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關於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教育法律法規為依據,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德育目標: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瞭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瞭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2、教學目標: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用簡潔有效的記憶方法記憶知識點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縱橫聯絡,形成小專題和規律性的認識;重視對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指導,主要是透過高考題的練習來完成;重視對學生引導重新解讀課本,仔細分析和鞏固記憶課本上的內容,把基礎知識落實到課本上;體現歷史學科與現實問題的有機結合,重視有關人文主義的知識點的挖掘和引導。

3、教學任務:本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掌握相關的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能力。

4、重新認識、感悟新課程。透過深入學習,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專業素養。

5、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科組的常規管理,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科組會議,加強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加強彼此間的分工和合作。

三、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讓學生改變對歷史學習的觀念有質的變化,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新課程實驗的合作模式,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師生互動,促進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形成;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樂學合作、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重點突出,難點仔細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保證教學質量。

4、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儘可能實行輪流當面批改。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師自身情況分析:

(1)教學優勢: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而且鍛鍊了自己簡潔、準確、富有感染力的課堂風格和認真負責的育人態度。同時,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智力水平有了一定的瞭解,使我有能力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教學生,並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

(2)教學缺點:我在教學上的缺點主要表現在:

首先,有一個適應我校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的過程,需要不斷改進和摸索。

第二,要儘快熟悉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習慣。

二、學習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高二學生基本適應了生活,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學習方法有所改進。高二是高三提高和衝刺的積累階段,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歷史認知水平,鍛鍊自己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逐漸掌握歷史演變的規律。學會從聯絡和發展的角度看待自己接觸的歷史,鼓勵學生在“歷史流香”論壇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歷史論點,拓寬自己的歷史思維,為高三的鞏固和提高打好基礎。

教材簡析:新歷史課程標準教材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大變革,必將對我國中學教育的未來產生巨大影響。這一系列高中教材突破了原來單純以時間為順序,以朝代更替為鏈條的寫作模式,集中了政治、經濟、文化演變過程中的大歷史的發展與變革。歷史不再是死板的記憶和背誦,生機和活力都在書頁上。為了鞏固他們的知識點,一定要做一些適合他們的習題,不要把大海作為做題的戰術,而是要把“老師下海,學生上岸”精心挑選提煉,逐步提高。

關鍵工作和措施:

1、重點任務:這學期我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注重基礎知識。每個單元的複習都是以基礎知識為基礎,讓學生頭腦中有清晰的線索。

(2)多研究習題,選擇適合本校學生的習題,踏實做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掌握考試方法。

2、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與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思想水平開始發生很大變化,理性思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於大一大二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單一的理性分析並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要培養他們對事件的本質和規律的理解和分析,還要把它們混淆起來

有趣的歷史典故和軼事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當時的歷史環境和事件。

2、改變教學方法,爭取日復一日,周復一週,月復一月的清晰

(1)每棵教堂樹的具體安排1 2 1模式。在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30分鐘的講座;最後3—5分鐘測試本節學習情況。就這樣,一天比一天清楚。

(2)適時進行單元測試,以試卷形式對本單元複習的主要內容進行考查。考試結束後,要及時對試卷進行點評。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複習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典型高考的習題,培養其應試意識。

(2)複習完各個單元后,引導學生總結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總結能力。

(3)在允許的時間內,組織學生拓展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聯絡能力。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課改理念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務處的要求,以“生本高效”為切入點,達到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中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紮實,但也有小部分學生基本只做選擇題,不做問答題。如何在較短的、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既掌握好新學的知識,又能將以前所落下的知識彌補上來,這都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

三、工作目標:

1、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讓他們真正瞭解歷史學科在高考文綜中的地位,使我校歷史教育教學達到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

2、搞好常規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3、全方位研究探討歷史“生本高效”模式,努力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4、指導學生學會答題應試,提高考試成績。

四、具體工作:

1、加強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搞好常規教學。

2、組織好3次大考,認真閱卷、登統分、講評及分析試卷。

3、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瞭解高考資訊,學習他人長處為自己服務。

4、加強高考研究,篩選各種資料,處理各種資訊,夯實高考基礎。

5、抓好臨界生,培養特優生,為一中取得好成績做貢獻。

6、聽課,不少於15節。

7、搞好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常規教學的主題研究。

五、進度安排

理科班:一週1單元,爭取在期中考前後完成必修3的教學,期中考後進行第一輪的複習。

文科班:一週3節課+1節消化課,本學期任務是紮實完成必修3的教學任務,不保守也不冒進。文科班兩週一次選擇題測試,六週一次大型周測(中、英、數、政、史、地輪流進行),出題的安排見附表。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學歷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綜合能力培養已成為當前歷史教改的熱門話題。所謂“綜合”大致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中滲透現代意識等。其中選擇題以若干中心論題為主線,牽連、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從基本內容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松江棉紡織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後果,明顯體現出從基礎知識到歷史概念,從古代到近代的綜合性和跨時代性,學科能力的特點十分明顯。什麼是學科能力要求呢?“歷史學科能力是我們要求人們所能達到的對歷史認識的某種水準”。文科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所以,我們過去強調重視學科能力培養作為教改和教學的主要方向。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類社會各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絡,與政治、地理、語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學血肉相連、密不可分。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是歷史教學深層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們在教學程序中,應該有目的地選擇新材料和設定新情景,有目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二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文科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14%,考試時間也大為縮短,這種客觀條件使考試對知識的覆蓋面降低。我認為要解決這點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即為培養綜合型創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對待高考覆蓋面降低這一新問題。其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

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正確處理高考複習中的標高問題

當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趨勢日益明顯,高考招生矛盾漸趨緩和,這可能導致高考試題難度降低,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高二複習的標高問題。應該依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高。我認為以下三點必須注意: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新形勢下出臺的“3+x”高考方案,正是為適應培養綜合型、競爭型人才的舉措之一、它必將對普通中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現就我區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以來與我們高二歷史教學的實踐和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第一,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為前提,恰恰相反,應以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二。高二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第二,不能放棄全面複習而去猜題、押題,對基礎知識中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可不作統一要求,而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重在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重在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第三,高考中整體難度的降低,並不排除個別學科難度的增強。高校擴招並未改變高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其考試成績區分度的高低對高校新生質量仍將起著重要的影響,故寄希望於靠大幅度降低難度不太現實。應該看到,實施3+x高考後,應該是有力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難度,是要適當考試題歷史思維水平要符合中學生特點,但減低難度並不意味著改變方向。”也不等於放棄過去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