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至吃湯圓的含義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及寓意
冬至快到了,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冬至吃湯圓,吃了湯圓長一歲,那個時候的我們特別盼望冬至,不僅因為過了冬至可以長大一歲,也因為過了冬至,過年的氣氛會越來越濃,過年有壓歲錢、穿新衣、放鞭炮……兒時的回憶總是那麼美好,長大後對冬至的感覺似乎淡了一些,是怕又老了一歲還是人們的對過節的期待越來越少,這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在一天天的走向衰老。那麼冬至南方為什麼吃湯圓?接下來為你介紹冬至吃湯圓的習俗由來。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及寓意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櫃床燈的後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後才能烤食。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冬至那天,老家那邊每年都要吃的就是湯圓。等到湯圓開鍋端上桌,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細看熟透的湯圓,晶瑩透明,捎帶褐色。裹在裡面的芝麻、白糖隱約可見。與家人每人分享一碗,用小勺舀起一個湯圓,小巧玲瓏,做工精緻,白白嫩嫩的,像十五的滿月。輕輕一咬,香噴噴、甜滋滋的餡就流出來了,馥郁的香味溢滿了口鼻,吃起來滑爽細膩,別有一番滋味在口中。
記得小時候,冬至的飯桌上,除了美味的湯圓,還有一家人的歡聲笑語,消弭了冬至的寒冷,只有一室的溫馨。那麼你的家鄉,冬至那天吃什麼呢?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嗎?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冬至吃湯圓,禦寒滋補又潤肺。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另外,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中醫歷來將湯圓視為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
而內餡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營養豐富。
現代醫藥學研究結果表明,湯圓中的黑芝麻有顯著的醫療保健作用。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延緩衰老,有潤五臟,強筋骨、益氣力等作用,強壯身體,益壽延年,滋補肝腎,潤養脾肺,對掉髮白髮有食療作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的作用。核桃性溫、味甘,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
在冬至怎麼樣吃湯圓不長胖!
竅門一:吃湯圓不選大,鍾愛小湯圓
湯圓一般除了大小,還有有餡和無餡二種,無餡料小湯圓,熱量約每10顆70大卡。而有餡料湯圓,由於內餡多寡不同,大小不同,熱量也不同,有餡的小湯圓每粒的熱量約34卡,而市售的盒裝芝麻或花生大湯圓一顆約60—70大卡,鮮肉約50—60大卡。
因此,為了避免攝入的熱量過剩,建議減肥一族最好選擇無餡小湯圓,如果你實在不愛淡而無味的無餡湯圓,也最好是選擇有餡的小湯圓。
竅門二:吃湯圓不圖填,不喝甜湯
5粒湯圓的熱量就有300多卡,再喝上1碗熱量約210卡的湯,攝取進的熱量可就相當驚人了。因此,建議你吃湯圓的時候,別盡搭些甜湯,不加任何味道的白湯,或是來杯消脂的花草茶,反而能讓你消解甜膩感,很不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