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1
【各地中秋節習俗簡介】
江西省 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樣香味飄滿全村。
安徽省 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
四川省 兒童將桔子挖空,點上蠟燭,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的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廣東省 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山東省 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 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
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2
福建——浦城,女性過中秋節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們多在拜月之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最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們來食用,意思是秘密的事情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州的樹中秋——中秋節在廣州有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每逢中秋節,各家要用竹條扎燈,燈的開頭多樣,不果品燈,也有鳥獸、魚蟲燈,也可砌成字燈。到了夜裡,就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系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插在房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入夜,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和天上明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也叫“豎中秋”。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南京——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3
福建浦城
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老北京,中秋要放叄天假。十叄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隻月亮裡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嚯亦諧。有曲為: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閒。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廣東潮汕
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
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
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無錫
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傳統習俗: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中秋節傳統習俗: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傳統習俗: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傳統習俗: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少數民族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在中國是全民性的重大節日,不但漢族過中秋,侗族、苗族、壯族、傣族、黎族、滿族、朝鮮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但風俗各異。
壯族習慣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請老人上架探月,然後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1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稱為“8月節”;布依族在中秋節當天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飯的習俗。
他們將偷來的老瓜用紅布包好,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這家的主人要請他們吃酒消夜,據說這樣可以給這家人帶來子女。而被偷的人家也不會責怪偷瓜的人,反而認為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好的收成。
苗族男女青年則在中秋夜跳起苗家舞蹈,這一風俗被稱為“跳月”。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尋找心上人,吐露愛慕之情。
各地中秋節的風俗習慣4
中秋風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從習俗上看,過去中秋節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現在送禮更興旺。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裡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嚐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嚐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山東 即墨等地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節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陝西 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浙江 杭州的蓴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餚,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蓴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蓴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並使蓴菜成為思鄉的象徵。 蓴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蓴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蓴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蓴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蓴為多為好。
四川 除吃月餅外,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 在川西地區,煙燻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淨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醃漬一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乾水分,置燻爐中,用稻草煙燻至呈茶色,出爐放入滷鍋中滷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燻鴨即成。製作煙燻鴨,滷水的調製極為重要。滷水要用老滷,每次滷時加入適時的香料,食鹽、糖色,滷製時要用重物將鴨子充分壓入滷水中,滷製時間一般以20分鐘左右為宜,時間過長鴨肉質老,影響質量和口感。
廣東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這與潮人過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潮地氣候、農事生產有很大關係。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說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製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其中,中秋月餅是潮人一年一度的傳統食品,過中秋節,沒有一個潮汕人不品嚐一下月餅的滋味的。雖然月餅可以有各種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芋頭、餈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貴州 黔式月餅不同於廣式月餅,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麵粉500克、豬板油、糖稀、清水拌勻 揉成水油皮;麵粉250克與豬油拌合擦成幹油酥。分別下劑後,將幹油酥包入水油皮中,開暗酥製成40克一個的酥皮坯劑子,再將每個劑子按圓餅皮子備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細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棗、瓜蓉、熟粉、冰糖、鹽拌勻成餡料。 將適量的餡 料包入皮坯劑中,收口朝下,壓成扁圓形,放入刷過油的烤盤中,入烤爐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爐溫烤15~20分鐘至表面金黃、裡面成熟即成。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層次分明;餡心甜中帶鹹,香甜爽口,營養豐富。師傅說酥層要開得薄而均勻,月餅坯子入烤盤時要墊上一張白油紙。
臺灣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臺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近年來,臺灣的中秋節又發展出一種新的活動烤肉。 此外,臺灣一食品公司根據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節期間暑氣未消的特點,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餅。何為雪月餅?雪月餅就是冰淇淋月餅,清涼降溫,口感滑爽,內餡分三種口味香檳甜心、夏威夷派對、維也納咖啡。此款月餅還全面採用日式精緻包裝、具有保溫作用的保力龍包裝盒,保證雪月餅在一定時間內不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