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的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什麼是教育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什麼是教育的讀後感1
這段時間我略讀了《什麼是好的教育》一書,這是一本教育哲學的讀本,這本書分為: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個部分,圍繞著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樣一個主題問題給出了66個小的教育主題。真的是一本值得教師認真學習的書。
這本書好的原因在於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本書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的心靈。無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以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的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說教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在親身體驗中自醒地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昇華和認識的飛。
客觀地說,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不可能每一個孩子在學業上都能達到同樣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個孩子在他所經歷的學校教育過程之中,都能顯示出積極的生命狀態,內心被集火,生命被點燃,每天都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狀態,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努力促成學生向學,培養學生的自信。
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生存壓力如此之大,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自信。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就會精神抖擻,對一切都積極努力,樂觀向上,樂於接受挑戰;孩子缺乏自信,她就會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現出柔弱、恐懼心理,從而失去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自信的孩子,學習會有動力,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因為這份認識,會加倍努力,即使成績暫不如人意,也會保持良好心態,在學生時代,這份心態,會促使他們積極努力的去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進入社會,相信自己能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幹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後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心態之一。
什麼是教育的讀後感2
《什麼是教育》一書雖然只是一本小冊子,卻包含了雅斯貝爾斯最重要的觀點和論述。這也是因為教育是一個核心問題。這本書據說可以看做是作者對德國教育的反思,同時我們可以一睹歐洲教育發展的一些脈絡,對照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有啟發意義。作者以其專業角度對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理想、大學的本質、大學的理想做了簡單的闡述,並提出了大學改革的一些具體的措施,有一定借鑑意義。最後,作者貫穿全書的觀點是教員和學生應該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獨立自由個人意志以及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什麼是教育,古今中外不同的理論家們對教育有不同的說法,我最贊成的一種觀點,教育就是交往。在我國也一直承認的是暈種觀點。教育分為哪些方面呢,從孩子一出重開始,當然也包括胎教,還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環境教育等。教育形象的比喻就是讓一張白紙變成一張表格。裡面寫滿了子。裡面有塗改有錯誤。等待著你去修改和新增。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髮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
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愛因斯坦:“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納:什麼叫教育?教育是讓孩子體驗發現世界是怎樣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雅斯貝爾斯認為:“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透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當然,作為教育基礎的能力、語言、記憶內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絕不容許死記硬背,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為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