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練字》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獻之練字》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獻之練字》教學設計1
一、走進蘭亭,遊覽書法聖地
(播放蘭亭風光圖片,師簡介蘭亭景點)在浙江省紹興西南郊5公里以外,有一處風景優美,聞名中外的旅遊景區,它就是著名的書法聖地——蘭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在這裡產生的。這裡沉澱著歲月的清幽古雅,蘊藏著世間的書墨流香,往事越千年,如今走進蘭亭,鵝池邊,曲水流觴處仍能感受到書聖當年的氣息。這是臨池十八缸,池旁還有一石碑,名為太字碑。正是這個景點,向人們述說著一個傳頌至今的書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板書課題,板書:王獻之練字。請同學們開啟書,書中自有太字的來歷。
二、走進文字,探析練字過程
讀了課文,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王獻之?
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自滿”,你們怎麼理解“自滿”這個詞?聯絡上下文,“自滿”怎麼理解?
師:誰會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他自滿的原因?
師:想一想人們會怎樣誇獎他呢?(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假如你是一個有名的秀才,假如你是獻之的同齡人,你會如何誇獎他?)聽了這些誇獎小獻之會想些什麼?
2、學習2-4自然段
師:自滿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影響?(指名2個學生說說)你說得真對。俗話說:謙受益,滿招損。小獻之這樣的自滿他會怎麼做呢?相信同學們已經找到答案了。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2-4自然段,並動筆畫一畫。誰來說一說自己在這一部分學習到了什麼?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小獻之急切地向父親討教練字的秘訣,可見他是個愛學習的孩子,讓我們也來做一個好學的孩子,幫小獻之找找“秘訣”吧!
4、學習第六自然段
小獻之得到父親的這個秘訣了嗎?齊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一日又一日,一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勤學苦練。這些詞讀起來容易,然而做起來卻很難。讓我們來想像一下,一年四季,王獻之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呢?(訓練學生表達)
三、感受書法,體會持之以恆
1、是啊,一年四季,王獻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學名家書,寒來暑往,寫它千遍都不厭倦;似水流年,一筆一畫記於心間。寫盡多缸水,硯染水池黑。博取百家長,使得龍鳳飛。就這樣練出了自己的書法人生。與其父並稱二王。(欣賞書法)欣賞了王獻之的書法,品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
2、勤學苦練獲得成功的秘訣只對書法家有用嗎?快說一說我們在什麼時候要用到這一秘訣。
四、總結昇華、激發情感:
快下課了,我想讓得到禮物的同學吧禮物展示出來(勵志名言)這也是我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的禮物,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勤奮、刻苦,我永遠為你們加油、喝彩!
《王獻之練字》教學設計2
一、教材簡析
第六單元是以“腳踏實地”作為主題的一個單元,透過本單元的學習,要讓學生受到教育和啟迪。:無論學習或從事一切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刻苦努力。而《王獻之練字》一課正是講述了王獻之改變自我,腳踏實地、刻苦練字、獲取成功的故事。透過故事的閱讀,引導學生懂得只有透過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才能成才的道理。課文結構清晰,脈絡分明,故事內容簡潔,蘊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極富教育意義的故事。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教師及文字之間充分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本課應在學生豐富的感受和體驗中,與文中人物心理進行交匯,在比、說、議中內化語言,在看、聽、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三、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特點,根據課文內容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等,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2.認識3個生字,理解“自滿、慚愧、秘訣、聚精會神、堅持不懈” 等詞語,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知道王獻之成為大書法家的“秘訣” ,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成功的秘訣,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成功的道理。
五、重難點的突破
由“王獻之”是怎樣練字的,這個問題找到成功的秘訣;再由從父親的言行中,感受到成功的秘訣,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成功的道理。
《王獻之練字》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匯入新課。
投影出示幾張蘭亭的圖片
1、你見過這幾張圖片嗎?
這就是著名的書法聖地---蘭亭,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在這裡產生的。它是一處風景優美,聞名中外的旅遊景區。這是臨池十八缸,池旁還有一石碑,名為太字碑。正是這個景點,向人們述說著一個傳頌至今的書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板書:王獻之練字
2、你對王羲之和王獻之有哪些瞭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詞語。出示:
晉代 誇獎 自滿 模仿 稱讚
撫摩 石凳 水缸 頓時 秘訣
聚精會神 堅持不懈 勤學苦練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1)和學習夥伴合作讀一讀,看你認識哪幾個。
(2)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學們 ?
(3)開火車領讀。
3.我們把詞放回課文中,看你能否讀得流利,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這個故事的?
4.同學們看課題,你認為應該強調哪個字?(練)
三、順學而到,細讀感悟。
1、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一段重點寫王獻之練字的?
2、出示第6段指名讀。
3、哪幾個詞重點寫出了王獻之是怎樣練字的?(出示: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堅持不懈 勤學苦練)
4、你是怎樣理解的?
5、出示句子:
春天,(外面春暖花開),小朋友們(都去放風箏了),而獻之卻( )。
夏天,(外面花紅柳綠),小朋友們( ),而獻之卻( )。
秋天,( ),小朋友們( ),而獻之卻( )。
冬天,( ),小朋友們( ),而獻之卻( )。
6、這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7、同學們真了不起,竟然看到了這麼多的情景,然而課文中卻只用了4個詞,16個字,就把這些情景都概括出來了,這就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那你們說這幾個詞應該怎樣來讀呢?先自己讀一讀。
8、那這一段該怎樣讀?(指名讀)
9、你認為王獻之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一開始就知道“勤學苦練”嗎?
10、“自滿”是什麼意思?你能給它換一個詞嗎?
11、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自滿的時候,誰願意說說
12、大家的“自滿”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在自己取得一些成績之後才自滿的,在文中畫出王獻之自滿的原因,用“因為……所以”來說說。
13、大家默讀2、3自然段,從哪句話或哪個詞能夠感受到王獻之的自滿。
14、父親的一個“點”並沒有馬上讓王獻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母親卻一語驚醒夢中人。誰來讀讀母親的話?
15、聽了母親的話,聰明的小獻之頓時-----(滿臉通紅,十分慚愧)
16、你是怎樣理解“慚愧”的,請你做一個“慚愧”的表情。
17、年幼的獻之覺得父親的那一點十分神奇,竟然天真的認為父親是有“秘訣”的,你們覺得父親真的有什麼秘訣嗎?
18.真正的秘訣就是“堅持不懈、勤學苦練”王獻之和你們一樣聰明,明白了父親的真正用以,出示第6段。
19、後來,獻之也成了大書法家。我們來欣賞王獻之的作品。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你聽到或看到哪些人是透過“堅持不懈、勤學苦練”獲得成功的?
2.你有什麼收穫?
《王獻之練字》課後反思:
我從4個方面對《王獻之練字》一課進行反思:
1、教學目標的落實。本課我確定的3個教學目標。一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二是認識3個生字,理解“自滿、慚愧、秘訣、聚精會神、堅持不懈” 等詞語,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三是知道王獻之成為大書法家的“秘訣” ,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成功的道理。本節課上,在我和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教學目標基本完成。
2.學段目標的體現。我們中段的特色目標是“會學”。本課我首先由課文的結尾入手,讓學生找到王獻之是這怎樣練字的。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王獻之練字的情景,用“春天,(外面春暖花開),小朋友們(都去放風箏了 ),而獻之卻( )。”這樣的句式啟發學生的想象,練習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等方法,使學生會理解、會讀、會悟、會表達。
3.不足:第一,本節課在朗讀上所給予的指導不夠充分,另外在讀得時間上顯得倉促,沒有給孩子足夠朗讀體會的時間。第二,班級有53名學生,在回答想象理解的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侷限於10幾個孩子中,可能和平時的訓練、引導不夠充分有關,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應該重視的一個方面。
4.困惑:每篇課文中有許多訓練點,大多數老師擔心遺漏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因此課堂上就出現了過多過雜的現象,我覺得自己在尺度的把握上能力不夠,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指導。
《王獻之練字》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王獻之練字》是教科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王獻之戒驕戒躁,認真、刻苦練字的故事。透過故事的閱讀、挖掘引導學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練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課文故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故事內容簡潔,蘊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極富教育意義的故事。
二、學情分析
《王獻之練字》這篇課文,故事情節簡單,語言生動、平易,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很適合小學生的閱讀,使學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練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倆是我國古代大書法家。
2、知道王獻之成為大書法家的“秘訣” ,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教學重、難點
弄懂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成功的秘訣。懂得只有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才能成功的道理。
五、教學過程
入境匯入:
書法藝術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能寫一手漂亮的這是非常讓人羨慕的。現在請大家來欣賞一些書法作品。
這些字筆劃雋秀挺撥,結字蕭散逸巖,顧盼有致,都出自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之手。哪位同學能結合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書法家。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與生俱來的,王獻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麼成功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王獻之練字》一課。(板書課題)
學習交流:
一、 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詞句。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接下來請你們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再讀課文。)
師:誰來說一說?
生1:課文主要講了王獻之練字的故事。
師:概括得真精練。誰能再來說一說練字時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生2:王獻之在屋子裡一連寫了十幾個“大”字,他選了一個送給他父親看。他父親沒說什麼,拿起筆來在“大”字上面加了一個點,變成“太”字。……(學生將整個故事詳細的講了一遍。)
師(始終表現出認真傾聽的樣子):你的複述能力真強。
二、學習交流
師:在課文中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王獻之?
生1:我認識了一個聰明的王獻之。
生2:我認識了一個從小就練字的王獻之。
生3:我認識了一個寫一手好字的王獻之。
生4:我認識了一個自滿的王獻之。
師:“自滿”。你們怎麼理解“自滿”這個詞?
生:自滿就是驕傲。
師:聯絡上下文,“自滿”怎麼理解?
生:自滿就是王獻之滿足自己的成績。
師:誰會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他常常受到人們的誇獎,他漸漸自滿起來了。”
生:因為他常常受到人們的誇獎,所以他漸漸的自滿起來。
師:你說得真對。這就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請同學們做上標記。
師: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小獻之這樣的自滿對他的成長有幫助嗎?那又是一件什麼事改變了他呢?相信同學們已經找到答案了。課說的哪幾個自然段講述了這個故事呢?
師:這就是課文的第二部分。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這一部分,並動筆畫一畫。
師:誰來說一說自己在這一部分中學習到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王獻之寫了一個“大”字給父親看,父親沒誇他,挺生氣的。
師:噢?你怎麼知道父親挺生氣的?
生:他寫的字根本就不好,還去炫耀。
師:這也正體現了小獻之的什麼?
生:自滿、驕傲。
師:誰能說說從哪個句子中體現出來了?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師:他讀得怎樣?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他讀得很好,我感受到了王獻之的自滿。
師:你是怎麼聽出來的?
生:他把“滿以為”讀得較重,突出了語氣。
師:說得真好。其實呀這時的王獻之確實很自滿,這時的父親可能像**想的那樣生氣了。但父親的做法卻出人意料,他把“大”字加了一點,這一點在誰那起了作用呢?
師:母親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
師:母親的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此時的王獻之還驕傲自滿嗎?在課文中找一找他的變化。
生:他頓時滿臉通紅,十分慚愧。
師:父親的隨手一筆在王獻之看來似乎很神奇,促使他想到父親有練字的什麼?(秘訣)
師:接下來就要請同學們幫他找找“秘訣”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合作探究,教師巡視。)
三、集體交流
師:哪一小組找到了?
生1:我們組找到了。父親的秘訣就是寫完18口大水缸裡的水。
生2:我們組也找到了,父親的秘訣在後花園的水缸裡。
師:你們準確的找到了父親的回答,請你們再想一想,父親的本意就是讓他寫完18缸水嗎?如果他把墨汁攪在缸裡,然後亂塗亂畫,用完了水就練會字了嗎?父親的話暗含著什麼意思呢?
(學生再一次到組內集體交流、探究。)
再次交流彙報。
生1:我們組認為不是說寫完18口大水缸裡的水就會練字,而是說要堅持的練字。
師:堅持不懈。
生2:我認為父親是讓他常練的意思。
師:更是一個“勤”字,勤練。
生3:我認為不是說正好寫完18缸水,而是說你要多練。
師:你是說父親的本意不在18缸這個數字上,而在於他的練字態度上對嗎?
生:18缸水,就是鐵杵磨成針。
生:就是隻要人有恆,萬事都可成。
師(微笑鼓勵):老師知道你們已經理解了父親的話,能用平時積累的諺語來詮釋它的道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
(鼓掌)
師:同學們已經找到了秘訣,那就是想要練好字,就得堅持不懈、勤學苦練。
(板 書:勤學苦練。)
師:其實王獻之也找到了秘訣。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生齊讀,師板書:大書法家)
師:這也就是課文的第三部分。
師:你們認為這個秘訣只是成為書法家的秘訣嗎?
生:做任何事的秘訣。
師:看看身邊的人或自己有沒有人運用上了這個秘訣?
(學生思考了一會兒)
四、拓展
我是小記者:如果王獻之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你們面前,你想對他說點什麼呢?
師小結:勤學苦練是一切成功者的法寶,同學們你們想成為成功者嗎?那就時刻記得這個秘訣,並運用這個秘訣吧!
五、作業:
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再蒐集一些名人勤學苦練的故事。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