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注意事項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1
冬至,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傳統上冬至半月是喜慶氣氛濃重的節期。冬至日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故又稱“長至”(夜長至,或稱日短至)。冬至日的前夜稱為“冬至夜”。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諺“冬至交九”,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數九天”。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所以又俗稱“亞歲”。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指冬至的禮俗如同過新年春節一樣隆重。
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四、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至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至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至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令時節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相應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不同時間裡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國古代五行形相學認為,人可以分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種人的體質不一,食補也各異。
進補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至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效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至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至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後天之氣”指脾胃為後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這個季節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藥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藥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2
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冬至時節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避免損傷陽氣。可選擇進行太極拳、八段錦等動靜結合的運動。
二、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三、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這個階段,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護後天之氣為主。所謂"先天之本"即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氣充盛,機體代謝能力強,人的衰老速度緩慢;所謂"後天之氣"指脾胃為後天之氣,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所以,這個季節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腎為重點。用藥原則應遵循:多補少瀉;藥宜平和,藥量宜小;注重脾腎,兼顧五臟;分類論補,調整陰陽;掌握時令,觀察規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湯劑;藥食並舉,因勢利導。如此用藥方能補偏救弊,防病延年。
四、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令時節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相應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不同時間裡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國古代五行形相學認為,人可以分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種人的體質不一,食補也各異。
五、進補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二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效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家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3
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歷來被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與人體的關係也很大。傳統中醫中提倡的“冬至養生”如今也已深入人心,非常注重健康養生的現代人,當然不會錯過在這一天進補的大好時機。
的確,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養生專家建議,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除此之外,冬至進補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補”,一般是針對“虛”來說的,中藥滋補品種類較多,效能各異,進補之前,應先辨明氣血陰陽及體質虧損的差異,針對性的補品,方能收到良好效果。倘若不分青紅皂白亂補,人家補啥自己也跟著補,結果影響體內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的平衡,不但無法增強體質,還可能加重病情。
2、補益與調養相結合:要避免純補、壅補、膩補,做到補而不膩,補而不滯,要通補結合,補得恰當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建議大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補,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切忌盲目進補:每種進補品都有一定的物件和適應症,不是每個人都適宜進補,更不能覺得補品越貴越好,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與之相適應的補品也是不同的。有些價格昂貴的補品,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應實用有效為原則,即老百姓說的“缺啥補啥”。
4、補益不宜過當:所謂補品,也不是多多益善,中醫講,“過當則傷和”,過量服用補品也是會有害的,服用不當也會損健康,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突然大量進補,會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可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體內陰陽氣血出現新的失調。
5、進補要循序漸進,即使體虛需要進補的人,也要循序漸進,身體極度虛弱的人,要注意虛不受補的情況,不可盲目大補,以免傷胃,引起消化功能減退,反而導致身體更虛。另外,在急性病發作期一般不宜進補,如體內有痰濁、食積、溼熱者,應先進行調理後,才能選用滋補品。
6、補益一定要與治療相結合:對於本來就有疾病的患者,不能一味的滋補,要結合治療疾病,特別是要防止“閉門留寇”, 由於補藥多分別有收斂、止血、止汗、步瀉、縮尿、固攝等作用,不利於病邪的驅除,故進補不忘驅邪,不忘治病,並給病邪以出路,使其排除在體外,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4
冬至的養生方法
1、生活起居:冬至起居注意事項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A.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效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B.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
C.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D.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E.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2、飲食進補:冬至進補註意事項
冬至日不可吃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鬱熱上衝。過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北方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蔔、白菜等。“是藥三分毒”嘛,食補是最安全。
3、精神面貌:冬至養生注意“冬藏”,重點養心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不可大汗淋漓。
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兒女要對老人噓寒問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養。
4、日常保健:冬至針灸通穴注意事項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
在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透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燻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面板,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線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5、疾病預防:冬至注意甲流疫情“抬頭” 防治要趁早
流感病毒擁有驚人的傳染力,直接吸入空氣中的病毒,或經手將病毒帶入呼吸道都會引發流感。因此,預防流感首先要切斷流感病毒的傳播,如及時發現和隔離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強體育鍛煉、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C等;第三,有條件的要預先接種流感疫苗;第四,平時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預防藥物。
冬至應該注意什麼
1、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
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鍛鍊不要大出汗
冬至前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冬至後雖然陽氣逐漸增加,但實際上氣溫下降,人體面板的寒冷感覺會更加明顯。此時應注意防寒,特別是頭、背、足三處要保暖。
冬至後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不宜大出汗。體育鍛煉者可選擇太極拳等動靜結合的運動。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外出活動。
3、數九寒天要通風換氣
天氣寒冷,人們在保暖時喜歡緊閉門窗,這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應該適度開啟門窗通風換氣。尤其是學校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教室裡空氣往往很濁,不利於學生們的健康,每到下課時更需要開啟窗戶。
4、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至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5、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至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
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至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至養生小常識
冷水洗臉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冷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冬季外出冷空氣侵襲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
溫水刷牙
冬天刷牙最好用溫水。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會使人產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太熱的水也不好。
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於睡眠。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迴圈,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方便時可用中藥泡腳,這裡有個藥方,可以在水中放幾片當歸、紅花、川斷及金銀花等,可以活血補腎,還可以防止冬天面板乾燥、皸裂。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5
冬至這天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也是多種急、慢性病病情加重和復發的時期,同時也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因為“冬至一陽生”,“氣始於冬至”,此時生命活動已處於低谷並開始向旺盛轉化。因此,冬至應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身體,迎接生機的勃發。
早睡晚起,以待陽光
晚間到清晨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人體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睡覺時耗能最少;多曬太陽可以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鈣質吸收;起床要慢,應靜躺養神5分鐘,待“醒透”後再緩慢下床活動。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做到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適當進補,以應“冬藏”。
多用溫補,少食寒涼
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冬至以後要多吃溫性食物,羊肉、牛肉、狗肉等都具有溫補的效果;但食量不宜太多,以免消化不良,聚溼生痰。冬季飲食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飲食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防寒保暖,動中求靜
在冬裝的選擇上既要保暖效能好,又要柔軟寬鬆,穿脫方便;不宜過緊束縛身體,以利血液流暢。冬季要勤曬被褥,陽光中的紫外線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經日光曝曬後的被褥也會更加蓬鬆、柔軟。戶外活動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發生凍傷。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閒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神靜少慮,平衡心理
宋代醫家陳直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載詩一首:“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還是病生時。”告誡我們注重心理保健,才可杜絕情志疾病。所以,冬季情志要溫和,既不過分地拘控,也不要放縱。凡事有度,過之必受傷害。
合理房事,節慾保精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養生時應“合天時,順地理”。冬季養生的原則是“藏而不洩”。通俗地講,冬季氣候寒冷,人體需要許多能量來禦寒,而性生活會消耗人體較多的能量。所以,冬季要要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合理房事,節慾保精,不可因房事不節,勞倦內傷,損傷腎氣。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6
20xx年xx月xx日是冬至節氣,冬至養生吃什麼好呢?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此,此時節更應當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養生推薦5種養生食譜
1.湯圓
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2.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迴圈,增強禦寒能力。
3.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 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 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4.餛飩
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5.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話,在現代裡今天冬至吃餃子雖然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蔥、韭菜、蘿蔔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溫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溫陽作用。
冬至養生飲食注意事項
1.食物要有保溫功能
多吃一些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
2.食物要有禦寒功能
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3.食物要有防燥功能
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有鼻幹、舌燥、面板乾裂的症狀,這個時候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食物就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於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