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教育隨筆(通用26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師教育隨筆(通用2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師教育隨筆 篇1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說用冷水花會感冒的,把電動車拆開說是看看為什麼它會自己開,是不是有司機在裡面……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於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夥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潘樂巖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
“老師,毛毛把毛巾扯壞了!”
孩子們拉著我來到廁所裡,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皺來一起了,毛巾上還拖著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毛毛低著頭看著毛巾,很難過的樣子。
“老師,您看,這毛巾都不好用了。”孩子們嚷著。
“我想,毛毛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為什麼把毛巾弄成這樣,好麼?”
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麼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
“原來是這樣,毛毛並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
一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並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作為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造。
幼師教育隨筆 篇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曄曄平時不太善於交往,各方面發展較遲緩,活動中,需要老師更多地提醒與幫助。但是我漸漸發現,曄曄對美工活動情有獨鍾,在做手工時非常投入,表現出特別的耐心。我欣賞他的作品。保護他對美工活動的興趣,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完成製作的成就感。 、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休閒一角”手工製作示範圖,幼兒可以根據圖示用紙杯、紙盤、吸管、剪刀、雙面膠等製作桌子和椅子。第一天活動結束之後,所提供的紙杯就被用完了,由於大家第一次嘗試製作還不熟悉,所以浪費了較多的紙杯,好多紙杯被剪壞掉了。紙杯被用光了該怎麼辦呢?孩子們紛紛都說明天我們再拿一些過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曄曄手裡拿著幾隻紙杯,和媽媽一起走進教室,我知道他拿來紙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訴他可以去美工區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著示範圖上的步驟,將紙杯從杯口開始往下剪,準備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認真的模樣,我欣慰地笑了笑,難得看到他能這樣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一條椅子腿基本完成了,還有三條椅子腿,他拿著剪刀繼續剪,我在旁關注著,我想看看沒有我的幫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一件作品。突然一不小心,剪過了頭將椅子腿剪斷了,他發出了嘆息:“哎呀,剪壞了。”我試著安慰他:“沒關係,你還可以重新再做一個。”於是,他又拿起了一個紙杯,開始製作,我默默地看著他的操作,當我發現他有點不對時,稍稍給了他一點提醒。在曄曄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製作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做的椅子漂亮嗎?”我點點頭,對他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並引導他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是怎麼製作的。拿著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述是件很光榮的事情,曄曄顯得特別的自豪,雖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對製作過程講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對美工活動的熱愛和耐心。
我將曄曄喜歡做美工的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反饋,他在家也很喜歡做手工呢,家裡買了很多手工紙,他看上面的步驟學習摺紙,碰到不會做的時候才會喊媽媽幫忙。一天早上,曄曄帶著一幅自己的作品走進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紙折的兩條魚,還畫了背景。我欣賞並誇讚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展示給小朋友看。他高興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並介紹說:“小魚在池塘裡遊,池塘裡還有蝌蚪,池塘邊有椅子可以給人休息。”“那池塘裡綠綠的是什麼呢?”我接著問。他回答:“是荷葉。”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折小魚,曄譁就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幾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很快學會了。曄譁非常開心,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自豪地說:“是我教會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介紹和解說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孩子創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作品看起來根本什麼都不是,但如果讓孩子講一講自己的作品時,孩子往往會呈現一個精彩的畫面。而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會覺得孩子的作品是獨特的。就這樣,最近,曄曄每天早上都會帶一件手工作品到幼兒園,然後教小朋友,雖然有些是他和媽媽一起做的,自己單獨還不會,但是他對這些美工活動依然充滿了興趣。在教學活動《快樂的婚禮》之後,大家對裝扮小豬還意猶未盡,曄曄也同樣興趣濃厚,今天,他吃飯吃得很快,因為他還要去給小豬打扮。
《指南》中說:“每個幼兒的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除了給幼兒創設條件和機會之外,還要積極地保護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保護孩子、支援孩子,就會讓美的種子發芽……
幼師教育隨筆 篇3
春天花開的季節悄悄走近了我們,孩子們發現了許多春天的秘密:柳樹發芽了,桃花開放了,小草鑽出了泥土……"嘰嘰喳喳"誰在叫,順著小鳥的叫聲,孩子們發現樹上有一個鳥窩,這下引起了他們對鳥窩的興趣,他們有的用紙條編織鳥窩,有的用筆畫一個鳥窩,有的孩子用紙盒墊上報紙,為小鳥佈置一個家。甚至在玩沙活動時,他們提出想在沙地裡造個鳥窩。
孩子們在挑選好工具後,自由結伴分成了幾個小組,合力在沙地裡為小鳥建起了鳥窩。只見蔣天豪和敏敏手裡拿著鏟子,認真地一鏟一鏟將沙子剷起來,堆成一座小山,隨後甘懿琳將山尖挖去一塊,挖成一個圓洞,表示鳥窩。可惜由於基礎打的不牢固,一個用力,鳥窩散了架,甘懿琳立刻責怪起蔣天豪:"你怎麼造的這麼不牢,鳥窩要拍一拍就牢了,就不會倒掉了。"蔣天豪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招呼敏敏重新動手將散開的沙聚在一起,這次他們用力地先將沙堆拍結實了,然後由甘懿琳來挖洞做鳥窩,果然非常順利,鳥窩做成了。這時甘懿琳又提出了一個想法,她說:"鳥窩應該有一條一條的花紋",(可能是受編織鳥窩的影響)。於是她用手裡的塑膠籃子往鳥窩外面一按,出現了一條一條清晰的花紋,"真好看,小鳥肯定喜歡你們這個鳥窩。"我稱讚道。蔣天豪受到了啟發,他去工具箱裡找出了像方向盤一樣的工具,按了下去,圓圓的鳥窩被分成了幾格。蔣天豪說:"這是小鳥的房間,一個吃飯,一個睡覺,一個看電視。"看著他得意的神情,我對他投以讚許的目光。
受主題活動的經驗積累,孩子們對鳥窩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活動中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提高了遊戲的能力。在遊戲中孩子們透過探索、實踐,同伴之間相互啟發,邊別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經驗,充分體現了"生生互動"的作用。同時也看到,雖然有主題活動與玩沙經驗的積累,但要做成一個鳥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有一個摸索的階段,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再來驗證嘗試,整個探索實踐過程間接提高了他們遊戲的堅持性。當成功出現在眼前時,相信孩子的自信心也獲得了提高。這不正是我們倡導的"做中學"的理念嗎?讓我們的孩子繼續在"做中學,學中做"吧。
幼師教育隨筆 篇4
“眾星捧月”不知為什麼我忽然就想到了這樣一個詞,可能因為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就像星星一樣圍繞在孩子身邊守護著他們獨一無二的小寶貝。在幼兒園裡,眾多的孩子同樣是“月”,老師是接力孩子離開家人的“編外星星”: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家長像親人一樣溝通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對家園溝通、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記得那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時間,楊硯雯的媽媽一臉嚴肅地把我叫到一邊,隨著腳步的移動我的心一點一點往下沉,因為憑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知道肯定又發生了作為教師不想看到的一幕。在楊硯雯的媽媽的講述下我還原了早晨來園時發生的那一幕:早上楊硯雯和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來到幼兒園,因為今天她要送一支花給老師,所以她格外興奮。到教室門口時,遇到了好朋友鄒曉萌,她就驕傲地向鄒曉萌“顯擺”了一下,意思是我要把花送給老師,而你什麼都沒有。鄒曉萌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小女孩,平常話不多,一不高興就嘟著小嘴吧。這次,在楊硯雯的“挑釁”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她一口唾沫吐在楊硯雯臉上……隨著事件被一步步還原,楊硯雯媽媽的情緒越來越激動,我明顯看到她臉部肌肉因為生氣而壓抑不住地抽動著,雖然她笑著說:“我不知道我應不應該說,但是不說我心裡又特別難受。孩子還小,我不能和一個孩子發火。但是家長在老師在,這個時候,甚至沒有一個人出來說一下,鄒曉萌你做得不對,這樣不文明。老師在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出面適時教育一下孩子?為人師表是不是應該為孩子做個表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知道小張老師年紀小,平常也很細心,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老師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責任?(因為那段時間優質課,我不在教師,小張老師在教室看孩子、收拾衛生,實習生小張老師在門口晨間接待。)
她一連串的發問,換位思考,我理解她作為一個母親在孩子受委屈時的憤怒,我體諒她因為沒有人為孩子伸張正義時的委屈,我同樣慶幸她願意把這件事情和我分享而不是憋在心裡任委屈、窩囊、心疼、不滿、氣憤、埋怨甚至怨恨肆意發酵增長……
事後,我問起早上的事情,小張老師一臉迷茫:“吐唾沫?我沒看見。當時正好曉晨在門口摔倒了,我就轉身扶了一把,我回過頭的時候,就看到雯雯媽媽在給她擦臉……”雖然表面看是一個巧合讓事情發展偏離了軌道,但事實上應該是家園合作出現了裂痕。第一時間家長看到的是孩子在受委屈的一瞬間,老師沒有為孩子伸張正義,這件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我們以後的家長工作就會很被動,這也提醒我們孩子入園後的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能放鬆:
細節決定成敗,面對一日生活中的“小事”,教師要學會放大細節,以把握溝通中的主動權。
一、“放大鏡”策略
1、留心一天中發生的小事。如,身體不適的幼兒進餐、午睡如何,自控力差的幼兒是否有進步,內向的幼兒情緒怎樣等等。對於這些細節的觀察,在晨間及晚上接待時跟家長個別交流,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細緻。
2、觀察家長的情緒變化。捕捉家長對孩子、對老師在表情、言語方面的異常情況,主動詢問,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熱情、細緻,從而願意敞開心扉和老師進行心貼心的交流。
3、牢記家長交代的事情。努力做好並及時反饋。家長有時會有一些特殊的關照,也許只是讓孩子“多喝水”、“少運動”、“新增衣服”之類的小事,但完成和反饋的情況卻是家長判斷教師是否認真負責、是否尊重自己的直接依據。
二、“藉助外力”政策
溝通無效時,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改變一下思路,嘗試藉助其他力量和策略。
1、儘量避開態度強硬、性格固執的家長。主動找孩子家庭中比較開明的家長溝通,家園溝通既要因人而異又要注意物件選擇。
2、藉助外力,化解矛盾。家園溝通中,我們要善於利用周邊資源。比如同事資源——讓老教師出面做工作,用理念和經驗引領家長;朋友資源——找和家長信賴、親近的朋友幫忙溝通,用情義打動家長;網路資源——在網站上傳一些有關怎樣教育孩子的文章或者和有經驗的家長交流心得,用行動感動家長。
總之,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主要靠我們教師的努力。對待孩子絕對不能存在絲毫僥倖心理,永遠記住關愛孩子無小事。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就會享受成功,成為家長心目中合格的“編外星星”!
幼師教育隨筆 篇5
去年秋天我接了小班,小班寶寶年齡小,膽子也小,語言表達能力差,在集體生活中,遇到問題有時不能正確用語言表達或者因為膽小不善於表達,只有藉助表情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需求或願望。這就需要老師細心觀察,及時提供幫助。
我們班上有個叫慧慧的小朋友,在我讓小朋友上廁所、洗手準備吃飯的時候,她只是洗好手就離開了,問她要不要小便,她說不要,我以為她是上課前解過了,現在還沒有,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也不再問了。飯吃好了準備睡覺,在幫慧慧脫褲子時,發現她的褲子溼了,可能還有一點餘溫,說明時間不長,可能就是吃飯的時候,不敢說,才尿在褲子裡的。這時慧慧輕聲的啜泣起來,我趕忙安慰她:“沒關係的,老師幫你換了就行了,下次要解小便,要喊老師,不能尿在褲子裡,好嗎?”她輕輕的點了點頭。
第二天,我照常讓她上廁所,但慧慧還是說不要,我怕她像昨天那樣,就多多留意了她,飯吃到一半時,我發現慧慧在小椅子上扭來扭去,根據多年的經驗,我估計慧慧是尿急了,可是又不敢說,我趕忙跑過去問她是不是要解小便,她滿含淚水的點點頭,我又趕忙抱起她跑向廁所,幫她脫褲子,讓慧慧解了小便,幸好及時,慧慧的褲子沒有尿溼。幫她整理好衣褲,洗好小手,又讓她繼續吃飯,慧慧雖然沒有說謝謝老師,但看到她又安心的吃飯,我心裡很高興。
第三天,我就想慧慧的事,可不能這樣天天看著她呀,我要讓她改掉這個習慣,在準備吃放前,我把慧慧喊到一邊,輕聲的問她:“慧慧,現在要小便嗎?”慧慧搖搖頭,我又說:“慧慧,我們小朋友不能尿褲子是吧?”慧慧點點頭,“那我們先解一下小便,然後去吃飯,好不好?”可能她也想起前兩天的事,輕輕的點了點頭,解過小便後,我又留意慧慧的吃飯狀態,從頭到尾慧慧吃的很好,沒有出現扭來扭去的現象。
在細碎的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幼兒老師的確要特別心細,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及時提供幫助,滿足孩子的需求。
幼師教育隨筆 篇6
在班裡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他們上課不遵守紀律,和小朋友之間的相處也不是很友愛,一天總有幾個孩子來告狀。這時老師總會給與他們批評與教育。
在教學活動中還是在遊戲活動中,而遵守紀律認真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很多的表揚和鼓勵。得到老師的喜愛。其實他們非常需要老師的關愛。如果總是對他們進行批評與教育,他們的狀態一直這樣持續下去,沒有給他們關愛,對他們的成長與教育是不好的。老師認為對他們的批評與教育對他們是好的,但是他自己卻不是這樣認為的。往往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孩子的表現往往是有原因的,也許是他們還小不懂得與他人相處,也許他們的控制能力還不好。讓我們走近他們的世界去看看。多給他們一點表揚與鼓勵,你會發現他們是很優秀的。
我發現這樣調皮的孩子,如果老師給他一個任務,他會完成的很好。這時我就會給他們表揚與鼓勵,而他們也會非常開心,因為他認為老師表揚我了,老師也喜歡我。這樣他們就會做的更好。你會發現他們有許多的優點,並不是表面上那麼調皮,讓你頭疼。給調皮的孩子多一點的關愛你會發現他們會給你驚喜。
幼師教育隨筆 篇7
教育孩子,並不一定要在多麼嚴肅的環境下,遇到了的時候,說兩句,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的到教育會更好。在一次遊戲課上,我讓小朋友模仿開汽車,拉著水果送給小班的小朋友。忽然,我發現婷婷小朋友情緒變化很大,不高興的放下了雙手,還對我瞪著眼睛。我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問:你的車怎麼不開了?她噘著小嘴說:我的車掉井坑裡了,開不動了。
孩子的純真和想象是我驚訝不已,汽車開到坑裡去了,這是在追求遊戲的變化和情節的發展,表現了她的主動性,創造性,我摸摸她的臉蛋說:不要著急,老師幫你想辦法!轉身就對小朋友們說:婷婷不小心把車開到坑裡了,怎麼辦呢?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們幫他弄出來。就這樣我組織小朋友有的推,有的拉,在有節奏的口號聲中把車弄出了坑,婷婷得到了滿足,全班小朋友也愉快極了。
孩子在做遊戲時,教師要注意觀察,並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因勢利導。
車子弄上來後,我問婷婷:小朋友們幫你弄上車來,你應該說什麼?謝謝大家,婷婷的話得到了小朋友們的掌聲,這次活動,孩子們的情緒很高,而且課堂氣氛很融洽,一個小插曲,竟收到了這麼好的效果。
幼師教育隨筆 篇8
“冷處理”的方式:即不搭理她,讓孩子獨處一會,達到終止哭泣的目的。
小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提出要求若不能滿足時,往往會用哭鬧等方法來達到目的。帆帆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孩子,他,能說會道,可是看到媽媽離開後,也傷心的哭了起來。看他哭得這麼傷心,我走到他的身邊親切的對他說:“別哭了,別哭了,媽媽一會兒就來了,好寶寶,乖……”。他邊哭邊對老師說:“老絲(師)幫我打個電話,好嗎?”老師說:“打給誰呀?”“打給媽媽,讓媽媽來接我,好嗎?”老師說:“媽媽要上班,下了班媽媽就會來接你的。”帆帆一聽老師不幫她打電話,反而哭得更厲害了,沒辦法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的情緒,我只好把他帶到外面,可是,他的哭聲一點也沒減少,怎麼辦呢?我不能丟下其他孩子不管呀!於是,我決定“換一招”。我假裝冷冷的說:“帆帆一點也不乖,老師不喜歡你了。”說完就甩開他的手走了。這下帆帆可急了,他急忙邊哭邊說:“老絲我不哭了。”我故意裝成生氣的樣子頭也不回地去哄別的孩子了。過了一會兒,我悄悄回頭一看,帆帆果然不哭了。我走上前,抱起他說:“看,帆帆不哭了,老師就喜歡你了。”帆帆開心地笑了。
有時候教師的一味勸阻往往會加深孩子的反抗情緒,使孩子一直處於哭泣的狀態不能自拔。對孩子要適當的冷一冷,也可以讓孩子焦慮的心情得到適當的緩解。
幼師教育隨筆 篇9
有一女教師,在很多年之前,她的丈夫就在一場車禍中喪生了,而她一個人卻培育了三個博士女兒。同時,她所教的很多學生也都成績優異,讓同事和朋友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在一次採訪中,她向記者透露了教學與教子的秘訣:不要指望別人都和你的見識一樣!接著,她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十多年以前,她的小女兒正在上幼兒園。有一天,她看到了女兒的一張繪畫作品。當時,她一下子就怔住了。孩子總是充滿了想象,孩子的世界也應該是一個充滿了想象的世界。可是,在她女兒的一幅名為《陪媽媽逛街》的畫中,既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車水馬龍,更沒有琳琅滿目的商品,有的只是數不清的大人們的腿……
奇怪!她拿著女兒的畫沉思了很久,終於解開了疑惑。原來,幼小的孩子只有幾歲,身高只能達到大人的腰部,走在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將孩子遮掩著,孩子除了能看到大人們的腿,還能看到什麼呢?
女教師如夢初醒。是啊,孩子們上街看到的不是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而是大人們的腿,這是他們的身高決定的;學生對很多問題疑惑不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智力和見識決定的;企業的員工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途,而不是公司的整體執行和未來發展,這是由他們所處的位置和環境決定的……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和大人有相同的視角來看待社會;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和老師一樣有相同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並不是每個員工都能和總裁一樣站在公司的全域性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
女教師說,不要埋怨別人無知,不要指望別人和你站在同樣的高度。其實,一個人所處的高度,決定了他的見識。與其埋怨別人,不如用一種親近的態度和平和的心態,去和別人交流、溝通、兼融……這樣,你就可以做一個好家長、好教師、好經理,甚至是好總統。
善待別人的“高度”,不要指望別人和你的見識一樣。善待別人的“高度”,不要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世上本沒有對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而已,我們應該學會常常用別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求同存異。教子、教學、為人處世、管理一方,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幼師教育隨筆 篇10
“我來,我來……”在一張張渴望參與活動的小臉中,我找到了鳴鳴,他正高舉著小手,眼中閃爍著急切的表現慾望,看到這種情景,我不禁想起鳴鳴剛入園時,他父母和我談起的一番話:“這孩子,從小反應慢,教什麼都不會,真是沒辦法了。”從那時起,鳴鳴就是別人眼中的笨孩子,扮演著醜小鴨的角色。
在教育活動中,我總是特別在活動結束後單獨找他,問問他活動中的知識學會了沒有,時不時開一次小灶。
有一次,小朋友在室內自由活動,突然電燈滅了,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說:“電燈沒了”、“燈壞了”。這時候鳴鳴地聲音響了起來:“不是的,是停電了。”小朋友可能都不知道停電的含義,於是我就馬上插話:“鳴鳴,你給大家說說,你怎麼知道電燈滅了是因為停電了。”鳴鳴走到大家面前,漲紅了臉說:“爸爸告訴我,電燈要通電,停電了電燈就不亮了。”我看著孩子們認真聽的神情,心想:這正是一個讓鳴鳴表現自我,增強自信的好機會。我對全體小朋友用崇拜的口氣說:“原來是這個道理呀,鳴鳴真了不起,我們大家不知道的,他也知道。”隨著我的一番話,鳴鳴的頭彷彿抬高了一些。自從這件事後,每當有在集體面前表現的機會,我都讓鳴鳴參加,並對他的表現無論好壞,都給予鼓勵、贊同,漸漸地鳴鳴也成了一個活潑勇敢愛表現的孩子。
鳴鳴由一個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我認為成功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質中最重要的是自信、自立、自主。自信是成功的關鍵。鳴鳴的成功證明:有了成功教育,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可挖,有了成功,便自然產生了自信心,學習的困難就不會畏懼,成功的例子就會層出不窮。
幼師教育隨筆 篇11
開學快將近一個月了,經過這一個月的生活與學習,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經適應了,也開始慢慢地建立起了一定的常規。
經過這一個月短暫的觀察,我發現了很大一部分小朋友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但如有個別小朋友說話還不怎麼會說;有些小朋友小完便之後不會拉褲子;有些小朋友來自單親家庭,性格比較孤僻;還有一些小朋友的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關注都特別高,每天都會打電話來尋問孩子在園的表現……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我感覺到了壓力。
鼕鼕是我們班一個比較穩重、踏實的男孩子。在一次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興致勃勃地在作畫。只有鼕鼕一個人呆呆地坐在位置上擺弄蠟筆。我輕輕地走近他:“東東,你怎麼不畫呢?”他說:“我不會塗顏色,我真的不會,我不騙你。”他很認真地看著我。第一次的美術活動,我以為是他還沒有適應新環境,所以才表現出這種狀態。我握住他的手,幫助他一起完成了作品。
第二次美術活動,要為紅綠燈塗上顏色。開始沒多久,鼕鼕過來,拉住我的手,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說:“老師,我不會塗顏色。”這次,引起了我的重視。平時遇到什麼事情,他從來不會說我不會。唯獨美術活動的時候,他都會表現出不自信。
我笑了笑,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嘗試著鼓勵他:“鼕鼕,你很棒的,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你試試看,就算把顏色塗到外面也沒關係,只要是你自己畫的。”鼕鼕聽了之後便開始動手作畫了。在活動結束後,評價過程中,我特地看了看齊齊完成的作品,向他豎起來大拇指,並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他:“看,鼕鼕塗的紅綠燈,雖然有一點弄髒了,但是是他自己完成的,給他拍拍手吧。”
第三次的美術活動,還沒等他向我開口求助,我先鼓勵了他,“鼕鼕,這次你不需要老師幫忙就能自己完成的對嗎?”他點點頭。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每個幼兒都要自己獨特的地方,有的幼兒畫畫好,有的幼兒唱歌好。老師應該瞭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幫助幼兒在某方面中獲得成功和自信。讓他感受到“我很棒”。
幼師教育隨筆 篇12
“快來看一看,便宜大甩賣了。”“買一送一了。”我循著吆喝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孩子們在玩“地攤”遊戲。只見孩子們把桌布鋪在地上,上面放著幾件小衣服,熱情的“老闆”正在努力遊說娃娃家的“媽媽”給寶寶買一件。“媽媽”們有的在討價還價,有的在試穿衣服,不亦樂乎。有一位來觀摩的教師提出疑問,認為讓孩子在地上玩遊戲,既不乾淨,也顯得檔次不高。於是,該班教師進行調整,將“地攤”變成了精美的“貝貝童裝店”,店裡掛著各式漂亮的紙製童裝,站在門口吆喝的還是那位熱情的“老闆”。可不知為何“客人”少了很多,即使有少許娃娃家的“媽媽”進了童裝店,也只是買了衣服就走,與“老闆”的互動明顯減少。“老闆”見客人很少,一會兒在這兒跑跑,一會兒到那兒跑跑,顯得有些無聊。
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遊戲環境並不是越高檔越吸引幼兒,遊戲材料也不是越精緻越受幼兒歡迎。遊戲是兒童生活經驗的反映,在兒童經歷過的事情中,只要是他們體驗深刻、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在他們的遊戲中反映出來。我園地處城鄉交接處,孩子們對於去時尚童裝店買衣服的經驗很少。而對“地攤”比較熟悉,因為我區商業街就有一個大型的地攤夜市。不僅如此,“地攤”買賣形式相對簡單,便於幼兒遊戲,因而“地攤”遊戲更受幼兒歡迎。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再現,幼兒的相關生活經驗越豐富,遊戲的內容也就越充實,孩子對遊戲也就越感興趣,越投入。因此,很多時候我們要重視幼兒自發生成的遊戲,觀察他們的經驗和需要,儘量順應幼兒的遊戲情節,而不是轉移。在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遊戲中,無需高檔的遊戲環境,無需精緻的材料,孩子就能自主、自由地表達已有經驗和建構新的經驗;而在遠離幼兒生活經驗的遊戲中,幼兒只能在教師主導下被動活動。我想,教師需要做的是,尊重幼兒的遊戲,善於觀察並能適時介入,以推動幼兒遊戲的發展。
幼師教育隨筆 篇13
我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很普通的人。回眸往事,大量的日子,很顯然一直在做一些小事,一些極不起眼的小事,有時怕小事也做不好,也做不到位,一味地把小事當做大事來做,因此,並沒見的工作上有什麼起色,反而以前工作中小事也沒做好,只是工作也做不好,甚至把一件大事給弄垮了。
因此,我想到了“細節決定事情成功的”——這是一篇網上文章說的。真的有時往往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做不好,就影響整個事情。
——“細節”在成功這與失敗者間究竟有多大差別?由此想到: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只是很多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你能做,我也能做,他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就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用心功夫。用心工作了,效果就會好的。
——懺悔。在以往工作中,往往看不到細節,考慮粗淺,經驗少,困難多,甚至有時不把小事當回事,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在工作中很不用心,有時在工作中缺乏熱情,沒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只是把領導分配給自己做的工作做好,在盡心、盡力,用心上缺乏幹勁。
——決心在以後工作中,把每天簡單的小事用心千百次地努力地去幹好,注重細節,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把每天的小事千百次地做好,在自己的崗位上負好這個“服務”責任,給老師、給孩子創設富有溫馨、安全、健康、快樂的環境,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好每一個孩子,把它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讓每一個生命都享受到陽光。
一切從愛開始,只為做的更好,做得永遠比別人期望的要好。
幼師教育隨筆 篇14
每個幼兒園都有那麼幾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們總讓老師們頭疼不已。前些天,在園裡看到老師正在批評那幾個調皮的孩子,不由得想到,我們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面對三四十個孩子,上半天課下來,再遇上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難免會生氣、會動怒,經常口乾舌燥。老師的嘴巴一停下,他們就不約而同的吵起來了,很難安靜下來。他們不是與老師過不去,而是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身心特點,自制力差,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語。而且現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條高壓線,誰也碰不得,特別幼兒園孩子年齡小,更易發生意外。因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馬虎。
很多人都覺得當一名幼兒教師是很輕鬆、很快樂的事情,不過,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快樂,又有很多的無奈。但我要說的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調整心態做一個快樂的、稱職的、孩子喜歡的幼兒園老師。
沒錯,同樣是幼兒老師,有的就每天都是笑呵呵的,有的卻整天愁眉苦臉,怒目而視,但這都是取決於心態的。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有足夠的愛心,就能做到熱愛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我們不妨以輕鬆的態度對待工作,用自己喜歡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去研究,寫真實情感的教育隨筆,享受孩子的純真,享受家長的信任,享受領導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體驗快樂。
我常常想,有的時候,向孩子一樣,保持一份好奇心,對什麼事情都有一份探索精神,這會促使我們更主動、自覺地吸收新資訊;會使學習成為源自內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強求;會使我們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
幼師教育隨筆 篇15
在任何教育中都有獎懲兩種手段,兒童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於兒童年紀小閱歷淺,獎懲的教育效果一般更為明顯。但是,也正由於兒童不成熟,才更應以正面表揚為主,運用懲罰手段要慎之又慎。
兒童時期是犯錯誤最多的時期。與成人的明知故犯不同,兒童犯錯誤往往是出於好奇或無知,有些時候也與控制不住自己有關。
對待兒童的錯誤,輕易的採取懲罰的手段,往往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因為你沒有給他希望而是使其絕望。教育工作中發現,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時候。既然一切手段都是為了教育,自然應當選擇最佳手段,爭取最佳效果。我在處理兒童錯誤時,首先給幼兒以申訴權,讓他從容的講明錯誤是怎樣發生的。其次,幫助兒童認清錯誤的性質及其危害。這個過程有時會創造奇蹟。
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有沾染劣跡的兒童,他們不如一般孩子那麼單純,是否應該一律採取寬容的態度呢?老師一般不應機械行事,該懲罰時一定要懲罰,懲罰畢竟也是一種教育。但是,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是尚未成熟,更為獨立的人,不可用藥太重,而應善待孩子!
幼師教育隨筆 篇16
孩子們即將進入大班了,在各個方面,比如表達上、操作中明顯比以前更加老練了。但現在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還很強烈,同伴間還不能很好的合作相處。有的孩子也是個性比較鮮明,不會表達自己的要求。
在我們班裡有個樂樂小朋友,個性比較特別。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經常不和同伴教師交流。
幼兒本身個性比較內向,家長也不經常與他交流,教師也沒特別關注他。
1、教師要多關注幼兒的在園表現。
幼兒在園的表現,教師要給予多多的關注。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多和幼兒交流,碰到問題時讓他積極的解決,不懂的問題多問教師和同伴,不要逃避。同時,經常透過肯定、表揚的方式及時鼓勵他,使他獲得自信。
2、請家長配合。
教師要多和家長交流,把孩子情況告訴家長,讓家長注重孩子的身心,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3、多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
給幼兒多一些機會,多一些責任,讓幼兒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
這個學期下來樂樂的表現改善了不少,成長了不少。在幼兒園裡,他能學習主動和同伴,教師交流,融入到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家長也進步很大,學習著和樂樂交流,陪伴他的時間也多了。教師也經常和他交流,還會派給他一些任務。
幼師教育隨筆 篇17
人可以拒絕財富,拒絕風雨,確拒絕不了真誠的微笑。微笑可以拉近你我的距離,化解一些小的矛盾。曾經去過一所學校,在學校寢室門口掛著一面鏡子,旁邊寫著,今天你微笑了嗎?不論是誰走過這邊的時候,都會停下腳步,整理一下自己的儀容,對鏡子中的自己露出一個甜甜的微笑,給自己一個鼓勵。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也哭,我們何不用笑來面對生活,面對孩子,面對他人呢,一個微笑可以化解很多矛盾,給人鼓勵。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面對著年齡較小的孩子,孩子小難免磕磕碰碰,有些家長不理解就會來找老師,其實我們也不願意孩子受傷,如果我們硬碰硬的話,對誰都不好,要是我們換一種方法,大家就會小事化無。就像前幾天,晨晨自己摔倒了,頭撞在桌子上變的淤青了,老師當時跟晨晨的爸爸說了,他爸爸說男孩子,受點傷沒關係,就帶著晨晨離開了,第二天,晨晨的媽媽來送他,我就感到晨晨媽很生氣,我就趕緊笑著去接她,開始我並沒有說話,就聽晨晨媽在那說,等她說完,我就跟耐心的跟她解釋事情的經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保持著微笑,儘管她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我一直笑著面對她,反而讓晨晨媽不好意思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太著急了,說話有點衝,說的話別往心裡去。”我對她說:“晨晨媽,對不起,跟您製造不愉快了,看到孩子受傷我們也心疼,我們一定注意的,也謝謝您的包容和理解。”後來,聽別的家長說起來,可能是晨晨媽說的,“人家老師脾氣真好,我說的那麼難聽,老師都沒生氣,還笑著跟我解釋,把孩子交給這樣的老師放心”,聽到這樣的話,我感到欣慰,同時也慶幸自己的處理方法,如果當時冷臉相對的話,矛盾肯定升級。
人與人之間往往是因為一些小摩擦造成的誤會,我們何不微笑面對,給孩子一個微笑,讓孩子得到鼓勵;給同事一個微笑,讓他感受到你的友好;給朋友一個微笑,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愛,家人一個微笑,讓大家和平相處。何況,笑一笑還十年少呢。
幼師教育隨筆 篇18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說起陶瓷,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既然我們是中國人,既然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何不讓這些孩子接觸它呢?於是幼兒園在幾年前就開設了特色課程——陶藝。
對幼兒陶藝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一批批的孩子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都獲益良多。
快樂
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去陶藝……”
話音未落,孩子們拍著雙手連忙叫好。
老師問:“為什麼這麼高興?”
孩子說:“因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一邊說還一邊傻傻地笑著。
玩泥巴是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在每一個孩子的眼裡,世上的萬物只分為好玩與不好玩,而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每當孩子們來到寬敞的陶藝室,透過隨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組合創作了一件件作品之後,他們所享受到的快樂不正是他們所盼望擁有的嗎?
自信
當孩子發現自己不會製作的時候,嚷嚷著說:“老師老師,我不會。”老師會親切地告訴他:“你行的,試試看吧!”
當孩子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需要老師幫忙時,老師會主動地伸出大手。
當孩子完成作品時,不管是粗糙還是精細,老師都會對著所有孩子大聲地說:“你們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錯!”
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就越是充滿童趣的美。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後,一定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溫馨
老師:“明天,我們將開展親子陶藝製作比賽。”
孩子們開始議論紛紛。
老師:“記住,先和爸爸媽媽商量製作什麼,明天才不會手忙腳亂哦。”
第二天,陶藝室裡擠滿了大人與小孩,在大手與小手的共同努力下,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出爐啦!
大人們揣著兒時的夢想與孩子一起製作一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動手的過程又是親切的、溫馨的。這對親子關係的促進起著重要的作用。
想到陶就會從心裡微笑出來,還會想到莫名其妙的聯想:樂陶陶、淘氣、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愛的字眼兒,叫人喜歡,我想古人一定也有同樣的體會,才會把tao發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機靈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裡,沉浸在陶的世界,享受著陶的感覺,不禁感嘆:China,我愛你!
幼師教育隨筆 篇19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為人才培養奠基的艱鉅任務。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鼓勵孩子去標新立異,努力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訓練孩子的創新能力。
今天上午,在組織綜合活動歡樂的元宵節時,許多孩子都把逛花燈的歡樂場面和感受透過美術表現出來,當我走到佳音身邊發現她畫的盡是坦克車、大炮、戰鬥機等,我似乎有點不滿意,心想這麼歡樂、祥和的節日,你的畫火藥味怎麼這麼濃。但是我轉念一想還是聽聽她有什麼想法。於是我輕聲地問她為什麼這樣畫,她興奮地說:“老師,這是解放軍叔叔開著坦克在裡面點燈慶祝元宵節;這是空軍把戰鬥機的燈都開著把天空照亮了,他們也在慶祝元宵節;還有……”。聽!孩子的想象力多麼豐富,我真的很慶幸剛才有耐心傾聽佳音的想法,才沒有傷到她的自尊心,同時也讓自己傾聽到其內心的語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切忌說“你怎麼這麼煩呢!”“你沒看我正忙著嗎,一邊玩去!”“你真傻!”等傷害幼兒自尊心的話語。當孩子提問題或與你談話時應該放下手頭的事情,做出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的姿態,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促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
又如:《奇妙的繩子》創新主題活動中,孩子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繩子隨處玩,任意在手中擺動,一會兒變成搖擺的樹枝、一會兒變成風吹的小樹在晃動、一會兒變成小朋又在跳舞,一會兒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活動中,讓幼兒在玩繩中探索積累,層層撥開層層發散,由一點向多點想象,採用層層遞進的時間讓幼兒層層創新層層發展,有體驗到模仿到創新的結構動靜結合,給予孩子充分想象、創造和自由表現的空間,充分錯金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嘗試繩子的多種玩法。
幼兒的創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驅動,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自己最忠實的支持者。因此,教師應瞭解、認識、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老師是可以溝通的,是對其充分支援和合作的,從而大膽地去創造,激發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更加自信、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萌發創造的激情,表現自己的感受。
幼師教育隨筆 篇20
子睿是個聰明、調皮的孩子,但他非常的愛哭,一點小事哭起來沒完。
新學期開始班裡又招了許多新幼兒,由於不適應接連幾天哭個不停,子睿也跟著他們哭個不停。直到新幼兒都不哭了,他還是哭。為此我與家長溝通了許多次也想了許多的辦法,都無濟於事。可不知怎麼回事這兩天他變得非常的乖巧,我感到非常的欣喜也感到奇怪。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天放學後,子睿的媽媽來接他時對我說:“王老師,你感冒好了嗎?”聽了她的話我不覺一愣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感冒了?”“我們子睿告訴我的,他說我們王老師生病了在打針。”我還對他說:“以後你別哭了,你再哭你王老師一生氣就會住院的。” 子睿他這幾天是不是很乖了。
聽了她的話我的心頭一熱,多可愛的孩子呀!撒下春風方能收穫秋雨,讓我們給孩子多一點愛,那你將會收穫更多的愛。
幼師教育隨筆 篇21
開學嘍!開學嘍!終於等到開學了!小朋友們回到熟悉的幼兒園,看到熟悉的小夥伴,感覺真親切!愉快的寒假過去了,小朋友們,你們過得開心嗎?
新的學期你們一定進步了對不對?因為你們長大了!再經過半年的幼兒園生活,你們就要背上小書包,戴上紅領巾,成為一個光榮的小學生,真希望快樂的幼兒園能成為你們心目中永遠的樂園,成為你們一生中最美的回憶!
在本學期,你們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我們老師會真誠的幫助你們,讓你們學會獨立、學會堅強、學會做人。在你們成長的道路上,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你們要學會勇敢地去面對,老師和你的爸爸媽媽都會在你的身邊支援你們,鼓勵你們,讓你們能夠快快長大。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努力吧,孩子們!加油!
更要感謝家長朋友們,是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幼兒園的信任,讓你們的孩子能在這裡接受他們的啟蒙教育。孩子是你們手心裡的寶,同樣,在我們老師的眼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會認真的培育、關心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順利度過幼兒園大班的最後階段,為上小學奠定基礎。同時也衷心的感謝家長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援。您的信任會讓我們更加努力,共同的責任使我們牽手成了朋友。每天早晨,看見您信賴的眼神把最摯愛的寶貝託付給我們時,神聖的使命油然而生!
您的孩子將在這裡自主而快樂的學習著,看著您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和您有著同樣的喜悅!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的手握的更緊,瑣碎、繁忙、責任重大的幼兒教育需要您的支援和理解,更需要您的通力合作。
讓我們家園共育默契、和諧,讓我們為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共同努力!
幼師教育隨筆 篇22
一直以來,我喜歡帶孩子們做遊戲,一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就是角色遊戲。一聽到我說:“我們現在玩角色遊戲”一個個興奮的大喊“哇塞”,非常高興;二是:我發現角色遊戲的“力量”真是大,他可以不費多大的力氣把平時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喜歡獨自玩耍的小朋友吸引到大家中間來,他可以把性格十分內向,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變成一個“小喇叭”。
我用四十張白紙,疊成了四十架紙飛機,發給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帶著他們排著長長的隊伍,“飛機要起飛了”,孩子們歡呼著,“飛機如何飛起來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飛機是迎風起飛和降落的,飛機起飛時,它所獲得的升力和氣流速度有關係。如果是迎風起飛,氣流速度就是滑跑速度和風速的總和,此時,所產生的升力就比較大,於是藉助風的阻力來減少飛機的速度。,所以同樣滑跑較短的距離,飛機就可以著陸了,而且迎風起落時,飛時不容易受側風的影響,會更加安全”。孩子們露出好奇的眼神望著我,我告訴他們,飛機帶著人類飛上了的天空,是美國一個偉大的發明家萊特兄弟,1930年他們設計的“飛行者號”試飛獲得了成功,就是人類的第一架實用飛機。它的結構是由方向舵控制踏板、控制桿、副翼、滑輪、駕駛艙、機身,升降舵、尾翼,還有起穩定作用的安定翼等組成。看著孩子們對飛機這麼有興趣,這麼快樂,我也不由自主的叫起來“飛機起飛了!”孩子們高興地舉起自己的紙飛機在操場上跑著、跳著、叫著、歡呼著!飛機飛起來了,飛機飛起來了……看著孩子們歡呼、快樂的樣子我欣慰地笑了。一個小紙飛機引發了孩子們的遊戲興趣和簡單的遊戲行為,我們一定要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玩具,創造良好的遊戲環境,創造能安靜的獨自遊戲,互不干擾、干擾較少的環境,便於孩子們大膽地操作,擺弄和模仿。
透過“小紙飛機”的遊戲,我認為孩子是生來好動的,遊戲是幼兒園的自然“活動”,有興趣的、活潑的運動,兒童在遊戲中不知不覺的會將他的全部精神拿出來,可以鍛鍊孩子們的筋骨,幫助消化,促進迴圈,最重要的是滿足了孩子好動的特點,把遊戲看作符合幼兒天性的自然活動,教育追逐自然,適應自然,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快樂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和幸福,憂愁的情緒還會給孩子帶去苦悶和痛苦。因此,我們應當讓幼兒遊戲,讓幼兒感受到遊戲中的歡樂,同時感受到遊戲中與同伴交流的快樂,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經驗、常識、思想和健康。
從一個小紙飛機的遊戲做起,我每次帶著孩子們玩一次遊戲,就累積了更多的經驗,讓孩子們在幼兒園中度過快樂的童年!
幼師教育隨筆 篇23
在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候,我都會或坐著大椅子上或站在教室的中間看著孩子們遊戲。沒過多久,孩子們遊戲的聲音就會越來越響,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通常,我都會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對著孩子喊幾遍“請寶寶們安靜點”,但情況沒有改變,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
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候會發出這麼鬧的聲音呢?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為了讓孩子們稍微安靜點遊戲,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在玩陀螺。當我走近時,孩子們的笑臉凝固了,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惶恐、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罰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麼玩得那麼開心,便什麼話都沒說,在那組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玩陀螺,可是現在陀螺只有3個了,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沒有了。所以暉暉想去玩區角材料裡磁鐵這份材料,但是被趙洋阻止了,趙洋說“老師說的,自由活動的時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你不能玩區角里的材料的。”“可以,我想玩陀螺的,但是你們不肯跟我玩,我只好玩磁鐵呀。”旁邊的翔翔也說“不可以玩的”。“可以的”。“不可以的”。於是他們的爭吵聲越來越響。瞭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我釋然了。我對孩子們說:“自由活動的時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沒有玩具的時候,也是可以玩玩探索角里的玩具的。
但是很暉暉沒有玩具的時候,你們為什麼不跟他一起玩呢,他也很想玩陀螺的。”趙洋聽了我的話,對暉暉說:“那我的陀螺和你一起玩。”“好的”暉暉開心的笑了。我連忙說:“你們在自由活動的時候,發生矛盾有問題的時候,自己來解決,但是聲音要輕輕地,不要影響到其他小朋友。”
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啟發。一方面,孩子的“矛盾”行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為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並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
幼師教育隨筆 篇24
我正在小房間裡整理材料呢,只聽錢老師激動地在外面喊:“楊老師,快來看呀!”我聞聲立即出去,只見錢老師的手裡捧著一隻小鳥,後面跟著一大群的孩子,大家都是一臉的興奮。
“快,找個東西把小鳥放起來。”於是我在櫥裡連忙找了一個簍子,錢老師把小鳥輕輕地放了進去,本以為小東西會在簍子裡撲稜撲稜飛個不停,可它竟然躲在簍子的角落一動不動,看著它的樣子真是好可憐。這時候,孩子們已經議論開了,給它吃什麼?小鳥生病了嗎?還是放它走吧……
於是,我抓住時機,參與了孩子的討論。
“小鳥一般都很靈活,不會輕易被人抓住的,這隻小鳥怎麼了?”
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想法:“它肯定是受傷了。”“一定是天氣太冷吧。”“它又冷又累。”“它可能吃得太飽飛不動了。”“也可能是它的身體太胖了。”……
“小鳥被我們抓來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又問。
“找點樹枝來,給它做個鳥窩吧。”“還要給它喂點吃的。”“找點棉絮給它蓋著吧。”……
瑤瑤說:“我們把它放走吧,真是可憐。”“對,放它走吧,它的媽媽、孩子會想它的。”“放走吧,它的家在大樹上。”“還是放走吧,它也是一條命呀。”黃宸的話倒是很像大人的口氣。
“放走。”“留下。”孩子們激動地爭執了起來,互不相讓。看著孩子們的爭執,錢老師說:“哎,早知道這樣不抓了。”
到底該怎麼辦呢?我讓孩子們舉手表決,最後同意把小鳥留下的孩子偏多,的確,這樣的小精靈,每個孩子都會非常喜歡,況且他們平時是很難看到接觸到的,這樣的選擇也是符合他們的天性,不管是選擇留下還是放走,孩子的心中一定是喜歡這隻小鳥的。
小鳥突然不停地飛了起來,在簍子裡東撞西撞地撲稜著,顯得無助極了,我說:“小鳥真的需要回家,我們還是放走它吧。”“不行不行!”施昕宏竟然大聲哭了起來,眼淚叭嗒叭嗒地往下掉,隨後,幾個女孩子也都哭了起來,錢老師準備拿著簍子往外走,他們竟然一下子圍了過來,把簍子抓得緊緊的,就是不肯鬆手,看著他們難過的樣子,我只好出來解圍:“那就讓小鳥在我們教室待上一天吧,施昕宏,你要記住中午給它餵食哦。”他們這才肯坐回位置。
正在這時,小鳥終於找到了出口,一下子飛了起來,從窗戶飛了出去。雖然孩子們有許多的不捨,也只能接受了。
突然想到前幾天看過的一篇文章《放棄和擁有》,和剛才發生的一切相像極了。於是,我找了出來,讀給孩子們聽,文章說的是一個捕魚人在大海里捕到了一隻海龜,他喜歡極了,於是把它抱回家,把它放在床上,給它蓋嶄新的被子,給它喂美味的食物,對它溫情脈脈地說話,可是,海龜只顧著淚流滿面,漁夫問:“我是多麼的愛你,寶貝你,你為什麼還要哭?”
海龜說:“可是我的心在大海里,那有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快樂在那裡。”漁夫捨不得放走,因為愛它。可後來看著海龜日漸消瘦,漁夫終於放走了它。海龜慢慢爬走了,漁夫哭了。可是一年後的,海龜竟然很多次地爬到漁夫家敲門來看漁夫,漁夫說:“當我企圖永遠佔有你時,卻絲毫無法打動你;當我放棄你時,卻擁有了你。”
孩子們入神地聽著我講,他們似乎有些明白了,激動的心情也慢慢平靜了,我順著故事問孩子們:“如果有人把你們帶到別人的家裡,給你們好吃的,好玩的,但就是不能見到爸爸媽媽,老師和小朋友了,你們願意去嗎?”孩子們的頭都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意外飛來的小客人,意外地給了孩子心靈的震感,意外地給了我一次生命教育的契機。也讓孩子們意外地收穫和感動。
幼師教育隨筆 篇25
新教師入職暑期培訓結束了,短短的四天給了我們龐大的資訊量的衝擊,老師們的話語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慢慢體會。短短四天的培訓,讓我彷彿回到了大學時代,有統一的上下課時間,一起聽講座的教室,一起吃午飯的同學,課後大家閒聊,一切感覺那麼好。暑期的過度放鬆讓剛培訓的我有點不能適應,總是覺得睏意綿綿,不過每次的講座都很吸引我,每位老師的人格魅力都讓我感動,四天的學習生活很充實。
回顧這四天的學習,每位老師的真誠交流引起我們心靈的震撼。作為教師,這一職業身份的特殊性與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幹好這一職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師德的提升。“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應該對孩子付出無私的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豐厚的文化素養,注意與時俱進。教師應以身作則,孩子喜歡關注教師、模仿教師,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良好的個性習慣影響孩子,切實做到為人師表。
師德的底線是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孔子說過:“有教無類”,古人尚且悟出,何況我們現代人呢?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教師應該尊重這一人類的神奇——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教師對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盡心盡力,不管聰明的還是笨拙的,聽話的還調皮的,漂亮的還是一般的,因為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有存在的不同意義。教師應該看出孩子之間的差異,尊重這些差異並且為他們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成長道路。
魏老師的人生經歷讓我聯想到一部影片,很小的時候看的,不記得名字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電影裡有個苗苗老師,孩子們很喜歡她。於是又上網搜了搜,重新看一遍,好多場景都讓我觸動。苗苗老師的初衷也不是教師,但是最後她卻愛上了這個職業,而且做得很成功。一開始她也有困惑,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無計可施,扯著嗓子喊也沒用,於是向老校長請教,原來當一個老師的奧秘是心,待她慢慢去這樣做後,才逐漸體會到這是一顆愛孩子的心。影片中的那群孩子也是參差不齊的,有個小女孩是結巴,有幾個男孩兒到處欺負人、捉弄老師,還有個孩子愛撒謊等等,苗苗老師始終用心去關注她們,相信他們,幫助他們,保護他們幼小的純潔的敏感的心靈。她真正做到了走進孩子們的世界並且和孩子們做朋友,她尊重每一個孩子以及他們之間的差異,對每一個孩子付出百分之百的愛。
很喜歡影片中老校長說的一句話:“只有心靈純潔的人才適合當老師。”這不就是今天我們所強調的師德嗎?讓我們像苗苗老師那樣用一顆純潔之心去愛我們的孩子愛我們的教育事業。雖然我們還很年輕,但是我們要有信心做好這個工作,成為一個可親可愛的老師,因為我們有很多同樣熱愛教育事業的前輩們幫助我們、鼓勵我們,只要我們努力用心去做,相信孩子的眼睛是公正的,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的愛,以愛換愛......
幼師教育隨筆 篇26
新學年開學,我又迎來了小班的孩子們。考慮到小班孩子剛入園會出現分離焦慮,我特地在開學前的家長會上向家長們就此現象作了充分的講解,介紹了一些簡單的應對方法。開學初雖然有的孩子也會哭泣,也會焦慮,但是他們會期待地等著“下午四點鐘”,唸叨著“下午四點鐘,媽媽會第一個來接我”來安慰自己。看來,開學前的“預防針”還是很見效的,我不由地鬆了一口氣。
焦慮的順順
開學後的第三天,順順媽媽焦急地給我打來求助電話:“何老師,順順在家裡成天機械地重複同一句話,晚上要拉著外婆的手才能蒙朧入睡,還時常驚醒,怎麼辦……”
“老師,一起!”“外婆什麼時候來?”“不要睡覺好不好?”……在幼兒園裡順順不停地重複著相同的幾句話,一邊抽泣,一邊不安地拉著我的衣服,不允許我離開他的視線,也不願意坐在他的小椅子上。順順的午睡也是在迷迷糊糊中進行的,每天大約也只有半小時,只要我從他的小床上稍稍挪一挪身子,他就馬上跳起來:“老師不要走!”接著就是大聲哭泣和無休無止的“……好不好……什麼時候來……”如果有陌生的老師或高鼻子藍眼睛的外教進入教室,順順更是恐懼地蜷縮在我身邊,驚恐地哭著重複:“老師,一起!老師,一起!”我完全被順順死死地拖住了,分身乏術。望著滿頭大汗、精疲力竭卻依舊驚恐焦慮的順順,我有說不出的心疼。從教近二十年從來沒有遇到過分離焦慮反應如此強烈的孩子,怎麼辦?
我開始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瞭解到:分離焦慮是幼兒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突然離開了幼兒的視線,幼兒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裡?我要找媽媽!幼兒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幼兒缺乏安全感有關,它促使幼兒去尋找他所親近的人,或者發出訊號,呼喚媽媽的出現,這是幼兒尋求安全感的一種有效方法。焦慮中的幼兒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有時甚至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這些平時最能引起親人關注的行為,現在成了幼兒用來呼喚親人的一種方法。此時其他活動自然也就進入不了幼兒的視線。
同時,我還考慮到幼兒的強烈反應可能與家庭的教養方式有關。於是,我和順順媽媽進行溝通,瞭解家長的個性、教養方式,分析順順的氣質型別。
順順非常聰明,但是從小體質較弱,一旦發高燒,就會出現驚厥現象。此外,他對痛、癢、熱等感覺特別敏感。如果手上有小傷口,他就會不停地哭泣,並且要求媽媽和外婆陪伴。順順的爸爸長期在國外工作,順順在外婆和媽媽的呵護中長大。尤其是外婆,對順順非常關注,順順幾乎從來都沒離開過外婆的視線。即便是順順到早教中心參加活動,外婆也在窗外守候。順順不太出門、接觸陌生人,很少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機會,也從沒有離開過媽媽,甚至沒有出過遠門旅行。順順始終生活在他熟悉的環境裡。
順順第一次離開媽媽,特別沒有安全感,對未知的生活方式充滿擔憂和恐懼,對教師也不信任。加之媽媽和外婆每天憂心忡忡的神情,深深感染著敏感的順順。每天來幼兒園對順順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制訂互動要點
經過分析和反思,我制訂了與順順本人和其家長等人的互動要點:
1、仔細觀察順順的表現,尋找他在幼兒園裡的快樂片段,找到能讓他開心並暫時忘記緊張的“開心點”和讓他擔憂和不安的“緊張點”,尋找對順順有效的方法,總結有針對性的干預手段。
2、經常和順順媽媽溝通,和媽媽一起詳細分析順順在幼兒園的一些細節表現,透過具體事例分析、探討有效的干預方法。
3、付出更多耐心,及時給予關注,讓順順對教師逐漸產生信賴,確立安全感。說服自己,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及時回應順順重複的同一句話,減輕他的焦慮。
4、在一日生活中,嘗試讓順順對依賴逐漸“脫敏”:讓他從緊緊黏著我→可以離開我,在1米範圍內幫我取東西→在我的注視下坐著玩→讓順順在看得見我的視線範圍裡活動→我能短暫離開順順的視線去照顧別的孩子。
5、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鼓勵順順媽媽瞭解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獲得家長的理解、支援私配合。
順順需要我長期耐心、細緻地觀察和幫助,我在心理上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順順的進步
吃午飯的時候,和順順同桌的可可又開始“作”了。一會兒嫌飯太多,一會兒不要吃胡蘿蔔、不要吃湯裡的蔬菜……伴隨著可可的大哭和嘔吐,順順也緊張得滿臉通紅,喃喃地重複著:“我吃的,我吃的……”接著也嚎啕大哭和嘔吐起來,最後還傷心地說:“我要吃飯的……”
幼兒間情緒感染的現象在順順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同時也說明順順內心很希望進步。看來,要儘量避免同伴在順順面前的強烈情緒表現。於是,我把順順的座位換到了吃飯特香、情緒愉快的小小身邊,讓同伴的愉悅情緒給順順帶去輕鬆的心情和好胃口。
在同伴的感染下,順順也開始像小小那樣鼓起小腮幫子香香地咀嚼飯菜,有時還會自己捧著小碗大口地喝湯。儘管挑食的習慣還是有時會讓順順皺著眉頭,撅起小嘴,但在我積極地鼓勵再配合適時地喂幾口飯後,每天午飯時順順便變得輕鬆自然起來。
又要游泳了,這是我最頭疼的環節,因為需要花多一些精力去照顧班裡大部分孩子,所以我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順順身上。悶熱的更衣環境加上不會自己穿脫衣服的著急、對下水的恐懼、對男教練的畏懼……這一切讓順順更加焦躁不安。順順常常滿頭大汗地拉著我的衣服嚎啕大哭,焦慮地重複同一句話的現象便會加劇。
每次進游泳池之前,我都會加倍耐心地對順順講:別的小朋友都需要何老師的幫助,你要學會等一等,我會來幫助你的……等一會兒在游泳池裡,你就和我在一起,我陪你站一會兒,再到水裡去玩……不管順順是否能理解,我總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我的話:我一邊滿頭大汗地照顧著大部分孩子,一邊及時回應著順順的哭喊……
終於,順順願意等一等了,儘管紅著眼圈,眼淚汪汪。進入游泳池後順順也願意試著下水,雖然遠遠地離開男教練,雖然站在水裡緊緊拉著我的手,但是,我卻很開心,畢竟順順進步了!他開始學著控制自己不安的情緒,開始信任我了。
看來,教師在幼兒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時對其行為給予包容和理解,以及給予及時地回應和耐心安撫,就能帶給幼兒像母親一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經過一段時間,順順漸漸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開始趁他不注意悄悄離開他,站在離他有些距離的地方和其他小朋友說話、做遊戲,但是依舊時刻注意著順順的表現。有幾次,順順可能玩得比較專注,竟然沒有注意到我的離開。等到他意識到抬頭尋找我的時候,沒等他著急,我就很主動地叫他“順順,我在這裡,正看著你玩呢”。順順心情好的時候,會很配合地點點頭,繼續他的遊戲。
於是,我開始嘗試著拒絕順順的某些過於依戀的要求。“你自己去小便,我會在門口看著你。”“到我的桌上幫我拿一本書好嗎?”“自己試著吃幾口飯,然後我再來幫你!”我發現,時不時地提些小要求,順順還是能夠接受的。這樣也更有利於他大膽地去嘗試獨立活動。
可是,剛適應了一點點,順順就生病請假了,我很擔心:順順好不容易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在家呆幾天後會不會又回到原來的水平呢?我及時和順順媽媽進行交流,說出了我的想法和計劃。於是,我利用休息時間,給順順打電話,和他聊天,關心他的情況,使順順對我產生親近感,讓他不忘記幼兒園的生活。順順媽媽也很配合,每天在順順面前提及我和小朋友,還讓順順在家裡畫了一幅畫快遞到幼兒園。更可喜的是,順順不再說“不上幼兒園”了。
我充滿期待地等待著順順重新回到幼兒園,並決定幫助順順逐步建立自信,讓他早日在心理上獨立起來。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幼兒早期的經歷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早期所遭受的創傷或挫折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幼兒就會受到壓抑,負面情緒潛藏於幼兒的內心就會形成無意識的影響。因此,幫助幼兒快樂健康地成長,最終成為獨立的個體,是我們必須關注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我相信,童年時代教師給予幼兒的關愛與真心付出,將是幼兒一生最溫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