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中秋節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中秋節隨筆1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被人們稱為仲秋。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過了一會兒,伯伯、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一起共度中秋佳節。為了迎接他們,奶奶坐了一大桌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家一邊說說笑笑,一邊品嚐著豐富的飯菜。飯桌上,大人們總少不了喝酒,所以他們便用酒來互相祝福。我們小孩子不能喝酒,便用飲料代酒,互相祝福。濃濃的親情在飯桌上傳遞著,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吃月餅也是中秋一大習俗。相傳,元朝末年,朱元璋發動農民起義時,用月餅作為秘密傳遞通知的方法,約定八月十五中秋節起義,起義成功,取得了勝利。後來人們以中秋吃月餅來紀念義軍的勝利。現在,月餅已經演變成合家團圓的象徵了。
吃過晚飯後,我們大家每人手裡拿著一塊月餅在院子裡賞月。別人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今年,卻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今年中秋節的月亮猶如一輪金黃的玉盤,高高的掛在靜謐的夜空中,點綴了整個夜空,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好像在祝我們中秋佳節快樂呢,看著這些星星,我會心地笑了。皎皎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照亮了整個院子,風很輕,月光很美,夜空很靜,這一切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望著那皎皎的月亮,我心想,一定有許多人現在異處他鄉,回不了家和家人團聚,就借皎皎圓月思念家人及親朋好友。
我愛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關於中秋節隨筆2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關於中秋節隨筆3
經過一番努力,中秋,終於可以有兩天的假期了。三口之家的節日簡單了許多,但還是歡欣鼓舞的準備了不少東西。
早些年時,雙方的老人都在,繁忙的工作使我們平日裡常常對老人疏於照顧,節假日,給予了我們一些補償的機會,少有的幾天團圓歡聚的日子,便都愈發期待和珍惜。常常,節日還早,便天天掐指計算離過節還有多少時日,籌劃買什麼禮品送給老人,想象全家歡聚的熱鬧。在這樣長長的期盼和忙礙中,過節的喜悅便被漸次拉長了。
記得兒時,母親會早早準備好豐盛的晚餐和瓜果棗李等,月亮初露笑臉時搬上案几,擺在院落空曠的地方,然後鄭重其事的點燃一柱香,對月三拜,同時口中默唸著,為家人為未來乞福納詳。等那一柱香燃完,真正的中秋晚筵方正式開場。
婆婆是個純樸的鄉下老太太,每每不等放假,便託大伯子小姑子打電話過來,“老閨女,放假早點過來啊!”“老閨女,回家吃飯啊!”“老閨女……”她從來不叫我名字,而喊我老閨女,聲音柔軟溫和,每年幾次寥寥可數的回去機會,都是在這慈愛溫暖的聲音中快樂的度過了。
如風的歲月吹散了關於中秋的許多回憶,而母親鄭重虔誠的背影,父親難得綻放的笑臉,兄弟姐妹圍繞著拱桌的嬉戲以及對那一柱香燃燼的漫長等待,婆婆一聲聲老閨女的呼喊聲,卻永遠雕刻在由愛由親情組成的溫暖記憶裡,永不凋零。中秋的圓月,它給予了我們對完美對親情的美好回憶,它讓我們親歷幸福感受幸福記住幸福珍惜幸福!
今晚,又一輪圓月升起,又是一年的中秋。女兒堅持將餐桌移到陽臺上,夫開了一瓶葡萄酒,我也試著要了一杯,女兒六年級了,我們自然而然的談起蘇東坡,談起嫦娥,談起與月與中秋有關的人和事,談著笑著快樂著,書寫著新的幸福!
關於中秋節隨筆4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一個傳統的節日,它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每次這時候的月亮是又大又圓又亮的,我最喜歡月亮,當然不能錯過這一良好的時機。
早晨,與爸爸媽媽出去玩,可是,我總是心不在焉的,一心盼著夜晚的來臨。臨近黃昏的時候,我們回到家,我馬上站到了陽臺上,可太陽雖已經快到了地平線,但似乎仍沒有要下山的意思,把半邊天照得火紅火紅的,這時,夜神似乎著急了,用力一推,把太陽推回到了它的家裡,隨後,夜神撒下一塊巨大的黒布,慢慢地,人間便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了。可仍不見月亮的影子,我坐立不安了
漸漸的,天已經黑透了,看不見一絲亮光,月亮才慢慢的爬了出來,她似乎不像平常那樣大大咧咧的了,居然,躲到了烏雲身後,只露出了半個還不到的小臉兒,好像一個害羞的大姑娘,一點兒一點兒慢慢把臉兒給露了出來,直到最後,才終於顯現出了自己的原形。
它的出現,讓天空多出來了幾分明亮,雖然她沒有太陽的威力大,但柔和的月光既不刺眼,又讓人感到明亮。月亮像一個大玉盤,白白的,在炎熱的夏天給人送來陣陣清爽,她又好似一面明亮的鏡子,折射出千丈光芒,讓人感到她十分的光滑。皎潔的月光潑撒在人身上,亮晶晶的.,還讓夜行的人們不像原來那麼害怕,並放開步子,大步大步的向前跨。如銀如水,如詩如畫,我覺得,這樣的詩韻在月光身上充分表現出來了,我也喜歡這種溫柔,隨意,散漫的感覺。
月亮在天空中持續掛了許久,首先的那種韻味,隨意等種種美好的感覺在我眼前一點一點的失去了。我發現,月亮姐姐似乎厭倦了這種掛在漆黑的天空中的生活,她極不耐煩的哧溜一聲,又鑽入了烏雲媽媽的懷抱,烏雲媽媽可不依她,又催又哄的又將月亮姐姐哄了出來,月亮很聽話,但她似乎沒有了原先的活潑,顯得十分憔悴,明亮的光澤也黯淡了下去,她累了,我也累了,便回到了房間。
中秋節的月亮是那麼的美麗清秀、多情和活潑可愛,如此的良辰美景中欣賞到月兒的卓越風姿尤其讓我永生難忘。
關於中秋節隨筆5
徐徐的晚風載著一股濃濃的情思,送來了一個溫融融的夜。又是中秋,一個閤家團圓的日子。
晚飯過後,我急忙跑到天台,想看看今年的月亮到底是怎麼個圓法。我仰首望著天,卻有一塊龐大的雲層遮住了月亮,只是隱約看見月亮正在雲層裡疾速行走,附近的雲亦被月光染成一片銀白,但是月亮總是衝不破雲層的包圍。月兒在跑,雲兒在追,無論怎麼樣,雲兒一定要把月兒遮住。難怪月宮裡的老兔寒蟾要為這悲愁不已了。唐朝的李賀在《夢雲》中詩云:“老兔寒蟾這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彎佩香逢桂香陌。”儘管浮雲蔽月,但是這正是與嫦娥在桂香路上相逢的好時光啊。
這時,一陣風輕輕地襲過,只見月亮像一個嬌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從一片雲的背後伸出半個腦袋,偷偷地向下窺探,發現沒有什麼動靜,一扭身出現在空中。她那圓圓的臉龐上掛著慈祥的笑容,靜靜地俯視著萬物。幾盞孔明燈帶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向她飛去,縈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凌絹翩翩起舞。一盞大膽的孔明燈竟然狠狠地向她撞去,彷彿要掙脫她去月宮中找嫦娥和玉兔遊玩。“轟!”的一聲響起,絢麗的煙花為寂靜的天空增添了色彩,也亦是為這一盞孔明燈的大膽而喝彩。
“你這個小機靈鬼,就知道你會在這兒,快來幫忙搬東西,我們要開始拜月了!”媽媽的聲音傳來,打破了我那如決堤的洪水般的思緒。
“哦,我這就來!”我急忙跑下樓去,生怕過了幾秒那皎潔的月亮就會消失不見。
搬完了東西,我們便開始了拜月“典禮”,雖不知這樣的習俗是從哪裡流傳下來的,但是我覺得這一定是個好兆頭。放眼望去,鄰家的都在拜月,那火紅火紅的蠟燭被微風一吹,霎時滅了。難道這是在為月亮慶生?我疑惑不解。
爸爸搬來幾張椅子,好讓我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媽媽捧來水果、月餅和茶,我們一起坐在天台上,吃著美食,喝著清香的茶,欣賞著這片美景,談笑風生。
過了一會兒,我央求著爸爸讓我放一個孔明燈,雖然這是件很危險的事,但是它的寓意總是好的。就這樣,我放了一個孔明燈,它承載著我的心願朝天空飛去……
皎潔的月亮,數不清的孔明燈,絢麗的煙花,把中秋的夜晚裝飾得更加的美麗,如痴如醉地望著這迷人的景色,恍惚覺得身處仙境一般,又似在畫中暢遊。
關於中秋節隨筆6
關於中秋節起源說法較多,一種是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這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古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一種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地裡的農作物和各類果實恰逢這個季節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農民為了表達這種喜悅的心情就以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秋報”來予以慶祝,並將這一活動方式一直延續下來。還有的一種說法是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這天,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了現在咱們所吃的食物“月餅”,以此作為軍餉解決了大量反隋義軍的糧餉問題,為了紀念這一天一直延續到現在。不管是哪種說法吧,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古人們在這天的活動各式各樣,有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間所表現出來的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蒙古族,他們喜歡做追月的遊戲,熱情奔放的蒙古族人們跨上駿馬,在月色皎潔的星空下賓士在草原上,圓圓的月亮自東而升,自西而下,騎手們就這樣執著的追逐著。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們相繼而出,手執蘆笙與各寨寨民賽哥賽舞,徹夜長歡。朝鮮族到了這一天也有他們的方式,中秋節對朝鮮族來說也叫“秋夕節”,在這天他們會祭拜祖先、給祖墳除草掃墓,還會進行其他一些活動,穿上漂亮的朝鮮族服裝,戴著象帽,挎著長鼓,盡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餅是節日裡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到了如今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個形式,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著天上的明月,品著一壺香茗,吃著手裡圓圓的月餅,它象徵著一家人的美滿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後就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楊光輔寫到“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來當時的月餅已和現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節雲稀霧少,月明星稀,可對於遠在他鄉的朋友們來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又到佳節時,在此藉助蘇大詞人的一首千古佳作來表達一下遠在他鄉他國的朋友們的一種思念。
關於中秋節隨筆7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
我每年都買杏花樓的月餅,那裡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對它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關於中秋節隨筆8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逢中秋佳節,這首熟悉的旋律總會在耳畔想起,望著高高在上似玉盤一樣的月亮,眼前總會浮現嫦娥奔月時的動人情景。今年的中秋夜也不例外。
晚飯過後,大家都興致勃勃地拿了張椅子,坐在庭院裡賞月。我陶醉地躺在搖椅上,與月亮姐姐傾訴著我的心事,慢慢地,我在月光環抱中睡著了……
幻想終究是幻想,不過我總是幻想有一天能夠大家能夠團圓在一起,其樂融融,該多好,於是,多年前的夜晚畫面慢慢浮現。
那個中秋節,正好是奶奶的生日,所以許多親戚朋友都來了,坐了整整五桌人。那時,我才九歲,只是一個孩子,面對滿桌子的美味佳餚,我竟然爬上桌子,用手抓著就吃了起來,引得客人們哈哈大笑,奶奶揪著耳朵把我拎了下來,我又爬上桌子,跟奶奶——,客人們笑得厲害了,奶奶也笑了,只得揮揮手作罷。
大飽口福後,我們拋下所有的煩惱和雜念,來到集市上散心。今夜的天空真亮,不只是月亮亮,不家花燈,最多的是孔明燈,是啊,中秋節誰不希望自己能心想事成呢?不知出於興奮還是什麼,我一直纏著奶奶幫我買一隻孔明燈,我想自己放一隻。奶奶抵不過我的糾纏,只好幫我買了一隻。我有些好奇,畢竟第一次放這東西,我拿著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點燃中間的蠟燭,並把四個角扯平,挑了一個好地方,把孔明燈放上去。看著燈緩緩飄向夜空,飄向月兒,飄向嫦娥姐姐,我在心中默默許願……
這都是爺爺他老人家的配合,如今事隔境遷,他老人家已經離去,說起來不免有些傷感。今夜,月兒特別的圓,也特別的亮,令人心曠神怡。我慢慢閉上眼睛,呼吸著清醒的空氣,與花草樹木、魚蟲鳥獸為伴,共同享受今晚的芬芳。
當我慢慢睜開眼睛,發現眼前的世界又不一樣了,月兒被烏雲悄悄遮住,大地沉睡了,小鳥在枝頭棲息,魚兒不吐泡泡了,風姑娘也靜了下來,好好地享受著,一看天色不早了,我躡手躡腳地搬起椅子,回家去了,生怕驚醒夜的精靈……
又是一年中秋夜,千事萬事遜賞月,今年的中秋節比往年多了一份安靜與詳和,也多了一份團圓的氣息。但願人長願,千里共嬋娟!這句祝福應該送給全天下所有未曾團圓但彼此思念的親人、朋友、戀人,為彼此寄去一絲濃濃的情誼……
關於中秋節隨筆9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執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於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雲霞嫋嫋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妝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說到節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國憂民,想不開投了江,於是有了端午節,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麼?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麼?“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蘇軾是多情的,吃著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於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著單位發的那些月餅,不知怎麼,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說,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乾、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麵粉調餡,將油、麵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裡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新增劑,吃著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裡,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著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藉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裡解放,迴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說,“孩子聽話著類,家裡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乾,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情切,寫著寫著,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麼。
關於中秋節隨筆10
今天是中秋節,學校放假了,一大早,我就起床了。今天可以好好玩玩,還可以吃好吃的東西,想到這裡,我心裡樂開了花。
下午,姨父、阿姨他們來我們家做客,媽媽準備了許多好菜,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雞大腿等等,葷啊、素啊樣樣齊全。望著一桌子香氣逼人的菜餚,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雞大腿狼吞虎嚥地啃起來,惹得客人們一個個地哈哈大笑起來。
今年的中秋夜晚,月亮漂亮極了,又亮又圓,圓得像一個大月餅,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聽爸爸給我們講述著“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天下人都能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佳節,常說是團圓日。團圓代表和美、和諧,希望全社會促進和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關於中秋節隨筆11
在這個臨至金色九月的轉角處,月色伴隨著桂花香攜帶中秋而至。夜如柔水,本該歸鄉與家人團聚共賞秋月,而今卻孤身獨處異鄉在這月圓之夜獨醉歸臥。月光傾灑而下,似乎帶著親人對身處它鄉的遊子最真摯的歸盼,同時也帶去了遊子對故鄉和親人深深的思念與祝福,雖然身處千里之遙,卻在這輪明月下彼此相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曾經中秋閤家歡聚共渡中秋是觸手可及的事,而今卻因為忙碌的工作而顯得那麼遙遠。獨處異鄉四載,不知故鄉的中秋日是否依舊如從前那樣的歡聲笑語,不知家中那豐盛的團圓飯是否依舊如從前那樣吃的開心,不知家中的親人是否為我這個遊子不能歸鄉而黯然。身處它鄉,佳節的歡聲笑語已不復存在,看著身邊與家人團聚而高興的異人,我卻提不起高興的心情來迎接這個節日,也只能獨自在這個夜晚思親思鄉醉月而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身處異鄉雖然是在同一輪明月下共渡佳節共賞秋月,卻終究感覺不到故鄉的那輪明月所帶來的韻味,故鄉的明月承載了我對中秋所有的美好回憶與期盼,而如今高懸於頂的這輪明月帶來的卻是無助的思念無孤寂。習慣了故鄉那輪明月伴隨著幽靜的黑夜帶著平和與素雅氣息,再相較於這繁華都市的五彩霓虹燈想伴而來的明月,在這個中秋賞月的夜晚思鄉思親之情不由再增添了幾分,“月是故鄉明”明的不再是那輪圓月,而是那輪圓月所寄託的思念之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至中秋,相系兩地,一邊是故鄉的親人好友,一邊是離鄉的遊子,兩兩相望,卻遙不可見,相隔千里卻因為這輪明月而彼此心繫彼此。也唯有在這樣的節日裡才能找回那早已模糊的回憶,才能記起還有牽掛自己的親人。
月至當空,秋風攜帶桂花香不斷襲來,指間點燃的香菸也已燃至盡頭,繚繞的煙霧緩緩吐出夾雜著一聲無奈的嘆息,飲盡杯中物,在月光的輕撫下漸漸入眠,也許在唯有在夢裡能夠歸鄉與親團聚,閉上眼睛,在心裡送出對親人的祝福與思念:願你們身體健康,中秋快樂。
關於中秋節隨筆12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趁著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我們全家人圍站在陽臺上,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分著吃。這時,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圍繞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雲。這時,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描述了我此時的心情,不知她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雲已經消失了,彷彿在告訴我不要太悲傷。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隻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那天,相傳,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那裡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裡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裡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關於中秋節隨筆13
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但願今年這個特殊的中秋,每家每戶都能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吟詩、賞月和吃月餅!夜色漸漸暗了下來,人們的笑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繁星在天空中頑皮地眨著眼,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著綠茵茵的草叢,極像一隻擦亮的銀盤。啊,眾星捧月的景色多美啊,多像媽媽在和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在聽得入了神,月亮漸漸升高,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樹梢,留下溫和的笑容。
中秋的夜色多美啊,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讓最圓的明月陪伴所有人,讓明月傳達我的心願與祝福祝福所有人中秋佳節快樂,月圓人圓事事圓滿!
關於中秋節隨筆14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託,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著,淅淅瀝瀝,不絕於耳。此時的你,在做什麼呢?忙著做功課,在應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著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年它是如何伴著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麼。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瞭世間的寂寥;當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麼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鉤,鉤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麼它能鉤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鉤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願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願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於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關於中秋節隨筆15
那一輪滿月帶著絲絲憂愁,久久的懸掛在黑布似的天空上,一朵朵沉甸甸的烏雲遮住了月亮那皎潔的月光。“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中秋之夜,我想起了遠千里之外的姥姥。姥姥,您還好嗎?
姥姥,雖然您身在遙遠的廣州,而您的心卻永遠連著我的心,手永遠牽著我的手。姥姥,和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您的笑容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腦海,我的心中……
記得剛上小學時的我,每天放學都往姥姥您家跑,把每天學過的古詩、童謠背給您聽,而姥姥您總會捏著我胖乎乎的小臉,笑眯眯地說:“我們的小菲菲真乖,真棒,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我也總是樂滋滋的笑著,自豪的又為姥姥您說一句甜言蜜語或唱一首動聽的歌,讓姥姥您開心的不得了。面現在的我,每天放學後也會情不自禁地走向您家,這時才發現,原來只剩下空房子,可是屋裡仍會久久盪漾著我們的笑聲……
姥姥,前年我和媽媽去廣州看您,那是一段多麼快樂的時光呀!您帶我去遊樂場,陪我一起坐小火車,陪我逛商場,給我買了好多衣服。姥姥,那時您開心的像一個孩子,就像是我的朋友。當我和媽媽鬥嘴、惹媽媽生氣時,姥姥您會板著臉,教育我,一邊又說著媽媽,讓她消消氣。我也會在您的教導之下,向媽媽承認錯誤,逗媽媽和您開心。時間總是過得那樣快,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要離去,火車上,我哭了一路,我想您,姥姥!去年暑假您回來看我,匆匆的相聚之後,您又走了,您還要照顧剛滿一歲的小妹妹。
這一別又是一年,姥姥您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問寒問暖,問我又長高了嗎?長胖了嗎?聽媽媽的話了嗎?我也總是笑眯眯地回答,我長高了,也胖了,更重要的是我長大了,聽媽媽的話了!電話那邊會傳來姥姥您慈祥的聲音,哦,小菲菲長大了,理解父母對您的愛了,一這要好好孝順媽媽哦。掛過電話後,我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滾落下來。哦,姥姥,我想您,何時才能與您重逢!
今天正是中秋,遠方的姥姥一定也在思念著她可愛的小孫女吧,雖然不能相聚,但我們的心卻永遠在一起,您將陪伴我一起走過人生小路,永遠,永遠……
看!那紫色流星劃過天空,照亮了整個世界。同時又灑下了一抹不散的餘輝,寫下了我對姥姥的思念和祝福:祝姥姥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