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音樂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音樂教案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現代京劇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壯志衝雲天》,感受、體驗唱段的音樂情緒及表達的思想情感,能夠正確判斷它們的唱腔及行當,掌握京劇音樂的板式、伴奏等京劇常識。
過程與方法:能夠積極大膽、有感情地演唱現代京劇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體會現代京劇藝術的唱腔韻味,培養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及愛好。
知識與技能:探究現代京劇和傳統京劇在內容、服裝、伴奏等方面的區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現代京劇唱段《雄心壯志衝雲天》,感受唱段的音樂情緒及表現的思想內容。
難點:能夠較為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現代京劇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體驗京劇藝術的唱腔特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教師播放兩段京劇唱腔音訊,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兩個京劇唱段的題目分別是什麼嗎?它們有哪些不同之處?”學生討論回答,課件出示答案。
2、學生自主回顧上節課學過的內容,《海島冰輪初轉騰》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兩個唱段在服飾、內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教師透過傳統京劇的特點引出現代京劇,順勢匯入本課。
(二)、賞析樂曲
1、教師發起討論會:什麼是現代京劇?你知道哪些現代京劇?學生自主討論現代京劇和傳統京劇的不同。
2、教師出示PPT資料,簡介現代京劇的概念:五四運動之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創作的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新京劇。如《海瑞罷官》、《紅燈記》、《沙家浜》等。
3、欣賞現代京劇《杜鵑山》第三場中唱段《家住安源》,結合課本唱詞,請思考:這個唱段的旋律有何特點?(唱段旋律委婉優美,起伏跌宕,屬於二黃腔)
4、再次聆聽,說一說行當、唱腔分別是什麼?表現了柯湘怎樣的思想感情?(青衣;痛苦哀婉的心情)
(三)、對比賞析
1、片段欣賞,初步感受
(1)播放《雄心壯志衝雲天》音訊片段,請思考:表現了李玉和怎樣的情緒?(李玉和對敵人的蔑視和悲憤、激昂的情緒)(2)再次聆聽,感受樂曲的旋律、節奏有何特點?(旋律平穩,節奏舒緩)(3)說一說這一唱段是什麼唱腔和行當。(唱腔是二黃,李玉和屬於行當中的老生)
2、完整欣賞,深入體驗
(1)播放《雄心壯志衝雲天》影片,學生跟著唱詞嘗試輕聲跟唱,思考:該唱段可分為幾個部分?(六個部分)
(2)各部分分別表達了李玉和怎樣的思想情感?(對敵人的蔑視和大義凌然——雖鎖住手腳,卻鎖不住英雄氣概——回憶與敵人鬥爭的情況,展望革命發展形勢,表現出從容不迫的氣勢——對未來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關心轉送密電任務,相信母親和女兒——視死如歸的決心。整個唱段刻畫了李玉和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思想感情,體現了李玉和壯志昂揚的英雄氣概。
(3)伴奏樂器有哪些?(打擊樂器、絃樂器、交響樂器)(4)學生分小組討論:伴奏音樂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伴奏音樂起到了烘托氣氛和襯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學唱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1)欣賞唱段,學生判斷唱腔和行當:西皮、老生。
(2)跟音樂輕聲哼唱,找一找哪些地方比較難唱。
2、跟音樂有感情完整演唱幾遍。
3、隨機挑選同學上臺表演,並讓學生自己評價。
(五)、小結作業
1、教師總結:請你結合本單元所學內容,說說傳統京劇和現代京劇在內容、服裝、伴奏、道具、佈景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2、希望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更多的同學能夠走進京劇的殿堂,去領會她的美妙與瑰麗,去創造她的燦爛和神奇!
中國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其歡快活潑的情緒,學習舞蹈《大中國》。
1、創編不同方位的揮舞彩條動作,能按照音樂的節奏表演。
2、注意自己的彩條不與同伴的相互纏繞。
活動準備
磁帶,錄音機。幼兒人手兩根皺紋紙彩條。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舞蹈《大中國》,感受樂曲的風格。
1、你聽到了什麼?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呢?你知道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嗎?
2、使幼兒知道音樂歌曲的名字叫《大中國》。
二、教師出示彩條,幼兒創編彩條揮舞的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彩條揮舞動作。
教師:這是什麼呀?你們覺得用彩條可以怎麼跟著音樂跳舞?
2、教師示範表演舞蹈,幼兒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師:你們仔細看看,老師跳的舞蹈中用了哪些動作?
三、初步學習舞蹈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
1、幼兒學習踏點步,加上手臂的動作,並隨音樂練習。
2、教師哼唱音樂,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學習有節奏地顫搖手腕和揮動綵帶的動作。
四、幼兒創編不同方位揮舞彩條的動作。
1、教師:彩條除了可以從下到上揮舞,還可以怎麼揮舞呢?幼兒集體創編,教師反饋個別幼兒的動作。
2、教師選取四個不同方位的動作,大家隨音樂集體練習。
五、紅綢舞《大中國》
教師帶領幼兒人手兩根紅色的紙條,引導幼兒在活動室裡找空地方,,隨著歡快的音樂完整地表演紅綢舞《大中國》
中國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知道我是中國人。
2、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中國的壯麗景象,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中國悠久歷史和名勝古蹟的資料
2、歌曲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說中國,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1) 說說自己的國家以及居住地
“小朋友,我們都是中國人,你來自中國的哪裡呀?”
(2) 交流有關中國的資料
“你喜歡中國嗎?為什麼?”(鼓勵幼兒介紹收集到的資料)
2、感受旋律,用動作表現祖國的美好景象
(1) 老師彈奏歌曲旋律,幼兒感受樂曲的雄壯有力
“這首歌曲聽上去感受怎麼樣?”“你好象看到了中國哪些美麗的景象?”
(2) 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中國的壯麗景色(如:萬里長城、珠穆朗瑪峰、天安門、西湖、東方明珠……)
(3) 在音樂伴奏下,學習節奏律動
X X X X | X X X X X—|
我 來自 中 國,是個 好地 方。
3、學唱歌曲,合作表演
(1) 老師範唱歌曲,幼兒欣賞
(2) 學唱歌曲,啟發幼兒用雄壯、有用的聲音唱出愛祖國媽媽的情感。
(3) 老師和幼兒一同邊唱邊表演
(4) 鼓勵幼兒和同伴合作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在音樂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弱,在活動中很多的小朋友似乎都不太感興趣,自己玩自己的好像和他沒有任何關係。在活動中提醒過他們可是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也許是隻有一個老師,在彈琴時不能全面的觀察每一個人,在活動中進行了教育。之後就讓幼兒跟隨磁帶一遍一遍的用不同的方式唱,這才使幼兒注意力比較的集中,效果還可以。
中國音樂教案4
歌曲分析
歌曲《大中國》由高楓作詞作曲是一首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通俗歌曲。曲調吸收了我國民歌素材創作而成,富有時代氣息。
《大中國》的音樂由引子+A+B+A′構成復三部曲式。
引子。引子為4/4、2/4拍,開始在F調上,由主和絃 、下屬和絃構成的和聲來呈述:
這一曲調,造成一個明亮、柔和 的意境。然後轉為降E調,以豪邁的氣勢唱出A段音樂主題的音調。
A段,第一部分。這段為單二部曲式,由一個主題樂段與一個變奏構成,結構為A(a+a′)。a 段主題樂段是一個四句體樂段,其音樂採用東北大秧歌的音調為主題發展而成,以齊唱形式呈示出來,表現出祖國大家庭中熱烈、歡快、意氣風發的揚景。a′段的第二樂段是a段的第一變奏。
B段,第二部分。這部分也是單二部曲式,結構為B(b+c)。第一樂段b中的音樂主題音調來自河北民歌,曲調流暢活躍,抒情開朗。第二樂段c是歌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華兒女對祖國的共同心聲,在開始的強拍上就用了一個離調和絃(用3 5 7 3構成),使全曲的.情緒達到高潮,第二句開始的強拍上用了主和絃,使語氣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結束。在4個小節的間奏之後是第三部分。
A′段,第三部分。這段音樂是A段主題的變化再現,與B段中的第二樂段c 的再現結合,其 結構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題再現是a段主題的第二變奏,它將a段主題的時值放寬,情緒熱烈活躍。緊接著,是第二部分B段中的第二樂段c的再現。
課題: 大中國
課時: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2、 透過欣賞《大中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3、透過欣賞秧歌、表演秧歌、使學生更加熱愛民族音樂。
教學重點:
1、 透過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秧歌的特點。
3、瞭解有關民族打擊樂器的知識。
教學難點:
1、感受八分附點音符節奏的韻律特點,體會它在秧歌中的表現作用。
2、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錄音(MTV)等不同版本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匯入
1、教師播放《大中國》
2、簡介高楓
作者簡介
高楓原名曾焰赤,他在武漢上小學期間就開始登臺表演,但音樂那時只是他的興趣愛好,並不是他的專業。高中畢業,他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雕塑專業。在工藝美院學習時,高楓開始涉足文藝界,為電視劇《趙四小姐與張學良》、《龍年警官》等配唱了主題曲,並開始練習作曲。
畢業後,高楓開始在北京闖蕩,他放棄了學習多年的美術專業,開始從事音樂創作和演唱工作,平日依靠演唱維持生計。在內地第一個兄弟組合“楚奇楚童”的專輯裡,高楓的作品佔了近一半。與此同時,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戲說乾隆》、《皇城根》裡也留下了高楓的聲音。
隨後,高楓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歌曲的創作中,一首首精美的作品問世了,唱紅了一位又一位歌壇新秀。其中包括黃格選的《春水流》、紅霞的《讓往事飛》、思濃思雨的《雙雙飛》、老狼的《美人》等,並以一曲《大中國》為歌迷所熟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隨筆
一、師生問好
二、匯入:
1、教師播放《大中國》
2、簡介高楓
三 演唱《大中國》
四、簡單介紹秧歌
1、觀看圖片
2、教師示範
3、引導學生跳一跳
五、發散
播放:愛國通俗歌曲
《紅旗飄飄》
六、小結 下課 師生問好
學生:初聽
體會其情緒特點
中國音樂教案5
第一、活動目標:
1、在敲敲打打中體驗歌曲歡快、雄壯的性質,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2、透過分組探索不同的節奏型,嘗試為歌曲伴奏。
第二、活動準備:
1、已豐富過有關的相關經驗。已熟悉歌曲。
2、已做過調查表,會說誇的話。
3、小樂器若干(將相同音色的放在一起分成三組)、節奏卡、節奏譜。綵帶若干。
4、有關名勝古蹟的課件,教室周圍佈置相關圖片。
第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受(體驗歌曲性質)
師:我們都知道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我們還會誇誇我們的大。有一首歌也是誇誇我們的大的,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1、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你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受?"追問:"你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引導幼兒用有節奏的話來誇誇大。
2、再次完整欣賞,閉上眼睛回憶剛才的內容。
3、現在我們聽著音樂在自己身上輕輕地打打節奏,輕輕的唱輕輕的拍。(可以拍打不同的節奏)
4、誰想試試這個節奏?(師出示一節奏型)自由練習,個別幼兒展示。
二、自由探索(解決重難點)師:大家想不想再試試別的節奏?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小樂器和節奏卡,你想用什麼小樂器敲就把小椅子搬到那裡去。一組商量一種節奏為大伴奏。
1、幼兒選擇,一起選出一張節奏卡,自由嘗試一會兒。
2、我們聽著音樂來試一試。記住!一定要聽好音樂。(師巡迴傾聽指導)A:引導小組長先敲準。
B:我們的小耳朵真靈,會跟著音樂一起開始一起結束。
C:***組的小朋友真棒,他們敲的真整齊!
3、我們每組都為歌曲配上好聽的伴奏了,讓我們來聽聽看!(分組展示。)你們覺得好聽嗎?讓我們一起把他們的節奏拍出來。(師出示這一組的節奏卡)
4、老師也想為歌曲伴奏,可是有個節奏很難的,誰來幫幫我?
A:自由練習。(輕輕的在心裡念)B:個別幼兒嘗試。
C:我們一起跟他試試這個節奏吧。(該幼兒上來敲大鼓,人手一份節奏卡)
三、自由表現
師:大這首歌有小樂器的伴奏變得真好聽!誰願意為他伴舞讓它變得更美?
1、每組選出1個孩子為它伴舞,其餘幼兒伴奏。
2、幼兒隨音樂自由表現。"一起為我們是人感到驕傲
中國音樂教案6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感受和理解通俗音樂作品的音響、形式、風格特點的同時,提高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在對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聆聽、表演當中,提高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知識與技能
瞭解歌曲演唱風格和曲式結構,比較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的片段,瞭解他們各自的風格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各自的特點。
難點聽音樂,分辨音樂種類。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聽音樂,分辨歌曲的唱法。
師:這是一首什麼唱法的歌曲?(流行唱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思念》,瞭解其曲式結構與演唱風格
(1)《思念》的這首歌曲分為A、B兩段,A段在低音區,娓娓道出的思念之情;B段逐步推向高音區,跳躍跌宕,情緒更加激動,呼喚似的唱出了無可奈何的哀怨。演唱風格是激動的,哀怨的。
(2)播放,瞭解通俗歌曲、藝術歌曲、民歌各自風格特點。
①播放藝術歌曲與民歌《我愛你中國》《茉莉花》,探究歌詞與演唱特點
老師示範並設定問題:這兩首音樂分別是什麼?它們的歌詞與演唱特點一樣嗎?(藝術歌曲:歌詞特點詩歌為主,藝術性強;演唱特點音色圓潤,有較高的演唱技巧,咬字吐字清晰。民間歌曲:歌詞特點即興化、生活化;節奏旋律特點是民間性、平民性;演唱特點是強調的情緒表達和感情抒發。)
②學生敲擊節奏,老師模唱旋律,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藝術歌曲的旋律特點音域較寬,節奏變化大,不便傳唱;民間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是民間性、平民性。)
③播放歌曲《思念》,感受其流行音樂的風格特點
師:與藝術歌曲、民歌相對比,流行音樂各自有哪些風格特點?(歌詞特點口語化、生活化;節奏旋律特點易記易唱,音域較窄,節奏富有變化;演唱特點富有激情和即興的表演方式,注重與觀眾交流努力營造寬鬆隨和的氛圍。)
(3)分別找學生演唱歌曲的低音區與高音區。
(三)、鞏固提高
1、聽音樂,分辨歌曲屬於歌曲的幾種型別。(輕音樂、爵士樂、搖滾、探戈、迪斯科等)
2、分組表演(由老師將學生分為男女兩組,進行比賽。)
女生演奏一段爵士舞和一首流行歌曲,男生演奏街舞和齊唱一首流行歌曲。
老師評價:剛才我們演繹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各有千秋,非常的精彩。
(四)、課堂小節
這節課我們主要欣賞、對比、分析了歌曲的不同演唱風格和特點,相信同學們對通俗歌曲一些演唱風格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音樂。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裡,下課。
中國音樂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知道貝多芬。瞭解貝多芬對世界音樂發展的貢獻。理解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小組討論,探究貝多芬音樂作品創作風格形成的原因,理解政治經濟與藝術的深層聯絡,提升歷史問題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貝多芬的音樂貢獻。
二、難點
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命運交響曲》,請同學們談一談聽完音樂後的感受。
之後追問: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他的音樂作品有什麼特點?又反映了怎樣的時代背景?以此匯入新課。
二、新課講授
(一)、貝多芬人物
教師課件展示貝多芬照片,組織“貝多芬人物介紹會”,請同學們分小組介紹課下蒐集的關於貝多芬的故事或作品。透過介紹會師生共同總結貝多芬的人生經歷和音樂代表作品。
貝多芬一生飽受貧困、耳聾和失戀的痛苦折磨,卻創造出了許多卓越的作品,如《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
(二)、貝多芬音樂
1、教師再次播放《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片段,組織學生聆聽,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總結貝多芬音樂的創作風格。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強調貝多芬的作品構思廣闊,形式宏大,飽含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氣息。教師強調這一創作風格也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
2、教師提出探究問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使得其音樂有如此鮮明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要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學生回答後,師生總結:
(1)、貝多芬所處的時代正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的時期。
(2)、貝多芬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具有強烈的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
(3)、貝多芬本人經歷坎坷。
3、教師介紹:貝多芬最重要的貢獻是開創了交響曲的新形式,同時也開創了浪漫音樂的先河。
小結:教師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學生共同複習本節課所學。
作業:請學生課下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並閱讀關於貝多芬的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