、快樂,8天的緊張學習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回來的幾天時間裡,我的腦海中還時時浮現出專家們給我們上課的情景。為此提筆寫下幾點個人的培訓心得體會。

一、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

透過這次的學習,學到了許多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特別是聽了教育部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耿培新的關於《穩步推進體育教學改革》的講座後,讓我從中受益非淺,解決了不少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或不懂的東西。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老師的教決定了學生的學。”在此之前,我也明白教師的教法、組織教學非常重要,但也聽到相關的專家講座認為新課程標準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要讓學生去探究,讓學生去自主練習,在練習中找到動作的技能技巧,而不要一開始就把動作的要領告訴學生,要讓學生在自主練習中去創新、去領悟動作的技術要領。其實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很想先把要學習的動作要領,動作的技能技巧先告訴學生,做出正確的動作示範,讓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動作概念,然後再去練習。如果先讓學生自己練,去摸索,一節課40分鐘,如果學生自己探索練習就用了10分鐘,其實這樣走了很多彎路,浪費了本來就十分寶貴的體育課時間。在聽了耿教授的講座後,讓我明確了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絕不是說要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起主導作用。比如:明知蹲踞式起跑是當今最好的起跑動作方法,為什麼一定要先讓學生來個什麼自主練習,去探究最好的起跑動作,我認為這完全是為了探究而探究,沒有什麼意義。透過這次學習,我覺得要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的方法進行重新的思考,什麼樣的教學內容、什麼專案、什麼年級的學生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什麼角色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耿教授的講座讓我明白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靠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引導,教師的主導方向、主導的技巧對於成長中的學生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我們應該“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知識、技能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目的”這是我們體育課的任務。

講座中耿教授提到:“現在教師評價學生時太吝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多種形式的鼓勵方式,以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動力。”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要如何表揚,是有學問的。應該多表揚那些真正努力的孩子,而不是單純透過成績來表揚。對於如何評價我們的學生,如何評價的恰到好處?聽完講座後我作了反思,反思自己的課堂,表揚學生也很少,最多隻是在學生考試成績很好時,才會給予肯定與表揚,或者是學生的動作非常規範優美時才會表揚。總覺得作為一個體育老師教的班級多,每個班上的課也不多,只要學生能做到課堂上遵守紀律就行,至於學生心裡方面關注得確實太少。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確實能影響學生,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教授列舉了他同事小孩的真例項子),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表揚與肯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愛學樂學,只要學生愛學樂學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儘可能地肯定學生的進步,而不應該簡單地認為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做好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有的學生可能因為先天原因,再努力再刻苦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某項運動或做好某個動作,但只要學生努力了,作為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甚至要表揚給全班學生聽,讓這樣的學生樹立起信心,讓這些學生心理明白老師也在關注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正是耿教授講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缺一不可,教師主導技巧和應用在教學中起到關鍵作用。

二、清晰了教學計劃的制定

在眾多專家教授的講座中,我對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藝術學院院長陳雁飛教授的講座記憶深刻。陳教授以前一直參與教材編寫,比較熟悉新課程。所講的內容也很貼近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的接觸的工作。她講了“在新課程標準精神下,應當如何上體育課和當好體育教師?容與組織形式的實施及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師教學方式的變化與更新和學計劃的制定等內容。但最讓我受益應該是如何制定教學計劃。在實行新課標之前,我教學計劃定得非常規範,有明確的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單元計劃、周計劃、課時計劃。但自從實行新課標以來,在制定教學計劃與目標時,總是顧此失彼,老師們也沒有得到這方面的培訓,所以出現了很多版本的教學計劃,有非常詳細的,也有草草幾行字的,或只有課時計劃沒有單元計劃的等等。我們要知道,教學工作計劃有學年、學期、單元、課時計劃4種。在講到課時計劃時,陳教授強調了目前體育老師們的誤解有:不能寫成教學目標,而要寫成學習目標;教學目標一定寫在教學內容之前;每節課都要寫全五個領域目標。這三個誤解也確實一直在困惑著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為了在教案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我們總是牢牢記住要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寫成“學習目標”,在“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哪個得寫在課時計劃的前面我們科級研討時爭論得面紅耳赤,每次的賽講課、公開研討課時我們拿到授講者的教案上都清楚地標明瞭五個領域目標,而且有些目標定得還確實是比較遷就,有些就算定好了目標但課堂上根本就沒有體現出來,而且大多都是寫得滿滿的3頁紙,從單元計劃、到學情分析、各個時段應達到的目標、學生的心率,教師和學生都在做什麼活動等等。因為這是示範課或賽講課,評課的專家們往往談得更多的是課的優點,很少正面去評課的缺點,所以久而久之就給體育老師們一種錯覺,體育課時計劃裡一定要體現出本課的五個學習領域,而且越詳細越好,生怕自己的教案寫得不清楚,不如其他參賽老師的清晰。但作為一線的體育老師都非常的清楚,這樣的教案實用價值不高,每週上近20節課,還有課間操,陽光體育活動、早晚的課餘訓練等等工作要我們做好,還有各級各類的學習、培訓,真正留給老師備課的時間有多少我們自己最清楚。因此,我個人認為,體育老師備課應課以一個單元為一個小系統,最少要先備好(也可以用假期、雙休日)兩個單元課,但課不一定要備得十分詳細,但課必須得備,我總認為課是備給自己看的,而不是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或上級部門來檢查的。上課前再用幾分鐘的時間瀏覽一下教案即可去給學生上課。為什麼說要備好2個單元的課呢?因為現在體育課增加了,上課的體育老師也多了,上課場地、器材經常會出現“打架”的現象,有時真是到了上課前幾分鐘才知道自己下節課想用的場地器材其他老師也要用。雖然在之前科組老師之間也有溝通,但因為調課或天汽等原因,總會出現上述現象。在情況突變時可能就得改上其它內容的課了。

最後陳教授留給我們一句話是:“當今體育課的教案沒有統一的格式,一線教師也應積極參與教案到底應該怎樣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建議和意見,做出一些東西來。”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一線的體育老師們有自己的空間,但更應當結合實際動腦筋去想辦法備出實際科學的課。

這便是這次培訓學習的個人點滴體會,專家們講座中觀點還有待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慢慢去體會、去理解、去運用。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5

20xx年6月25日至7月4日,有幸參加了華南師範大學承辦的中小學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研修班的學習。在培訓學習期間中,我克服了旅途的勞累和身體的不適,遵守培訓研修學習紀律,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聆聽鄒壽元、黃牧航、閆德明等專家學者們的專題講座及生物科學院的老師們為我們再次講授的專業課知識,同時還與各兄弟學校的一線教師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轉眼之間,十天的時間就過去了,時間雖短,感觸良多,收穫也不少。下面是我的粗淺體會。

一、 開拓視野,充實自己

知識是要不斷的更新的。特別是生物科學發展是很快的,知識更新很快,教材的知識總是具有滯後性,所以儘管教學多年,卻總會在教學中發現知識不夠用,迫切需要獲取相關的新的專業知識。這次的學習,生科院安排的結合中學教學中各方塊知識的重點難點知識的拓展,以及在課堂內外的與老師們與同行的交流探討,對原先模糊不清的變得明晰了,為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們而欣喜。例如,聽了黃秀明老師的動物生理課的拓展後,對動作電位的產生、變化等知識更加明瞭。聽了賓金華老師的細胞生物學的課後,對不同型別的蛋白質的合成和運輸過程更加清晰。周先葉老師的關於種群的增長及調節的授課,再加上課堂的討論,原先有爭議的問題達成了共識。每個老師的授課,都有讓我有所收穫的的地方,很感激這些的老師的認真負責。

二、 促進思考,發現不足

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多,為什麼別人能做得那麼好,取得那麼好的成績,而我就不能呢?鄒壽元老師也是一線老師,相信在華附的教學任務也不輕,為什麼能在教學之餘不斷地進行教學研究並取得相當不俗的成績,比如單單是50多篇的論文這一數字就讓我們覺得怎麼可能做到?肖小亮老師也是一線老師,很年輕,只能xx年的教齡,可是你看他從帶學生做課外活動到做綜合實踐活動到做課題研究,並出書,所獲得的那麼多的各級的獎項等等豐碩的成果不得不令人佩服!也許,正如閆德明老師和肖小亮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只是比別人多一點。對,比別人多一點,多一點思考,多一點的行動,多一點的付出!這就是成功的秘密!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教學的有心人,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得更好!三、 激發信心和熱情中學教師能做研究?在此之前,總覺得是不可能的,聆聽了專家們(如鄒壽元老師)對教研的詮釋,理解到研究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而中小學教學研究應屬於應用型研究,應定位為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上所進行的研究。定位清晰之後,打消了我的懷疑,原來,中學教師也能做研究的。專家們又“手把手”地傳授地做研究的基本方法。黃牧航教授的“教師從職業化走向專門化”以及李娘輝老師的“生物學的研究方法”的專題講座,為我們打開了做教研的一扇窗,接下來當我們嘗試做課題研究時就可依樣畫葫蘆了。我的信心和熱情被激發出來,是的,要轉變觀念,不要只想當個教師匠,相信,當我們有了信念,堅持做教學的的有心人,我們也可以做教研,也可以把教師這一職業做得專業化。

一個人如果總是處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是很容易變成庸散的懶惰的。正如此前的狀態,每天忙著日常的教學工作,忙著備課上課改作業做試題,週而復始,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的思考,沒有時間對教學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沒有總結沒有提煉。感謝這次的培訓機會,讓我能重新回到母校,做回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實踐,促進師生不斷進步。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6

炎熱的8月,上海驕陽似火,我們一行30人來到華東師大參加骨幹教師強化培訓,短短的一週時間聆聽了十幾位專家教授不同風格的精彩報告,收穫很大。可以說,每一天都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儘管時間短暫,但我受益匪淺,感想頗深。這次強化培訓不僅讓我們收穫大量的知識和理念,更重要的,它讓我們深切體驗到,學習,對於老師是多麼重要。學習,對於做一個有品位的教師,做有品質的教育,有多麼重要。進修培訓的價值不僅在於讓我們感到學到了多少知識、更新了多少理念,更重要的是在一場場報告中帶給我們強烈的情緒感染與深刻的理念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感悟到教師的使命與素質的提高的緊迫性、感悟到作為一名教師,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欠缺的東西太多了。

這是一個超速的資訊時代,據統計《紐約時報》一週報道的資訊量比十八世紀一個人一生接觸的資訊總量還要多。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在變。應對不確定的最好辦法———終生學習終生髮展終生適應。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傳道,授業,解惑”始終是歷史賦予教師的神聖使命。教師的職業是特殊的職業,教師的發展是學生髮展的前提,教師的成長是學生成長的前提,教師的優質是一所學校實施優質教育的前提,如果還停留在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現存問題,無疑會導致工作效率的偏低甚至是問題難以解決。高紀良教授在他的報告中講到:不要拒絕任何知識,學習是為了豐厚教師的積累,一個教師積累的厚度和深度,決定了他職業生涯的長度和寬度。

參觀考察華東師大第二附屬中學帶給我們的更是震撼和觸動,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辦學設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手段的資訊化,無不在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教育思想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必須改變習以為常的、舊的教育教學方式,樹立新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資訊科技。由於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學生在學校獲取的知識、技能不可能滿足學生終生的需要。因此,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一些現有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掌握不斷獲取知識、加工資訊的能力,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終身受益。

徐建平校長的講座閃爍著教育智慧光芒,視角別具一格,解讀深入淺出,教育案例鮮活,發人深省促人深思,“作為教師,教了多少人不值得自豪,影響了多少人才值得驕傲。”簡單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師不但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專業,教師要做有品質的人,做有品質的教育,用心去做教育,發現和發揮每一個孩子的潛在能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教書育人的路上,教師自身要首先勤奮刻苦,不斷自我充電,形成深厚的專業功底,這是教師自信的基石,也是教師能培育出各種優秀學生的必備條件,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正如古語所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實踐——研究——思考——發展”每一環節不可缺少,在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在工作的狀態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感悟。反思每一節教學活動,研究每一次教育行為,科學評價教育教學水平,在“且行且思”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聆聽楊敏毅教授的報告《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詮釋教育的真諦,生活的本真,她的報告生動、有趣、有品位。尤其讓我們回味無窮的是她那細膩、精緻的旅途觀察和旅遊心得,讓大家從心理學的角度審視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尤其是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激起了我們內心陣陣漣漪。楊敏毅教授報告中一些富涵哲理的經典案例,使大家深受啟發。比如楊教授把財富、事業、生活、生命、家庭五個方面比作具有象徵意義的橄欖球、橡皮球、水晶球、熱氣球、玻璃球5個球,使老師們饒有興致在下面自我對照並深入思考;再如楊老師把“有親人、有朋友、有事業、有生活”歸納為幸福人生4個元素等,讓老師們對自己的人生狀態有了更新的認識。吳金瑜校長典型的“上海小男人”,中性化的表情和聲音讓大家好不習慣,但他講的內容卻很吸引人,體現了思想的深刻,他用很豐富的肢體語言給我們講述著生動的課例,引發大家對知識的再認識,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再理解。

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充滿力量,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力向前,

聆聽專家教誨,感受職業幸福,學習使我們更近一步的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學習讓我們從中獲得的對職業價值的理解,對職業幸福的感悟,讓我們懂得了我們的課堂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和技藝的習得,而應該有更多的人文氣息,使我們的課堂多一些智慧和靈動,讓教育真正成為“人格心靈的喚醒”。

前行的路上總有一些事一些人感動著我們,影響著我們,此次培訓學習不僅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與更新,這是一次思維的碰撞與交融。更有價值的是與自身教育實際結合的心得體會,把行走的節奏慢下來,且行且思,人生就有了深度,有了底蘊;把浮躁的心靜下來,靜下來去看點書,靜下來去思考一些問題,靜下來感悟一些東西,才能釋放吃智慧和潛能,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做有品位的教師,做有品質的教育。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7

參加教師網路研修,既有辛苦,又有收穫;既有付出,又有所得。觀看教學影片,完成好的作業在網上提交,再上網評論。培訓的時間過得很充實,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教學經驗。現在就把個人研修感悟、主要收穫總結如下:

培訓期間,我們利用上網學習,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參加網上發帖討論活動、完成本學科的作業、積極上傳計劃總結,儘管感覺比較繁忙,但還是圓滿的完成了研修的各項規定要求。

在教師學科培訓時間內,我積極參與了課題的討論,並且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在自己學習的同時,還積極地借鑑了他人的看法,彼此之間交流頻繁,討論熱烈。自始至終,我的研修熱情不減,及時認真地完成了高質量的作業,每次均被評為優秀等次。

在班主任培訓過程中,我聆聽了眾位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透過與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進行了重新的認識;在培訓中,我閱讀了大量的先進材料和記錄了一些先進的理論與方法。並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教師來講,是一個大的挑戰,在新課改的今天,對我們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們要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我們的遠端研修平臺應該一直開放,讓我們隨時都能和專家進行交流和學習,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以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程遠端研修改變了專家在臺上講,我們在臺下聽的教學模式,以網路教研為主,可以把帖發到網上,與同行交流。這是真正的學員自主學習,既有團隊合作又有專家點評的培訓活動。我感到這次培訓活動不空洞,是一次既經濟又有實效的培訓活動,我們真的可以與課改專家面對面的交流,獲取最新的教改資訊和最優的教學方式。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8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在德育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但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卻存在流於形式的問題,為此,可採取如下措施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莫讓簡單問題佔據學習時間;讓學生在組內明確己任、有所擔當,莫讓學生成為二次沉默者;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莫讓催促催生成果。

[關鍵詞]小組合作;德育;實效性

我要感謝20xx年的山東省中小學教師全員研修平臺,它為我們每一位參與研修的教師奉上了一節節精彩的一線教學課例。在觀課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課程理念已經逐漸融入到了教學之中,課堂無一不體現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的自主學習,遵循課程生活性、活動性、探究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其中,我更多地關注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其在被廣泛使用的同時也顯示出在課堂上的通病:個別組織流於形式,小組活動無實效性。這讓我不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近年來在德育課堂上出現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這股看似走在學科教學前沿的新潮流究竟隱藏著哪些“暗流”呢?以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為例,它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強調以兒童直接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等優點,備受廣大師生的青睞。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退後、學生前置,由此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熱鬧。但在這熱鬧的背後,我們也可以看到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降低、個別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小組內學習遵循安排的既定模式走過場……那麼,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一、科學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莫讓簡單問題佔據學習時間

合作學習以其優越性已成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重要形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在本課程中的主體意識,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站在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角度來審視合作學習開展的現實意義,使合作學習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那麼,究竟哪些問題、何種任務應該交給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首先,我認為教師在設計問題或任務時要注意難易度,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以一節課上的研究問題為例,一位教師在執教《風格迥異的文化習俗》(人教版六上)一課時,首先引領學生一起從不同角度瞭解了日本的文化習俗,總結了日本文化習俗的特點與地域的關係,之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以“繼續探究、瞭解我們周邊鄰國的文化習俗(泰國、印度)”為主要任務。學生因為有了前一步學習的經驗,任務完成有了可行性參照或方法,因此,這樣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是值得合作學習的。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相互啟發,產生了思維碰撞的火花;學生透過在合作學習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說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配合,難點就迎刃而解。我們看到,各個小組在經歷了6分鐘的小組學習活動之後,有兩個小組分別用4分鐘和3分鐘的時間進行了彙報,效果良好。其次,有爭議、有意見分歧的問題是值得合作學習的。教學中的某些事例學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會產生分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要善於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帶著問題進入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一定是藉助參與活動的所有人的智慧來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有梯度、有難度和有可研究性的問題。弗吉爾德認為:“在學校教學方面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從求同轉向求異的方式。”如一位教師的《節約資源》一課,課堂上,教師丟擲如何面對剩飯剩菜的問題,有的學生說能吃,有的學生說不能吃,有的學生說熱了就可以吃,有的學生說熱了也不能吃……這樣一個問題,學生顯然都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探究,教師以這個問題讓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列舉事例或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由此,小組討論特別充分,他們一一列舉了自己的觀點:觀點1:我同意剩飯剩菜可以吃列舉事例或證明材料:(1)不是所有的剩菜剩飯都不能吃,例如饅頭、花生等熱一熱可以吃。(2)冬季氣溫較低,剩菜不易腐爛,夏季則不可以。(3)肉類食品經過冷藏,加以高溫蒸煮後可以食用。觀點2:我認為剩飯剩菜不可以吃列舉事例或證明材料:(1)夏季溫度高,剩菜剩飯極易腐爛產生細菌。(2)綠色菜擱置10小時以上會產生亞硝酸鹽,也容易滋生細菌。觀點3:我認為剩飯剩菜不是可不可以吃的問題,而是應該減少剩菜剩飯或不產生剩菜剩飯列舉事例或證明材料:(1)按需做飯不浪費。(2)按量食用不浪費。第3組的觀點是教師始料未及的,學生已經能從可不可以的是非問題,追溯到了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

二、讓學生在組內明確己任、有所擔當,莫讓學生成為二次沉默者

教師要引領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我們一般採用異質分組法,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使各組處於大體均衡的水平上。這樣就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能夠提高組內成員對學習任務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要最佳化學習小組成員的分工。要發揮小組學習功能,成員必須明確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務。原則上每個小組設一名組長、一名紀律監督員、一名質檢員,一名報告員。組長負責掌握小組討論的全域性,分配發言的機會,協調小組學習的程序;紀律監督員負責監督本組發言人的音量及發言程式;質檢員負責檢查、記錄小組學習的時間、學習效果,確保每位成員都完成學習任務;報告員要負責向全班同學報告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崗位要定期輪換,使人人都能體驗不同崗位的責任和樂趣,逐步培養興趣,提高能力。某個學生個體的能力在全班同學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師要創造多種機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為代表集體完成任務而自豪,獲得自信。如在《說了就要做》一課中,教師組織的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如下:挑選課本四幅圖中本組喜歡的情境,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給予學生的'時間將近4分鐘,而學生在表演和講述的時候並沒有展現出來交流的過程,學生沒有進行積極有效的排演,個別學生只期待本組某一位或幾位學生的表演。第二次小組合作的任務如下:討論誠信經營會不會少賺錢?小組活動時間為50秒左右,組內基本沒有有序的發言和討論,彙報階段學生的發言也沒有在本組交流的時候出現。再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動植物的控訴》一課時,在讓學生探究身邊有哪些動植物正在減少及減少的原因時,小組合作完成調查表的整體有效時間為2分45秒。在此期間我觀察了小組合作學生的表現,他們依然是以某一位學生為主完成了老師的任務,更多的學生充當了“沉默者”的角色。這些二次沉默者應該帶給我們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在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如何才能發揮組內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要針對不同課題、不同話題,靈活機動地組成臨時搭檔,讓那些探究方式一致、興趣相當、觀點一致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這樣,學生加入到靈活改變而形成的臨時合作小組時也會產生新的知識交流和思維碰撞,這樣的形式也會打破既有模式,改變教學節奏和環境,增強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興趣。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雄偉的布達拉宮》(山美版六上)一課時,由於有地域環境的差別,學生興趣斐然,有的喜歡研究布達拉宮的建築,有的喜歡研究關於西藏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師因勢利導,將有共同探究願望的學生編排到了一起,他們的探究願望得以滿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一節課只有40分鐘,教師要權衡小組合作與全班交流的時間和安排,全班交流當然省時省力,但這樣教師往往只關注會發言、會交流的學生,而忽略了多數沒有發言的學生,個別學生就成為沉默者,因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往往難以發現這些沉默者。要實現每一位學生都在全班發言是不可能的,但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組內的發言是可以實現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掃除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二次沉默者,真正實現為每一名學生學習發展服務的實效性小組合作。結合日常教學經驗,可以採納以下辦法:關注組內發言,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在組內發言的機會。教師在平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時,要督促學生養成組內交流的習慣,剛開始組織交流可以使用“明白紙”和“參與卡”,“明白紙”上會列出本組活動的組織者、資料蒐集者、總結匯報者,要讓每一個學生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務,讓其帶著任務參與組內活動;同時教師在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也可以使用“參與卡”,即參與活動交流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組長頒發的“參與卡”,累計“參與卡”最多的學生輪流當小組組長,這個方法既減小了組內個別學生的惰性,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組內活動的興趣,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更有秩序。

三、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研究,莫讓催促催生成果

有較多內容要在短時內學習時,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較多內容的最好辦法就是運用合作學習,透過合作,小組人人有事幹,人人有學習的機會,最後將學習成果合在一起,就能解決時間少、內容多的矛盾。如在檢測學習效果時,教師需實施人人過關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時間裡,學生掌握情況的資訊都反饋給教師是不可能的,而小組是一個極好的反饋場所,它只有4—6人,可以相互反饋,教師只要在此基礎上抽測就可以了。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媽媽,您辛苦了》(泰山版二上)一課時,教師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共用到兩次)解決了兩個主要問題,分別是“爸爸媽媽為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可以做哪些自己能行的事”。但是教師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時間有限,第一次小組合作的時間為2分50秒,第二次為2分40秒左右。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催促學生,致使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有所降低。從自主學習方式的展示上來看,學生對於能做到的事情打對號,這樣的課堂學習活動參與度有待考察,教師可以運用填寫表格(例如使用問卷星)的方式使活動更為靈活有效。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中要落實“學會表達,懂得傾聽,平等交流,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的目標。這些能力可以透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式來體現,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重在教師的有效指導和組織。每一位德育課程的教師都應該思考自己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高效的德育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嚮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J].教育科學研究,20xx(2).

[2]文濤.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2).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9

有幸參加了伊金霍洛旗中小學語文教師研修培訓會。聆聽了三位優秀教師執教的三種不同學段的課堂教學和崔巒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收穫良多……

如何理解新課標,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更對如何運用新課標的理念去指導自己平時的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是讓我一直迷惘的。聽了三位老師低、中、高段的課堂教學,對自己教學工作成功之處得以肯定,同時讓我學到了很多。

高段老師的教學讓我感受到老師語言的精煉,抓住核心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透過圈畫重點詞句,透過句子對比、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走進文字,理解文字。

中段老師的教學,讓我學到了教給孩子們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概括段意,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但這位老師教給了孩子們方法,例如找中心句,或者想一想這個自然段每句話要表達的意思,那麼學生自然明白這個自然段所講的內容。是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而不是教會教材。

低段老師的教學讓我感覺年輕教師身上的優點,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精神。對待教育事業,只有充滿活力,樂觀向上,才能感覺到這份工作的快樂。這位老師親切的教學態度,不僅吸引著孩子們,同樣吸引著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是可愛的,看我們怎樣教。

三位老師課堂展示讓我看到了課程改革的新氣象,課堂上師生關係的和諧,課堂民主氣氛的形成,正是我們研究學習語文方式的真正改進,促使學生語言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讓我感受到三位老師駕馭課堂能力極高,看來他們對教材相當熟悉,對所教的知識做到了然於心,才能在課堂上達到應有的目標,只有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靈活運用教材。

崔巒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讓我切身感受到我現在需要做的工作,才能讓自己在教學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1.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識字、寫字、學詞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點。堅持指導學生隨堂練字10分鐘。在指導學生書寫時有端正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力爭讓每一個學生能寫一手好字。

2.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是每個語文老師不可忽視的任務。語文中的“文”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學習母語,一個重要任務是瞭解、欣賞、繼承優秀文化。所以做為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在理解祖國語言文字時,要積累,更重要的是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包括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

3.“閱讀是教育的核心。”“課內得方法,課外求發展。”所以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終身以閱讀為伴,是語文教師份內的責任。課堂上精講精練,學生會的不講,問題提得有價值,讀寫結合,讀說結合……我們的語文課就能實現多讀書、多積累、多應用的理想狀態。

為期一天的學習雖短暫,卻給工作中迷惘的我指點了迷津。讓我更好的認識到自己在十年的課改中,取得的成功,以及急需改進的工作方法,真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0

短暫的培訓結束了,可是每當靜下心來,獨自思考的時候,感覺有太多的事情還沒有做、有太多的工作還沒有做好、有太多的業務能力急需提高。 和許多青年教師一樣,我是懷著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及憧憬,走上了教師的工作崗位。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已經做了四年的教師。四年,對於一位教師的成長而言是個有些尷尬的數字。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工作出現問題,我已經再也不能拿“剛畢業,經驗不足”作為藉口,可是同時,我又深深地感到,自己知道的,懂得的,還太少,離“做一名好老師”的目標,還太遠。在我為此困擾之際,學校為幫助青年教師成長提供了好機會。我有幸在青年教師培訓班,聽到了來自XX優秀教育專家、骨幹教師的講座,著實令我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因為是所有學科的老師在一起培訓,各個學科之間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差異,所以各位老師在給我們講課時,都有意識地多講一些各學科可以通用的知識。比如XX市清華實驗中學校長張XX的《生命化課程建構,教師專業發展》、XX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唐XX的《教師陽光心態的養成》、XX附中骨幹教師耿XX的《做有管理智慧的教師》、XX省外國語學校校長黃寶國的《中小學名師成長規律研究》、陸XX教授的《高效課堂的理念與操作模式》、鄧XX教授的《教師反思策略》。每一位專家的講座,都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XX市清華實驗中學校長張XX的《生命化課程建構,教師專業發展》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原來教育的本質是人的發展,也就是學生的發展。而要想促進學生髮展,就要實施有效的教育。而一切有效的教育必須是觸動學生心靈的教育。但怎樣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教育,又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教師的專業水平不僅包括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專業知識,還包括教師的師德。張校長告訴我們要做四有好教師。那麼什麼是四有好教師呢?第一,做好教師,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教師,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教師,要有紮實學識;第四,做好教師,要有仁愛之心。作為青年教師的我,怎能不期望做一名四有教師呢?所以,從現在開啟去往四有教師的旅程,四有教師,I’m coming!

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得有陽光——羅曼.羅蘭。這句話是XX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唐XX在她的《教師陽光心態的養成》講座中提到的。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裡的“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師德無價。學子對恩師的追隨,如同雲翔而影從。

再沒有什麼比師魂的陽光更有無窮的魅力的了。 再沒有什麼比師行的榜樣更有無比的功能的了。 唐教授還提到一句話,‘愛學生就像愛自己的孩子,愛學校就像愛自己的家’。我要把這句話時刻放在自己的心裡,用它來時刻提醒自己,讓它來使自己變得更美麗。因為我堅信精神上的妝是世界上最一流的妝。

看,站在那邊進行《做有管理智慧的教師》講座的年輕貌美的女子就是XX附中骨幹教師耿XX。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苗苗老師’。當她走進報告廳的那一剎那,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說‘這老師好年輕哇!’。心裡都想著這麼年輕就已經成為XX省語文學科骨幹教師,這麼年輕就已經成為XX省科研名師,這麼年輕就已經成為國培一線專家。所以大家都全神貫注的聽XX的講座,希望從她的講座中可以得知成為名師的捷徑。終於我聽到了答案,只有兩個字‘堅持’。XX老師堅持每天寫教學反思,堅持每天寫教育日記,堅持每天看書,堅持…… 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走到了現在。才三十出頭的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教育論文,已經有了自己出的刊物,已經有了自己出的書籍,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其實,成功就在你身邊,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成功與失敗僅一步之遙’。所以,我相信只要你能堅持,那麼今天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明天你的成就就在哪裡!

幽默風趣的XX省外國語學校校長黃XX的《中小學名師成長規律研究》講座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每個人。他告訴我們要成為名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站在校長的角度想;第二,站在家長的角度說;第三,站在學生的角度做。他還簡述了中小學名師的基本特徵:第一要以人為本。俗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第二要師德為先。我們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第三要以能力為重。第四,要終身學習。因為教者首先必須要成為學者。要成為名師還要了解名師成長的基本規律,黃校長說,‘要成為名師必經五條路’。

1、觀察之路,要成為名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然後揚長避短。

2、學習之路,只有學一輩子,才能跟一輩子。

3、求實之路,名師要真是、務實、樸實。

4、科研之路,學習的價值在於思考,名師要勤于思考。

5、創新之路。除此之外,黃校長讓我明白了基礎教育究竟什麼最重要。第一,興趣比分數更重要;第二,方法比名次更重要;第三,習慣比答案重要;第四,過程比結果重要;第五,身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黃校長最後說了一句話,‘愛我所愛,愛我所選’。是啊,既然自己選擇了教師這偉大的職業,就要努力去做一名名師,努力去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透過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自己感覺就像和所有的老師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識海洋中,陶醉不已,流 連忘返。不僅使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且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法和策略。最重要的是本次培訓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增添了許多信心。為此,我代表所有的通遼教師衷心地感這次培訓我們的“專家、教授、名師”,也希望以後類似的培訓會延續下去。更希望我市的教育大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日新月異,與時俱進,大放光彩!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1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資訊科技的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科技革命的主流。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20xx年7月,我參加了20xx年“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專案。透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推進資訊科技2.0工程的任務是艱鉅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學習,線上傾聽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小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

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瞭解了很多利於教學和學習的軟體,也學會了很多資訊科技融入課堂的方法。在學習中,我感受到:

1、課堂上要把資訊科技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效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像powerpoint多媒體簡報製作在現今的現代化教學中經常使用,上網查詢資源和一些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3、本次的學習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覺得本次學習重要的不是學技能,學模式,而是學一種思想,一種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為主的思想,一種教師必須具備的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更加註重用未來教育的先進思想武裝每一位學員的頭腦,從而達到使思想和技術融為一體,使資訊科技和其他課程有機整合,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4、培訓過程中,有許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們深思的教學案例,透過和小組老師們一起“頭腦風暴”式的討論與分析,更加深化了對這些案例中滲透的教育思想與理念的認識。

雖然培訓時間有限,但是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2

一年來,我結合教學實際,以人為本,以校為本,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反思的習慣。研修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立足校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

一、學習提高

讀書看報好比牛奶、麵包,為我提供了充足的營養。尤其是讀蘇聯教育家的《孩子們,你們好》一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啟迪,更多的是感動、震撼。作者博大的愛心,教育工作的細心,教學設計的精心,課餘生活安排的良苦用心。無不展示著一個教育家對於教育事業的“專心”、“傾心”。

二、完善的研修計劃,養成習慣。

上課前,透過觀察、發現、討論、明確的過程,來備課,同時加大學生預習的力度,課前由學生生成具體的問題,然後和我的備課內容結合,形成多層次的教學設計,突出了實效性、針對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課堂效果顯著;每節課下來,結合學生的表現,自己的設計,任務的完成,課堂知識的生成等情況,寫出教學心得,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然後,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結合課堂上的細節,和同事們交流,昇華為經驗理論。

三、最佳化課堂

所謂“提問”,我認為一般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激發學生提問,一個是面向學生提問。在學生主動提問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準確而牢固地掌握知識,最大限度的提高能力。平時,我每次課前讓學生預習新課,然後給他們每人一中問題收集卡,讓他們把本節的問題列出來,然後大家一起來討論交流,鼓動大家大膽發問,大膽解答。在新課結束後,我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解答。這樣學生慢慢學會主動發問,各小組一起來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使學生的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在校本研修活動中,我們還從其他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如:第一加強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所以,我就多讀書,多學習,多寫讀書筆記。第二多寫。每週堅持寫教學心得;可以是備課心得,也可以是教學體會,可以寫課堂教學方法實施體會,也可以反思上節課存在的問題,然後找出好的方法解決它。

在以後的校本研修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力爭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3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有一批綜合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根據本次研修內容,我有以下學習心得:

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推進教育創新,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教師要與時俱進,先需更新自身觀念,然後才能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有句古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的我們如果不經常的更新知識結構,就不能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與敏銳,就有可能回答不出學生突發奇想的問題。因此,讀書學習能讓學生更加親近我們,也使我們更具有魅力。

立足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我會將所學教學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乃至高效。

把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在上課前根據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透過觀察、發現、討論、明確的過程來備課。

終生學習,不斷進取。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為人師表,真正做好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愛讀書,老師一定要讀書,老師做得好,學生不會差,學生的行為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老師的原形。

現今社會是知識的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紮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教師之間學會合作,相互交流。我們的眼光常常只是關注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及學生同伴之間的合作形式,而很少關注教師間的教學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教育觀念。要在學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圍,離不開教師間的合作交流。

教師互相合作與成長,如何上好課,這就需求相互交流學習,做到取長補短,集體備課,相互探討。教師之間一定要加強合作與交流,努力教好每一個學生。

傾聽孩子的心聲。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對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教育孩子必須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只有我們善於傾聽才能真正的從心去理解學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作為小學老師的我們,工作十分的瑣碎,有時會因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學生對自己說的話,只是敷衍一句:

“好了好了,老師知道了,一會再說!”可當我們真正忙完了,又將這件事給忘了,自然給學生心裡造成了一定的陰影,覺得老師並不重視自己說的話。沒有從老師這得到一個答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願與老師溝通交流了。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師,我們必須要理解傾聽的意義,並懂得學會傾聽。

激發孩子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讓學生產生共鳴,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將要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在一起,抓住學生的認識與所要學習的內容之間的結合點,引發學生的共鳴,讓他們有的想,有的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充分的備好課,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深入挖掘教材與學生認識之間的結合點,以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師語言的重要性。這樣一個故事:羅爾.羅傑斯從小生活在一-個貧民窟裡,那裡孩子吸毒、打架,他是貧民窟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並且後來成為紐約州的州長,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他在小學上學時,一次從窗戶裡跳進教室,伸著他的小手走過講臺時,校長說:“我看見你修長的小拇指,我就知道你會成為州長。”正是校長溫暖的話語,使這樣一個貧民窟的孩子在他51歲成為紐約州的州長。

可見,教師正確的語言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甚至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金玉良言,應始終貫穿課堂內外,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語言的春風,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4

又是一年暑期培訓,從學校的集中培訓到南通市中小學教師全員遠端培訓,再次聽到許多優秀專家的講座,也看了很多優秀課例,親身參與各項活動,與大家共同探討教育教學方面的諸多問題,讓我受益良多。

褚老師執教的《清平樂 村居》一課,平淡,恬靜,卻又緊湊,環環相扣。讓當局者沉醉其中,更讓旁觀者心曠神怡,就如同這首詞一樣,讓人迴歸自然。不得不感嘆褚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及親切自然的個人魅力。而蔣老師執教的《水》一課則輕鬆而靈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暢所欲言,但教學又紮實而不浮躁,充實而不繁瑣。面對這樣的前輩們,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聽了《如何開展課堂觀察》的講座,我印象深刻,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他從課堂分析、診斷、評價的技巧來向我們進行講解,讓我們學會有主題、有目標、有方法、精緻化的教研活動,教會我們如何去做好課堂記錄,並對所記錄的東西進行分析,結合自己對教研活動的反思,這對自己如何更好參與教研活動、透過觀摩課堂教學增強自身學習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加遠端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集體的力量大。雖然面前的只有一臺電腦,但感受到的卻是整個南通市的中小學教師的聲音。參與了袁勁松老師組織的活動“如何設計預習作業”,這是一個每個教師幾乎每次上課都會想到的問題,大家的想法,有很多異曲同工之妙,又有不少別出心裁的點子,這些有我想到的,有我想不到的。再三反思,我相信在我以後的教學中,設計預習作業我能做得更好。

在活動中,與同學科的老師相互碰撞思維,有很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去學習,培訓活動為我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對自身教學水平提高很有好處。

暑期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不斷學到的新的理論,更能借鑑到這麼多優秀的課例,交流教學的得失,希望這樣的學習與交流在以後的每一天都能進行,期待下一次的暑假。

中小學教師研修心得15

自20xx年12月19日起,我參加了“遼寧省中小學教學學科帶頭人高階研修班”在上海的培訓考察活動。五天的培訓時間裡,我們參加了三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即:“專家講座”、“參觀學校、聽課交流”、“文化教育考察”等,每一項活動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專家講座”——受益匪淺

培訓的前兩天,我們集中聽了四位專家的講座,分別是上海市教委原教研室主任王厥軒的《上海市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上海建平實驗中學副校長李百豔的《教師與學校共同成長》、華東師大教育學院院長馮大鳴教授的《高效學科教研組建設的若干要務》,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趙才欣教授的《課堂與研修——文化的一種再造》。四位專家的講座,各有各的精彩。

王厥軒主任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上海教育課程改革歷程,他站在一定高度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成敗,他的講座給我們帶來很多教育改革的前沿資訊,讓我們這些基層教育工作者開闊了視野。

也許是因為都是來自與基層學校的緣故吧,上海建平實驗中學副校長李百豔的講座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帶給我的思想撞擊也最多,她的講座,不僅讓我們瞭解到上海建平實驗中學在教師專業成長上做的一些紮實有效的工作,而且,她還把一種教育思想傳播開來,那就是“只有使學校的發展與教師的發展有機結合,自然並軌,促進教師和學校共同成長,才能實現打造名校的目標。”

馮大鳴教授的講座對基層學校的教研組建設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他對教研組建設歸納了五點,即“定位、方式、基建、講究、追求”,每一點都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他給教研組的定位是“教研組是教師學習的平臺,質量改造的依靠,專業發展的後盾”,他認為教研組長應該發揮“教育質量的第一操心人,教師潛力的第一開掘者,教學問題的第一預警人,團隊精神領袖、定海神針”的作用,他還提出了教研組長“走走、看看、聽聽、問問、談談”“走動管理”的“十字訣”,這些都讓我茅舍頓開,現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在高喊著打造高效課堂的口號,可是,又有幾位校長考慮過該如何打造高效教研組呢?沒有一支高效的研訓隊伍和一個高效的研訓體制,又怎麼可能實現高效課堂呢?馮大鳴教授的講座就給我們打造高效課堂送來了很多可以握的住把手。

趙才欣主任圍繞著“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從“課程文化”的轉型、“課堂文化”的迴歸講到“研修文化”的再造。趙主任在報告中穿插了影片故事《我能不愛秋天和冬天嗎》,這段影片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尊重學生的前提是瞭解。趙主任報告結束時說“教師的成功人生不是都當特級教師、校長,而是是否擁有豐富的思想”,這句話讓我回味了很長時間,的確,遇到一個擁有豐富思想的教師才是學生的最大幸運!

二、“參觀學校、聽課交流”——收穫頗多

培訓期間,我們參觀了四所學校,分別是“上海市澄衷高階中學”、“上海市長青學校”、“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上海市進才實驗學校”。四所學校,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風采!

“上海市澄衷高階中學”——沉甸甸的歷史就是最厚重的校園文化

“澄中高階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一九○○年,清末企業家葉澄衷以他“興天下之利,莫大於興學”的赤誠之心和睿智眼光,出資創辦了這所學校,開中國人自己興辦班級授課制學校之先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任校長。歷任著名教師有豐子愷、錢君匋、王懷琪等。

走進這所學校,撲面而來的是它獨有的那份沉甸甸的厚重的文化的味道,操場邊那一顆顆雙手環抱都要有困難的大樹、教學樓前佇立著葉公澄衷的雕像,教學樓的大廳裡貼上著曾經在這裡任職過或讀過書的各位名家,走在走廊裡,偶爾就有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映入你的眼簾,如果你好信走上去,你就會發現那竟然是一九五幾年的高中畢業照,進到他們的校史館,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張張老照片展示、一組組數字記錄,這一切的一切都折射出這所百年老校的無以倫比的魅力和活力。這所學校帶給我的最大感動就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校址沒變,校名沒變、持誠求真的精神也沒變!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傳承,今天的學校才能有如此厚重的校園文化!

“上海市長青學校”—— 人景合一

進到長青學校,讓人找到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校園綠化成蔭,有假山、噴泉、亭臺雕塑等景點,樓前樓後也綠樹蔥蔥,一棵棵的參天古樹昭示浸潤著學校文化的厚重,學生栽種的綠色植物又平添了許多教育的新綠,走在這樣的校園裡,就有一種讓人內心很舒展的感覺,這種感覺,在我們北方很難找到。

在長青學校聽過課之後,我終於領悟到那種讓我內心舒展的感覺不僅僅來自於他們的校園環境,更來自於他們的一言一行,實話實說,他們的那節課真的很平實,但就,是那份平實之中,讓我感受到了老師把學生放在了心裡,聽過課之後,再走到園林一般的校園裡,我真的找到了這所學校與很多學校的差別,他們的校園文化不僅僅是物化的文化,更是人景合一,內化為一體了。

“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被譽為教育奇蹟

前兩所學校給人的感受是厚重和寧靜,而虹口實驗給人的感受就是一種快速發展的鼓舞。這所學校是兩所中學一所小學合併而成的學校,生源沒變、教師沒換,短短三年,從區內中下游水平,躍升“第一梯隊”,建校半年就被評上“市行為規範示範校”。在校園裡走了一遭、聽了校長的介紹、聽過兩節課之後,真的覺得新聞報道里說它是一個教育奇蹟一點也不誇張。

走到學校裡,第一印象就是硬體實力比較雄厚,漂亮的校園建設,先進的教學裝置,都讓人能感受到這所學校強烈的現代氣息。校長鬍培華介紹說,他在三年間舉辦了23期“校長講座”,這些講座既有目標引領,又有具體教學指導,正是這些講座讓老師們重燃了信心和激情,正是因為老師們對學校有了信心和工作的激情,他們才有可能在短短的三年內創造出所謂的教育奇蹟。

在虹口實驗學校的課堂上,我第一次看到了“電子書包”,教室的前面是電子白板,學生每人一個ipad,上課的時候,學生在需要查閱資料、專項訓練等許多個環節用ipad來幫助自己。目前,學校已經在多個學科開設了“電子書包”課,我聽了一節音樂課,期間,學生用“電子小書包”完成了資料查詢、音樂創作等環節。看著孩子們熟練地操作著電腦,不由得在心裡感慨了一句:時代真是發展的太快了!“電子小書包”已經走進了我們的課堂,這將對老師的上課要求更高了,想當一個合格的老師,不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還真不行啊!

“上海市進才實驗學校”——國際化學校

“進才實驗學校”是位於一座國際化社群內的實驗學校,兩千名師生,三萬多平佔地,兩萬多建築面積,學校建校史只有一年,學校天時地利都佔據著,這所學校給我的感受就是校長和老師都很有思想!

在這所學校裡,在享受著先進的辦學硬體帶來的視覺衝擊的同時,感受最深的就是這所學校有一個既有幽默智慧又有教育思想、而且還敢於堅持自己教育思想的校長。校長在介紹學校工作時,他不時的會贏來我們大家的熱烈掌聲,真是好有智慧、好幽默!比如,當有人指責他為什麼要把早晨最寶貴的時間用來搞“陽光體育”時,他反問人家:“對於一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是生命、健康、快樂!用最寶貴的時間做最有意義的事不對嗎?”我不知道同樣的一個問題,會有多少校長能給出這樣一個機智的回答!還有,他在家長會上對家長講過的“無論你們做什麼工作,當多大官,掙多少錢,但你們沒有一種東西‘教師資格證書’,你們一定要相信、尊重具有專業技能的老師,不要對老師說三到四。”大家在報以熱烈掌聲之後不得不在心裡稱讚他智慧!

一路走來,我發現,這四所學校是按照建校時間長短來安排的,這四所學校呈現給我們的應該是上海在不同時期發展起來的典型學校吧,但是不管哪個時期發展起來的學校都注重了校園文化厚度與現代氣息的結合。如,百年老校既有厚重的歷史,又流淌著現代的氣息,新建學校即迸發著時代的最強音,又透過綠化、美化的整體設計讓學校文化的年代感更強一些。

看過大上海的四所學校,總體的感受就是:學校文化已經從物化建設發展到內化發展的階段,學校校長和教師的追求已經開始轉為教育思想的引領和積澱,關注學生的發展已經深化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這些也是我們本地很多學校所欠缺的。

三、“文化教育考察”——放飛心靈

培訓的最後一天,是文化教育考察活動。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先後去了崑山市的“錦溪”和江蘇古鎮“周莊”。“錦溪”和“周莊”都是水鄉古鎮,相比較起來,“錦溪”原始的味道更濃一些。

在“錦溪”那裡,我們做了一次手搖遊船,我們八個人一組,沿著古城水道遊覽,船孃在搖船的同時還會唱起當地的小調兒,幾條船離著比較近的時候,船孃的歌聲、我們的笑聲、還有彼此的吆喝聲就會此起彼伏,讓人感覺到無限的愜意。

“周莊”據說是明朝的兩個大戶修建,儲存至今。周莊比“錦溪”的名氣要大一些,每天來得遊客也要更多,不過,我倒是喜歡“錦溪”更多一點,因為,今天的周莊被開發的商業味太濃了,除了那幾個典型的深宅大院變成了參觀點,那些沿河的房屋都被開發成了商鋪,水鄉的幽靜之美已經很難找尋得到了。雖然是12月份,來這裡的人已然還是很多,導遊說,要是旅遊旺季來看到的就只有人頭攢動了。

很喜歡江南水鄉那種特有的美,古樸的閣樓式建築,大大小小的石橋,錯落有致的亭廊,縱橫交錯的巷道,那種美婉約了許多,柔順了許多,其他的地方怎麼可能比得了呢?我想,也正是因為受了那樣一種美的薰染,江南的才子佳人才那麼多吧?

四、為這樣一個大手筆的培訓工程而備受鼓舞

自20xx年被遴選推薦為“遼寧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以來,已經參加了兩次集中培訓。透過這兩次培訓活動的安排,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個大手筆的培訓工程!

只是培訓經費就算的上是一個大手筆。這次去上海參加培訓考察的小學學科帶頭人就是160多名,在我們之前已經結束培訓的還有初中組、高中組,這麼多人在國際大都市上海吃住一週,還參加了各項培訓活動,參加培訓的學科帶頭人享受到的全程免費,所有培訓經費均有省裡承擔,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大手筆。

透過兩輪的培訓,深感這回的學科帶頭人培訓活動較以往的培訓,培訓思路更開放一些、培訓內容更豐富一些、培訓形式更靈活一些、培訓的實效性更強一些。之前也聽到過“購買式”培訓方式,但是一直沒有參與過,這一回省教育廳能把學科帶頭人的培訓委託給“上海市滬江進行學院”來組織,不僅僅是我們這些學科帶頭人“走出去”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而是對基層教師培訓工作開啟思路的一個引領,這種引領也不能說不是一個大手筆。

這一輪的培訓活動已經圓滿地結束了,透過培訓,我學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用收穫到的知識武裝我的頭腦,用收穫到的方法指導自己做得更好,用收穫到的思想催生出更大的教育活力!我願意把每一次培訓都當成一個加油站,為了自己的專業成長,也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我將不斷為自己加油,帶著更大的動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