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登高的寓意介紹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登高避災,其二是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三是登高"辭青"。
登高避災源於漢代,有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的故事。桓景是東漢汝南(在今河南省平輿北)人,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然而,《續齊諧記》不過是一部志怪書,連作者自己也沒有把它視作史實。晉代葛洪《神仙傳》卷五記載,費長房在東漢時曾做過汝南市掾(街市小官),後來跟仙人壺公入山修道。可是,桓景其人在有關東漢、三國時期的各種文獻資料中均無記載。後來的《宋書·符瑞志》中倒是提到過東晉成帝時有個叫桓景的太守,但時間上已相差了百餘年。顯然,這個故事"純屬虛構",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有人提出,登高其實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採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溫乾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為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嶽而言,因為"山"即高山,"宗"為神聖。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其一:登高辟邪氣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不過這一說法現在看實在有些不科學。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舉家出遊、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
其二:登高山祈福
據《禮記·祭法》中有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環境比起現今要艱苦許多,最早時期人們的很多事物大都來自於才集合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於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其三:辭青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季的踏青一說,實際上與之相對的還有秋季的辭青一說。據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