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徵文(9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徵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徵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徵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的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1
清明節到了,我跟母親都會到姥姥的墳前給姥姥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姥姥在這裡一定會開心。
姥姥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姥姥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裡,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姥姥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裡。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姥姥的逝去而哭,正因我並不知道姥姥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著躺在棺材裡的姥姥,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姥姥總愛揹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裡,我蜷在姥姥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姥姥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姥姥講故事,即使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姥姥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姥姥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感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感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姥姥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姥姥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裡的人都感覺沒事,我也感覺沒事。我像以往一樣乖乖吃完姥姥煮的飯,像以往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以往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姥姥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著她的手,感覺她能像以往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無論我怎麼去搖姥姥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姥姥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姥姥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想念親人!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裡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裡,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姥姥,想著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床上的姥姥,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著,乾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母親無法相信,姥姥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姥姥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姥姥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姥姥,竟忍受著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子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正因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子女,不讓子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子女為她支付鉅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母親、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姥姥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姥姥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於,在子女們輪班守夜,陪著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安x藥,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子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姥姥終於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著的心放下,卻又被姥姥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母親摟著我哭了,她說:“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姥姥,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母親陪著姥姥,下半夜,姥姥忽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說:看到您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感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姥姥,說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教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著村裡的人。我想,姥姥也許沒有那麼無私,但她對子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無私。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麼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往後不管再遠,在忙,每一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姥姥,以表示我對姥姥的想念。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4
清明節,印象就是吃煮雞蛋,盪鞦韆,掃墓。
離萬松山(魯中革命烈士陵園)近,小時候的清明,老師帶我們去掃墓。雖然口頭上喊著什麼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之類的口號,心卻被春遊和煮雞蛋吸引著。萬松山前繞著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綠,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時節,可以想象景色是多麼美好。你想,被嚴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來這裡掃墓,該是多麼的幸福啊。跟孩子們相比,山上的松樹和河邊的柳樹就遭殃了——家家戶戶的磨眼裡、門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們就趁掃墓的時候,把樹枝折回家。那時不懂插這些是為了紀念誰,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樂乎。
鞦韆好像是清明節才有的遊戲。我們那裡叫“悠千”。找兩棵靠的近的大樹,一根粗繩子,讓有力氣的大人給拴好,幾個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繩子也讓孩子們玩得花樣疊出:單人的、雙人的、多人的,坐著的、蹲著的、站著的。要趁清明節這天盡情的玩耍,因為大人說:打前不打後,打後死他舅“——意思是鞦韆得在節前打,節後打就死舅舅。當然是騙人的。或許是因為大人們都忙,怕孩子們盪鞦韆不安全才編出來嚇唬人的。
雞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標誌。小時候家裡窮,雞蛋是要賣了換油鹽醬醋的,平時難得吃幾回。但是,清明節就不一樣了。家家都煮上幾個,染成紅的、綠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畫上好看的圖案給孩子們。女孩子喜歡比較誰的雞蛋漂亮,男孩子們並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為“槓雞蛋”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每人持一個雞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輸了,就的把撞破的雞蛋送給贏方。所以,在清明節裡誰擁有一個最硬的雞蛋就會贏得大家的崇拜,當然,是因為他可以吃好多雞蛋。
2年前,我外地求學,清明節那天收到爸爸的來信,爸爸說:“清明節了,你買幾個雞蛋吃吧。家裡人都想你,你媽煮了好多雞蛋,你弟弟說給你留著呢。當時的弟弟才7歲,記得看完信,我哭了。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5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鬥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當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烈士紀念碑前,陽光下紀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彷彿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去不屈不撓的奮鬥史?還是要攜我們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我想兩者皆有。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渴望和平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來也不屈服於外族的侵略,如果哪個侵略者敢來侵犯我們,我們一定會勇敢的站出來,誓死捍衛自己的祖國尊嚴。 同學們,國家是不是強大關鍵看國民素質是不是優,國民經濟水平是不是高,國防力量是不是強。
如果中國符合這個條件,我想沒有人敢對中國指手畫腳,國家的尊嚴要靠自身的勢力來爭取,面對與某些強國的'差距,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完成學習知識鍛造品德強健身體的重任,為祖國未來發展儲存力量,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相信未來的中國歷史群英榜上一定會刻上我們某些同學的名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6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xx,在這冰冷的墓裡,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xx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xx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xx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生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xx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生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生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生,你怎麼沒有看出xx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生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xx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xx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由於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由於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裡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裡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由於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裡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父親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8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由於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母親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父親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母親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母親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有關清明節的徵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的下起了雨。雨後的空氣變得清新,變得有些淒涼,更讓這個特別的節日顯示出特有的韻味。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在清明節,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等習俗。
前幾天,爸爸去給爺爺奶奶掃墓。看到墓地的景象,真是令人感到驚歎!隨處可見一堆堆燒過的紙的廢墟,空中飄著燒過的灰,味道還很嗆鼻子。我覺得這種燒紙的行為是不對的,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汙染了環境。我們應該停止這種行為,大家可以給死去的人送上一束鮮花,表示我們真誠的哀思。這才是最文明、最正確的行為。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望著人民英雄紀念碑,腦海中浮現一幕幕烈士們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場景。黃繼光爬著衝向火力點,身上的血都流盡了,他是靠什麼力量堅定的站起來,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的槍口。狼牙山五壯士為了祖國,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跳下了懸崖。還有我們身邊最近的劉英俊,他勇攔驚馬的故事令同學們為之動容。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的事蹟,令人留念;令人悲嘆;令人振奮。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不忘自己已故的家人,不忘那些為了今天而奮鬥的英雄們。也讓我們延續他們勇敢、愛國的精神。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永不停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