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生活作文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藝術與生活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與生活作文1
生活中沒有藝術,就如藍天沒有白雲的襯托;藝術沒有生活,就如大海沒有帆船的襯托。生活和藝術是我們的精神歸屬,是我們的家園。
我以為,在現實生活中,生活是一艘巨大的船,而藝術是這艘大船上的一面帆。
生活是藝術的來源,藝術服務於生活。若要建一座大城堡,就要有充足的材料,沒有充足的材料,又怎能搭建起大城堡?同樣的,藝術若是沒有足夠的生活經歷,沒有十足的原材料,有怎能成就獨一無二的藝術?只有豐富的閱歷,才能成就一番大業。正如蘇東坡,若是沒有一次又一次的貶謫,他何來那麼多苦訴?何來那麼多情?
生活是藝術的靈魂,藝術體現生活的情感。
丘吉爾曾說:“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的確,若是一個民族生活上少了精神支柱,那麼這個民族一定不會是成功的民族。莎士比亞給英國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影響,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正是因為這無窮無盡的影響造就了不一樣的生活,成就了不一樣的藝術。生活給了藝術靈魂,使它在枯燥的世界裡充滿了不一樣的精彩。
但是,只有豐富的生活經歷,而沒有獨一無二的藝術,一切只會顯得乏味。
藝術是生活的寄託,生活因藝術而精彩。
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美,只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藝術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生活的身邊處處都是藝術,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無論是動聽的音樂,還是風格迥異的建築,抑或是各式各樣的服裝,這些都是藝術的結晶。
藝術給我們的生活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千姿百態。藝術是一首動聽的歌,唱出我們心中的喜怒哀樂。藝術是一張小小的郵票,它帶領我們領略山水,領略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生活因藝術而精彩,藝術因生活而多樣。生活是一艘巨大的船,它有著說不清的喜怒哀樂,而藝術是一面多樣的帆,它使生活變得多樣精彩。
藝術與生活作文2
有人認為生活是藝術的來源,而藝術又必須為生活服務,也有人認為“藝術至上”,它啟迪了生活,而我認為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卻也啟迪著生活。
哲學上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而生活是客觀的。藝術源於生活,源於人們的`實踐活動,源於社會。正如白居易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為事而作。”故而,藝術的素材便是生活中的人事物,它源於生活。
恰如李白曾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這源於李白的所見所思;再說婉約派著名詞人劉永,他的詞大都以市景風光入詞,語言清俗,他的詞通俗易懂,為人所廣泛流傳;再說中國傳統的剪紙活動,其剪紙式樣豐富多彩,有花,有草,有鳥,有人……,這也是源於生活的;更甚者,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讓人熱血沸騰的搖滾樂,其歌詞內容也大都源於我們的生活,但卻不同於以往的歌唱形式,故而給人以別樣的感覺。
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故而能推動文化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藝術又為生活服務。
而王爾德就曾說過:“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是的,藝術雖源於生活,但是生活又模仿著藝術,因為生活的一大本領便是“模仿”,而這僅出於生活變得更好的私心。
我們哲學上曾說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有時會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有時又會落後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但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十九世紀,隨著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出現,人們便開始追求浪漫的生活,而盧梭更是被稱為浪漫主義之父,主張主權在民。直至今日,人們也沒有放棄對浪漫的追求,如情人節,蜜月旅行等恰是這一方面的體現。
生活就如一個好學的孩童,模仿著藝術,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使生活變得更是美好,從而啟迪著生活,儒家思想深遠影響無不體現著這一點。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故而啟迪著生活,推動社會的發展。
藝術與生活作文3
水頭的11月6日交流會到了,我和父母來到了停車場,乘車到了水頭。
車在大轉盤前便停了。那一堆又一堆的人群,就像一片海洋。我們下了車,很快成了海洋中的波浪。向前走著,我不斷地在出售書本出售倉鼠金魚等動物的攤子面前停下腳步,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些出售的物品。走著走著,前方有一個聚集著一堆人的小攤,我立刻拉著父母走了過去。
這是一個給人畫像的攤子。中間坐著一個不過40來歲的中年人,他戴著牛仔帽,身穿一件有些凌亂的土黃大衣,他有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可是他臉上的面板卻不是黃色,而是一種紅色,一種被火燒出來的深紅色,那深紅色覆蓋著他的一整張臉,只有戴著牛仔帽,帽沿才能遮住那紅色的臉。中年人正給一個青年畫像,他一會兒輕筆細描,一會兒工筆速寫,青年的輪廓很快浮現出來,接著,他一把青年人的表情回了下來,那微微彎曲的濃眉,輕輕咧開來的嘴角,帶著些許細渣般的鬍子。啊,這真是太像了。周圍也出現許多讚歎聲,畫得真好啊!一個小女孩說。太妙了,妙級了!一箇中年難人大聲讚揚道。一個老人豎起大拇指,用不流利的普通話說:太傳神啦!畫得栩栩如生!在讚揚聲中,中年人將青年的眼睛也畫好了,接著,將畫嵌入畫筐,遞給青年,青年看著畫,掏出一張100元的鈔票給中年人,中年人雙手接過鈔票,從老土的錢包中掏出一張10元紙幣,5元紙幣中年人清點了一下,一共70元。他雙手緊握皺巴巴的鈔票,遞給青年青年 這才滿面笑榮地離去。
緊接著,一個老人立刻就走到中年人前,中年人拿了一把椅子恭敬地請他坐下,又開始了畫像,又陷入了忙碌。
畫像,不僅是為了藝術,也為了生活。中年人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它畢竟是人,他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也許他的夢想不是十分遠大,只為了吃飽穿暖;也許他的生活艱難無比,但他努力了,他嘗試了,他超過了許多健全人,那些健全人面對困難,是否還能像他這樣依舊樂觀呢?
對人生有希望,對生命有希望。當上帝關掉一扇門時,他還會再開啟一扇門,不要絕望,也不能絕望。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前進。
藝術與生活作文4
尼采曾言:千萬不要俯視深淵,因為深淵也會向你回望。
誠如是,但我認為藝術與生活,也是互為表裡的。藝術源於生活,而又啟迪生活。
自古至今,自西方至東方,有人類的地方就有藝術,生活不停,藝術不息。在生活之中,不知不覺,便造就了藝術,其誕生又啟迪了我們的生活,藝術在生活之中影響著人們,啟迪著人們。
沒有可怕的深度,就沒有美麗的湖面。藝術就是如此。
藝術源於生活。可以直言,成就一個好的作家必不可少的是一個悲慘的人生。克里斯蒂布朗全身癱瘓,唯有左腳可動,但他仍完成鉅著《我的左腳》。正是他的殘疾,令他經受磨難,令他飽受生活的錘鍊,這才成就鉅作,實現他人生的價值。生活的經歷,成就藝術,沒有生活,何來藝術?
古絲綢之路上有一座舉世聞名的馬岡蒂佛窟,這佛窟正是當時佛教徒在來往於龜茲國與漢地的路上所建造,便於僧人的朝拜。這虔誠的朝拜,造就了這壯觀的佛窟,這又何嘗不是藝術源於生活的一大有力證據呢?藝術源於生活,在生活中的點滴成就藝術。生活是根,汲取了生活中的經歷,釀造出藝術的花蜜。因此,藝術源於生活,始於生活,與生活並行。
藝術啟迪生活。達利,認為畢加索的1000幅畫也比不上他的一幅。自大的他甚至覺得每天早上醒來最高興的事就是自己是達利。他抽象的藝術風格深深影響了他的性格,他狂放的藝術風格與生活中的自負互為表裡,這才雕刻出一個完整的達利。又如,司馬光勤奮刻苦,用警枕完成了《資治通鑑》。正是因為他要完成這部史學鉅著,他才要更加刻苦,在生活中中睡著警枕,時刻提醒自己,警醒自己。藝術啟迪了生活,正如尼采所說:我已經寫夠了這個世界,現在讓這個世界來寫我。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啟迪生活。我們都是歷史中的人。我們在生活中創造藝術,藝術又在生活中創造了我們,影響著我們。
藝術與生活互為表裡,共同前行。世上無一處地方只有生活卻沒有藝術,世上也無一處地方只有藝術卻沒有生活。無生活,何來藝術?無藝術,何來生活。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啟迪生活,藝術與生活一起前行在歷史的大道上。
藝術與生活作文5
生活實踐是藝術靈感的來源,而藝術境界是生活所追求的目標,二者的關係,歷來為人所討論,那麼究竟兩者誰先誰後?
我認為生活與藝術本是一朵並蒂花,兩者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夠開出花朵,而不能把它們簡單割裂,正如張愛玲所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正是張對生活的體驗,才讓她寫出瞭如此精妙文藝的句子,反過來說,正是因為她懂得藝術,所以才會在生活中體味出這句話來。
藝術源於生活,更離不開生活,沒有了生活,藝術就如失根的樹,是無法長出葉來的,歷史上著名的雕塑家賈科梅蒂在二戰後捨棄了圓潤大方的人物,偏愛整體比例小,枯瘦焦黃的雕塑。這是他對二戰無聲的控訴,任何見到雕塑人都不免為其造型所震撼。若不是二戰,若不是生活對他的啟發,賈科梅蒂又怎能有如此震撼世人的作品問世,雕塑介的創作又怎會有如此之突破?
生活就像是大地,藝術一定要紮根在土地上,才能為人所見所賞,才能向更高遠的目標奔去。若沒有龍陽縣的青草湖,唐溫如永遠也吟不出“滿床清夢壓星河”的清新目然;若沒有春天,柳絮小雨,也不會有賀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哀愁。
如此種種,都說明了生活之於藝術的重要性。
但,生活更需要藝術的陪伴,才可謂“生活”。我們人活在世間,本是兢兢業業,安於現狀,不免索然無味,正是藝術為生活注入了色彩,讓生活更加充實飽滿,而藝術本身,也是生活模仿追求的物件。李叔同從一位脫不開生活的“翩翩濁世佳公子”到遁入空門的苦行僧,世人不懂他的轉變,我以為,他是帶著生活去尋找藝術,去追求藝術了。倘若他沒有這麼做,那麼又何來他意味無窮的書法,又何來他圓寂前“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感嘆呢?
藝術帶來的好處自不必多說。生活中的電影、歌劇、讀書、寫作,皆與藝術相關。生活與藝術是朵並蒂花,他們互為彼此,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生活與藝術的先後之爭,本無所謂對錯,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對待二者。在生活中,我們要心懷藝術之心,去體驗多彩生活;而在藝術之中,我們又要時刻思考著生活的奧秘。
生活與藝術這朵並蒂花,需要我們用心體悟。
藝術與生活作文6
對於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活是藝術的來源,也有人認為藝術至上,它啟迪生活,而我認為生活是藝術的來源,卻又高於生活,並且是生活的縮影。
首先,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為什麼這麼說?馬克思有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們才有精力從事藝術創作,追求更高的境界。但這仍不足以創作藝術。因為藝術的靈感不可能憑空產生,它一定從生活中來。是藝術創作者們的生活經歷使他產生了靈感。蘇軾因夢見亡妻而悲痛欲絕,寫下催人淚下的《江城子》;岳飛奮力抵抗金軍,寫下豪情萬丈的《滿江紅》;李煜哀於悲慘的囚俘生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浪淘沙》……
可見優秀的藝術作品,必定來源於生活,是生活促使他們創造出如此佳作。但荀子云:“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藝術也應如此,它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因此,藝術應有高於生活本身的情感。它可以是《與朱元思書》中對宦海沉浮的厭倦,可以是畫作《吃土豆的人》中梵高對窮苦人民的同情,甚至是我們最熟悉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對中華兒女的激勵。有了這些獨特的情感,才能創作出良好的藝術作品。或者也可以說,是這些藝術作品成全了創作者,成為他們表達情感的獨一無二的方式。
但所謂高於生活,還可以是另一方面——啟迪世人。《論語》使人恪守孝悌,《道德經》教我們順其自然,因時而變……好的作品必然如此,或承載著創作者的獨特情感,或給世人以智慧的啟迪,有時也兩者兼之。
同樣的,藝術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結晶。藝術家們想創造出良好的作品,一定得具備豐富的生活經歷,將記憶中的生活濃縮,再經過合理的加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即便像某些歐洲畫家畫的怪誕的畫,他們肯定不是毫無根據地作畫,必定來自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縮影。
總的來說,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就應如此,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並且是生活的縮影。
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但不可能人人都是藝術家。好的藝術家會留心觀察生活,體悟生活,熱愛生活。而我們也應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