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重陽節時各地習俗
【河南省】
河南民間過重陽節,主要以改善生活、聯絡親友感情為主,並不重視“桓景避難”的傳說。過節時,人們多炸油條,做綠豆麵、煎餅,或磨慄粉和糯米粉拌蜜蒸糕,輔以棗泥(俗稱重陽糕),標以彩旗,問候親友。信陽一帶,人們還喜歡在這一天吃湯圓。在豫北有“九月九,卸石榴”的諺語,有石榴樹的人家,習慣在此日採摘石榴吃。南陽等地,民間還認為九月九是老君的生日。傳說老君小名為哨,所以在九月九日遊樂時,忌吹哨子,尤其是以老君為祖師爺的行業更為謹慎,以示對老君的尊重。
【陝西省】
在陝西的'北部,重陽節正值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有的人家過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互饋贈,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福建省】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人們將優質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乾,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後置蒸籠於鍋上,鋪上潔淨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熟出籠,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所以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在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
【山東省】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廣東省】
過去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眾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