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重陽節

重陽節的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1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今年的重陽節公曆是在10月23日。重陽節的前一天,吳老師在周班會上給我們上了一堂傳統節日課——重陽節。課堂上,吳老師給我們生動地講述了重陽節的來歷,品讀了與重陽節關於的古詩,以及重陽節那天開展的傳統活動,如登高,佩戴茱萸,吃重陽糕等。講到吃,小朋友們可起勁了,沒想到吳老師真的給我們準備了重陽糕,讓我們品嚐。小朋友們拿到重陽糕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甜甜的,糯糯的,真好吃!有許多小朋友還是第一次吃重陽糕呢!

可別光顧著吃!回家不能忘了完成作業單——重陽節評價表。重陽節也是敬老節,在這天要為家裡的老年人,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星期後,我們帶來了評價表,大多數小朋友是按照老師的要求給老人梳頭,盛飯。還不乏一些有創意的小朋友。有的說:“我說了一句祝福的話送給爺爺。”有的說:“我折了一朵美麗的花送給奶奶。”還有的說:“我唱了一首感恩的歌給外婆聽。”……

只要我們的祝福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不管這些事情多麼微不足道,他們都會覺得感動,覺得幸福!

重陽節的故事2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捨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為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雲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裡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隻烏鴉飛過,在葉間找著蟲子,找到了,卻不急著吃,而是叼著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著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裡卻希望那隻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著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啟明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唸叨著,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囉!”以為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著。一個大男孩牽著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著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著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裡安慰道。

緊接著,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

“今天,我帶女兒去吃飯,就不回來吃了,祝您——”

後面的話,老人沒聽清,但他感覺有無數個雪球向他砸來,把他的心打的生疼、凍得冰涼。

黑暗中,老人摸索著拿起飯碗,可口的菜到了他的嘴裡,卻很苦澀,一滴渾濁的老淚滴入飯碗。

老人坐著,如一尊雕像般的坐著,天黑了,老人的心裡也一片黑暗,唯一能給他帶來光明的兒女卻沒有來。

周圍的黑暗裹挾著老人,老人彷彿掉入一個無底洞,唯一能把他拉上來的力量—“愛”卻沒有來。

桌上的團圓飯涼了。窗外傳來烏鴉的叫聲,那聲音是多麼的歡暢快樂,而此時卻像針一般刺扎著老人的心。

這一夜,老人該如何度過?

唉,重陽節呀重陽節,這就是“老人節”?

重陽節的故事3

今天袁老師給我們講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來歷和重陽糕的圖片,講孝順老人的故事。第一個在講臺上講故事的同學是潘嘉瑞,他講的故事是《弟子規》裡的冬則溫,夏則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冬天天氣冷了,就要給老人新增衣服,不要讓老人受凍了;

夏天來了,天氣熱了,就要老人脫衣服或扇扇子,讓老人涼快。潘嘉瑞講的很生動,後來張斯嘉,鄒晨熙也分別講了敬老愛老的故事,我講的.故事叫《臥冰求鯉》,意思是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

我一定要遵守我的承諾:就是每週給爺爺,奶奶捶一次背,讓他們身體健健康康。

重陽節的故事4

今年的重陽節,爸爸給爺爺、奶奶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兩份體檢卡,老兩口興高采烈地去醫院體檢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老兩口得知自己患有三高,一下子慌了手腳。爸爸知道後,一邊安慰他倆不要怕,這不算什麼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三高的人多了去了;又一邊上網查相關資料。到吃晚飯時,爸爸開口說話了,要治三高,要記住六個字“管好嘴,邁開腿”,並耐心地給他們做了詳細的解釋。

奶奶一聽立刻把紅燒肉改成了清蒸魚,同時飯桌上增加了南瓜、山芋、玉米等五穀雜糧,並表示她每天吃素,不吃葷。一邊對爺爺說:“老頭子,你也要保證跟我步調一致。”爺爺點了點頭說:“好,我聽你的。”爸爸接著說:“爸媽咱們說到做到,貴在堅持,我請你倆當好義務監督員,舉報有獎,犯規要罰。”

開始兩天,家裡風平浪靜。爺爺從兩碗飯改為一碗飯,奶奶由一大碗改為一小碗。過了幾天,家裡就像炸開了鍋。每到晚飯時間,就成了爺爺奶奶奶檢舉對方和自我批評的時刻。奶奶搶先說:“兒子,今天我燒好飯,你爸見廚房中垃圾很多,就自告奮勇去扔垃圾,我想也好,走走路對身體好。沒想到,我收衣服時,往樓下那麼一看,你爸倒好,正頭朝天閉著眼睛吸菸呢,你看他一點也不自覺,該不該罰?”這時爺爺不緊不慢地說:“當著孩子的面,我不好意思說你,你燒菜時,是不是偷吃了一塊肉!”這下把奶奶鬧了個大紅臉,她一邊笑一邊罵:“好你個死老頭子,在哪裡偷看的!”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

爸爸笑著說:“雙方監督有功,功過相抵,吃好晚飯,快去鍛鍊吧。”

飯後老兩口便乖乖地穿上運動鞋準備出門。那天剛好星期六,我說陪他倆一塊去。三人一起出發了,他倆一前一後,聊著家常,走著走著爺爺看到幾個人在路燈下下棋,立刻找到藉口,你倆走吧,我在這裡看下棋。奶奶聽了急了說:“宇軒回家告訴你爸。”我上前拉著爺爺手說:“爺爺你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話,不許使奸耍滑。”就這樣他只得極不樂意地跟著我們。如今,爺爺的各項指標均比奶奶轉變明顯,爺爺神氣活現地說:“老伴,你得加把勁啦!”

看,這像不像一對歡喜冤家呀!

重陽節的故事5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的人叫阿牛。母親因生活艱辛,日夜勞作,眼睛都瞎了。阿牛一邊辛苦勞作,一邊求醫問藥,但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夢見一個姑娘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的天花蕩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九月初九開放,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九月九日一早,阿牛便來到天花蕩,一直找到下午,才在一個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母親吃完後,眼睛便開始好轉了。

後來姑娘又在夢中告訴阿牛說她是天上的菊花仙子,並傳授一首《種菊謠》“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經過仔細推敲,阿牛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繡球狀的菊花。

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果然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飲菊花茶、喝菊花酒等風俗。

重陽節的故事6

傳說民間有一對青年夫妻,生活很艱辛。有一天,走來兩個討飯人,這對夫妻把準備自己吃的黃面籠糕給了他們。討飯人高興地邊吃邊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藍如寶,穿得化化爛,顏色依然好。”邊走邊撒下許多小草。

冬去春來,這裡長滿了當初討飯人撒下的小草,夫妻倆割下草,漚在兩隻大缸裡,第二天缸中水雖然變藍了,但卻染不上色。

有一天晚上,去年討飯的兩人再次到訪,夫妻二人安排他們睡在大缸上並鋪了玉米秕子和稻草,並用一袋石灰粉墊在草下做枕頭。誰知這倆人進來後掏出酒菜,暢快對飲,半夜裡酒性發作,把吃的酒菜都吐進缸裡,並把當枕頭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兩個人用木棍一攪,就趕忙走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倆發現缸水變黃了,便把白布浸在缸裡試染,布由黃變成藍色。原來這種草名叫藍草,加上適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從此夫妻倆就開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之後他們才知道那兩個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們專教窮人染色,直到今天,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仍有祭祀染仙的習俗。

重陽節的故事7

很久很久以前,在汝河岸邊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個叫阿景的男孩。他每天和父母一起在田地裡勤勤懇懇地勞作,過著快樂的日子。

這一年,汝河兩岸突然流行起了瘟疫,死了很多鄉親。阿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他的父母不幸都死了,只有阿景活了下來。

阿景病好以後,才知道這次瘟疫是瘟魔鬧出來的。這個壞妖怪住在汝河裡,他走到哪兒就會把瘟疫帶到哪兒?

阿景氣憤極了。他下決心要把這個可惡的瘟魔除掉,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想要除魔,就得先學本領!阿景聽說東南方的大山裡住著一位神仙爺爺,能降妖除魔,本事可大了,就決定去找他拜師學藝。

阿景帶著一袋乾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過了一條又一條河,可就是找不著神仙爺爺的蹤跡。

這天,阿景又在途中停下來問路,一個老爺爺告訴他:“孩子,你蹚過這條河,翻過了那群山,就能找到仙人的住處了。那裡開滿了菊花,真是人間仙境啊!”

阿景聽後,覺得自己渾身又充滿了力氣。他高興地謝過了老爺爺,繼續向前走。

阿景走了三天三夜,終於到了一個開滿菊花的山谷裡。

在一座大房子門口,一位白鬍子老人家正笑眯眯地看著他。原來,那個幫他指路的老人就是神仙爺爺呀!

神仙爺爺很喜歡阿景這個善良勇敢的孩子。他收了阿景做弟子,送給阿景一把降妖青龍劍,還教給他降妖的劍術。

為了早點學好本領下山除害,阿景刻苦地練習。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練劍,練得大汗淋漓,擦乾汗,再練;劃傷、扭傷了,包紮一下,再練;渾身痠痛難忍,咬牙堅持著,繼續練!

練呀,練呀……一轉眼,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阿景練出了一身好武藝。

這天早晨,阿景正在練劍,神仙爺爺走過來對他說:“景兒,你來這兒的時間也不短了,我算了一下,今年農曆的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你的本領已經學成,趕緊回去救人吧。”

神仙爺爺一邊叮囑著阿景,一邊遞給他一把茱萸葉喝一瓶菊花酒。然後招來一隻仙鶴,讓阿景騎在仙鶴背上回家去。

阿景到家以後,趕緊召集鄉親們,把瘟魔要來的事情告訴大家。他對鄉親們說:“別擔心,我有辦法對付瘟魔,一定能把這個壞傢伙除掉!”

到了九月初九,阿景按照神仙爺爺的囑咐,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讓大家帶在身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到了中午,瘟魔爬上了河岸,怪叫著跑進村裡。咦,村子裡怎麼一個人也沒有?

瘟魔四處張望,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他狂叫著向山上衝去。

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和菊花酒的香氣迎面撲來,燻得瘟魔頭昏眼花,一邊哼哼,一邊在原地打轉。

阿景一看,瘟魔中招了!他趕緊持青龍寶劍衝下了山,和瘟魔打了起來。

瘟魔根本不是阿景的對手,被青龍劍刺在身上劃了好幾道大口子,疼得瘟魔“哇哇”叫。

又打了一會,瘟魔傷得更嚴重了。既然打不過阿景,那就趕緊跑吧!瘟魔也顧不上害人了,轉身就想逃跑。

“哪裡逃!”阿景怒吼一聲,對準瘟魔的後背擲出寶劍,“嗖”的一下就把瘟魔扎死了。

鄉親們見瘟魔死了,高興極了,他們擁下山來,把阿景圍在中間,都稱阿景是為民除害的大英雄。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會受到瘟疫的傷害了。大家高高興興地勞作、生活,又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後來,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阿景。

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重陽節”。這些重陽節的習俗,一隻流傳到現在!

重陽節的故事8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故事9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重陽節,但是對於昨天剛滿68歲的陳婆婆而言,今天的這個“老人節”因為一輛“卡通公交車”,變得得更加意味深長,因為這是她成為“老人”後第一次收到祝福。

親生兒不如駕駛員貼心 一件禮物引起的不孝故事

今天上午,有網友爆料,說一輛車牌號為川A3335的106路公交車上,有人在免費散發禮物。隨後,記者沿著106路公交車行駛線路,找到了這輛公交車,原來,這是為了迎接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 106路駕駛員鍾雪梅買了香包、祝福卡片等小禮品,免費贈與今天坐她車的老年人。

“哎呀,真的是太對了,這麼多年,我的兒子兒媳從來沒有給我說聲祝福,也沒買過禮物,這個閨女比我自己的娃娃都還要來的親。”在滿滿一車廂乘客中,家住人民北路的陳婆婆眼眶紅了,因為她對記者提起了那“不太孝順”的兒子。

據陳婆婆講述,他獨生兒子本來也算是乖巧懂事,但是3年前娶了媳婦後,便經常站在媳婦的立場和老人“對著幹”,也經常不回家看望目前獨居的陳婆婆,連生日都不捨得給她做頓好吃的,更不用提重陽節的慰問祝福,“我真的很感慨,天下的人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好人有好報,這姑娘真的很對!”

和陳婆婆一樣,今天收到鍾雪梅禮物的60多名老人都對這位“公交甜妹”豎起了大拇指。“禮物雖小,但是情誼太重了,這個駕駛員太孝順了,感謝感謝!”從安靖鎮乘坐95路,轉車上到106路的鄧春秀也是今天眾多收到重陽節禮物的乘客之一,除了感激,她還表示要大力宣傳鍾雪梅敬老的這種精神。

“公交甜妹”好心腸 為扮車廂買了幾箱紙貼

“是的,我從2年前就開始往自己的公交車上貼圖案了,因為荷花池批發市場快搬遷了,所以我就提前多買了幾箱小玩意放在家裡,以備替換老的玩偶。”看來記者猜測的沒錯,這就是那輛最卡哇伊公交車,在車廂內,從頂部到扶手,從駕駛室到最後一排的窗戶,都被七彩的卡通貼紙粘得滿滿當當,乘客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心情頓時也愉悅不少。

今天鍾雪梅本來輪休,但是幾天前得知今天是重陽節後,便趕到荷花池買了許多香包、禮品袋、彩紙回家,商量著讓搭檔開車,她在旁邊派發禮物。“我給家裡的老人都買了些小禮物,考慮到今天會有許多老人也要坐我的車,就買了些小禮物,讓每位上車的老人感受到溫暖。”

不求有功但求無愧 甜妹開出一輛“明星公交”

據瞭解,這輛“卡通”公交車在全搜尋網站“曝光”後,不僅帶動了其他紙質、電視媒體的跟蹤報道,也吸引了中央電視臺、鳳凰衛士記者前來一探究竟,漸漸的,鍾雪梅的這輛“卡哇伊公交”成了明星公交車。

“不僅是重陽節,她在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都會為他們買小禮品,表達她的祝福之情,我們最開始都不知道這回事,後來看到媒體的報道,才知道我們公司有這麼一位熱心腸的‘甜妹’。”據成都公交集團北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32歲的鐘雪梅從20xx年10月開始,正式走上公交駕駛員崗位,擔任駕駛工作10年以來,安全行駛37萬多公里,單是今年就收到乘客表揚信20封,留言表揚42條。

“也許我不能成為李素麗那樣優秀的公交兒女,但是我可以做好我自己,站崗1分鐘,服務60秒,不求有功,但求無愧。”面對記者的採訪,鍾雪梅露出了她特有的甜美微笑。

在車廂內,除了卡通貼紙、卡通玩具掛件以外,心細如髮的她還在車內有限的空間設定了便民箱,箱內放置了供乘客使用的針線包、消暑藥品以及精心挑選的雜誌、小笑話等;在車廂靠前的位置,兩盆由她親手養殖的鮮花綻開笑臉,看的出來她對這輛車子是費盡心思,十米多長的車廂在她的裝扮下,變得美輪美奐,生機盎然。

重陽節的故事10

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他的父母在一次瘟疫都病死了。桓景聽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下決心降妖。

他進山拜師學藝,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一天,師傅對他說:“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桓景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照著師傅說的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隨身帶上,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就不會染上瘟疫之疾。然後他回到家裡等瘟魔。一會兒,瘟魔出水走上岸來,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桓景一見瘟魔,急忙舞劍迎戰。幾個回合後,瘟魔被青龍劍穿心透肺,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故事11

今年重陽節,我們學校組織少先隊代表到退休老教師和社群老人家裡看望他們,我也一起參加了活動。

在學校集合號隊伍後,在隊旗的帶領下,我們敲鑼打鼓出發了。一路鼓聲,引來了許多路人的關注,他們對我們這群隊伍充滿了好奇和疑問,我們的臉上也充滿了自豪。

我們首先來到退休老師羅老師的家中,羅老師有病在身,但看到我們來看望他,他還是堅持坐在外面接待我們。少先隊員為羅老師獻上了三首歌,德育處的老師向羅老師送上了學校為羅老師準備的禮物。少先隊校外輔導員,退休老師黃老師還和羅老師進行了親切的交談。最後,我們站好隊伍,齊聲向羅老師表達了節日的祝福。

離開了羅老師家,我們來到了社群老年大學,這裡有一位為關心下一代付出了許多心血的老人黃爺爺。今天只有黃爺爺在社群老年大學值班,德育處的趙老師向黃爺爺送上了禮物,我們為黃爺爺唱了三首歌。然後我們全體行動,將社群老年大學打掃得乾乾淨淨。

返回學校的路上,我在心裡面默默祝願:全天下的爺爺奶奶,祝你們身體健康,開心每一天!

重陽節的故事12

1.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2.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3.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4.《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洩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重陽節的故事13

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當時也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灶的習俗。

重陽節的來歷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有個青年叫恆景,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的習俗

登高、吃糕吃麵、尊老敬老、賞菊、宴師等。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2、吃糕吃麵:農曆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臺縣等地,則習慣吃壽麵。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3、尊老敬老: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鍊鍛鍊。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4、賞菊: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幹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為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5、宴師: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重陽節的起源

1、源於易經

《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是重陽節的起源之一,在我國古代人的觀念裡,雙九有壽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而雙九也叫“重九”,因此農曆九月初九被定為重陽節。

2、源於祭天活動

此外重陽節的源頭還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當時已經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在西漢時期,人們就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同時也在這個時候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

3、源於祭祀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有重陽祭灶的習俗,而祭祀的是家居的火神,因此古代九月都有祭祀大火的習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火的習俗逐漸消失。

重陽節的故事14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裡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老人節。

重陽節掃墓的安全注意事項

燃放鞭炮和燒香燭紙錢意外引發山火後,人還在現場,就要立即採取撲救措施,趁火勢小把火撲滅;如果火勢已大,要報火警,不要隨意一跑了之,否則很可能被法律制裁;自己已經無法撲滅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離開火場,不要顧慮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而死命撲火,否則很可能導致家人及自己葬身火場。

很多墳墓都荒草叢生,因此,在祭拜時一定要除去雜草,再燒香燭和放鞭炮,避免香燭等引燃雜草造成火災。紙錢和鞭炮燃燒時,人們往往都能立馬檢查火患,但香燭不能馬上燃燒完畢,很多人都是祭掃完任留香燭燃燒就走人,而重陽時已經入秋,天乾物燥,秋高氣爽,因此,剷除的雜草以及墳墓周圍的枯枝敗葉,也要清理到一定距離之外,防止人走後,這些可燃物被風颳到香燭上被引燃。

重陽節養生的注意事項

1、吃重陽糕,要有所顧忌: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孝順的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塊重陽糕。

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的老年病纏上了我們的長輩,吃重陽糕也要有所顧忌。重陽糕作為一種點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陽糕是一類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後,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泛酸,甚至燒心等情況出現,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誘使發病。在製作重陽糕的過程中,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會放入較多的糖甚至豬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適合吃重陽糕。

2、飲食清淡,預防秋燥: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

由於“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於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並適當運動,以促進血液迴圈。

重陽節的故事15

郭愛香是河南鄭州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她九歲那年,郭愛香的父母雙雙因公致殘,喪失了勞動和行走的能力。

每天早晨,郭愛香很早就起床,先做飯,然後推來輪椅,照顧父母和姥姥起床,再倒好洗臉水,服侍他們洗臉吃飯後,她才匆匆吃完飯去上學。晚上,她先照顧他們吃飯,等給他們洗完後,自己洗完碗筷,收拾好了家務才開始做作業。到星期天,郭愛香就給全家人洗衣服,為了他們生活得愉快,國愛香起早貪黑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擠出時間陪父母和姥姥說說話,給他們讀報紙。

郭愛香非常懂事,她生活很簡樸,父母給她的零用錢,她都攢起來給老人買水果吃。有一次,父親病了,國愛香推著輪椅把他送到醫院,並日夜陪伴著他,直到父親的病好了,她才回到學校學習。

繁重的家務活並沒有把國愛香嚇倒,相反,她把自己家裡的不幸化為前進的動力,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一直在年級組裡名列前茅。艱苦的生活反而給了她樂觀向上的開朗性格,使這個家庭充滿了歡笑和希望。

兒歌一首

小朋友,要記牢,敬重長輩很重要。晚上睡前要問安,早上見了要問早。

進出家門要招呼,禮貌用語不可少。天天做到不能忘,長輩見了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