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談判案例
銷售談判案例1
一個專門推銷建築材料的推銷員,一次聽說一位建築商需要一大批建築材料,便前去談生意,可很快被告知有人已捷足先登了。他還不死心,便三番五次請求與建築商見面。那位建築商經不住糾纏,終於答應與他見一次面,但時間只有5分鐘。這位推銷員在會見前就決定使用“趣味相投”的謀略,儘管此時尚不知建築商有哪些興趣和愛好。當他一走進辦公室,立即被掛在牆上的一幅巨大的油畫所吸引。他想建築商一定喜歡繪畫藝術,便試探著與建築商談起了當地的一次畫展。果然一拍即合,建築商興致勃勃地與他談論起來,競談了1小時之久。臨分手時,允諾他承辦的下一個工程的所有建築材料都由對方供應,並將那位推銷員親自送出門外。
你認為這位推銷員的成功之處在哪裡?[分析提示]在於對顧客個性心理,這裡主要是指個人興趣和愛好的洞察。然後投其所好,為洽談贏得了一個良好的開局。資料來源:《現代推銷理論與技巧》,吳健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尋找顧客的需要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最大利潤,而實現利潤的途徑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推銷是市場營銷中促銷的一種手段,那麼推銷人員在洽談之前,也必須儘量設法找出顧客的真正需要,投其所好地開展推銷。有的推銷人員贏得了洽談的機會後,只是從自身企業的角度去介紹自己產品的特點、自己的價格政策或對顧客的優惠措施,惟獨不去思考、判斷此刻顧客在考慮什麼,顧客最關心的是什麼。
往往說了半天后,顧客會不耐煩地說:“如果我需要你的產品,我會跟你聯絡的,再見。”其實,推銷洽談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顧客)需求,那麼推銷人員要善於讓顧客發表見解,從他們的話語中瞭解他們真正所需,這樣才能增加成功機會某房地產公司的劉迪聽說XX公司的王科長近日有購房的打算,立刻去王科長的家裡進行拜訪。“王科長,聽說您打算購置一棟住宅,不知是真是假?”“是有這個打算。現在住房太擠,住著一點也不舒服。因此,我想另找住處!”
“我們公司現在有幾棟房子,正準備出售,不知您有沒有興趣?質量和樣式準能使你稱心如意!”然後,劉迪帶王科長去了公司房子所在地。他邊走邊介紹,“這棟房子總價才xx萬元,這在市區內已經十分便宜了,您認為怎麼樣!”“太貴了,太貴了!”“您等一下,我再和主管商量商量。”隔一段時間,劉迪又回來對王科長說:剛才,我和主管商量了一下。主管說,我們在地也有一處類似的房子,樣式和這也差不多,周圍環境也不差,而價格適合於你的要求,您覺得怎樣?”“那去看看吧!”
當王科長看了地的'房子以後,感覺還可以,於是就和劉迪簽了訂購單。簽單之後,劉迪順便又適宜地補充了一句:“我們公司設計的房子有配套的裝修服務,如果需要請聯絡我們。”不知後來王科長是否又購買劉迪的裝修材料,但不管怎樣,劉迪的推銷是成功的。
銷售談判案例2
某推銷員在自己的名片上印有“81030”這一組數字。客戶大都不瞭解其含義,紛紛向他請教,而他解釋道,人類的平均壽命為74歲,而這個數字表明人生活的74個年頭中,若按一天三餐計算,總共有81030次用餐記錄。而他本人原來是個人壽保險的推銷員!他就是以這個方式引起客戶的注意,然後以此作為話題,展開推銷活動的。事實證明,這個奇特的方式使他成了保險業中的推銷冠軍。演示法:1999年,王林電腦應用技術研究所一行人來到某大學推銷“王林快碼“輸入軟體。他們打算在大學舉辦“王林快碼“講座,以促進銷售。次日,講座準時開始。
一位30多歲的先生走上講臺,首先向同學們表示問候,隨後向同學們介紹目前電腦漢字輸入的概況。漢字輸入法種類繁多,例如:拼音輸入,雖然簡單,但輸入速度太慢;五筆輸入,雖然熟練後速度快,但其複雜的字根及其記憶方法,讓人望而卻步:而“王林快碼“克服了上述缺點,具有“易學“、“輸入速度快“的優勢,特別適合功課繁忙、時間緊張的在校大學生使用。他邊講邊示範。隨後,他開始講解如何使用“王林快碼“的具體方法。在講座過程中,他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回答,還讓現場的一個同學到前臺的電腦上用“王林快碼“輸入法敲出他提到的字。當該同學不費吹灰之力完成漢字輸入時,全場一片掌聲。其間,他還講了其他在一些高校舉辦講座時遇到的趣事,整個會場氣氛相當活躍。在講座中他突出講述了“王林快碼“輸入軟體獲得的三項專利,以及它與同類輸入軟體的不同之處,透過示範,他特別指出“王林快碼“是漢字輸入的首選軟體。最後,這位先生說:“大家一定很關心在哪裡可以買到這種軟體?各大商場以及電腦軟體市場都有銷售,零售價標準版380元,不過今天為了優惠同學們,我們以每套50元的優惠價格銷售,而且買一套軟體送一張“王林快碼“學習光碟和一本“王林快碼“使用手冊。好吧,講座到此為止,要買軟體的同學請到前臺來。產品絕對保證正版,如有質量問題,明天這時候,在這裡我們無條件退款。“頓時,同學們一擁而上……誘導法:某飯店餐飲部為促進銷售,經常變換早餐品種。一次飯店請了一位廚師做一種特製燻蛋,味道相當好。
早餐時服務員向客人介紹這種燻蛋後便問客人:“您要不要燻蛋?”但多數顧客回答是不要。為什麼美食無人享用?經理深思後發現,服務員的推銷語言有毛病。“要不要燻蛋?“意思是要顧客在要或不要上做回答,而客戶過去一直都沒要,按照習慣便白然地拒絕了。於是經理要求服務員改變推銷用語。把“要不要”,改成:“您要一個燻蛋還是兩個燻蛋?”這樣一來,由於燻蛋聲譽不錯,加之也不貴,買來嚐嚐無所謂,自然多數便不好拒絕,而都回答“一個或兩個”。介紹法:某人到商店裡買皮鞋,在兩種不同的式樣面前他猶豫起來了。原來一雙要價95元,比較便宜,但顏色差一些;另一雙要價145元,比較貴,但顏色和質量比較好。售貨員看到這種情況,指著比較貴的一雙皮鞋說;“您穿這雙皮鞋特別好,這是我店剛剛過的一種新產品,銷路特別快。”顯然,他是讓顧客買貴的,以便多賺些錢。“好是好,就是貴了些!”顧客說。“貴是貴了點,但質量式樣好。
你想過沒有,一雙皮鞋能穿幾年?”顧客回答道:“大概兩年吧。”“好,咱們就按兩年計算吧。這雙鞋比那雙貴50元。”售貨員一邊說著,一邊按計算器,一邊寫,“每年貴25元,每月平均貴2。1元,每日平均貴不到7分錢。”說到這裡,售貨員望著叼著菸捲的顧客說:“你看,你每天抽一包煙要10元左右,卻不心疼,每天多花7分錢還猶豫什麼,更何況,每天只需多花7分錢,就能使你更瀟灑,更有風度。難道這還不值得嗎?”售貨員一番計算和解說,產生了明顯的效果,顧客爽快地掏出145元買下了這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