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見聞日記

清明節見聞日記(通用28篇)

一天又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讓我們今天做個總結,寫一篇日記吧。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見聞日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我們照常回老家祭拜爺爺。

陽光明媚,我們把祭品弄好之後,手拿鋤頭、鮮花走著陡峭的山路上了山,找到爺爺的墳墓,我們肅然起敬。開始清理了!我們把周圍的雜草用鋤頭清理掉,在墳上培上新土,插上嫩綠的“清明柳”,把親手採的鮮花放到墳墓周邊,把燒肉和糕餅放好,再把酒杯擺整齊,然後把香燭放好,把爆竹掛好,一切準備完畢。倒上燒酒,我們開始給燒爺爺冥幣,接著,我們手拿著香,把它點燃,排好隊跟去世的爺爺說說話,讓他在天國的那一邊過得快樂、安心。開始放爆竹了,一點火,“啪啪啪……”的爆竹響聲震耳如聾!我們不得不把耳朵捂緊!

不知不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們也得走了,明年的今天再見,我親愛的爺爺!

我們在緬懷祖先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

今天,我和母親和奶奶一起去神龍公園踏春。

我們下了車,走過小路,走過飯館,就來到了樹林。幽靜的森林裡因高大的樹而感到舒服,因花美花香而感到美麗,因小草而感到生機勃勃,樹撐開了傘,為大家送去清涼。

我們又繼續沿著小徑,來到了一個小草坪,許多人正在玩耍、做操、踢球,風呼呼的吹著,小草被吹得彎下腰。

我們上了橋,站在上面看著這美麗的景色,像我已沉浸有之中了,我看得出神,美麗的小湖水平如鏡,小魚歡快的遊著,它們搖搖尾巴,湖面上就晾起波紋,我真想玩一玩水啊!但又生怕破壞這美麗的畫卷。

我們沿著湖邊的堤壩,看著湖面上的小船,旁邊唱著鳥叫,風吹著我的臉,真舒服!我心裡想:要是一年四季都是這樣,那該多好啊!

多麼美麗的春天!為了保護、愛護它,就要讓我們一起行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媽媽帶著我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後,吃完午飯,下午時爺爺、奶奶帶著我和妹妹去東湖玩耍。

到了東湖,那裡有一個大大的湖,湖面上白鵝成群,像一片片潔白的雲朵。走到公園裡面,有一個高高的山,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去爬山了,妹妹太小,爬不上去,還得爺爺抱著。到山頂,那裡的陽光很溫暖,向遠方看去,黃燦燦的一片,好像太陽的光芒灑在了大地上,爺爺告訴我說:“四月到了,油菜花開了”,然後我們就下山了,回家去了。

我今天玩的很開心。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4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那個要的節氣,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後來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了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了清明節的一個習俗。

“這車堵得要命,什麼時候才能到呀?”一大早就爬起來去給姥姥掃墓的我記得大聲問道。今天是清明節,這車大部分都是去給親人上墳的……

隨著剎車的聲音,車子停在了百陵園的停車場。到了這裡大家的心情都想著灰濛濛的天空。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濃濃的燒香的味道,又給這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增添了幾分溼溼地、柔柔地情感,這讓人想起了杜牧的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從大家那憂鬱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強忍著不讓留下的淚珠,他們是在思念失去的親人,還是在懷念從前的日子?

來到姥姥的墓碑前,我深深地鞠了三躬,表示我們大家都很想她、很愛她。雖然我沒有見過姥姥,但親愛的姥姥一定會在某個地方關注著我的成長……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5

我們奉化老家有句俗話說:“清明麻餈立夏團”。清明節一到,家家戶戶都要做麻餈。麻餈是清明掃墓的主祭品。每年清明節爺爺奶奶都會等著我們回去,全家人一起做麻餈。

早上,天一亮我就起床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做麻餈。勤勞的奶奶一早就上山把艾草採好了,她把艾草焯好和蒸熟的糯米攪拌在一起,然後倒進一個大大的石臼裡。爸爸和爺爺一起搗,爸爸拿了個木杵用力搡,爺爺站在邊上一邊蘸水,一邊翻,父子倆配合得可默契了。不一會兒,糯米和艾草就合二為一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青團了。最後終於輪到我了!等爺爺把艾草團一塊塊地擰下來,我就把它搓圓、壓扁,再撒上松花粉。一個裡青外黃,散發著濃郁清香的麻餈就這樣完成了!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6

今年的4月4日是我們祖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紀念先人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趁著放假,我和爸爸、姑姑、奶奶回去老家掃墓。

我們從家裡拿了鋤頭、鐵鏟、刀、香、紙錢、供奉品,就出發了。我們家的祖墳在茂密的橡膠林裡。所以我們必須得小心蟲子與蚊子的叮咬。還有那些橡膠樹的膠水。首先拿刀墳墓周圍的草,砍完草之後,就用鐵鏟挖土放在墳上,之後奶奶叫我去挖草皮,而且我還要搬回來呢!

我看見奶奶拿著幾柱香插在墳旁,把供奉品放在香旁,然後燒紙錢,我立馬跑過去,叫奶奶拿一捆給我燒,紙錢燒光了,爸爸就放鞭炮了,一陣聲響過去後,鞭炮放完了,奶奶和姑姑拿了紅油漆來描紅墓碑,描完了,我特意看看香滅了沒,等香燒完了,我們這才收拾東西回家。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7

清明節那天,太陽很大,我和爸爸去找蜜蜂。我們在釣臺降村開始找,我們在路邊的山丘上找到了幾個大洞,我下去看了看,裡面沒有東西,我們就走了。我們之後前行到了澄照,我們就去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了蜜蜂,驚奇地叫起來:“爸爸,我看見蜜蜂了。”爸爸一聽,高興地不得了,但就是一看,看見了蜂箱,就是別人家養的,我們嘆了一口氣,只好去掃墓了。

我燒了很多紙,突然,一陣風吹來,把正在燒的紙吹到了草地上,此時火苗開始向周邊飛去,就要引發“森林大火”的時候,我把草給一點一點拔下來了。火最後撲滅了,我也回家了。

這天好險啊!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8

清明回老家,看見奶奶家養的雞很多,我很想抓一隻玩玩,但雞跑得實在太快了,無論我怎麼追都追不上。怎麼辦呢,我和二叔家的小妹妹想出一個好辦法,給雞挖陷阱。

我先找一個大鐵鍬,選定一個雞經常出沒的地方就開始幹活了。我很賣力,一會兒我就累得全身汗溼了。小妹妹接替我繼續挖,可是我看見她力氣小,揮舞大鐵鍬東一下西一下,根本沒什麼效果,她那哪是在挖呀,分明就是在玩嘛!於是,我只好親自上陣,讓她休息去了。剛開始,小妹妹還不高興,獨自在一旁生悶氣呢!在我們的努力下,終於挖出一個坑,但是太小了,我又繼續挖,然後在上面鋪上一些稻草和樹枝,撒些稻穀。就在我們躲在一旁,準備觀察哪隻雞會上當,踩上陷阱的時侯,爸爸喊我們去吃飯了。

雖然有點小失望,但挖陷阱真的很有趣。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9

時光如箭,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姑姑開車回老家為爺爺掃墓。

在路上,我透過車窗看見挺拔在路旁的鑽天楊,灰白的身軀泛出淡綠色,枝頭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溼潤的微風中輕輕擺動。嫵媚多姿的垂柳,飄起長髮,婆娑起舞。遠處綠油油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人們急匆匆的腳步,忙著去掃墓。踏青。

來到奶奶家,按照老家的風俗,奶奶在大門兩邊插上柳枝。我和爸爸。叔叔準備燒紙去給爺爺掃墓,路上三三兩兩的都是去掃墓的人。回來時媽媽已經做清明時大家都吃的韭菜盒子。

清明節是人們掃墓。寄託哀思的節日,我來年還要為爺爺掃墓。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家家戶戶上祖墳。”又到了清明節,我們一家又去山上掃墓。

來到山腳下,我一看,這車呀,人呀,多得跟看演唱會似的。我一邊爬一邊欣賞風景,看,映山紅都笑紅了臉,大樹們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好漂亮。很快我們就到了祖先的墳前,大人們都拿出祭拜祖先的菜和水果。我們一家人在那燒香拜祖墳,還幫祖先修理“房子”。

媽媽告訴我,在她小的時候,興的就是上墳的吃水果。每當清明節前的星期天,她們都會去祖先的墳前,祭拜祖先的時候,總會有人帶來各種貢品,順便就會分給她們吃一點,這對他們來說,就是的享受了。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1

清明節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祖母:“祖母,我們掃墓了沒有呀?”“沒呢!”祖母應聲道。“我們準備下就去。”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著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呢?”於是我詢問起父親來,父親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父親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從秦漢以後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2

清明節到,這是紀念先人的日子,也是掃墓的日子。

這天早上,我們早早地起床,天上下著小雨,我們無話可說,只好踩著泥濘的山間小路一步一步地奮力向上攀登。經過一番攀登終於來到爺爺的墳墓,我們在場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流下淚。奶奶遞給我一根香,香不時向外冒煙,那香味是那麼濃重,讓我一下子聞到這樣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手裡拿著香給爺爺鞠躬,表示我們對他的崇高的敬意。我拿起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爺爺的墓前。花籃裡的花都是白色的,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莊重,肅穆。

爺爺走,不會再回來,我們能做的就是過的幸福美好,讓爺爺放心!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3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大家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大家帶上清明果`紙錢,上山掃墓。

在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大家清明節到了。最有趣的要數吃雞蛋和剪頭髮了。

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吃雞蛋,雞蛋裡面還要放點蔥。因為蔥和聰是同音字,所以雞蛋裡放點蔥大家叫"聰蛋"也就是聰明蛋了。還有就是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剪頭髮,剪了頭髮會變聰明起來,所以大家稱"聰明頭"。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就是我們那裡的清明節,我愛這已有2500年的歷史和獨一無二的清明節。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4

大家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節並沒有並沒有下雨,老天像一點也不悲傷。不過,火辣辣的太陽並阻擋不了大家對親人的思念。

清明節,我和母親去放風箏發現街道兩旁又有了春的足跡。看野菊花探出了頭露出了笑臉,小樹發出了嫩嫩的枝芽。大家也脫去厚厚的冬裝,小鳥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嘰嘰喳喳的落在樹枝上。在不知不覺中,天色暗了下來。路旁燒紙的大家也多了,他們在是給天堂的親人送一些錢財、衣物。可大家這樣燒紙,不但汙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我認為,大家可以採取文明的行為來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

大家大多數認為這天是個沉痛的日子,可我不覺得,因為這天我可以放風箏,放飛心情。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到了,人們為死去的親人燒紙錢,在墳前擺上水果,祭拜親人和革命烈士。透過這樣的活動,寄託對遠去的親人思念。

在北京,祭拜革命烈士的人數不勝數。如不是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也不會過上如此安逸的生活。人們買了一束束菊花,放在革命烈士墳前,樹上系滿了黃紙條,那一張張紙條,寫滿人們對另一個世界親人的思念。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做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清明節這天,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啊!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6

今天是清明假期,天氣特別好,我們一家三口去春遊。

先到了古石龍,我們一下車就聞到了芬芳撲鼻的野花味,我們被燦爛的陽光沐浴著,所以我們的心情很舒暢。進門先看見一道牆壁上刻著十條龍,龍王很大,外貌兇猛。龍王的九個龍子個個小巧玲瓏,外貌可愛。傳說中,觸控它可步步高昇,財源滾滾。牆壁的反面刻的是古石龍的傳說,有好多好多字,可我幾乎一個都不認識,因為全是繁體字。我們繼續往裡面走,看到了羅敷潭,傳說是石龍嬉戲的地方,湖水清澈見底,魚蝦蹦跳,真想抓幾隻!穿過走廊就到了龍館,只見好多巨大的石龍張牙舞爪,真是帥氣威猛。龍王的龍頭特別大,兩個龍角朝向天空,幾乎有三層樓那麼高。我們還往龍館的許願池裡投硬幣,可是每次都投不準,不過我媽媽還不如我呢,接連幾次都是直接就把錢扔進水裡了。看完龍館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古石龍,趕往下一站——紫山!

以前只聽說紫山很高,今天真正的體驗到了紫山的高度。我和爸爸媽媽登了好長時間,才發現只登了三分之一,我們又登了好久,累的汗流浹背,終於登到了山頂!從山頂往山下看,好高好高啊,我站在邊處腿都顫了,生怕摔下去。白雲就在我們身邊,看著遠處的村莊,使我想起了一個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我們在山頂上到處玩了玩,吹著涼爽的風,感覺很愜意。我們下山的時候感覺比上山還累,腿都發軟了,不過我們體力都還好,很快就下來了。

這時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天漸漸的黑了下來,我們結束了這一天愉快的旅程。回家的路上,我們還談著古石龍和紫山優美的風景和動人的傳說,心想我們下次還會再來玩的!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7

清明節即將的時候,我們週六、周天上學沒放假。我問媽媽這周為什麼這麼特殊,週六、周天要上課,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可是媽媽告訴我這隻上兩天學,其實週一、週二、週三要放三天假。我驚訝的哇了一聲!媽媽說這下你高興了吧。

我這三天假過的很好,第一天媽媽回老家上墳了,家裡只剩我和爸爸了,由於姐姐也去上學了,其實那天我也不是沒課,而是課外興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了一會,就去上課了,由於媽媽回老家上墳去了,因此我和爸爸只好坐公交車去上課,上完課我和爸爸準備回家,正走著了,爸爸告訴我今天的舞蹈課不上了,而且爸爸還是笑著對我說,其實是真的。我以為是爸爸和我開玩笑了,可是回到家媽媽正在看電視,我上完廁所,爸爸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見媽媽還不著急帶我去上舞蹈課,我就問媽媽,什麼時候帶我去上舞蹈課呀!媽媽說,舞蹈老師生病了,今天不去上課了。原來爸爸說的是真話!

清明節這天,閒著沒事。媽媽帶我去公園尋找春天。

我們一走進公園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蘭花,滿樹白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整個樹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沒了,就像一把開啟的白色花傘一樣。

接著我們又被桃花吸引。玫紅色的桃花,鮮豔的不能再鮮豔了。每一個枝頭都盛開著玫紅色的花朵,真有一種“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感覺。引來許多遊客來賞花、拍照。在河邊背陰處,一株桃樹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苞像一顆顆紅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我更喜歡著滿樹的紅珍珠。

我們又去尋找櫻花,可它已經開敗了。由於前幾天櫻花正盛開的時候下雨,美麗花朵被雨打下落了滿地,鋪在地上就像給綠色的草地蓋了一層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很特別和其它花都不一樣,其它花是五個花瓣,只有紫藤花沒花瓣,它長的像洋槐花的果實一樣;它長的方式也很特別,其它花是長在枝頭,而它是樹幹上冒出來的一簇一簇的。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樹枝包裹的嚴嚴實實,像有人給樹枝穿上了紫色的花衣服。

我還發現山坡上,大樹下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草。它悄悄地在那裡生長,開出很小很小的藍色的花朵。遠遠望過去,藍色的小花朵像綠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點點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在盛開的花朵裡,因此春天才這麼美麗!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8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咱們早早的起了床,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緻啊!

不一會兒,咱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於烈士們的寶地。這裡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的化身嗎?都說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看到人為的跡象,這不正說明咱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這些烈士們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衛得住咱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啊,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於在溫室裡長大的咱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非常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了。”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19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人們忙於或者植樹造林,美化家園;或者浸種耕田,育秧培苗;或者換季生產,重塑商機。

清明節前後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南京人掃墓似乎提前了行動,不到清明日,掃墓之人已爭先恐後,絡繹不絕,擁擠不堪,馬路上也經常會堵車,無端浪費了光陰。在我看來,掃墓是人之常情,在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長輩,清掃一下墳地,寄託對親人的思念未嘗不可。

但是,許多人掃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點燭、燒紙、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僅汙染了環境,妨礙了別人的生活;又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應該設法予以避免(據報紙報道,每年都因掃墓而引發多起火災)。從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掃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環境,獻一束鮮花,足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與崇敬。

人雖逝去,但親人之間的感情,是難以忘懷的。活著的人去給逝去的長輩掃墓,則是一種禮儀,故掃墓也是表達一種情感。 縱觀歷史,許多三代以上的祖墳,除了軒轅、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非常少有人問津。外戚之墳,更不必說了。可見掃墓這種關係,大致上只能維持三代到四代,其遠代祖宗,就無人顧問了。其墳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後修墳墓,佔土地,與子孫爭地盤,實屬不當。有人問,火葬之後如何辦?是不是再搞墓穴,作為長眠之地。若如這樣下去,再過百年,墓穴遍地,氾濫成災,令人擔憂。現在已經有人提倡大海(水)長眠、樹根長眠,即將骨灰灑入江海,或者埋在樹下,既衛生乾淨,又使逝者回歸大自然,實屬明智之舉。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一種責任。但這種行動重在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天倫之樂,感受親情的溫暖,度過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讓父母操心、憂心,找各種事由,責難父母,而在其死後,又建墓,又祭掃,逝者如何感覺到!實在沒多大的意義。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0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由於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由於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1

清明節到了,我本來應該和爸爸、媽媽、妹妹一起回老家可是爸爸說騎摩托車冷,所以不能回老家,爸爸告訴我星期一下午去明珠廣場拿家裡的風箏去放,這麼快星期一就到了,我和爸爸、妹妹吃完飯、休息到三點半就去明珠廣場,到那裡有個老爺爺在那裡教我放風箏,老爺爺的風箏飛的很高,大約有五百米,老爺爺教了一會兒,讓我飛一下,我飛高了,心裡別提多麼高興了,我和素部相識的老爺爺比賽誰飛的高著。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2

今年的清明小長假,我是在鄉下過的,鄉下很好玩。

在鄉下,我看到了成片的黃油油的油菜花,還和爺爺在小樹林裡拍照,爺爺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有粉粉的桃花,白白的梨花和玉蘭花,粉紅中帶個小黑點的蠶豆花,還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花。

我還和奶奶一起採野菜,是一種叫馬蘭頭的野菜,它身上綠綠的像菠菜,可是紅色的根又像胡蘿蔔。我還逗叔叔家的小表弟玩。

三天假期,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增加了許多見識。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3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裡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裡,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裡。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著躺在棺材裡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裡,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裡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著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的起了床,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象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緻呀!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於烈士們的寶地。這裡可真壯美呀!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的化身嗎?都說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為的跡象,這不正說明我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們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衛得住我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呀,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於在溫室裡長大的我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了。”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5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及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及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這樣描寫清明節的。我及奶奶還有姑姑爸爸及媽媽,我們一起去拜祭我的爺爺,爸爸拿了好多的紙錢給爺爺燒,我問爸爸為什莫燒紙錢,爸爸說讓爺爺在那邊過得好一點,想起爺爺我就哭了起來爺爺那麼的疼我愛我,現在我見不到爺爺了我很難過。我從爸爸手裡把紙錢搶過來跑到爺爺的墳前,給爺爺燒了起來,嘴裡還說著:“爺爺你在那邊過好,勝勝好好的不用擔心我們。”爸爸媽媽把墓地附近的雜草都除去了,我也在幫忙。然後他們拿出準備好的貢品擺在墓地前,墓地四周都是柳樹,爸爸說這些柳樹會為祖先們遮陰擋雨。在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紙錢在燒著,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裡唸叨著:“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風兒在吹著,那些人帶著憂傷,在風中離去。

臨走前,我向老爺的墓地深深鞠了個躬。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甫的這句詩簡直就是對今天絕好的形容。迎著濛濛細雨,墓場裡的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麼的愁緒滿腸。

我已故的祖父曾是一名優秀的志願軍戰士,當時在團裡戰功赫赫,是一個讓人敬佩的英雄。可惜,英雄命不長,在我出世前,我的祖父就與世長辭了。

今天,父親、母親和我眼裡盛滿熱淚,手中執香,默默地跪拜在祖父的墓前。望著祖父墓碑上那張毫無生氣的照片,我忍不住摸了摸祖父那張冰涼的“臉”,我多麼渴望,祖父在世啊!焚香燃起的一縷縷香菸,好似帶去了我對祖父說的悄悄話,燃著的香上跳躍著的小紅點,就像祖父聽到了我對他說的話,正開心地“笑”著。香越燒越短,漸漸地化成一團灰,落在地上,經風一吹,漸漸地消逝了……

燒錢紙時,我急忙取出早已準備好的“汽車、電腦、衣服、鞋帽”等祭品,迫不及待地點燃了它們。墓前頓時升起了一團煙霧,在我看來這煙霧彷彿是一面鏡子,我就像看到了祖父那張微笑著的慈祥的臉……

望著這團霧,我久久不能回過神來。這時,母親低下頭來輕聲對我說:“趕快對祖父說說話吧。”我一怔,心裡早想說的話立馬像流水一樣傾瀉出來:“祖父,送去給您的物品是孫兒的一點兒心意,希望您能收下,願您過得快樂!祖父,孫兒很想您,您到底在哪兒呀?見個面都不行……”

臨行之際,我拿起掃帚,把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這是我能為祖父做的唯一的一件事。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7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們來到了墓前掃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掃墓嗎?這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我家也不例外,掃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務,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號召下,我們向縣城的東南方向進發,我騎著腳踏車,飛快的到達目的地,鎖好車後,我們開始上山,大概由於剛下過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鋪成的,因此格外溼滑,十分難走,一路上我的名牌運動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可是,山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放眼望去,能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還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叫聲……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見墓前有雜草叢生,不是去年剛剛清理過了嗎?此時,我腦海裡突然浮現出一句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於是我拿出鐮刀去割草。我拿起鐮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沒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還被割出血來。父親看到這情景急忙過來教我割草,父親對我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於是,我按照父親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許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父親等人的努力下,終於把草割光了。我還幫助母親掃地,我們打掃了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然後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掃墓了吧?不妨把你們的掃墓過程也告訴我吧!

清明節見聞日記 篇28

清明回老家,看見奶奶家養的雞很多,我很想抓一隻玩玩,但雞跑得實在太快了,無論我怎麼追都追不上。怎麼辦呢,我和二叔家的小妹妹想出一個好辦法,給雞挖陷阱。

我先找一個大鐵鍬,選定一個雞經常出沒的地方就開始幹活了。我很賣力,一會兒我就累得全身汗溼了。小妹妹接替我繼續挖,可是我看見她力氣小,揮舞大鐵鍬東一下西一下,根本沒什麼效果,她那哪是在挖呀,分明就是在玩嘛!於是,我只好親自上陣,讓她休息去了。剛開始,小妹妹還不高興,獨自在一旁生悶氣呢!在我們的努力下,終於挖出一個坑,但是太小了,我又繼續挖,然後在上面鋪上一些稻草和樹枝,撒些稻穀。就在我們躲在一旁,準備觀察哪隻雞會上當,踩上陷阱的時侯,爸爸喊我們去吃飯了。

雖然有點小失望,但挖陷阱真的很有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