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靜夜思》教學設計

《靜夜思》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靜夜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靜夜思》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靜夜思》是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反映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光、床”6個字。

2. 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3.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之情。

媒體運用:ppt

預設過程

(應包括課程匯入、預習自學、展示交流、當堂練習檢測等)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請學生背誦自己已經學過的古詩,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詩,背誦展示)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意。

出示課題,誰來讀讀課題?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後,齊讀課題。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說說聽出了什麼?(慢,憂傷,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麼?思念的滋味你嚐到過嗎?指名說。帶著思念的感受讀題。

2.自由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的字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方法,說說怎樣朗讀古詩比較好。

三、朗讀指導,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練習朗誦,教師隨機指導。

2.朗讀反饋,練習背誦。

1.觀察範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形成寫字口訣:

拼“耳”字:ěr ěr

寫“耳”字: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2.描紅、臨寫,提醒正確的的寫字姿勢。

3.評價學生作業。

四、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將生字與音節打亂,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複習鞏固要認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識字競賽,並評出優勝者。

3.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識,匯入新課

1、多種形式複習二類字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齊讀課題《靜夜思》)

3、齊讀課文。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並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並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麼好像是什麼”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範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幹什麼?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覆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覆吟誦,表現詩意美。

1、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並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薰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範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1.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裡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箇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裡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範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靜夜思》教學設計2

教學總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並背誦。

2、學會四個生字“目、耳、頭、米”,會認“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十個二類字。

3、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說給別人聽。

4、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學情分析:

現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的幼兒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經學會背誦多首古詩,其中又數《靜夜思》最熟悉。再者,這首古詩詩句淺顯,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聯絡生活實際,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重點:

知景、悟情,積累語言。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會認讀生字,會書寫“目、耳”。

2、會透過看圖幫助理解詩句,體會當時的思鄉意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3、初步學會由看到而聯想到,進行想像能力的培養。

《靜夜思》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準備: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會讀本課10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教學步驟: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聽音樂《思鄉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幹什麼?或者想什麼?(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

2.學生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樂曲停,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簡介《思鄉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思鄉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並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並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麼好像是什麼”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範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幹什麼?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遊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覆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覆吟誦,表現詩意美。

(一)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並朗誦全詩一遍。

(二)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三)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四)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薰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範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正確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一)背誦古詩,唱讀古詩。

(二)認識10個二類字。

(三)用二類字擴詞,比比誰組的多。

二、指導寫字。

(一)觀察範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

“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形成寫字口訣:

拼“耳”字:ěr ěr

寫“耳”字: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二)描紅、臨寫,提醒正確的的寫字姿勢。

(三)評價學生作業。

三、實踐活動。

晚上觀察天空,爍爍自己看到了什麼,鼓勵用圖畫來展示。

《靜夜思》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靜夜思》是素有“詩仙”美稱的唐朝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關鍵在於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靜夜思》。

[設計意圖:猜謎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課伊始,就讓學生猜謎,學生的濃厚興趣被激發,為整堂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靜、夜”

(1)指名試讀課題。

(2)師板書這三個字的拼音,再讓學生把課題讀準。

(3)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是怎麼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夥伴嗎?

(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4)揭題:這首詩是我國古代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是他剛剛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後,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勾起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這一環節中,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於接受。)

(二)初讀古詩,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你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

1、聽錄音讀詩,要求學生邊聽邊點。

2、自讀詩句,要求邊讀邊圈出生字條裡的生字,生字圈好後多試拼幾遍。

3、指名讀,評議。

4、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集中出示生字: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

a、開火車試讀,要求拼準b、請小老師帶讀

(2)分塊識字:

a、找出在題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帶讀。

b、自讀“床,光,望,鄉”,說發現。(它們都是後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ang”。)

c、用做動作的方式識記“舉、低”。

d、學習“故”。介紹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遊戲。

師: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這顆星就送給你了。”

a、做“摘星星”的遊戲。

b、書寫“頭”。(指導兩點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寶寶送回家。

(4)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齊讀生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朗讀詩句,感悟詩韻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徵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麼樣呢?(難過,傷心……)

2、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範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配樂朗讀,深入意境。

(4)表演讀: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

(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5)指名錶演讀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往往用字凝鍊,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

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對詩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課堂拓展,欣賞古詩

古朗月行(拼音註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1、出示詩歌,範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在這首詩中,你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蒐集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並把它背下來。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給學生搭建有利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知識背景下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兩個板塊進行,首先是識字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要求識記的字分成四類:第一類是剛剛在課題中認識過的兩個字“靜”、“夜”;第二類是韻母都是“ang”的字“床、光、望、鄉”;第三類是做動作識記的兩個字“舉、低”;第四類是需要介紹新偏旁的字“故”。這樣的分層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也適合一年級學生認字的規律,學生易於接受。其次是朗讀教學。因為古詩詞往往用字凝鍊,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重在讀,不在“懂”,對詩的意境能初步感知就行。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讀,學生讀得琅琅上口,勁頭十足。

《靜夜思》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3、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教學準備

課件:星星字卡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我展示,激發學習興趣。

小朋友們會背古詩嗎?指三四名背。

二、猜謎匯入,揭示課題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裡裝著很多詩哦,稱你們小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小詩人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2、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會背這首詩的請舉手!背給老師聽聽。(生背)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播放李白的影象,認識唐代詩人李白。今天咱們這些小詩人要好好地學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1)齊讀課題。

(2)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重點認讀生字“夜”,能給它們找找夥伴嗎? 組詞:安靜夜晚思念

(3)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安靜的夜晚,大詩人李白在思念什麼?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三、初讀感知,認識生字

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

1、自己讀詩,隨文識字。

當你在讀詩遇到困難,如有的字不會讀,怎麼辦?(可以藉助拼音,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同學。)這就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生字圈出來,比一比看哪些同學能準確認識這些生字寶寶。

2、帶拼音讀生字,鞏固漢語拼音。

(1)小老師領讀(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生字寶寶們跑出課文要和小朋友們交朋友,誰做小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下它們叫什麼?

(2)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3)同桌互相檢查。

3、生字組詞,幫助記憶

(1)你們給這些生字寶寶找個朋友吧,這樣大家才會記得更牢啊!

(2)遊戲鞏固:開火車讀詞語

4、去掉拼音及詞認讀生字。

(1)生字寶寶離開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詞語夥伴,你還認識它嗎?齊讀

(2)遊戲鞏固:做“摘星星”的遊戲。

看到小朋友學得這麼認真,月亮姐姐帶著許多星星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後面藏著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這顆星星就送給誰。”

5、識記字形。

(1)交流方法

這麼多的生字中,你記得最牢的字是哪個呢?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的?把你的識字方法教給大家吧!(學生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認識新偏旁“攵”。)

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那麼多好辦法來識記這些生字。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可以編字謎,兒歌,故事,還可以做動作,只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動腦筋,一定會認識更多的字。

(2)猜謎語強化鞏固

同學們剛想了很多辦法,那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看誰腦筋動的快!聽老師敘述,猜猜是什麼字。

謎語一:此木雖寬,供人臥躺。

謎語二:他是何方人氏,老愛腳踢石子。

謎語三:大字左上有兩點,像人把頭點又點。

(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三、指導書寫

看來大家都是認字小能手了,我們已經會認8個生字了,現在,我們要學會寫生字。比比看,誰把今天學的生字寫得最漂亮。

1、課件出示“頭”,齊讀

2、要寫好字,要按一定的筆順規則來書寫,你知道有哪些筆順規則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回憶,再來讀讀。(課件出示筆順規則)

3、生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師範寫。

5、學生書寫,師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穩筆,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

四、朗讀詩句,感悟詩韻

1、體會詩意

(1)指名讀古詩

(2)“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3)指名說說

(4)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機理解“霜”,師講解詩意: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於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2、入境朗誦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徵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麼樣呢?(難過,傷心……)

(2)教師範讀,再現意境。

(3)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4)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5)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6)遊戲:誰是“小李白”。指名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7)全體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五、欣賞兒歌《靜夜思》

小朋友們,這首《靜夜思》還被編成了兒歌,讓我們在美麗憂傷的歌曲中結束這節課吧!

《靜夜思》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靜夜思》,並能體會到古詩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獨特感受。

教學目標:

1.學唱優美動聽的歌曲《靜夜思》,感受美。

2.在優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詩歌,體驗美。

3.隨著四拍子來進行指揮,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韻律中,表現美。

4.欣賞歌曲,並聯想自己學過的古詩,回憶演唱以前學過的古詩歌曲,欣賞美。

5.除了演唱《靜夜思》,還進行了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詩詞的創新嘗試,創作美。

教學重點:

本課中學習歌曲的旋律,學會四拍子的指揮是一方面,更要能夠引導學生進入源遠流長的唐代文學――古詩與委婉動聽的旋律搭配而創造出的美好意境。

教學難點:

歌曲中的曲譜學唱和二聲部的合唱訓練是一個比較難的教學環節。

教學用具:

錄音機、歌曲伴奏、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

1.在歡快、的歌曲中走進教室,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保持著高漲的情緒。

2.歡呼音樂課的開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拉開音樂課的帷幕。

3.和聲練習,雖然只是三度的和聲,卻是培養和鍛鍊學生合唱能力、創作和感悟和聲美的一種方式。

4.師生問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懂得禮貌待人。

二、匯入

師:上課的一開始,老師要給同學們出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歌曲,謎底是一個人物,相信同學們仔細聽一定會找到謎底。現在就由老師親自展示謎面。請聽好(老師演唱《但願人長久》)。

生:北宋詩人蘇軾。

師:同學們對詩歌很是瞭解,我想同學們一定是透過老師演唱的這首歌曲中的詞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詩人蘇軾。同學們的知識很淵博。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特別圓,景色也特別迷人。月亮總是會和“浪漫、溫馨、迷人、團圓”等美好的詞語聯絡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歡借用月亮來寄託自己的情感。那麼除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你們還知道哪些以月亮為題材的優秀詩篇呢?

生:有《靜夜思》……

師:好的,同學們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唱一首以李白的《靜夜思》為詞而譜曲的同名歌曲《靜夜思》。

三、新授

師:我們先來聆聽一次,感受曲調的抑揚頓挫。

生:初聽,感受音樂。

師:多麼美的詩詞,聽完歌曲後,我更加能夠理解李白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託給月亮。大家想,我們也許會相隔很遠,但我們看到的都是同一輪明月,月亮會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這麼有韻味的詩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籟之聲。我想現在我們再一次朗誦詩詞時,就應該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們也應該換一個詞,不叫朗誦而叫吟唱。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表現一下。

生:帶動作地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一次,要表現出你們豐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誦

師:詩詞寫得多感人啊。體現出詩人王維的那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

師:帶著這樣的情緒我們來學唱這首歌曲。歌曲總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齊唱部分,第二個部分是合唱部分,帶有尾聲。

1.教唱過程中儘量體現學生的自主學唱能力,並囑咐學生注意裝飾音的唱法與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動聽,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後一個字要處理成聲斷氣連的唱法。

3.讓學生演唱曲譜,可以是簡譜或者是固定調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過程中要著重注意音準問題(低聲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譜),也要多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對抗的效果。尾聲的延長符號再次提醒同學們要很好利用迴圈呼吸法。

4.在美妙的歌聲中,真想動情地舞蹈,但我們教室面積有限,那我們就利用上肢運動來指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體現)

四、鞏固歌曲

再次聆聽,反覆演唱,體驗音樂。

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這首歌曲,也許你們現在還沒有這個體會,因為你們還小,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等長大了也許為了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家鄉,就能體會到那句話‘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了,看到了月亮會更加想念家鄉,思念故鄉的親人。也希望同學們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後在明年的中秋節那天,能唱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如師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領唱等來練習等,就不會有乏味的感覺。)

五、拓展

師:看到同學們的情緒這麼高漲,老師突發奇想,想借助這小小的教室作為我們的舞臺,來開一個“古詩詞朗誦音樂會”,也就是古詩新唱,同學們是否有興趣?

生:有!

師:那麼老師就選用依靠首《讀唐詩》的片段來作為演唱會的開場曲。(播放《讀唐詩》)。

師:心細的同學一定在開場曲中發現了很多的詩歌,能說說都有哪些詩歌嗎?

生: (略)

師:那在這些詩詞裡面,我們回憶一下,哪個是你們曾經學過的古詩歌曲?

生:有《詠鵝》和《江雪》。

師:誰來做第一個登場的歌手?

生:分別演唱《詠鵝》和《江雪》。

師: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有興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歡的、學過的歌曲與古詩利用起來,創編成自己的古詩新唱呢?

生:願意!(討論、思考)

師:老師先帶個頭,我為我喜歡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曉》進行一下古詩新唱。(一個小片段)

師:接下來,誰來大膽地嘗試一下。

生1:選用了一首古詩,利用了《靜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結

階段目標:學生們已經能夠體會到古詩新唱的樂趣,有了詞再配上適當、協和的樂曲使得古詩更加完美,更能烘托出其中的含義。

師:同學們的創編能力真得很強,我想唐代的那些詩人一定不會想到我們為他們的詩歌配上了那麼優美的旋律。好了,今天的演唱會到此結束,能夠舉辦得這麼成功,要感謝各位編曲家、各位歌星的參與和登臺演出,謝謝,再見!

《靜夜思》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床”等四個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節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課:

1、 匯入課題:

同學們,上學期的時候,我們曾學過三首古詩,你們還記得嗎?能背給老師和同學聽聽嗎?(請三位同學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題目是《靜夜思》(板書課題),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

2、 明確目標:這節課我們需要完成3個任務,能夠認寫生字,讀誦古詩,並能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3、預期效果:相信大家透過這節課的努力表現一定會很好的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的知識,迅速投入這節課的學習。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認讀生字

任務呈現:認讀生字

自主學習:1.自由讀古詩,圈出生字。

展示交流:1.大螢幕出示生字,說一說用什麼樣的方法記住這些字。

2.帶字入文,讀古詩。

3.多次朗讀,劃分節奏。

4.小組根據節奏進行賽讀。

5.男女生賽讀。

6.拍手讀。

7.嘗試誦讀。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說如何記憶生字,增強主動學習的。其次,透過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讀出節奏,熟讀成誦。

任務二:正確書寫生字

任務呈現:正確書寫生字

自主學習:1、出示生字

2、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記住這個生字,想一想寫這個字需要注意什麼。

展示交流:1、交流觀察結果,並說明自己如何識記這些字。

2、教師範寫。

3、學生書空。

4、描紅,仿寫,口頭組詞。

5、展示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比較枯燥,而且這節課的識字比較大,所以透過與實物結合來增強識字趣味,不僅識了字還能瞭解其含義。

任務三:感受課文,誦讀古詩

任務呈現:感受課文,誦讀古詩

自主學習:1、出示圖片與古詩

2、思考圖片上畫了什麼,這首古詩講了什麼。

展示交流:1、交流觀察結果。

2、看掛圖說說“靜夜思”就是詩人在什麼時間怎麼樣?

3、根據圖片說說每一句的意思。

4、說說詩人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5、閉著眼睛邊想象邊誦讀。

三、檢測導結:

1、我會背

根據老師給的圖片背誦古詩。

2、我會認

認一認下列片語。

3、 我會寫

練習本上寫生字並組詞。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課堂所學知識是否掌握。

板書設計: 8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理解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

2、學會生字2個,詞語2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瞭解李白、學習、背誦和默寫《靜夜思》。

5、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伴奏音樂、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李白,背幾首他的詩。

2、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3、釋題。

二、學習這首詩的生字

1、誰會背這首詩?小黑板上補充詩句。

2、校對有哪些字不會寫?

3、學習“床、疑、霜”,和易寫錯的“低”。

三、指導朗讀

1、學生齊讀。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的朗讀特點。

3、跟著錄音讀課文。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明、疑、舉、思)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舉,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頭來思念自己的故鄉的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看插圖,討論:

⑴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麼覺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的寒冷來說明他鄉沒有故鄉親人的關懷的溫暖。)

⑵“靜夜”指深夜,詩人為什麼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覺呢?(看到月光,想起故鄉。)

2、詩人這樣思念、熱愛自己的家鄉,我們應該怎樣讀出這種思鄉之情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⑴在領會全詩所表達的“遊子在外,思念家鄉而夜不能寐的思鄉之苦”的.感情基礎上,確定朗讀的基調——帶有傷感,帶有情思。

⑵按五言律詩的節律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來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情懷——節奏緩慢,語氣傷感。

⑶一、三句末的延音給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頓則表達了詩人思念之極又無法言傳的感情。全詩結尾則聲斷而氣不斷,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從語流中得到充分表達。

配樂吟詩。

3、學生獨立有感情地朗讀。配樂

六、總結

學習李白的熱愛家鄉的思想。

《靜夜思》教學設計9

知識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濃濃思鄉情。

3、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匯入:背誦古詩

(背景螢幕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螢幕上的字。背背喜歡的古詩。

二、介紹詩人

疊紀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古詩作品,寫出這些古詩的作者我們把他們叫作(“詩人”)。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詩人。

1、螢幕演示:出現李白像,讓學生介紹一下對李白的瞭解。

2、課件演示,介紹李白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為“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

三、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

1、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看,這是什麼時候,李白在幹什麼?

2、學生看圖說一說

3、揭示詩題

師:這是秋天,一個靜悄悄夜晚,李白正離家在外,看到這樣圓圓的月亮,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於是寫下了一首留傳千古的詩作──“靜夜思”

4、齊讀課題

5、知道這首詩嗎?讓學生背一背

四、認讀生字

1、讀字正音

⑴ 指名讀古詩

⑵ 在書圏出本課生字,邊圈邊讀

⑶ 同位互相檢查,互讀互聽。(出示課件)

靜 夜 床 光 舉 頭 望 低 故 鄉

⑷ 指名領讀,並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⑸ 開火車讀

2、認清字形

⑴ 學生小組交流,用什麼好辦法記住了這些字。

⑵ 指名說一說。

⑶ 搶讀生字遊戲。(課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課生字)

相機理解“舉”、“舉頭”:請學生把鉛筆舉起來。請舉手,請舉頭,“舉頭”還可以說成什麼

透過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低。聯絡詩句內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 對號認生字

1夜 2光 3頭 4床 5故 6鄉

課件出示:學生對口令:

夜是幾號字?頭是幾號字?2號什麼字?4號什麼字?5號6號什麼詞?

答對者來摘蘋果,並請摘到兩個蘋果的同學把其中的一個送給好朋友。

⑸ 摘蘋果遊戲

出示帶有生字的蘋果,“誰會摘下帶有生字的蘋果?”請學生正確摘下帶有生字的蘋果,領讀。

五、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⑴ 指名讀古詩

⑵ “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⑶ 指名說說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師: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於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2、入境朗誦

⑴ 學生自由練讀

⑵ 指名讀,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⑶ 師範讀

⑷ 配樂讀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對著月亮,,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 學生練讀

⑹ 指名朗誦

⑺ 全體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六、古詩賞析

師:一輪明月,一段思鄉情,一首靜夜思,李白還有很多詩作都寫到了月亮,我們來欣賞兩首。

配樂朗誦 《古朗月行》《月下獨酌》

師:如果你們也喜歡這兩首詩可以到我們的《古詩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靜夜思》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古詩瞭解中秋節全家團圓的含義。

2、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古詩原文,動畫

認知準備:知道自己的家鄉,並且初步瞭解故鄉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主題引入

孩子們知道再過幾天是什麼節日?

你們知道這一天的月亮會有什麼變化呢?

中秋節大家要做些什麼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中秋節的月亮圓又圓,一家人都在一起賞月、吃飯、品嚐美味的月餅,中秋節是闔家團圓(一家人團圓)的節日。

二、學習古詩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可是有很多不在自己家鄉工作的人,沒辦法回家和家人過中秋節,他們非常想念家鄉,思念家人們。我們古代唐朝有一位著名詩人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一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出示古詩的動畫影片)

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麼?動畫裡的那個人在幹什麼?

小結:古詩的名字叫《靜夜思》,意思是李白在安靜的夜晚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

再次欣賞古詩,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容(重點)

小結:李白看到自己的床前亮光光的。看起來好像是在地上結了一層霜。於是,他就抬頭來看天上的月亮,發現今晚的月亮特別的圓,特別的亮。想起了遠方的故鄉和親人,心裡感到很難過。

三、幼兒吟誦古詩

引導幼兒有感情的吟誦古詩,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難點)

思考:作者為什麼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11

[設計概說]

識字教學是重頭戲,識字教學時,採取多種方式,激發興趣,組織遊戲,引領學生在快樂中自主識字。

學古詩,讀更是重中之重,以讀為本,有層次的朗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讀為武器,突破重點,化解難點,“說、想、議、思、演”融入其中,讓課堂情思綿綿,書聲琅琅,精彩連連!

[教學內容]

識字,學古詩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認識1個偏旁“攵”

2、讀古詩,感知詩意,初步體會詩中美好的意境。

3、朗讀詩歌,想象情景,感受詩人的思鄉之情。

4、背誦詩歌,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與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讀古詩,初步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從朗讀古詩中,悟詩意,品詩境,想畫面。

[教學準備]

《靜夜思》的配樂朗誦錄音,(條件不允許則無需準備)

[教學流程]

一、謎語激趣,引發期待。

1、師說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進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邊說邊比劃)聰明的孩子們,你能說出謎底嗎?

2、生猜謎語,說謎底

3、師:對,就是夜空中的月兒,你喜歡月兒嗎?喜歡它的什麼?

4、生各抒己見。

5、是呀,明亮的月兒,誰都很喜歡。

(設計意圖:以猜謎語,談月兒,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伊始,應尤其重視興趣的激發。)

6、古時候有位偉大的詩人——李白,他是唐代最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呢,他也喜歡月亮,在一個安靜的月夜裡,他望著月兒,寫下了一首詩,孩子們想看看他的這首詩嗎?

7、揭題,板書課題:靜夜思,相機指導學生認識“靜、夜”兩個生字(讀音節,組詞)

8、讀題,引入新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去看看李白爺爺這位詩仙筆下的月亮。

(設計意圖:以談話,即介紹李白簡單的生平資料,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讀詩的期待心理)

二、初讀識字,遊戲鞏固。

1、範讀古詩(或播放錄音)

2、自由讀詩歌,圈出詩中的生字以及不認識的字,老師提示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拼音,也可以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3、自主識字

①一生讀拼音,評一評。

②同桌互相拼讀生字。

③小老師帶讀。

④齊讀

⑤開火車認讀音節。

⑥生字開花,你會為生字寶寶找朋友嗎?(組詞)

⑦識記生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寶寶呢?

⑧生髮言,師引導,滲透識記方法,如:

△加一加:青十爭=靜廣+木=床

△編口訣:大字肩上加兩點,右腿兒也跟著點一點(頭)

△“故”引導學生認識偏旁“攵”,說說在平時生活中,還見過哪個字也有“攵”旁。

4、遊戲增趣,鞏固生字

①師:大詩仙李白爺爺還準備了一些仙桃,想讓孩子們跳一跳,摘下自己最喜歡的桃兒嘗一嘗呢?出示生字卡片(桃子狀)。

②貼在小黑板上(課前準備好)

③你認識哪個詞語朋友,那它身後的小桃兒就屬於你了。

④摘仙桃遊戲,學生摘,讀,其他同學跟著認讀。

(設計意圖: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孩子們眼前枯燥的幾個漢字生動起來呢?我以“摘仙桃”的遊戲,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學習興趣,在自主、快樂中鞏固生字,提高實效,突破重點)

三、三讀古詩,感知詩意。

1、師:要讀好這首詩呀,老師為你們設定三個站,你敢挑戰嗎?相信你們都是勇敢的孩子。

2、第一站讀正確

①師:讀對每一個字,你有信心嗎?

②生讀,評

③再讀,評析。(隨機應變,到位了就可以)

3、第二站讀流利

①師:讀書可不能結巴,要像河裡的水一樣通暢就更好了。

②生讀,評

4、第三站挑戰老師

①師:孩子們,你們已經不錯了,要是能超過老師,那就更了不起了。

②師範讀(有感情地吟詩,提醒孩子們古人是怎麼吟詩的)

③生挑戰,評比,說說誰讀得好。

④指導,齊讀

(設計意圖:以挑戰的方式,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引領學生三讀古詩,在讀中增趣,在讀中不著痕跡的感知詩意)

四、議、想、讀、演,品詩情畫意。

1、看背景圖,對照古詩,說一說圖上的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的詩意,生髮言,師小結,隨文鞏固識字“舉”

3、看著這明亮的月光,住在別人家鄉的李白爺爺想到了什麼呢?你猜一猜,議一議。

4、結合最後一句詩,引導學生體會李白爺爺的思鄉之情,想象他的心情。

5、指導朗讀,師:看著如霜的月光,身在外地的李白爺爺多麼想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啊!指導學生讀慢些,齊讀。

6、演一演,李白可是詩仙呀,誰願意當回仙人,來演一演他,讀讀這首詩,讀出他對家鄉的思念。一生讀,

(設計意圖;在“說、議、想、讀、演”中不露痕跡地指導學生感悟詩情畫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7、指導背誦,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

①師:古詩是我們中國最燦爛的文化,孩子們,你一定要認真學古詩,多背背古詩。

②看看誰記性最好,一學就可以背出來,試著去背背吧!

③展示,樹立榜樣,帶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積累語言,古詩是祖國文化的瑰寶,不去積累,則是一件憾事,從小應引導學生養成背誦積累的習慣)

五、書寫指導,身先士卒。

1、聽了你們的朗讀,看了你們的表現,李白爺爺在天上也一定會誇你們了,讀書寫字也是我們該做的,下面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字寫得好。

2、範寫,提示要點,如“頭”最後一筆是點。

3、生描紅,臨寫

4、展示佳作,評,引導學生取長補短。

5、結課

作業設計:

1、我會背把《靜夜思》背給家人或夥伴聽

2、我會寫寫課文中的四個漢字

3、我會讀,再找找李白爺爺的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明月霜

望月思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理解詩中的詞語。

2、理解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詩的大意說出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吟誦並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字理識記 5 個生字。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1 課時

【教具】多媒體電腦

【教學方法】字理識字(析詞)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我們學過哪些詩?(指名答,齊背《鋤禾》)我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許多詩人留下了優美的詩句。其中唐朝有一個著名的大詩人叫李白,他的詩以精巧的語言、獨特的感受成為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名篇。請看有關李白的動畫。

(CAI演示,師口述:冬天,李白和他的親人們在自家庭院裡喝灑吟詩。春去秋來,李白告別親人,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外地去。秋意越來越濃,李白望著風雪,望著那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思念起家鄉的親人,寫下了這首詩。

(CAI 出示不帶課題的全詩,師唸詩)

二、分析字理,指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1、讀一讀,找節奏,初步感知 。

⑴ 自讀詩文,要求: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

⑵ 師範讀,生注意聽,找出節奏。(指名答,CAI 用“ / ”畫出各句節奏,如“床前/明月/光”)

⑶ 生按節奏練習讀,要求讀出抑揚頓挫及節奏。

2、字理識字,賞析詞句。

同學們掌握了讀好詩文的方法,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

⑴ 教學第一行詩。

① 教學“床”字。

(CAI出示第一行詩)這行詩裡有個生字。

(CAI 出示田字格內的“床”字及讀音)齊讀正音,怎樣記“床”字?(提示:“床”是什麼結構?偏旁是什麼?)

(CAI演示“床”字各部分的分解與組合,師提示字理:古時候,用廣字頭表示房子,廣字頭下面是個“木”字,表何意?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床不完全用木頭做,還可以用各種金屬和材料製成,方便又舒適。)

用“床”擴詞(提示:“床”還可用做量詞,如一床被子)

② 師示範解釋詩意:床指木床,前指前面,明指明亮,月是月亮,光指光芒。把這幾個詞的意思連起來,就是這行詩的意思。

誰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提示:詩人在什麼地方看見什麼樣的月光?)明月發出的光是怎樣的?(銀白色)

小結:翻譯古詩時,把大概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這行詩可以翻譯成“詩人在床前看見一片銀白色的月光。(CAI 出示詩意,齊讀)

⑵ 教學第二行詩:詩人把月光當成了什麼?(CAI 出示第二行詩,齊讀)

① 教學“疑”字

(CAI 出示田字格內的“疑”字及其讀音)齊讀正音,它是什麼音節?什麼結構?“疑”字筆劃較多,怎樣記住它?可把它分成四部分( CAI 演示分解的四部分及其象形)左上方是匕首,左下方是一支箭,右上方是長予,右下方是一名士兵。為了書寫方便,右邊實際取的是“矛”字的上半部分和“走”字的下半部分。(板書 矛 走)

(師講字理:古代打仗面對強敵時,是用“匕首”短兵相接,還是用“箭”遠射?是舉著長矛向前衝殺,還是乾脆一走了之?真讓人疑惑不解。所以“疑”的本義是指懷疑)( CAI演示兵往右走,四部分再合成一個疑字)在這首詩裡是好比、好像的意思。

(齊書寫“疑”,師範寫,生跟寫一個)

② 學“霜”字

“霜”也是比較難記的字(CAI出示田字格內的“霜”字及其讀者音)齊讀正音。誰能用記形聲字的方法記“霜”字?(師提示:聲旁“相”的讀音和“霜”的讀音是不一樣的,雨字頭表示霜從天上灑落下來,凡是以雨字頭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表示一種自然現象。我們還學過哪些雨字頭的字?(板書 雷)什麼是霜呢?在氣溫降到0攝氏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的空氣中含的水汽在小草、樹上凝結成的白色冰晶。(師範寫“霜”字)寫“霜”字時,雨了頭要寫得扁一點,寬一點,下面相字不要寫得太長,注意把字寫得緊湊些(生跟寫一個)“霜”還可以用來比喻白色,如有的老人頭上長滿了白髮,我們說他是一頭白霜。詩人在這裡把什麼當成了霜?為什麼會把月光當成了霜?(提示:它們什麼地方相同?)

誰能把兩行詩連起來說一說?(提示:詩人看見什麼,覺得怎麼樣?)

③ 小結:這兩行詩寫在安靜的夜裡詩人所看到的景象,用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種夜深人靜的清幽境界,表達了詩人獨在他鄉的孤獨心情。

(板書 看 疑霜)

⑶ 教學第三行詩:(CAI出示第三行詩)師讀。

① 舉頭是什麼意思?(抬頭)詩人抬頭幹什麼?(看月亮)

(CAI出示 舉頭望明月 比較 :這兩句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用“望”舉頭看明月)不用“看”?(因為“望”字上面有個月亮,月亮高高掛在天上,要看離我們很遠很遠的東西方,用“望”字比較好)

② 這行詩是什麼意思?(板書 明月)(指名答)

⑷ 教學第四行詩:這時詩人想到了什麼?(CAI出示第四行詩)齊讀。

① 教學“思”字

“思”是本課生字。

(CAI出示田字格內的“思”字及讀音)齊讀正音。它是什麼結構的?為什麼是心字底?“心”上面是個田字?(師:古代農民大部分從事農業生產,心裡想著怎樣把田種好,田放在心上就是“思”。)“思”是何意?(想,思念)用“思念”說話。

② “故鄉”指什麼?(家鄉)“思故鄉”是什麼意思?(思念家鄉)誰來說說這行詩的意思?

③ 除了思念家鄉,還會思念什麼?(親人)親人包括哪些人?誰能把詩人思鄉的感情吟誦出來?(自練,集體點評:語調要低一些,慢一些)

④ (CAI出示後行詩)

小結:這兩行詩寫詩人觸景生情,由望月想到月下的故鄉,從舉頭到低頭,觸動了思鄉的情懷,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板書 望 思鄉)

⑸ 這首詩的意思大家都懂了,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3、識內化,給詩取名

⑴ 寫詩人在安靜的夜裡思念家鄉,根據詩意,誰能給這首詩取名?(板書:6靜夜思)這就是第6課,齊讀。

⑵ 教學“靜”字

(CAI出示田字格內的“靜”字及讀音)它是什麼結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沒有聲音)不爭吵,就安靜、清靜了。(擴詞)師範寫:“靜”第五筆是豎,不要寫成撇。(生跟寫)

⑶ 擴充套件想象

(CAI回到原圖,包括題目)詩人看著這個又大又圓的月亮,這可能是什麼節日?(中秋)小朋友們可能在與父母幹什麼?(吃月餅,看月亮)但詩人卻一個人在外地,此時此刻,如果你是李白,一個人在外地,你會做什麼?想什麼?

⑷ 感情配樂讀文

4、課堂練習(隨機)

⑴ 填寫詩句,說出帶點字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⑵ 根據意思,很快說出詩句

① 詩人看見床前地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

② 好像地上結了霜。( )

③ 抬頭望高高掛在天空中的月亮。( )

④ 低下頭思念起家鄉。( )

⑶ 齊背這首詩

【板書設計】

6、靜夜思

(看)月光──凝霜

《靜夜思》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古詩的美。

教學重點:

1、會認9個生字。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研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導言: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李白嗎?你們喜歡他的詩歌嗎?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學習李白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靜夜思》。

2、課件出示李白的圖片。

3、板書課題。

二、讀文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將課文讀準確,不會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兩人互讀,將課文讀通順、流利,並互相評價。

3、四人小組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4、請個別小組上臺展示自己組的朗讀情況,其他同學評價。

三、卡片識字

1、讀音擺卡

2、小小郵遞員

3、點兵點將

4、識字金點子。

四、書寫生字

1、觀察:請個別同學做小老師指出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2、師範寫:生隨師書空。

3、生描:寫完後同桌互評。

4、在田字格里書寫。

5、展示學生所寫的生字,其他同學評價,老師評價。

五、課外分享

分享你所知道的詩歌、兒歌、故事,進行好書推薦。

《靜夜思》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思、故、鄉、低”,認識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寫生字並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方法:

誦讀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同學們,你們都積累了哪些古詩?用你最美的聲音背給大家聽,誰願意展示?

2、課外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古詩,今天再跟老師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靜夜思》

二、瞭解作者,知詩題。

1、他是誰寫的古詩呢?(李白)你對李白有什麼瞭解?(學生說,簡介李白)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李白作的,題目是(板書課題,師板書學生說筆畫),齊讀課題(2遍)。

3、這三個字我們已經認識了,你能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住的嗎?(加一加,組詞)

4、依次組詞(安靜)(夜晚)(思念)板書。用詞語來記字也是一種識字方法。

5、大家看“思”字,不僅要求我們認識,還是要求我們會寫的一個字(開啟書43頁),仔細觀察佔格,在筆畫上有什麼地方是需要特別提示的(樣子、位置)用你的眼睛仔細發現。(橫中線、豎中線)特別的位置要特別注意。

6、範寫(邊寫邊強調),心比平時扁一些,給田讓出位置。

7、練寫展示(2—3個,評議)

三、初讀古詩。

1、這是一首特別熟悉的古詩,就不自由讀了,開火車讀。注意讀音,學古詩第一件事情就是讀正確。(板書:正確)(開火車讀、齊讀)

2、詩讀得很正確,但如果把生字寶寶單獨拿出來,你還認識嗎?(床、光、望字卡貼黑板上)指名認讀並組詞。

3、這三個生字是我們這課需要認識的字,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嗎?關注音節,發現了什麼?(都有ang)

4、再找找看,詩中哪些字還帶有韻母ang。

5、如果仔細觀察,在古詩中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尤其在句子的末尾一個字,它們往往都有相同的韻母,詩人這樣寫,就是為了讓這首詩讀起來能夠朗朗上口,不信,我們再讀讀看。(齊讀)

6、我們把這幾個字再放在這裡(霜、鄉貼黑板上),“鄉”不但是要認識的,還是要寫會的生字。在本課中,鄉可以和哪個字組成詞語?(故,貼黑板上)

7、我們來寫一寫這組字,開啟書,認真觀察,這兩個字“故、鄉”有什麼要特別提醒大家的?

8、範寫。強調“故”字部首。(攵,反文,一撇,二橫,第三筆撇起筆在橫的中間,要注意位置)

9、再觀察“鄉”,有什麼要提醒同學的?(起筆位置)

10、範寫。(特別提醒大家,寫“鄉”字時,心裡要有兩個豎道,兩條豎線起什麼作用呢?幫你把鄉字立起來。寫時從豎中線上起筆,第二筆兩邊要齊平,要這個字立起來。)

11、練寫。(各寫一個字,評議2-3個)

四、再讀。

1、讀詩除了要讀正確,還要讀出(節奏板書),連詞成句。

2、自己照著書練習,讀出節奏。(自由讀兩遍)

3、指名讀,讀出節奏。(3個)

4、讓我們漸漸走近詩中,齊讀。

5、範讀(舉頭、低頭動作)

6、有沒有隨老師的朗讀走進詩中?指名讀,放慢一點。(3個)

7、有沒有注意老師讀的時候做了兩個動作,什麼動作?(出示舉、低)

8、出示圖片,猜分別代表那2個字?

9、不僅會認,還要會寫。範寫。(低)

10、練寫低,評議。(寫一個,評議2-3個)

11、想象動作,再讀。(同桌互讀,齊讀)

12、學古詩,除了要讀正確,讀出節奏,還要讀懂詩的意思。

13、在安靜的夜晚,李白翻過來翻過去怎麼也睡不著,他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把目光放到前兩行,從前兩行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14、這一定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夜晚,李白翻來覆去睡不著,睜開眼睛一看,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以為是那寒冷的冰霜,結果仔細一看,是月光。帶著這樣的想法,再讀前2句。(指名讀3個,齊讀)

15、他站起來往前走,看到了明月,這時他想到了什麼?(故鄉)什麼是故鄉?(老家)有親戚嗎?誰在那裡?

16、李白正是這樣,看著這明亮的月光,他可能想到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多想再看看他們啊!(齊讀後2句)望著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父母,多想依偎在他們的懷裡撒嬌啊!(齊讀後2句)望著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兄妹,他們會在做什麼呢?(齊讀後2句)

17、再來看看課題,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在靜靜的夜晚思念故鄉的親人)

18、背詩。(齊背)

19、月是思念,月是故事,月是想象。帶著這節課學到的、體會到的。再背古詩。(齊背)

五、拓展。

1、讀李白其他寫月亮的古詩,學著今天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正確、讀出節奏、讀出意思。

2、指名讀,齊讀。(《古朗月行》前四句)

《靜夜思》教學設計15

教學理念: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於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瞭解,本課這首《靜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我把本課的著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記憶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並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薰陶,喜歡古詩,瞭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鄉”、“光”、“故”,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學生聽音樂,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師:圖中的人在幹什麼, 他在想些什麼?

(課件出示學生興趣盎然,發言踴躍。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的同時簡介圖上的畫面內容。)

師:這是一首《思鄉曲》,思鄉的感情可以用音樂來表達,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設計意圖:音樂、背景,首先在課前營造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引領學生們進入古詩境地,從而給整堂課罩上古詩的氛圍,並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二)板書課題,簡介李白,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李白畫像及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認識“靜”“夜”“思”三個生字,指導後鼻音及整體認讀、平舌音的發音,從而讀準字音。

2.簡介詩人李白資料及這首詩的背景:小朋友,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誰嗎?由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彙報自己課外蒐集查到的資料。

教師小結: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為“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寫的是他剛剛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後,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3.觀察圖畫,結合圖意,採用單字解釋再串連的方式解釋題目。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嗎?放音樂,讓學生背一背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教材處理要有開放的意識,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課內交流對詩歌作者李白的認識,調動學生已知經驗,關注學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個性體驗,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表現慾望,也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為整體感知詩意作好情感鋪墊。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分層學習

(1)自己讀詩,隨文識字。

師:這首詩生字比較多,同學們初讀時,遇到困難:如有的字不會讀,怎麼辦?

生:可以藉助拼音,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同學。

師:真好,這就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生字圈出來,比一比看哪些同學最能幹,不用老師教就能讀準字音,讀通全詩。

師:讀完的同學快打個勝利的手勢。剛才小朋友們讀書可認真了,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點生朗讀,及時鼓勵)

師:剛才那個同學真勇敢,敢第一個來讀,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小“戰士”也想來讀讀,現在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朗讀,每個小朋友都來勇敢地表現一下。

(2)檢查識字效果: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隨詩讀準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們有些不服氣了,它們跑出課文,到投影儀中排好隊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們敢向它們挑戰嗎?

(課件投影生字靜 夜 床 光 舉 頭 望 低 故 鄉)

師:現在我們先請小朋友們在下面熱身,自由認讀生字,把它們牢牢記在心裡。

(這個環節要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師:熱身完畢了吧,請小朋友們同桌互相檢查是否讀準了字音。

師:同學們,現在該到你們展現的時候了哦!請你們齊讀生字,注意發準字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並隨時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如三拼、整體認讀音節。透過相互檢查的方法讓同位兩個小夥伴合作學習,互相糾正。

師:讀的真不錯,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你們給這些生字娃娃找個朋友吧,這樣大家才會記得更牢啊!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和他的朋友已經排好隊了,我們來與他們打聲招呼吧,誰願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讀這些詞語。

師:哦,老師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當小老師,那我們來分組吧,一個小老師教一排,讀完後我們評一評哪個小老師教的最好,我們獎勵他一個“智慧星”。

師:小老師們真棒,你們要為有這麼出色的小老師驕傲。同學們學的也真是認真,小眼睛睜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門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師們也為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學生而高興呢!

(3)遊戲鞏固。

師:小老師們這麼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經學會了,那現在我們來開火車。火車,火車,哪裡開?

生:火車,火車這裡開!

師:好,我們就從這個外圈作為火車行駛的軌道吧!“火車修理員”們注意了,你們可不能閒下來,要隨時發現情況,支援前線啊!

師:經過努力,火車順利到站了。現在要開始大波浪的翻江倒海了,小朋友們,做好準備了嗎?這趟任務裡,可不允許任何一個小朋友分心掉隊哦,否則就要“翻船”了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

師:真棒!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火車順利到站了,大波浪也確實氣魄壓人。看來大家都已經認識這些生字寶寶了,那現在老師來增加些難度,看誰還能認出它。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詞

師:同學們,看到了嗎?有什麼不一樣。

生:沒有了拼音。

師:對了,生字寶寶們真淘氣,把“帽子”甩掉了,那現在還有誰來挑戰呢?

師:恩,挑戰者真多,看來老師可低估你們了。那你們自己派一個能代表吧!

師:果然是不負眾望,讀音標準響亮!真了不起!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還是不服氣,又有新招了,他們不按原來順序排隊了,同學們還能認識他們嗎?

(5)遊戲鞏固:課件出示生字轉盤,學生們快速搶讀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2、認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師:這麼多的生字中,你記得最牢的字是哪個呢?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的?把你的識字方法教給大家吧!

生:我記住了“靜”字,它是由“青”和“爭”組成,“青”是綠色是樹林的意思,“爭”是爭吵,“靜”是沒有聲音,連起來就是樹林裡在爭看誰最青,沒有爭吵的聲音。

生:我記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動腦筋種好田,讓禾苗長出好多麥穗。

生:我記住了“床”字,廣西有根木頭。

生:我是這樣記住“床”字的,這個木頭很寬,可以給人睡覺。

生:我記住了“明”字,一個日是白天,一個月是夜裡,兩個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記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豎橫變成撇和捺。

……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那麼多好辦法來識記這些生字。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編字謎,兒歌,故事,還可以拆分熟字組合,可以做動作,只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動腦筋,一定會認識更多的字。

(2)猜謎語強化鞏固

師:同學們剛想了很多辦法,那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看誰腦筋動的快!聽老師敘述,猜猜是什麼字。

謎語一:此木雖寬,供人臥躺。

生:床。(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二:他是何方人氏,老愛腳踢石子。

生:低。(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三:大字左上有兩點,像人把頭點又點。

生:頭。(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

師:快把你們的方法告訴身邊的同學們吧,互相幫助,你們的收穫會更大,方法會更多,記憶也會更牢!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識字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它學生提供了一種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透過各種形式的遊戲“開火車”“快速搶讀”“猜謎語”,反覆的出現生字,讓學生在快樂積極的態度中完成生字的認記。更重要的是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⑴ 指名讀古詩

⑵ “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⑶ 指名說說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課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結霜的近景圖,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師: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於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設計意圖:透過對詩意的大致理解,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裡,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狀態。

2、入境朗誦

⑴ 學生自由練讀

⑵ 指名讀,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⑶ 師範讀

⑷ 配樂讀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對著月亮,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 學生練讀

⑹ 指名朗誦

⑺ 全體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設計意圖:透過音樂的烘托、藉助圖畫的感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全情投入朗誦。讓學生燻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說什麼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四、指導書寫

師:看來大家都是認字小能手了,我們已經會認12個生字了,現在,我們要學會寫生字。比比看,誰把今天學的生字寫得最漂亮。

課件出示:“頭是鄉故”

師:來,齊讀一遍。

師:要寫好字,要按一定的筆順規則來書寫,你知道有哪些筆順規則嗎?

生:先橫後豎,先撇後捺

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生:先中間後兩邊

生:先裡面後封口。

師:同學們真棒,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筆順規則。現在我們一起來回憶,再來讀讀。(課件出示筆順規則)

師:我們先來看“頭”字,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字,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在田字格的佔格位置。

師:寫好了,同學們拿出小手來,我們一起再來書空一次。

師:寫字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竅門,注意正確的書寫姿勢,身坐直,紙放正,拿穩筆,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好,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做好準備了,現在請你們描紅練習吧!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書寫規則,反覆提醒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練習點評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