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重陽節

九九重陽節中醫說的養生方法

九九重陽節中醫說的養生方法

九九重陽節中醫說的養生方法1

重陽節養生之保暖

頭、腳、背這三個部位最重要

趙鈞表示,冬季養生應該從保暖開始。保暖的第一部曲就是要做到頭部保暖,所以在出門時應該選擇佩戴帽子,這樣有利於諸陽之會,所有的陽氣都會集中在頭部。

冬季養生的第二部曲就是做到背部保暖,趙鈞指出老年人可以選擇穿背心或者馬甲,這樣有利於保護督脈,不容易引發疾病。

冬季保暖的第三部曲就是腳部保暖,腳部保暖有利於保護陽氣,護住老年人的腎精,因為老年人的陽氣較虛,所以腳部保暖尤為重要。

重陽節養生之滋補

鹿茸、人參未到時 牛羊肉就好

現在還不到大補的季節,食補應該依照潤澤滋補的方法來進行,“不少患者也諮詢過我,這個季節是不是可以給老人家多食用些鹿茸人參來進行滋補,其實這個季節還不需要。”趙鈞說,這個季節尤其是在雨雪交加之後,可以給老人食用一些牛肉、羊肉等溫性的食物,現在儘量少吃鴨肉、雞肉、海鮮等寒涼性質的食物。

重陽節養生之保健

泡腳水要達到小腿 才事半功倍

趙鈞表示,老年人神氣虛弱,在寒冷的季節可以選擇每天泡腳,但泡腳不是水溫越燙越好,水溫保持在45攝氏度至50攝氏度最好,水涼了之後,可以迴圈蓄水,持續半個小時。最好的泡腳方式就是多加水,不僅僅泡腳,讓小腿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都浸泡在水中,讓水的熱度可以持續到膝關節,在泡腳的同時也可以做些腳步的按摩,這樣泡腳才事半功倍。

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我國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迴圈,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迴圈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泡腳的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九九重陽節中醫說的養生方法2

熱水泡腳,勝似補藥

我國民間諺語也有“天天洗腳,勝過吃藥”之說。因為足浴能促進血液迴圈,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迴圈不好,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泡腳的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並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腳後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後再入睡效果最好。

秋瓜壞肚,少吃“寒涼類”水果

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這個時候節氣涼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胃陽。

最近氣溫逐漸轉涼,不少人的食慾會大增,水果的攝入也會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較寒涼的,食用的時候要多加註意,結合自己的體質來選用比較合適。比如寒涼類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甘平類水果有梅、李、山楂、蘋果等。體質虛弱、面色蒼白、體寒怕冷的人,應該選擇溫熱性的水果,但是要注意少攝入秋季寒涼的瓜果。

九九重陽節中醫說的養生方法3

重陽登高,心身康泰

登高是重陽節最古老的習俗,又稱“登高節”。古人登高之原始目的是避禍消災,逢凶化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一個極為受人崇拜的神秘數字。《黃帝內經·素問》中說:“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古人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兩九均為老陽之數,物極必反,不吉利,易招災惹禍。於是在重陽這天,先民們便去登高,祭拜山神,以消災除難,賜給平安吉祥。

飲食菊花,攝生延年

重陽節有賞菊、詠菊、食菊的風俗。屈原在《離騷》中吟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九章》中的“播江離與滋菊兮,原春日以為糗芳。”是指將菊花與穀物相摻和製成食品。魏晉時代的文人名士將菊花奉為“仙品”,普遍相信服食菊花可使人長生不老。晉人傅玄稱菊花“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晉代醫家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說:“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說其愛菊,首推陶淵明,他隱居廬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常邀親朋好友一同賞菊品菊,“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東方朋。”被民間奉為“九月花神”。相傳,有一年九月初九因沒有酒,他只好在宅邊菊花叢中採了一大把菊花。此時,忽然望見白衣人到,乃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使者送酒來了。放翁喜出望外,以菊花烹製下酒菜餚,欣然酌酒取樂。

佩戴茱萸,辟邪驅毒

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是必用的靈物,稱為“辟邪翁”。古人認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驅毒,消災納吉。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東漢末年,汝南人桓景跟隨術士費長房學道。一天,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災厄。”桓景聽了驚恐不已。費長房告訴他消災之法,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將盛茱萸的絳囊系在臂上,早早外出上山,飲菊花酒,到傍晚時再回家,可免禍。桓景一一照辦,才逃脫這場劫難。西晉周處的《風土記》:“茱萸九月九日熟,色赤可愛。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頭,雲闢除惡氣而御初寒。”西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萬畢術》中雲:“井上宜種茱萸,葉落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闢鬼魅。”

人們佩戴的茱萸是中藥的吳茱萸,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中品,“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晉人孫楚在《茱萸賦》寫道:“攀紫房於纖柯,綴朱實之酷烈,應神農之本草,療生民之疹疾。”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中醫認為,吳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溫中止瀉等功效,可治厥陰頭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寒疝腹痛,寒溼腳氣,痛經,五更洩瀉等症。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