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的確碰到了許多的問題,現在針對具體的教學以及教學後的效果談談反思;

一、以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示出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它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如七年級歷史《秦末農民起義》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過失,引起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及建立西漢,我考慮到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講較久遠,透過分析課文,能知道,但記憶困難,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準備了北京長城的圖片,伴著優美的音樂,學生對世界名勝古蹟有了興趣。接下來放映《孟江女哭長城》學生們看到勞動人民,用小推車、肩膀扛、繩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來放映陳勝、吳廣起義。這樣學生進行對比,然後分組總結秦始皇的功、過,學生的興趣從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部分學生乘機擾亂課堂,譁眾取寵的現象。也有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言之有物,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2

本學期以來,我在教學工作和月考成績方面,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透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和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透過縱向聯絡及橫向聯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歷史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組織的:

在匯入新課上,讓學生聽大家較熟悉的《開元盛世》並提出問題,用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並使學生對要學內容有個大概瞭解。

提出問題後,不再是教師給出答案,灌輸知識,讓學生單純背誦,而是讓學生主動閱讀課文動腦筋思考、歸納,並在小組合作交流,然後透過師生互動,予以分析、總結,找出答案。

在整個教學思路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閱讀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目標,實現能力教學目標和情感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上課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關注學生概括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實踐,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並肯定自己。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力求體現備課思路,引導學生在輕鬆自然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整節課我較滿意的是學生的交流討論、歸納和表演非常主動活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用聯絡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當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課前複習提問環節時間稍長了些,而本節課最後的相關練習又稍顯少了些等,但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3

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級學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我發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4)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作為教育者應該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於抑制狀態。相反,熱烈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思維活動也會處於最佳狀態,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將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

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師生對所教、所學的知識都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這一狀態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透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設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啟用課堂氣氛。因此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在下課以後,學生都還在爭論課堂上的問題,並且紛紛向我反映最喜歡上歷史課,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達到了新課改要求的讓學生自我學習,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大大激發了學生在以後學習歷史的興趣。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無疑於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敗!現在的教改真是及時雨,把我的苦惱化解了。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4

這段時間是國慶節休息與我校七年級學生軍訓時間,因此課程安排的時間比較少。七年級學生已經逐步接受的歷史這門學科,並初步掌握了學習的基本方法。在這兩個教學周教授七年級歷史上冊的第二單元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第6課《春秋戰國的和戰》和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還有第8課和第9課的《中華文化的勃興(一)(二)》。這段教學時間內,由於有月考的進行,大多數學生已經開始初步嘗試學習複習歷史的方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貫徹執行學校的要求,教學內容要高效,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了更好的學習和進步,對這一階段的教學反思做如下總結: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在講授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時間跨度特別大,歷史事實難以理解和消化。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採取了表格教學法,在多媒體中呈現出三個歷史朝代更替的時間及標誌事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新知識,加強了理解和記憶;

2、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量使用圖片及考古影片,這樣可以使距離學生遙遠的知識生動形象起來。比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的代表作。在最後設定思考題,為什麼以青銅文明代替此時燦爛的手工藝文明,使學生領會到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3、在講授《春秋戰國的紛爭》時涉及到此時的成語典故特別多,因此在教

鞍山新世紀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階段反思

學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將自己知道的典故與同組,全班同學分享。比如,管鮑之交,退避三舍,一鳴驚人等等。在學習這些成語故事的同時,就把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消化和理解了;

4、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中設計到本冊書的重要知識點——商鞅變法。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把商鞅變法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交待清楚,使學生理解。在這樣的`講解下,在理解商鞅變法的必要性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依然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中要格外注重;

5、在第8課和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課中,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間的關聯都不大。所以在講解的過程中運用表格教學法,使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填寫表格的方法理解和記憶這些知識。在講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時,由於正與語文學科中《論語十則》的教學時間重合,學生掌握普遍較好,所以多以學生講解為主,教師稍加點撥,教學效果就非常好;

6、在這段教學過程中,在七年9班和10班採取了課前小組複習展示的環節,學生非常喜歡並且樂於組織,最主要的是效果非常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推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7、在本單元的單元測試過程中,學生透過自主檢驗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並自覺加以改正,以後繼續堅持;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在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中在戰爭的講解中,因果關係不是特別熟練,導致在講授中語言索然無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備課;

2、在預習導學時讓學生按所有的提綱的順序通覽全書,但七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學生在規定的時間並不能完成老師的要求;

鞍山新世紀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階段反思

3、第二單元的內容講解完畢後,部分班級的學生特別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導致課堂的習題處理時間並不充分,有的題目不能及時處理,成為家庭作業;

4、在學生在發言積極性方面,七年(6)班、七年(5)班的學生在課堂積極性方面有所提高,今後應該加以鼓勵;

5、透過第一單元單元測試的反饋情況看,有部分學生對夏商西周的更替過程記憶不好,還有部分學生對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記憶效果仍然不好。

三、下一階段採取的措施

1、在課堂習題的選擇方面仍然要多下功夫,做到精講精練。

2、增加課堂練習時間,更加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語言精練簡潔準確,保證學生能當堂掌握所學知識。

3、督促學生利用好小組互幫互學,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善於學習歷史的學生,逐步採勸小先生”制。

4、對學生髮言好的及時加分鼓勵,制定詳細公平的加分準則,激勵其他同學參與進來。

5、對於單元測試題的選擇,仍然堅持自主命題。在廣泛瞭解出題動態後,選擇能突出重難點的習題進行測試。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5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義,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複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餘一般不會複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歷史知識積累,僅限於每週的兩節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複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初一歷史課教學反思6

初一歷史第一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

我們的遠古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說等內容。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

(3)創設情境,以情入學。

(4)教學形式多樣化。如:

①角色表演。

②畫畫。畫“北京人的一天”,要從中體現出北京人的生活、社會或已經掌握的生產技術。

③講故事。

④出示圖片與資料。

⑤開展課堂討論,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5)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開始起步。

本單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級是進入中學的起始年級,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剛剛起步,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2)學生還沒有養成問題生成、設疑解惑方面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今後教學的思考兩點:

(1)學生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學環節設計的探討;

(2)學生髮現問題、問題、生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