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
昨天一覺醒來,頭暈目眩,身體甚為不適,於是在床上躺了一天。這一段時間,一直在電腦前熬夜到很晚,懷疑是用腦過度或者勞累過度,又缺乏鍛鍊,身體不支。因為答應朋友要幫其寫畢業設計,尚未完工,心裡很著急。於是突然想起《把時間當作朋友》裡的觀點:加班或者熬夜永遠不是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最佳方式,甚至會適得其反。今天有時間,把前段時間看的《把》寫點讀後感。
很多人在做事情前總是瞻前顧後,總是想詢問一種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在懷疑和不斷想法設法獲取“最優”的方式過程中,白白浪費掉很多的時間。作者的觀點是,去做它。一件事,你設想的再好,如果不去做就等於零。有些時候,你用的方式儘管不是“最優’的,但是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到達終點。地球是圓的,如果你想到南極,即使朝著北極的方向也終於會有一天到達南極。所以,不需要搞明白學習他究竟對你有多大的用處,不需要搞明白什麼要的方式更高效一點,你僅僅需要抓住一種方法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為了引出這個觀點,作者以下五個問題引出自己的觀點:上司真的很愚蠢嗎?你真的那麼優秀嗎?興趣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學習方法真的至關重要嗎?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學會?我覺得作者舉出的孔子“三省吾身”的例子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孔子每天來反省自己三次或者列出三件事情來反省,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每天都在“反省”。
人們總是習慣遺忘痛苦,這是與生俱來的本領。如果人總是能清楚的記得自己所經受過的痛苦,那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據統計,一個人如果做了截肢手術,在手術內的六個月會不斷的產生自殺的念頭。但如果六個月之內這個人沒有自殺成功,那麼之後他輕生的機率已經非常小了。因為我們的大腦擁有遺忘痛苦的能力。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時候食物中毒半夜去醫院掛號,當時想必是非常痛苦的,意識也不算太清醒。但是現在留下來的記憶裡只有當時實習護士是怎樣紮了多次都沒給那個小胖子紮上針,回憶到的是護士為了扎對位置給我手上畫圈圈。當時怎樣的疼痛都已經忘的一乾二淨。因此帶來的負面作用是:這個人會很輕易的原諒自己。好了傷疤忘了痛大抵就是說的這樣吧。
為了彌補這種遺忘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作者給出了兩種方法:第一種,在你痛苦或者面臨尷尬的時候,儘量把所遭遇的記錄下來。這樣你就可以時刻提醒著自己,下次犯錯時就會不停的提醒自己。第二種方法,在遭遇痛苦或者尷尬時,儘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感受。減少抱怨,減少藉口。這個世界並不是對你一個人不公平。只要你不是特別痛苦,你的大腦就不會輕易忘記這件事情,就可以做到以此為鑑了。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2
假期在季部長的推薦下,有幸能讀得《把時間當做朋作》這本好書。對初入職的我來說,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樣的好書真是一種幸運。正如書的序言所說:“這不是成功學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式的書籍,不是講大道理的書,更不是一本可以隨便翻翻的書。”
現在市場上,關於速成的成功學書籍實在是多,迷茫、困頓的時候我們就拿這樣的成功學書籍來自我安慰、自我鼓勵。實際上,速成是絕無可能的。我們都知道養成習慣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而要一下子改掉壞習慣,可能需要我們用養成習慣的同樣時間成本去換來。所以我們要正視這樣的問題,想要速成,反而會打擊我們的信心,只有明白成功是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踐的,我們才能放下浮躁的心腳踏實地。
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速成是不可能的之外,還告訴我們完美是不存在的。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人無完人”。人都難以是完美的了,更別說要靠人去完成的事情。我們承認了這一點,才會給自己制定切實的目標計劃,不斷地努力接近完美。
對從事教師這一行的我來說,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感受,那就是:未知永遠都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記錄與積累。每個人生來都是以無知為起點的,而成長之路就是求知之路。我們在教育我們的學生的時候,也要灌輸這種思想,學會記錄並去探索,讓自己成為一個用心的人。用心做事,這個世界才會用心對你。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3
很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把一本很說教的書寫的如此幽默風趣,引人捧腹,但更引人反思。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拒絕學習,懶於思考,習慣拖延,避難就易,急於求成,缺乏耐心,難以持久,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心智是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差異化日漸增大的原因。在人類共有的弱點面前,擁有強大的心智的人,會透過控制自己的大腦,進而控制自己的思考,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而透過不斷的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運用實踐,一個人的心智又獲得不斷的提升,形成正向迴圈。
我以前就是一個心智低下的人,不願意做有用但無趣地事情,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沒有長遠的計劃,得過且過,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懶惰,內心空虛找不到方向…直到去年意識到自己的低配生活後,開始努力改變,跳槽轉行換崗,持續學習了4個月直至現在,雖然進步很慢,但是每天都在不斷的持續投入時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夠穩定,重拾讀書,堅持了兩個月,內心漸漸的變得豐富而寧靜,降低對外界的期待。畢業後放縱的的生活養出樂一身的肥肉,開始減肥,4個月恢復到畢業前的狀態。現在每天都會記賬,寫日記,健身,看書,學習,很意外的是這些都已經成為習慣,不再需要耗費意志力。看完這本書,我要開始掌控自己的時間,把最重要的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和人上面。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4
讀《人性的弱點》之後我才開始看很多書,發現年輕時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然後開始馬不停蹄地規劃學習,總感覺效率不夠高,又看了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直到遇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發現我的很多困惑在這裡能找到答案,後來又在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找到一些答案。
時隔三年再次翻開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記憶中還能清清楚楚的記住的概念和方法論,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內容第一次看時完全沒有注意點,又有了新的收穫!
羅振宇給這本書下的定義是:一本認知模式的作業系統的升級指南,可以幫你提升大腦的運作效率。
全書可以分三個部分:
1、接受現實,速成絕無可能,完美並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對現實,才能開啟心智成長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務時,要正確地估算時間,意識到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總是要比自己預想的要長得多;還要記錄開銷,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哪了;還要制訂完整的任務管理流程,一旦開始就能有頭有尾地完成。
3、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閱讀和寫作尤為重要,還要注重實踐,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正確思考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概念,經常剔除自己腦海中不正確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學習方法,還要堅持練習,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李笑來在這本書裡所講的內容其實都指向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幫我們活得更好,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自由的時間,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為了生存出賣自己的時間。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5
《把時間當作朋友》在眾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中有口皆碑,我一直都認為,當你想去改變生活或者工作時,首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維,比如你想透過閱讀獲得自我成長,那麼一定是先學習讀書方法,而不是一開始就埋頭於書海中手不釋卷。所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思維改變行動。如果你在自我成長有困惑,那麼建議你去讀一讀這本書,我從這本書讀到的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技能,還是心智上的重新開啟!
(一)開啟你的心智
什麼是心智?李笑來老師是這麼總結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早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在我看來,是對付出於未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時常陷入焦慮的狀態,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付出都希望能即時地得到反饋,比如你閱讀一本書,就希望自己瞬間可以醍醐灌頂,你寫一篇文章,就希望自己一夜之間能到10W+。付出暫時沒有回報是正常的,但不代表在未來,這些付出能給你莫大的幫助。
比如以前你只是對專案管理有感興趣,然後就去自學了,現在老闆讓你獨立負責一個專案,那麼你之前學習的東西就會在這裡得到發揮,你開展工作的時候就會更方便和效率!
(二)速成是不可能的
越是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就越是浮躁。這是一個死迴圈,我們都有很多的慾望,學生時代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科科滿分,每次都是第一名,工作後,我們給自己設立很多的目標,比如年薪百萬,貌似300多平米的房子。當你的現狀滿足不了慾望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浮躁的狀態。如果你不去接受現實,就會長此以往地陷入這種焦慮中,非但對自己實現目標毫無益處,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三)現狀無法馬上擺脫
臣服於現實,才能更好的前進到未來。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我們大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靠天賦就能一步登天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沒有任何一個人就可以快速的擺脫現狀,一個嬰兒也要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才能逐漸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一個普通員工起碼也要五年的工作時間,才能晉升到管理層。在認清現實之後,大可心無旁騖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過去你想要掙脫的牢籠,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你的天堂!
(四)完美永遠不存在
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有一種理想的狀態,比如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等我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再寫作,我怕我寫不好。但實際上就沒有一下筆就能行雲流水的,也沒有一上舞臺就可以驚豔四座的,所以再可以追求完美的同時,是給自己找一個不行動的藉口。每一件事情的過程和最終結果,都不會有很完美的狀態,你刻意追求這個理想的狀態,你只會離它越來越遠,畢竟我們終其一生的努力,大概也就只能接近完美,畢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五)及時行動
最近學習到一句話,那就是:當你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時候,那就選擇開始吧!你的行動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在做的過程當中,一定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比如你閱讀一本書,期間可能你會接到朋友或者親人的電話,或者是臨時有事情需要去處理,那麼對在做“閱讀”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是沒有辦法去規避的。可是難道我們就因為這樣的風險,就不去開始,就不去行動了嗎?對一件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現在開始做!
(六)做了才有興趣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對這個沒有興趣,所以我不想做。但這麼久以來,我們都把這個順序弄錯了,應該先去做了,才會有興趣。我相信一個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他對這件事情是有興趣的。
舉個例子,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偏科很嚴重,往往語文考98,數學大概只能考一個74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覺得自己對數學不感興趣,但有一次,我能用幾個方法把一道數學題解出來的時候,我還去找很多數學題來做,並且很熱衷,這就走證明當你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對那件事情感興趣!
(七)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我們過分的關注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但實際上是每一次的成功都包含了無數次的成長。成功是一種結果,而成長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種剖析,你只有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化自己地心智,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接近成功。成長給你帶來的是堅如磐石的踏實和別人永遠都拿不走的安全感。
(八)資源是對等的
你想要遇到優秀的人,就必須自己先成為優秀的人。大多數人的思維裡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自己主動尋找優秀的資源就可以進入高質量的圈子,就好比一個貪慕虛榮的平民少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進入高階場所,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夠調到金龜婿,即便她憑藉自己的姿色順利的嫁給了名流商賈,但不見得她就能夠在上流社會里生活得遊刃有餘,畢竟自己的知識有侷限,經歷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想要得到優秀的資源,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著才是進入上層社會的最佳途徑!
(九)鼓勵他人
李笑來老師說:“鼓勵他人,就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很多人踟躕不前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支援和鼓勵。但支援和鼓勵是會上癮的,別人不會一輩子都會對你有所鼓勵,想要擺脫這一現狀,只能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別人鼓勵的人,這樣就可以在行動之前,沒有任何的疑慮,也沒有任何的恐懼。做一個學會鼓勵他人的人,儘管會有一些盲目,但久而久之這種習慣會引導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十)凡事不過是積累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文的現象,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有這種情況,想寫寫不出,跟便秘一樣,時不時就會發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素材不夠豐富。凡事不過是積累,你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每天積累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能隨時隨地的寫出好文章了。你看到別人寫的文章,行文流暢,一氣呵成,那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成功也是一樣的,靠積累!
時間是我們的朋友,當我們學會自我管理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管理時間。
自我管理是一項終生都要學習的過程,學得快的,自然成長就快!
希望你透過讀書,成為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6
這是寒假在家看的最後一本書,寫讀書筆記的工作遺留到了學校來完成,但是還好沒這麼就拖延下去了。我現在想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讓我能夠堅持寫文章,那就是我想到了可以把寫文章當作思考的過程,我自己本身喜歡一個人思考,所以這個理由應該能夠讓我堅持下去。其實每年開年的時候,自己各個方面的計劃還有很大的動力能夠堅持一段時間,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計劃慢慢的就消失了。要做到嚴格的自律真的很難。
李笑來最初還是從羅輯思維那裡知道的,後來從一些地方知道他當年炒比特幣賺了很多錢,這就是之前對李笑來的印象。讀了《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把簡單的道理,平常人不說的話直白的說出來了。說出了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讓看了這本書的人真的覺得自己並不孤獨,你有的毛病,大家都有。這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懶惰:
這本書首先談到了懶惰,一些學生自己不會動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張口就問。這個也是挺普遍的現象,就好像現在流行的伸手黨,什麼事情都向別人直接求助,自己懶得動手。這種行為其實也是懶惰引起的,如果自己動手去尋找,這個過程中其實可以找到很多與之相關的東西,收穫到更多的東西,而且記憶也更加深刻。
現在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懶於思考,表現為平時對一些事情表現得漠視。如果對平時的事情多上心,去探究一下還是有很多樂趣的。
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任由他自由發揮,那麼精力就不集中,三心二意。
我們能夠控制我們自己的大腦,這就是我們與動物的差別,也是我們能夠從低等動物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不再讓自己成為自己大腦的奴隸,而是選擇翻身做主人。
我們要成為自己大腦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大腦,怎麼判斷你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大腦?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並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著,你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為大腦的真正主人
心智的力量:
心智:各種思維能力的總和。
對一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然後就會有不同的行為。對一些存在疑問的事情先動手做,不要考慮那麼多。先動手做了自然就會知道是不是正確的。珍惜時間才是最重要的。珍惜了時間,然後就是堅持不懈。我一直以來覺得自己的優良傳統是特別能堅持,其實想想也還不是特別能堅持,還是不夠狠。但是和自己作鬥爭確實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懶散的意志很容易就擊垮了自己的理智。讓我想到了《小狗錢錢》裡面說到要把自己的願望列出來,每天都讀幾篇,並且想象自己實現願望的畫面。這樣的做法應該還是很有效,因為這種做法可以讓自己實現願望的慾望增強,能夠時刻激勵自己,不鬆懈,戰勝懶散的一面。
往往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前兩年我還糾結於對專業不感興趣,這種想法還真的挺幼稚的。就像書裡面說的就是為懶惰找藉口。做事情應該還是先做好再談興趣。
對痛苦的論述
痛苦就是這樣,一旦我們能運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時候,痛苦就會幾乎自動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會回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想像比我們更加痛苦的人,我們自己的痛苦就得到轉移,方法就是把其他人的悲慘遭遇多讀讀。自己的事情都是小題問了。
大腦具有一個自我保護功能就是遺忘痛苦以前發生的,讓我們痛苦的事情,在這之後要麼回想不起來了,要麼覺得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
一個人遺忘痛苦的能力特別強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這個人會很輕易的原諒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在做一些看起來讓我們痛苦的事情時,可以朝好的方面想,把這件事想象成快樂的事情就沒有那麼難了。
推遲滿足感:
人是有很多欲望的,承認“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辦了。因為,平靜接受並且正確認識自己的天性是改變天性的第一步。
管理自己:
養成任何非天生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當我們決心改變時,懶惰便會指使我們的那個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遺忘-起作用,讓我們不知不覺停止改變。
管理自己的方法是記錄自己每日做的事情,並在後面加上完成的時間。這種方式可以培養自己的時間意識。這種方法和小狗錢錢裡面的成功日記有類似的地方,那個是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他說最好用紙和筆記錄,這種方式我覺得還是有點過時了,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智慧手機還沒那麼成熟,現在那些記錄的工具,比如印象筆記非常方便了。適合每日的記錄。
養成了記錄自己每日做的事情的習慣過後,接下來就是每天開始的時候安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並把這些事情定一個完成的先後順序。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我們不是計劃著去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失敗只有一種,就是半途而廢。
耐心培養記憶力:
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那些引經據典的人在私下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不是看一遍就記得住的。這裡作者提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能夠隨時引用典故的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就是因為他父親有一個很厚的筆記本,裡面詳細記錄了這些典故,標註了能夠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用過等資訊。
小心所謂的成功學:
成功學書籍講的是好像人人都能能夠按照書裡面的方法獲得成功,成功好像是可以複製的。
其實永遠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成功,就像正態分佈,處於中心的是極小數,大部分人都是處於中間的位置。所以不是說我們好像永遠不能成功,不要努力了,而是要努力找準自己的位置,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真實世界是隻有1%的人在資源上是極端貧困的,也只有1%的人在資源上極端富有,大部分人屬於中等水平
成功學書籍很大的問題就是存在邏輯混亂,或者以偏概全
成功學書籍之所以能夠做到引人入勝,是因為書中總是隨處可見生動而又具體的所謂的案例。這種說理方法,估計源自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分析教學方法。
成功學反覆強調努力和奮鬥,其實努力奮鬥都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不管出生在什麼家庭都需要努力奮鬥。
弗蘭克.奈特: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生,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接受自己與別人沒什麼不同,至少沒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重要前提之一。
成功者的講述其實不是全部托盤而出的,有很多私下的東西本沒有真正分享出來,而這些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所以不要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
關於做事效率:
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一百有效率。
做時間預算一定要留有空間。因為有可能會有意外事情發生,還有就是還需要休息、放鬆,這樣才能恢復良好的狀態去做很多事情。
正確的做法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率的做事,做事情需要提前規劃。
按照黃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規劃的時間有10個小時,並且你確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為導向的人,你就這樣規劃吧,大概用6.18個小時工作學習,而用剩下3.82個小時去享受歡樂。
為什麼效率很差?大部分是其實是隻做簡單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困難的工作。
任何的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相對簡單的部分與相對困難的部分。
合理的時間安排是:簡單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後把節約出來的時間投放在處理困難的部分上
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喜歡做某事實際上更可能只不過是因為某件事相對簡單、容易獲得獎勵而已。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因為,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出色的,別人自然會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平庸的,別人同樣會看到。如果你是出色的,卻仍然要刻意證明,可能會招致沒必要的麻煩,比如會引來小人的嫉妒。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對李笑來來說,外人看來好像的隨機應變能力很強,他自己說這其實是他準備了太多東西。他兩個小時的課,會準備四個小時的東西。他在講課和演講前都十分恐懼,十幾年了依然如此,只不過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恐懼。他之所以能夠應對演講的恐懼,就是相信他父親的話“相信我,你並不孤獨”,他知道很多人都害怕當眾演講。
靈感就是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平時積累越多,在關鍵時刻,這些東西就可能突然串聯起來,出現靈感。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中去。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7
1.時間不可管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直流逝的,我們能夠管理的使我們自己。
2.必須開啟心智,明白問題出自自己身上,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積累。
3.元認知能力:我們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4.多學點技能總歸是用得上的。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5.拒絕浮躁。浮躁的原因:期望慾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以及不懂有些事情的階段是無法跨越的(比如十月懷胎)
6.大部分事情速成是不可能的。人們需要速成的根源:慾望無限,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另一方面對自己滿意度不斷下降。解決方法:接受事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來改變。
7.想要什麼東西,需要用我有的東西去“換”,很多人浮躁因為他們想要的太多,而擁有的太少,積累不足而且沒有經驗和方法,沒有能用來交換“我要的”的“我有的”東西。於是“我有的”東西又有限,又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此惡性迴圈。
跳出去的方法:一張紙,左邊寫“我有的”右邊寫“我要的”,看看“我有的”東西能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果不能就去積累去努力去拼,有什麼就用好什麼去換取“我要的”。從而有更多“我有的”東西能夠去交換更多“我要的”的東西。
輔助方法: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花3倍時間去想想“我有什麼”,會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8.在未知中前行,不要因此而焦慮,焦慮於事無補平添煩惱。解決策略:有問題解決不了時,暫時記下來,而繼續前行。
9.進入自己夢想職業都是成本高昂的一件事,心懷“夢想”時間越長他的沉沒成本越高,很多時候夢想就是一個陷阱,對現狀不滿急於擺脫,往往是一個陷阱,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好用好。專注做事心無旁騖。
10.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判斷是不是對的事的標準:看它是否現實。先要做對的事然後才是把事情做對。資源是稀缺的,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所有願望,所以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接受。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8
1、很多時候我們話沒有得倒重視,或者說沒有人傾聽,主要的原因是還不夠資格,所以急於得到他人的回饋或者傾聽,就是沒有足夠的權威,所以得不到該有的尊重。而後者是非常慢的,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大家會對你做的事情,說的話時常觀察且會時常交流。所以:
“一定要想辦法不時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這樣就會有人主動找你做朋友”
又稱為“攢人品”
2、學英語的《韋氏字典》電子版,真人發音。
3、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依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堅持,其實就是重複。
4、不要迷信人脈學,你苦心去追求的,如果自己不夠強大,只會被人看不起,但是如果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人脈會來主動找你。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學的時候,很多學院裡很牛逼的人,之前都不會說話的人,突然會主動和你聊天說話。
5、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6、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7、所有成熟的人都善於去做的事情——讓別人舒服。
8、靈感的出現,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
9、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過去埋單。
10、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11、看穿這一切,擺脫自己的侷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9
讀書明智,讀書明理;自從讀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後,我算是明白一個道理:時光是個巨大的碾壓機,壓過了佈滿青苔雜亂的小徑,也壓過了繁華車水馬龍的街道;只有善於經營它的人,臉上才會笑靨如花。
讀書讀書,讀的是書,學的卻是智慧。這本書,適合各行各業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員工、管理學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屬於後面一者。
這本書中,作者李笑來用最簡單樸實的文字,最真實的經歷與感受帶給讀者心理上的共鳴與靈感。李笑來用自己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事例來告訴我們,只有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你才會最終收穫成功與快樂;只有善於管理時間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得心順手。
仔細一想,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現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協調與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開展最高效的學習,並能夠充實自己的課外生活,從而在課餘生活中鍛鍊以及提高自己?這是我們每個大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做好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大學生活是圓滿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合理地經營好自己的時間,開啟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時間是成功的關鍵。作者李笑來用自己的經驗告訴管我們理時間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從心智的角度來闡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發光;而有的人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退縮不前。這不僅僅是因為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有更顯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鮮的外表。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更優秀的心智力量,他們善於和時間做朋友,從而成為了眾人中的佼佼者。
怎麼樣去管理?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學會用紙筆來記錄,記錄時間的開銷與計劃。在紙上列好了自己還要做些什麼,明天應該做些什麼;這不僅讓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條理、有了合理的規劃;同時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鞭策與鼓勵。
其次,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管是大學階段的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在平衡生活與其二者都是要講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說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快捷小道,與其花時間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還不如“磨刀不誤砍柴工”,透過學習並擁有更多的技能;與其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活在忙碌中,還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說的是“耐心”。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
在我看來,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來說,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失敗的原因大多源於“耐心”二字。管理時間需要有耐心,處理繁瑣事物同樣需要耐心;學好功課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堅持”。
最後,以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收尾:“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時刻忍耐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我們要記住,唯有耐心地和時間做朋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懈努力著;只有這樣才不會荒蕪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自己經歷過的年歲裡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0
第一遍粗粗的看了一下作者的觀點,第二遍看完之後發現有很多新穎的觀點是從前自己沒有認知到的,比如說心智慧力,比如,越早醒悟越好?這一張關於時間對於兒童和大人的曲別。
對笑來老師提供的一些寶貴建議,覺得十分值得珍惜。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學會獨善其身,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的依賴。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儘可能的守時。有時候在生活中經常把自己弄到匆匆忙忙的狀態中,既消耗了自己的心神,又感覺自己做事沒有節奏感,在外人看來也經常是狀態不太好。比如說上班遲到,比如說做事情慢半拍,而這些原本都可以準備好。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很久,比如早起,讀書,運動,寫作,把它變成自己每天的生活習慣。又怎麼會在需要的時候慌慌張張呢?一個有長期健身習慣的人不會有需要一個月減肥十斤的煩惱,一個每天保持高度輸入的人,在需要輸出時就會有條不紊。
成功從來都是偏愛堅持的人,而究竟什麼才算成功呢?實現自己內心的目標,不白活一輩子。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1
我是一個讀書不多的人,雖然也有讀書的渴望與衝動,但是每每拿起一本書時,似乎總被生活中其他認為更為重要的雜七雜八事情的事情打斷。以致於這麼多年讀的書不少,但記得的不多,或者說讀“真正”的好書很少。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眼神裡掃過藐視,認為又是一篇心靈毒雞湯,這些年這種東西喝了不少,胃裡面都是雞精的味道。但既然是前輩推薦的東西,想想讀來或許有好處,於是開啟書讀讀看。這一讀興趣斐然,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認知,這是一本頗有深度的好書,風格迥異,內容甚是精彩。
這是一篇關於時間的書籍,或許我認為更是一篇關於生活方式、關於自律、關於人生意義的書籍。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太熟悉不過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我們每個人都在失去,每個人對時間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於是釀成了不同的人生。時間,從你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倒計時了,我們做各種規劃,從出生到死亡,每件事情事無鉅細,讀書學習、跑步運動、工作生活,我們希望最大化的利用時間,我們每個人終極一生,都是為了墓誌銘能夠寫的更光鮮一些。
我們時常感到孤獨,感到生活就是一團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對現狀不滿,有自己想要的日子。我們認為自己不夠成熟、不夠優雅、不夠知性、不夠苗條、不夠努力、不夠富裕,反正就是不夠,於是乎,我們奮起直追,我們要和時間賽跑,我們恨不得向所有的人都大聲宣佈,今天起,我要努力了,緊接著,我們制定著各種計劃,讀書、跑步、旅遊、掙錢等等,我們恨不得把時間規劃精確到每分每秒,讓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樣子,似乎這樣我們就能活出我們想要的日子一樣。然而,如果生活真能如規劃一樣精彩,未來也必將精彩無限,但是太多的人只是在規劃時間,卻沒有規劃人生,或者說沒有管理自己。他們習慣性規劃,卻永遠只有三分鐘熱度,生活完全過成了和規劃相反的狀態。他們知道努力了才會有收穫,鍛鍊了才會有健康,減肥了才會更苗條,但希望永遠止步於行動,奮鬥永遠止步於藉口,於是,規劃了最想要的日子卻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樣子,可見,管理時間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才是最終目的,自律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自律的人是有熱度的。或許一年兩年你看不到,但是三年五年你一定會看得到。我們每個人都曾想過,五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從現在開始看書、如果從現在開始健身、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是不是五年後的自己可以收益巨大,我們很多人都是期望得到好的結果才付出努力,諸不知這樣顛倒了因果順序,即便是我們清楚的知道努力以後會有好的結果,當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時候,懦弱的人總能找到退縮的藉口。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但是為什麼同樣的人在同樣的條件下若干年後會顯示出巨大的差別呢?是時間不一樣多嗎?顯然不是,是兩個人的成長軌跡不一樣,或者說是兩個人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一樣。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了努力與奮鬥,就會收穫精彩。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一種經歷,多少年前的一次偷懶,往往都會變成你今後人生的坑,每一次偷得懶都要加倍的還回去,這一點在我考證求學的過程中尤為明顯,於是乎,我警告自己,永遠不要和時間偷奸耍滑,你偷過懶,上帝都幫你記著呢。
努力需要一個過程,優秀的人也需要一個成長過程,忍得住苦難才能收穫精彩的人生,給優秀一個緩衝的時間。我們每個人選擇不了起點,因為那是從孃胎裡就決定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長的軌跡,可以選擇努力,可以選擇奮鬥,可以多讀幾本書,可以多旅幾次遊,讓人生更豐富一點,永遠相信未來的日子。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習慣去比較,拿自己的弱勢去比較別人的強勢,諸如父母、財富、美貌和智慧,於是生活充滿了不滿,妒忌矇蔽了雙眼,甚至於藐視努力的意義,或者教育的意義,這在“讀書無用論”的唱調思維裡尤為明顯,而沒有想過這是自己不努力的藉口,起點就是起點,不努力,你永遠在這個你不滿意的起點,走一步,好一點。
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過,不曾停歇;日子,一天一天的走過,不曾往返;年齡,一年一年的增長,難再年少。未來的每一天,都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鍛鍊,用汗水讓自己健康;讀書,用知識讓自己優雅;工作,用努力讓自己體面。放下自己的偏見,放下自己的懶惰,放下自己藉口,與時間做朋友,打造粉彩的人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2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於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為什麼總是時間不夠,總是抱怨“為什麼沒有時間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天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開啟電腦準備做事,突然手機響了,然後拿起來看,接著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後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在消磨我們的時間,直到deadline到來,我們才發現沒時間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這種突如其來的緊迫感,又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我們不斷地懊悔為什麼自己沒能管理好時間呢?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2、做大腦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啟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為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著感覺走。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後就會開啟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建立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3、速成絕無可能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資料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人的基本特徵就是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穫;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脫;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為“熟悉”的過程,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3
在第一章中,李笑來老師講過他曾經因運氣而學習程式設計並從中獲益,因愚蠢而拒絕學習盲打的經歷。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而拒絕學習,但也有很多人卻因此痴迷學習。在這一章李笑來老師交給我們如何學會“學習”。
1、效率的本質
簡而言之,效率是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係,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之為。
我想李笑來老師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不要拒絕學習,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對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拒絕學習,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後的收穫。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重要的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即使它很簡單。只要體會到“習得”帶來到好處,學習的慾望就會不斷膨脹。
2、基本途徑
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之後,就該進入學習的實踐階段了,學習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基礎的就是“體驗”,也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這種認知雖簡單易得但想要得到認知的提升是比較漫長的,比如人們對獲得認知從恐懼到使用火種取暖或烹飪食物。
比“體驗”更高階一點的就是“試錯”,學習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認知範圍向未知擴充套件的過程,從已知走向未知犯錯是難免的,對於未知,我們要有試錯的勇氣,“試錯”之後我們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就如魯迅所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過不好吃也就沒人吃了。”
在“試錯”的基礎上更高明一點的方法就是“觀察”,簡而言之,“觀察”就是從他人以往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
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補充的,就是“閱讀”。當然,“閱讀”這種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在文字發明之後,“閱讀”的好處就是把更多的學習資訊文字化,同時也更集中,內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自己最急需的學習資料,同時,學習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人們在認知上,往往有一種有因必有果的傾向。然而,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於未知的事人們會對其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科學的,也就是找到事實依據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尋找大量的遠古化石,來佐證這本書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非科學的,這類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釋,比如宗教神學。
然而前者相對於後者,思考的難度更大,證實的難度也更大,與此同時想讓人們對此產生的結論得到認可難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後直到20xx年才在美國憲法上“戰勝”宗教理念。
當然,宗教與科學也不是完全對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科學無法觸及到的認知空白,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但是與神學家不同的是他們對未知始終未停止以科學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論者,也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去思考,否則思考方式出錯未知永遠都是未知。
4、經驗侷限
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制於以往的經驗,即使它是錯誤的。
對於學習而言,借鑑以往的經驗的確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經驗是從以前的的學習經歷中總結的,所以很多時候難以應對當下或者未來的學習,甚至還是錯誤的。
所以,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他的建議是:人在學生時期應該認真閱讀至少3本關於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書籍。
掌握“科學的方法”絕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澱,同時要避開經驗主義的侷限這樣才能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5、自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並能靈活的運用自學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自學能力的基礎在於閱讀理解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接觸的資訊做一個甄別,對於有用而必須記得資訊,要把他記住;對於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馬上記住的內容,要做好“存檔”以備不時之需;於那些與以往的資訊類似而不同的資訊,要仔細分辨,避免用時出錯;對於與舊知識有關聯的要學會“融會貫通”。
在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要掌握檢索能力,即能對所面對的資訊有足夠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閱讀障礙”。
接下來,掌握“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文字來傳遞資訊、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踐,光有想法不付出實際行動,這樣自然無濟於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養成記錄的習慣,除了要避免“選擇性輸入”之外,要有“反芻”的能力,對自己面對的資訊做一個系統的分析。
最後,要“瞭解學習的程序”,學習永遠都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在長期沒有反饋的時候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4
從這本書裡讀到的第一是心智,
“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指導其行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標杆。
第二是堅持,不要問為什麼,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樣只是浪費時間。
第三是感知時間,記錄失誤,記錄時間。記錄痛苦,以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把時間具體化,金錢就是時間
這世界存在這麼一個銀行你一定會很開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為你開設的一個 VIP 賬號。每一天,這個 VIP 賬號裡面都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而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把這86400元花光,隨便你買什麼。如果不夠了,那就只能忍痛割愛——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來取下一筆86400元錢了。如果竟然沒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廢——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我們這家銀行不接受存款,並且還要每日登出餘額。反正,每天一共就有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這麼一家銀行,誰都會非常開心的。可事實上,這家銀行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卻並不因此開心。這家銀行的名字叫“時間”。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
第五是學習,主動學習就是把握時間的表現。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5
時間如白駒過隙,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然而,時間並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緊,它留得越快。
雖然時間是無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常常疏於管理時間罷了。與其說這本書是時間管理,倒不如說是一本經驗分享的書籍,將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娓娓道來,讓人讀來饒有興致。
把時間當作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是,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願意積極開啟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對生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確的,,你就該堅持下去,不斷重複並改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優於一般人而有所專長,並從中找到成就感來開啟心智改變人生之旅。
生活並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那些所謂的變化挫折驚喜或是驚嚇。當你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並預測到了前方非坦途時,你才有更多的選擇,才不驚慌而自亂陣腳。
我覺得,其實成功就是你永遠保持求知的慾望和向上的動力,你變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一個人不去學習,整體無所事事,假以時日,本領就會退化到解放前呢。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同樣,如果堅持不懈,你就會發現,越努力越幸運。這也是我最近兩個月堅持後的體會,而且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終,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行動勝於計劃,就如訓練口語時,流利度勝於發音一樣。
行動起來吧,不做你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讀書這個軟體看書,起初一週兩個小時的看書時長就覺得好難,可是後來就變成了3-5個小時,再後來我告訴自己一週7小時的閱讀時長就夠了,可是上週我竟然突破了10個小時!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時間大多都來自於給孩子餵奶的時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潛力無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攜!時間這位朋友,請你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