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1

一、左宗棠收復新疆

1、1865年在英、俄支援下,阿古柏入侵新疆。

2、1871年,沙俄出兵侵佔伊犁。

3、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國西北的陰謀。

4、稱讚左宗棠詩: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古有抬棺出陣的壯舉,今有留書攻城的豪情:左宗棠

5、經過曾紀澤的外交談判及清政府的軍事鬥爭,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

二、甲午中日戰爭

1、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根本原因: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積極對外侵略擴張。

2、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3、主要戰役:黃海戰役,鄧世昌(致遠艦)壯烈犧牲;威海衛戰役,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4、結果: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5、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後

三、中日《馬關條約》

1、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2、中日《馬關條約》內容:(1)割遼東半島、臺灣(1945年,抗日戰爭日本戰敗,臺灣迴歸)和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款;(3)增開重慶、沙市、蘇州和杭州為通商口岸(外國侵略勢力深入長江最遠);(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最有利於列強對華輸出資本,跟以往條約不同之處)。

3、《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序,加深了民族危機。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2

1.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類是 雲南元謀人

2.已知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生活的年代是 距今170萬年前

3.已知掌握管理和控制天然火技術的是 北京人

4.最早鑿井,開始飲用井水的遠古人類是 河姆渡居民

5.北京人使用的火屬於 天然火

6.原始人類為防止猛獸襲擊,適應惡劣環境,採取的生活方式是 群居生活

7.火的使用,其積極作用是 取暖禦寒、抵禦猛獸、照明、熟食

8.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類是 山頂洞人

9.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勞動

10.要了解遠古時代的人類生活情況,主要透過 考古發掘

11.使用打製石器的時代,我們把它稱為 舊石器時代

12.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我們把它稱為 新石器時代

13.最早培育水稻、開始吃米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人

14.最早種植粟、開始吃蔬菜的原始居民是 半坡人

15.最早出現貧富分化的原始居民是 大汶口人

16. 原始人類開始定居的原因是 原始農業的出現

17.生產彩陶的原始居民是 半坡居民

18.河姆渡居民所生活的環境是在 長江流域

19.河姆渡人住的房屋結構是 幹欄式房屋

20.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結構是 半地穴式房屋

21. 河姆渡居民吃的糧食主要是 水稻

22.生產黑陶和製作骨器的原始居民是 河姆渡居民

23.半坡居民所生活的環境是在 黃河流域

24.大汶口居民出現貧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產力的發展

25.按照血緣關係組成的社會群體,稱之為 氏族

26.半坡居民吃的糧食主要是 粟

27.原始人類的勞動方式和勞動成果分配方式是 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

28.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有 山頂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

29.氏族社會按照男人女人的地位不同分為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30.組成氏族社會的紐帶是 血緣關係

31.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

32.提出生物進化學說,證實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科學家以及他的著作是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

3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先後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34.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黃帝

35.以民主的方式推選部落首領的方法,稱之為禪讓制

36.透過禪讓製取得部落首領地位的首領有堯、舜、禹

37.堯舜禹時期我國正處於的歷史發展階段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

38.大禹治水治的“水”是黃河

39.華夏族形成的基礎是炎帝和黃帝的部落聯盟

40.大禹治水採取的方法是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或者是堵疏結合

41.既做過部落聯盟首領,又當過國王的人是禹

42.炎黃二帝為爭奪中原地區而進行的戰爭被稱為阪泉之野

43.屬於舊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有元謀人、北京人

44.透過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時期是堯舜禹時期

45.我國原始社會結束的時間是大禹統治時期

46.開創了我國原始農業文明和醫藥學的始祖是炎帝

47.傳說中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的是嫘祖

48.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這表明華夏族由多個民族聯合而成

49.“軒轅氏”或“有熊氏”指的'是黃帝

50.炎帝和黃帝聯手打敗的大魔頭是蚩尤

51.處於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52.炎帝被後世尊稱為神農氏

53.我們瞭解炎黃二帝的故事,主要是透過傳說

54.新石器時期,我國最重大的經濟革命是原始農業的出現

55.黃帝在與蚩尤的戰鬥中發明了一種辨別方向的工具是指南車

56.原始人類的遺址主要分佈在大江大河流域

57.一個部落的標誌或者圖徽被稱為是圖騰

58.開闢了集市,讓人們互通有無的人是炎帝

59.大汶口居民處於我國氏族社會的時期是父系氏族社會時期

60.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3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徵: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使用打製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 採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儲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農業的發展

1、興起時間:約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興起地區:黃河、長江、淮河等流域;

3、標誌: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

4、意義: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看圖:課本第6頁半坡居民原始復原圖和第8頁河姆渡居民復原圖:

(1)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幹欄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因為南方地區潮溼溫熱,既能通風防潮,又可防蛇蟲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乾旱寒冷,風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風擋雨,又可以保暖。

遠古的傳說

一、炎黃聯盟

1、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

2、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3、影響: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1、炎帝的貢獻:

(1)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種植五穀和蔬菜;

(2)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

(3)製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曆法知識。

2、黃帝的貢獻: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教人煉銅,發明了弓箭和指南車。

3、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嫘祖擅長紡織並會繅絲。

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的含義: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2、推舉人才的標準———賢德之人

3、禪讓制的實質: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

4、用“禪讓制”推舉出的首領有舜、禹。

造紙術的發明

西漢時期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

指南針

(1)戰國時我國用天然磁石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時發明了用人工磁化方法,用磁針製成多種形式的指南針,北宋末年,已把指南針用於航海,南宋以後,不論陰晴,都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末(南宋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意義:為後來歐洲航海家開闢新航路,實現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點4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徵: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使用打製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採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儲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1、遺址:位於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三萬年;

2、體貌特徵:已經具有現代人類的特徵;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鑽孔光技術和磨製技術(骨針);

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歷史答題技巧和方法

1、高效解題技巧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點,做到心中有數。

“二找”,按照題意,迴歸課本,找到相關知識點;

“三規範”,答題語言規範化是最容易忽略的問題。

2、規範答題

在中考歷史試卷中,非選擇題是按照具體的知識點劃分的,如果某一歷史非選擇題分值為5分,那麼這一歷史試題考察的知識點為五個。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時要注意排版,書寫過亂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丟分的原因。

3、歷史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

設問和材料關係密切,設問提出的是有關材料的問題,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所以,找到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很重要。先在設問部分找出關鍵詞,然後帶著關鍵詞再去材料中找相應的關鍵詞或句。透過對關鍵詞句的分析,結合相關的知識資訊,對號入座,對問思答。一般情況下,問題就解決了。

4、立足材料,聯絡課本

材料所展示問題的角度不一定與課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個歷史事件,課本可能主要敘述其積極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侷限性的一面,聯絡課本是必要的,應該把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課本所學的相關知識掛上鉤,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論和解析。

歷史解釋是什麼意思

是指根據歷史資料來確定法律的意思。歷史資料指除了法律文字之外的與文字直接有關的資料,例如立法準備材料(檔案記錄以及其他和立法過程有關的材料)、立法說明立法者的私人材料(談話記錄、回憶錄日記、書信等),乃至立法者當時發表的文章等。有時還可以透過將新的規範與舊的同類規範進行對照、比較,以闡明法律的意思。

它的具體內容是:

①正在討論的法律問題的特定解決方案在過去曾被實施過;

②該方案導致了一個後果F;

③F是不合乎社會道德標準的;

④過去與現在的情形不同不能充分地排除F在情形下不會出現;

⑤該解決方案也許不被稱讚。

這種方法要求解釋者要對歷史事實及其與現實情形的差異進行證成,而且要對“F是不是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命題進行證成。

有關立法的歷史資料包括:關於制定法律的提案說明,關於審議法律草案的說明,關於討論、透過法律草案的記錄和其他有關文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