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師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
利用暑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捧著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
吳非老師主要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在心間。
書中《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一文中寫道:“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嗎?魯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為斯民哭健兒’嗎?”作為教師,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應該有情感宣洩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著學生的面流淚呢?教師是孩子們的指引者,我們應當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關注,並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透過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說: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說: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後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裡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裡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裡裝著學生的心。
書中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2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有益於家庭,有益於學生的事。對於剛走上教師崗位上的我來說,這本書讓我收穫頗多。
這本書吳非老師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我的觸動很大。聯想到現在許多老師沒有把教育當成事業,對教學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把完成任務當成目標,工作就是為了掙份兒工資,於是乎,工作處於被動狀態,領導推一推,他就動一動,教學沒有激情,更沒有幸福感,這樣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又會怎樣呢?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說的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著、幸福著!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3
這學期我們學校向大家推薦的書是由郝曉東著的《給青年教師的四十封信》,這本書以成長、課堂、管理、閱讀、卓越、愛心等幾個主題,記錄了一位年經教師的思考與行動,這本書不僅對於那些未來的教師,以及剛剛走進教育的年經教師具有借鑑的作用,而且對於我這位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師”也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引起我的反思。
對於青年教師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長不僅意味著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職業信仰的不斷增強。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實現生命的成長呢?
要實現生命成長,追求專業發展就需要閱讀經典,擁有自己的重要書籍,擁有豐富、堅實的學科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武器庫”。但閱讀經典,讀完容易,讀懂難。對於經典書籍,只有在啃讀的基礎上反覆運用、實踐,才能真正理解,突破自己的認知結構,化知識為智慧。
要實現生命成長,還要靠近“高人”,尋找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有些人會逐漸淡出自己的視野,但有一種人卻對自己的思想靈魂有深遠影響,對自己的人生方向產生決定性改變,對自己的為人處世、專業發展等有深刻烙印,這些人就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當我們遭遇困境、產生迷惘、滋生懈怠時,因為他們,我們能重新啟用生命,召回信心,為生命灌注繼續上升的燃料。
要實現生命成長,還要耐得寂寞,有效管理自己。作為教師,在八小時內,大部分教師的工作內容是相同的,無非是備課、講課、輔導而已,而決定人與人不同的是工作之外的時間能否有效管理自己,能否擁有足夠的專注力。培養專注力,首先要心靜,靜能生樂,靜能生慧;其次要學會獨處,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甚至不看書、不上網,潛心靜悟,傾聽內心的聲音,和自己對話;另外,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經典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連續性的過程,必須耐得寂寞,排除所有干擾,堅持每天閱讀,而教育更是一種慢的藝術,改變一個孩子非一時一事之功,更要耐下心來,把一切視為正常,心平氣和,多一分寬容,多一分關愛,循序漸進,分層推進。
學習《給青年教師的四十封信》,反思自己的教學經歷,原來自己也是從懵懂、摸索中一路走來,卻因沒有及時反思並書寫,缺少梳理而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進步,侷限了自己的成長。當然,現在行動還不晚,重新出發,認識自我,實現自我,不斷汲取營養,不斷積澱 歲月,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相信終有一天,會有一朵美麗的花華麗綻放!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4
利用空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本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例項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想,這本書大約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誌和反思隨筆中的結晶。在他將近退休之際,將以往所寫編纂成書,目的也只有一個——“把自己的種種教訓與思考告訴青年同行,以之為前車之鑑,庶幾可使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抱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書中所具事例確實大都為教訓。先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發現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先生筆觸嚴肅,一個個短小的祈使句標題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師範”尚未形成。於此之際,先生為我們列出了很多作為老師不能做的事情,事無鉅細。此外,先生還將很多非親身經歷,而是他所見所聞的例子寫於其中,誨人不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聯想蝴蝶效應,我深以為然。縱觀先生言論,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一、關注學生的點滴事
我們常說,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裡裝著學生,但對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裡裝著學生”。
(一)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學生面前,我們是榜樣,學生喜歡模仿。外界社會我們管不了許多,但在這小小校園中我們卻一定得守著我們的本分。吳先生在《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以為是”的諸多個性行為。這篇短文雖僅有寥寥千餘言,但文中卻涉及三個真實的反面事例。先生觀察之敏銳,可見一斑。雖不知先生有否與當時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對我們來說,這是應引以為戒的。此外,《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過先
生所述事例後,兀自失笑,文中“爭強好勝”的老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這比賽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應該注意調節好學生的風度。友誼第二,比賽第一這樣的玩笑話是不是也會說著說著就真的變成現實?勝不驕敗不餒,果然應該在學習、比賽等各種競爭中反覆踐行。
(二)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可以看到,書中的例子涉及範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說完》真的很適合初一學生,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說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後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書中說的那個蘋果的例子,我覺得沒有我工作中的例子來得好,有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的對他說:“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麼不像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說:“我小學的時候也這樣。”我一下子氣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是要告訴我他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著他。沒想到他後一句說:“後來老師說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說一聲“對不起”,並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著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有些學生還不善於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這樣的同學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說他們想說的所有事情。可是時間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先生執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初一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說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說個夠,聽他們說話,然後誇獎他們。
(三)培養學生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小學進入中學應先學會適應中學生活,其實就是中學生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老師敏銳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其中《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寫得讓人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可是,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後,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說,在孩子還沒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一直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麼痛苦。還有《對一位家長的批評》中的那個反面例子,當老師的,應該用怎麼樣的勇氣去挽救一個孩子。前兩天又看到了女孩兒殺死母親的報道,雖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兒因為受不了母親的“關心”拿斧子砍死母親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在初中階段,一直告訴他什麼事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麼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還沒步入社會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雖然我還很年輕,雖然我也許還效仿不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孩子,然後來猜什麼樣的方式對他們好。
二、關注教師自己的點滴事
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教師自己就要不斷學習和發展,不斷提升自己修養。鑽研業務、學無止境、追求發展和進步。
《珍視我們的專業》、《理想,然我活著》、《不放棄理想》前者從反面,後兩者從吳非先生自己的經歷正面說著,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學習工作不能停滯的,是不能畏懼辛勞的。他那個年代,幹教育很苦,就算是現在,教育也仍舊是個良心活,是個需要奉獻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這苦不僅是工作上的,還有工作之餘自己對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說的,什麼是苦,什麼是樂,其實很難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從來都意識到他是“苦”的。當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他的時候,他自己還渾然不知。可正相反,當他看到有的老師不珍視自己專業,為了成績“功利”了自己的專業時,他反而生氣了、傷心了。他說,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成長。這種成長即使教師自己學習的結果,又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進步的結果。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相對於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會學”》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麼,故又再細細讀。原來他說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裡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想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聖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絕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後來也就瞭解了,這不是矛盾,說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說到按時完成作業、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藉口。孩子的藉口是“忘了”,大人的藉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極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麼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總會有很多天應為事情,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乾淨,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說什麼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名利於我如浮雲,心中自有不滅的追求。《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中寫道,一個滿腹理想的孩子對父母傾訴,父母一言不發的離開。吳老師覺得這是不好的,他對那個孩子說:“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許你就庸俗了。”可我覺得,難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嗎?生來的啼哭被說成降世的磨難,誰生來不是帶著個性稜角而來。而然塵世消磨,漸漸圓滑世故,追憶當年,誰能沒有痛楚。當兒子的一番山高水常驚醒了自己消散的鬥志,心中也許是感慨萬千故而無言。雖然教師都已經是大人,對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種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觀,我們自己也先得調整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是謂感同身受,讓學生奉獻自己亦應奉獻,讓學生保有純潔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雜念。童繼紅老師說教育不能沒有激情。是的,哪怕是為了築一片聖潔的教育之地吧,我們也得先讓自己“松靜勻樂”起來,教師心中要有陽光。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5
暑假期間,學校給老師們購買了很多書籍,我分到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我就細細地讀了這本書。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吳非老師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樂於動筆,發現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並寫了下來。給我深的感觸是他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說: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
他在“我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文裡也說:我們是來欣賞別人的,並不是來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長處。他也說,所謂“公開課”,本來也不過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學藝術,交流心得體會,何心非得比出個高低?我是來欣賞別人的,我是來參觀的,有什麼必要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他舉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榮退,系裡安排上一節課,有紀念的意味。70多歲的教授精心地準備了兩個月,隆重地上了最後一課,的確絕倫逸群,無奈教授耗盡心力,上完課已無法走下講臺,其後大病一場。請記住,我們是在上一節課,這節課課是向學生講授的,這是我們的日常工作,而不是為了坐在後排聽課的老師,而且,我們在這以後還有很多節課要上,不是非得在這節課上把一切美好的東西展示出來。
你是教師,你今天播下什麼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實。他說,教育是“慢”的事業,它的特徵最像農業和林業,不能依賴“硬體裝置”,不能強調資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點,不能靠使用生長激素。教師的人文素養比業務更重要。愛因斯坦說:“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著在心裡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6
昨天終於讀完了《致青年教師》一書,這本書寫的非常好,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戶。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個成熟、理性的教師是不能只靠教齡的累計、豐富的經驗和資歷的。
我懂得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我懂得了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裡。我還知道了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近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著在心裡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說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說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我要愛所有的孩子!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7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樑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資訊科技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透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裡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8
暑假在校值班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吳非的《致青年教師》。《致青年教師》成書於吳非老師即將跟三尺講臺告別之際,他透過長談在書中拉進與讀者的距離,用通俗的手法將自己近三十載為人師之經驗付諸筆端,躍然紙上,傾囊相授。希望給還在教學一線孜孜以求的“後浪”們照亮前行的路。
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戶。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書中吳非老師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一輯為《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在這一輯中,吳非老師寫道:“教師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優秀教師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樣遼闊,如同長空一樣高遠。只有教師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樂園;他所教的學生,才會愉悅的開墾自己的心靈。”教師在教學中不光是扮演傳授知識的角色,還要擔負起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特別是像我這樣一個剛踏入教育行業不久的年輕班主任,面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擁有愛心、耐心,寬容對待,用寬廣的胸襟對待學生以及身邊的人,無形中透露著教師不凡的氣度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些將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影響著學生,學生也將心胸開闊起來,不自私,不與別人斤斤計較。
同時,吳非老師還指出有的教師心胸狹隘,總會把同行貶得一文不值:同行愛好讀書,他馬上就批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同行發表了幾篇學科論文,他就說“評價教師還是要看課堂教學”;看到同行上課受到好評,他又會說“只能上課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樣樣不如人,什麼都比不了,他甚至又會說“沒有生活情調又有什麼意思“。這些話是有據可循的,走上社會,會看到有人不敢“冒尖”,有人故意藏拙,作為青年教師,我們對自己,對別人都儘可能的做到一片坦蕩吧,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吧!
第二輯中《教師不是演員》這一篇文章也讓我感受頗深。很多青年教師免不了“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無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我想大抵是這樣兩種原因:一、青年教師自身教學能力不過硬,容易照搬亂套;二、學校公開課的要求過多。有過這樣一種經歷,實習學校的公開課必須要有小組合作,沒有就不過關,不合格,若有人推門聽課,得臨時找個問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應付檢查。閱讀吳非老師的這邊文章後,我知道了教學上的“拿手好戲”常常是方法或是“技術”,而不是“戲”。優秀教師應該瞭解少年思維的共性,瞭解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善於和學生對話,從中找出合理的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讓學生看一場演出。
拜讀通篇著作,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後生受益良多,從書中我讀出了吳老師對於未來教育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同時吳老師傳授的寶貴經驗也激勵著我在教育的征途中披荊斬浪,乘風前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一如既往地以學生成長為己任,始終秉持素質教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走在教學創新的一線、始終保持樂學善教的初心!在基礎教育事業中風雨前行,努力做洶湧澎湃的“後浪”,不負芳華亦無愧於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9
暑假讀了吳非老師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感覺受益匪淺!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覺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違的教育理想。
吳非老師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語無驚人死不休的思想戰士。他為迷茫的教育者們,自我反思卻無所適從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點迷津之後,我看到自己身上匱乏的東西,是啊,讀書時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沒有去觸碰它,真是久違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裡的自己,想在課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園裡的.每分鐘。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讓自己全付精力去應對。
回想自己少年時,還是頗有幾分壯志豪情,一部電影就能讓自己激動不已,看來,自己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啊!於是,有翻出那曾讓自己激情的歲月印記。我用一本書《致青年教師》,兩部電影《危險遊戲》《放牛班的春天》,來喚醒自己。
先與我來到這部電影《危險遊戲》中。這是個教育挽救心靈的故事。露安,從海軍陸戰隊退役的青年教師,懷著一個教育理想,來到高中教書。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驁不馴的放牛班學生。當她遇到這班“無藥可救”的學生時,她無奈的嘆息。但是,這位初為人師的率性女人,卻不按常理出牌,倔強的用自己的愛,感化了這班原本處在社會邊緣、喪失對未來信心的人,孩子們信任她,依賴她,把她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動之餘,讓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師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對《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為唯美的畫面、真摯的感情,和純美如天簌般音樂。
兩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對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壞孩子,他們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覺得外部世界鄙視、甚至在仇恨他們。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無力改變現狀,於是,用最偏激的行為來回應世界。他們嘗試破壞、戲弄老師,但這些行為,正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只有最具有愛心的人,才能感覺到。有愛的人,比平常人多一份慧質,敏感的看到孩子們渴求關懷與愛的強烈願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給他們最真摯的幫助,用點滴細節給孩子暗示:“我喜歡你們,我愛你們!”
讓我們一步步回憶《危險遊戲》中露安老師的作法吧!感謝這樣的故事,讓我們可以懷揣教育理想,艱難前行。
當全班學生亂作一團,無人理睬這位本該是課堂權威的露安時,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圍同事看笑話般想看露安出醜,為她這一著怪棋感到不可思議,但確實,露安成功了。課堂上,如果學生都無視教師的存在,那對教師就是最可怕的錯誤。
走出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個小小缺口,至少現在,學生們可以注意這位課堂的主宰了。
當露安想講授知識時,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們聽不下去,也聽不懂。這時,露安選擇了一個切入點:“死亡”,還有那首帶有點隱喻的詩。露安真是一個聰明人,他的學生開始出入圖書館,討論老師提出的話題,讓圖書館的老師搖頭,哈哈,我們盼望的情節中出現的奇蹟,一點點在我們面前展開。
教書、育人同樣重要。露安不僅僅給學生們傳授知識,她想幫助孩子,挽救心靈。一個黑人男孩犯錯,她來到男孩的家裡,撫摸著孩子的頭,跟父母說:“他是好孩子。”我們所有觀眾都應該感到激動,因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陽光一下灑到臉上一般。之後,因為金錢問題,露安也嘗試給他幫助,雖然自己的錢只夠每天買個麥當勞,但露安幾乎是威脅的讓男孩接受自己的幫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為結婚,想放棄學業,到一所可以學習家政的學校學習,從此成為家庭婦女時,露安又帶著她的那份執著出現了。她要讓這個有才華的女孩繼續讀書。讀書,是一種夢想,是改變命運的必經之路。
這樣的幫助還有很多,以至於當露安因為自己失誤想離開校園時,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禮物:全班同學的強烈反對和一塊作為挽留的巧克力,還有作為教師的最高讚賞:我們愛你!露安感動了,此時她知道,自己已是她們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給孩子提供無限的安全感,她,已經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萊門特離開時,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禮物一般:那滿天飛舞的紙飛機、紙飛機上的深情祝福與留戀、還有那伴隨自己離開的腳步、漸行漸遠的天籟歌聲
作為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兩個小插曲,表達了這樣的命題:教育不是萬能的。其中,兩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園,露安執著的想喚回他們時,卻遭到黑人母親的唾罵:他們讀書有什麼用?他們註定是失敗者、社會的邊緣人,無法改變命運的弱者。沒有人能挽救他們,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另一種嘗試也是失敗的,這個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經試著踏出改變命運的一步,他幾乎聽從了露安的建議,但是,當他急切想改變人生,進入校長辦公室時,他的故事永遠的結束了。僅僅是因為沒有敲門,僅僅是因為校長自以為高明規則,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這是不是編劇的一個隱喻,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敞開心扉,來接納這個孩子,來接納這一幫無助的放牛班。
這兩個插曲,也許都是編劇給我們的艱難思考,露安,只是一個個體的人,懷惴教育理想,卻不能真正改變別人的命運。是否這部影片也想讓更多的人走入深層的思考,我們的社會群體,應該敞開心扉,接納與關懷這樣的孩子。
無論怎樣,我們內心深處會都被露安這樣的教師,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萊門特這樣的教師深深感動,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個個真實的靈魂!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0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1
最近我有幸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前總認為教育理論的書比較深奧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師》單看它的目錄就比較新穎、獨特更符合我們青年教師的胃口,作為教師資歷不深的我,這些寶貴意見可以使我少走很多彎路,作者的問題就像發生在我的身邊一樣。書中拉家常式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談一樣親切。吳老師在書中透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透過閱讀“做個有胸襟的教師”這一輯使我瞭解到,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裡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的確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去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2
教委為每位教師準備了《致青年教師》,讓我們利用暑期好好閱讀。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驚喜。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裡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3
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摯友,和書交流就是同大師對話。《致青年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很多,感觸頗深。 “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透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人民教師。
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才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讀吳非老師的文章,給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 “心裡裝著學生的心”、 “尊重常識”、 “不放棄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以讚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在教學中,我很容易 “急”,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能接受我的觀念,都能獨立,正確的完成的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腦子不開竅。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廂情願。就連我自己對任何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某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對於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吳非老師的文章,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4
作為一名新教師,尤其在多次聽取聽課意見後,對自己的課堂設計與表達上面有一些迷茫。這本書裡面提倡的魅力課堂著實有一些雪中送炭。
書中眾多章節解我困惑,比如《動》一章節指出“從做中學”是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讓學校裡的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絡起來。所以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動起來的條件——案例、任務、師生互動等,要突破傳統式的教師單向傳授的模式。而《趣》這一章則指出學生為什麼而學習?學生因什麼能學習?一個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原因是有趣。當教學有“趣”時,學生的學習“欲罷不能”,這便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那麼如何讓課堂充滿“蓬勃的生氣”?如何讓教學有趣?趙希斌老師藉助案例向我們闡述了要做到讓課堂有趣可以從樂趣、興趣和情趣三個方面入手。時下有很多老師會認為如果要營造有趣的課堂,勢必會影響到課堂的高效。其實有趣與高效並不是相悖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當課堂教學趣味十足的時候,孩子們也便快樂十足。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郝伯特·斯賓塞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說過教育始於快樂,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佳!孩子快樂,一切教育都是有效的;孩子不快樂,一切教育都是蒼白的!我想讓一節課變得有趣一點也許還是比較簡單點,但是讓每節課都變得有趣高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在這本書的幫助下,讓我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5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裡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裡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