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1
長久以來,童話故事和迪士尼為代表的動畫電影都像是個一錘子買賣:出於子供向這一剛性需求,“幸福生活(Happily ever after)”作為必備結語,意味著故事/敘事要自恰和完滿,而在很大程度上,這難以實現與現代商業行為之間的並行不悖。
如何製作/運作一部不必要又不多餘的童話續集(來撈錢),由此就成為了一個艱難而又重大的挑戰。延續格林童話的《魔法黑森林》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方向,而夢工場早年的《怪物史萊克》系列則是以花樣百出的惡搞精神,反向走到了童話故事的莫比烏斯帶上。
作為好萊塢童話電影的大本營,迪士尼的續集政策也在迅速發生改變。新千年之前的動畫續集,往往不會和前作一樣登陸大銀幕,而是在傳統的家庭電視媒體上實現自然延續。但隨著市場環境的快速演化,長期的IP運作已經難以滿足日趨短視的商業目的。
迪士尼和它的童話故事仍在繼續,但已經駛上了CG真人電影的快車道。對(動畫)續集的追求,也開始藉由收入囊中的漫威MCU和皮克斯,開始積累經驗與儲備。在暴死的《愛麗絲夢遊仙境2》之後,迪士尼本部終於在20xx年推出了兩部童話續集:《沉睡魔咒2》和《冰雪奇緣2》。
儘管兩部續集在故事設定上有著諸多雷同之處——皆可看做是對《權力的遊戲》的迪士尼式移植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式改造——後者面臨的壓力與挑戰顯然要比前者大得多。作為迪士尼的大滿貫之作,20xx年的《冰雪奇緣》有著承前啟後的歷史性地位,品牌保護的重要性自然也不言而喻。
也正是如此,《冰雪奇緣2》迎來了動畫界(和迪士尼)不多見的迴歸編劇/導演。珍妮弗·李和克里斯·巴克在續集中改變了前作的冰藍色調,也帶來了更加廣闊的北歐風光以供冒險與探索,更為角色提供了充分的成長空間。
儘管故事本身缺乏緊迫感——甚至沒有真正的反派角色和強戲劇衝突——但諸如此類的種種改變,也讓迪士尼終於在《冰雪奇緣2》的身上,跨越了實現PG霸權,乃至統治好萊塢下個十年的最後一道坎。
毫無疑問地,《冰雪奇緣2》無法企及前作的高度,但這並不是什麼問題,畢竟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續集屈指可數;而在主創不變和缺乏改編素材的情況下,能夠青出於藍的動畫電影更是難覓。
六年前的《冰雪奇緣》可以算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動畫電影之一,既繼承了迪士尼在音樂劇上的傳統優勢,也憑藉著驚人的前瞻性和創造熱情,成為了第四波女性主義運動中為數不多的,討人喜歡的女性電影。
顯然,《冰雪奇緣2》對彼時從無到有的創造力有著清楚的認識,也從未試圖挑戰充滿驚喜的前作的地位。續集的故事有著更明確的焦點——前作中的兩位姐妹花,有了更明顯的成長和更成熟的目標,也相應地去學習,怎樣使用自己的能力來承擔更重大的責任。而在原創力上的短板,則有令人震撼的視效,和已經被MCU磨練得無比潤滑的迪士尼工業體系來補足。
一部看似熱鬧非常,實則波瀾不驚的續集電影,在良好的運作下,也能夠形成對品牌的良好保護。《冰雪奇緣2》在劇本上更聰明,敘事效率也有著明顯提升。
也正是由此,《冰雪奇緣2》缺乏的是前作那充滿後勁的表現力。這一點,可從拿下奧斯卡獎的音樂製作團隊,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茲和羅伯特·洛佩茲身上可見一斑。兩位音樂製作人深度參與了續集的劇本創作,這也讓《冰雪奇緣2》在角色和情節塑造上要更貼近觀眾的期望——基於音樂而表現出來的活力——而非全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試探。
這也就讓《冰雪奇緣2》難以加入《玩具總動員3》的行列。然而,考慮到續集的首要任務就是滿足期望,儘管明顯缺乏驚喜,但能做到事事周全的《冰雪奇緣2》,在細節上的關注與成功,就顯得令人心滿意足了。
當製片方恨不得把每一部電影都變成電影宇宙的時候,《冰雪奇緣2》以穩重的步伐在滿足粉絲的fan service,和創作者的創作慾望之間找到了良好的平衡。《冰雪奇緣2》沒有想要擺脫前者的陰影,而是盡力在前者的陰影中自由伸展。
這樣的結果,自然也能夠和MCU電影一樣,同時滿足製片方和觀眾兩方面的需求。但一個可怕而又危險的現實,是這些戴著鐐銬的舞者——尤其是迪士尼的舞者——跳得越來越好了。
馬丁·斯科塞斯對電影過於娛樂化而缺乏風險的擔憂不可謂不重要,甚至還迫在眉睫。當觀眾們被“溫水煮青蛙”的時候,我們需要看到,《冰雪奇緣2》和類似的電影續集,在開發時所面對的挑戰,是無法和原創電影相比的:因為它們缺乏相應的代價。在全新的大製片廠時代,一個成功的品牌所帶來的誘惑力,要遠大於原創精神的重要性:
一部《雷神2》無法阻止《雷神3》和《雷神4》,一部《正義聯盟》也無法阻止《神奇女俠》《海王》。在鐐銬的限制下,自由創作的價值也隨之大大縮水,也被製片方的“維穩”政策牢牢控制住。
但今日的迪士尼,不僅在IP持有上已經無可匹敵,甚至也打破了“續集電影遠遜於前作”的準定律。這樣的迪士尼,比拍爛片的迪士尼遠要更加可怕和令人生畏。
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2
《冰雪奇緣2》終於如約而至,而它也毫無懸念地在國內上映首日便輕鬆的突破1億票房,成為了本週最亮的“黑馬”,不過相比前作一邊倒式的好評,這次的《冰雪奇緣2》卻受到了網上各路“大神”的集體質疑,也許是因為本人的欣賞門檻比較低吧,反正我個人在首刷後,卻覺得這部續作雖然無法續寫前作神話,但卻也不失是一部經典的標準,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說這部續作劇情和內容的空洞,深意不足,可是請別忘了,《冰雪奇緣2》是一部全年齡段的動畫作品,我們一味地用一個成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去苛求它,真的就合適嗎?
閒話不多言,接下去就讓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個人對於這部《冰雪奇緣2》的觀後感受。(以下內容部分參考網路及相關資料,如有不足支援請及時指正)這是一個充滿了“成長”的故事如果說《冰雪奇緣》是一場關於“尋找”的故事,那麼《冰雪奇緣2》就是在尋找之後探求“成長”的故事。相比於艾莎女王追尋自己父母之謎的劇情,我更在乎劇中四個主角成長的故事,而作者也貌似想透過他們來多方面的向我們表達什麼是成長。比如說我們的艾莎女王,她的成長除了是堅強和勇氣之外,更是放下束縛的灑脫,直面最真實的自己。她一個人揹負了太多的責任,也許以她現在的年齡還沒有那種能力和心態去接受這一切。但是為了這些責任她只能選擇獨自一人去承受未知的風險,在巨浪滔天前一次次被打倒,然後又一次次踏浪前行,也許這才是讓她真正配的上頭頂上那頂皇冠的一種考驗。
而艾莎的妹妹安娜的成長,則是承擔責任,並做出正確的選擇。她在劇中的設定是沒有魔法力量,所以當被夥伴留在黑暗的洞穴底部,她會蹲在角落不知所措。而當夥伴都與她走散,她會覺得自己被世界拋棄,但她不能辜負她的姐姐“唯一一顆為她指路的星星”。她要承擔起姐姐過去一直揹著的責任,修復過往的錯誤,直面恐怖大地巨人,縱身一躍跨過深淵。至於雪寶的'成長,則是他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原有如孩子般的單純,就如一個孩子慢慢成長為了一個成熟的大人(思想上)。
也許是因為他看到了太多,經歷了太多,所以他有時候會長生一些疑惑,比如說他會和別人討論關於成長後的問題和困擾,不可否認《冰雪奇緣2》中的雪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也不得不承認,更加成熟的雪寶讓我感覺到了一絲的陌生。最後就是前作中安娜的男友克里斯,他的成長是敢於去擁抱愛。面對自己最喜歡的人,他總是不知所措,把握不到正確的時間節點,不知道正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直到他在迷路的森林裡再次看到自己的方向,抓住自己愛的人,便不會放手。
看來,《冰雪奇緣2》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成長絕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一切的成功都是建立在"風雨"之後,這幾乎就是一個定論,而《冰雪奇緣2》也自然沒有擺脫它的設定。劇中的迷霧森林就好比是一個圍城,大壩好比築起的一堵牆,真相往往是殘酷讓人無法接受的,可幸運的是人是有記憶的,記憶裡有我們想要擁抱的情感,和我們當初所要保留的初心所在。也許有些北境少年“從未見過晴朗的天空”。但是殘酷的真相併不代表著無動於衷,我們總是要適應環境,並且成長,就好像我們會跟隨兩姐妹去體驗故事的結局。
這是一個充滿了“愛”的故事當然我這裡說的愛,可不單單只是我們傳統認知裡的愛情,而是我們現實世界裡所有有關於美好的事物和情感,比如說艾莎姐妹之間患難與共的不離不棄,雪寶對於艾莎的忠誠等等。當然還有最難以讓人遺忘的那些場景:比如說出發前:我永遠在你身邊。迷霧森林前的:答應我,我們一起共進退。火靈調皮時:如果你不想我衝進火裡,你就不要自己衝進火裡。沉船外:我無比相信你,我不想阻止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讓我幫你分擔,我不能失去你。每一個都包含著各自滿滿的愛,雖然他們的表達的形式不同,但是所有的本質都離不開“溫暖”這個詞的本質。
這是一個充滿魔法視覺的神秘世界最後說一下這部作品的製作吧,這一塊其實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因為畢竟是“迪士尼”六年精心打造的產物,所以一切都有了一個絕對的保證。比如說這次的《冰雪奇緣2》在畫面上依舊唯美,電腦特效上依舊光彩奪目,在一部動畫電影裡的把場景渲染得幾乎接近真實場景,無論紋理光線渲染都極其真實。建議各位留意一下海水、浪花以及沉船場景。而歌曲也依舊好聽(當然和“let it go"這樣的神話比那就算了)。簡單點說,當你在影院看到艾莎女王在冰上起舞,當歌聲響起之時,似乎已經模糊的記憶不斷被喚醒。而且如果你靜下心來好好體會劇中故事裡的設計,我確定你一定可以融入在劇中之中。也許這個就是《冰雪奇緣》系列為我們營造的一個充滿魔法的神秘童話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