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倡議書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透過倡議書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梳理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營造一個更美好和諧的社會。大家知道倡議書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1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及其產品。而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傳統文化,將會失去文化創新,失去時代精神的根基。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由於地方和氣候等條件差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相互交接,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中,我們古老的佛山,有著上千的文化歷史,文化風俗,更是嶺南文化的帶領著。由於佛山有著獨特的水鄉風情,出現了以陶瓷、木板年畫、剪紙和秋色代表的傳統文化。
在佛山境內發現的造跡記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佛山就已經有燒製陶瓷的作坊,他們的陶瓷不但製作精美,而且技術在世界上有著領先水平。據說,佛山的陶瓷出口到國外,價格比黃金還貴。可見,這一項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時至今天,佛山人民不但繼承這一傳統文化,還給予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石灣,一間又一間大型陶瓷製造廠拔地而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公仔。在五百年的龍窯——南風古灶中煉成,這是值得我們佛山人自豪,體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與此相反的是佛山木板年畫這一項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如此的風騷,有著許多製作工場。時至今天,這一項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群眾基礎,工場也一間一間關閉,只剩下幾間作坊苦苦經營。木板年畫面臨失傳。它作為一項文化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火炬,是佛山文化乃至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挽救發展,讓它重獲生機,繼承發展。
對於傳統文化,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誰也不能不面對它的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傳統文化是一筆難以預料的財富,它猶豫一個邁向天堂的階級,它能夠增強我們對民族的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地,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精神樂園,同樣的我們面對一些有著不良影響的因素,它的存在侷限了我們的思想,抑制了我們的發展,控制了我們的取向。
我們要根據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或改造,在現今社會發展中,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異的傳統文化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導向標,佛山的發展,有賴於我們的文化古蹟,傳統文化的建築有著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例如:祖廟、梁園、清暉園等……另外佛山的陶瓷也推動了佛山乃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粵劇也是我們這裡的特色,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具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樂園得到滿足。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只有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能發展自己當地的特色,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2
親愛的同學們: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培養同學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歸屬感,引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現象的思考。對此大連理工大學化機1401小組開展“修德”活動,促進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層次發展,讓同學們從國學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更好的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於傳統文化的繼往開來。
德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內容,其負有更深的傳承意義。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內心底線,德是古代君子的標籤,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中華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養育家庭贍養父母,臣子以德報效祖國。中華民族因德的可以傳承,所以德必然會作為一種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道德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反映一個人品質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道德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了道德,人類就沒有了核心。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有德,以此我們才可以是國家更加的昌盛。
我們知道修德是重要的,並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絕對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應追求的,在新時期,對於這個國家鮮最活躍的血液——大學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大學生應行動起來,日常主動反思總結自己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德才兼備的大學生。為此我們組織“修德”活動,提出如下倡議:
一:內修君子之心;
孔子說這樣的聖人都要每日三次地反省自己的行為,何況是涉世未深的我們,需要我們對自己反省的地方有很多,有時問題的答案不在其他,而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這也是我們旗幟活動中修德手環的主要目的之一,透過對自己每日行為的反省能讓我們對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就像新教徒所說的:自助者天助也!
二:待人的寬容之心;“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寬容。寬容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著人們知識不斷地豐富、智慧不斷地增加、修養不斷地提高,才慢慢感悟出來的道理。做到寬容,很不容易,沒有很好的自我修養是做不到的。寬容是一種涵養,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你心靈的安寧和恬靜。所以要學會與人打交道,以誠信、寬厚、善良之心待人,任何時候,都要笑口常開,君子不與小人計較。處理問題,彼此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不要感情用事。“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三:生活的友愛之心;
公民彼此友好、相互關懷、惺惺相惜。這是公民友愛的特徵。生活永遠是共同生活,幸福永遠是共同幸福。美好永遠是共同美好。“各美其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特別是與親友之間的感情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彌足珍貴的,所以我們的活動中有向父母打電話的活動,就是要喚醒大家對這種人生中珍貴情感的重視,所以我們也呼籲大家能在有時間時多給在家的父母打打電話,給遠方的好友同學保持聯絡。修其身,正其德,讓我們反思總結自己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3
我國是擁有5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度,同時也是擁有眾多自古留傳下來的精美、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們有:皮影、剪紙、編織、繡花、獅子舞、塑作藝術、雕鐫藝術等等,都是很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瑰寶,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統藝術不在是單純的藝術更是留傳了上千年的'古董級的藝術,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更是老祖宗、老一輩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傳承的不單是藝術,更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傳統民間藝術因沒有人繼承、沒有大眾關注、沒有觀眾去欣賞而無法傳承,從而失傳、消失。就像我昨天發表的在西安旅遊觀看木偶戲、皮影戲感受文章所說,當今還在從事或是堅持在傳統民間藝術道路上的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老一輩人,年輕人為數不多,而這些民間藝人並不向現在藝人一樣紅遍全國、走紅地毯那麼風光無限,也不想現代藝人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而還是在默默的為遊客演出,演出完畢後還要靠收集遊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心裡一陣陣的涼意席捲而來,也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而擔憂。
同時,內心不斷反問自己如今還存在為數不多的民間藝術在若干年後還能欣賞到這些嗎?在若干年後是不是隻能在博物館或歷史記載裡面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嗎?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議中華民族全體兒女們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傳承、繼承我國為數不多的僅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徵,是中華民族5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所在。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首先,希望從國家層面提高現在正在從事傳統民間藝術的藝人福利待遇。在此,從社會層面望各大媒體、單位、學校加大宣傳傳統藝術,加大傳統藝術教育。最後,從個人層面希望有更多的大眾、更多的中華民族兒女去關注、瞭解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更多的大眾、年輕一代人能去繼承、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讓我國傳統民間藝術能繼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在失傳。
中華民族的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讓我們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保駕護航讓它走的更遠、走的更好、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發揚廣大、留傳海內外、留傳全世界!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不在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失傳、消失。
本人宣告:不為本人、也沒有攻擊現代藝人的思想,只是單純提出保護傳統藝術建議,不想傳統藝術失傳、消失。看到這篇文章的觀眾望能和木偶戲、皮影戲一起轉載讓更多人瞭解,讓更多人能一起行動。謝謝!
中華傳統文化倡議書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世界上的文明燦若繁星,或崛起或沒落,在繁榮與消亡的週而復始中推動歷史的程序。面對帕特農神廟我們可能會發出驚世之嘆,面對盧浮宮我們可能會構建有關西方文明的美好幻想。但是,當金字塔下的埃及文明早已湮沒在黃沙罡風之中,當彼時空前絕後的龐貝古城也在厚若海洋的火山灰下為昔日的文明哭泣,恍然發現,幾千年的演替更迭中,唯一屹立不倒的,便是我們燦爛的華夏文明。
誠如餘秋雨先生曾慨嘆:“不管到哪一代,中華文明,永在。”而這一切,文明光輝的背後,你可知曉,是代代相傳的結果,縱使焚書坑儒,縱使朝代更替,或口述或工於筆錄,孔孟之道,儒法之學,在千年的傳承中依舊閃耀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頭。屈平行吟之《離騷》至今仍在汨羅河畔迴響,長久不息;蘇子醉作《赤壁賦》猶在赤鼻磯的月光下回蕩,飄渺悠長。這些文化瑰寶,在千載風雨中毫不褪色,在歲月的淘洗中永葆芳華。
但如今,我們的文化卻在傳承中為人們所淡化,誠如羅素所預言:百年之中,中華民族不斷地在動盪與改革之中重新整理著對傳統文化理解的角度,這一過程中有人也在向著崇洋媚外的方向趨近。你可能覺得危言聳聽,但你可曾看到西方節日遠比傳統節日惹人青睞,標著英文的商品更為暢銷……有多少人困惑於繁瑣的古文而將其棄擲邐迤?有多少人對傳統文化不屑一顧。四書五經,禮樂春秋恐怕只是變為中華文化的標籤,琴棋書畫,射騎禮樂書數,只僅僅成為我們印象中的名詞,卻鮮有人涉獵。
我們寧願看到嶄新的冰河紀,也願眼前的景象生生不息,我們豈容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我們這一代人中逐漸流失,失去活力,以殘缺的面貌交到下一代人的手中?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是否會更加註重延續傳統文化的傳承?
讓我們且吟詩一首,聽古樂一曲,這是對古文化的尊重,且留心一草一木,束我一言一行,謹孝悌之道,是對道德傳統的延續與繼承。莫讓枯黃的古籍在風中凌亂哭泣,莫讓凝萃著中華的古字任歲月帶走歷史的痕跡;我們不能彈奏《高山流水》,卻可以讓其傳承於後代,我們不能帶走文明發源地的任何一抔黃沙,卻可以讓其繼續燦爛的書寫著歷史;我們不能將傳統文化的每一份美德賦予實際,但我們可以用行動踐行在社會的構建之中,將美德之風吹向未來。
生於延續千年的華夏文明值得我們驕傲,像傳遞炬火一般將寶貴的文化傳承會更令我們自豪。我們生於羅素所欲言的偉大時代,便更要盡我們之力去讓偉大的文明更加偉大,讓古老的文化在時間的淘洗中逆齡生長,讓千年文明薪火傳承!謝謝大家。
學生XX
20xx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