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國學

《國學經典》觀後感

《國學經典》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學經典》觀後感1

多讀書,讀好書是市委的倡導,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行為習慣。因為讀書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書是最好的老師。

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級。我認為可以將這五種需求簡而言之為物質和精神層面需求,人在物質需求得以基本滿足後,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滿足,精神越富足滿足感越強,而這一滿足離不開讀書。

我很幸運,有一幫文友,他們善於小說、散文、詩歌、書法、繪畫、攝影、收藏等,他們純粹執著,好學善思,充滿了人文關懷,我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被感染和浸潤。我們定期聚在一起,談觀念講感受,各抒己見,海闊天空。國學作為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國有學術,它既是中華文明的最好形態,也是中國學術的源頭髮軔,更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精神家園,自然會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談論話題。

我是一個物慾感不強的人,所以更趨向精神層面的愉悅。讀書讓我很享受,讀書讓我與時代同步,讀書讓我與老公共修,因為他也是一個喜歡讀書和思考的人。

讀書是沒有止境的,正如我們的政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讀書卻是有境界的。首先,要身心合一。要靜心而讀,在喧囂中守住心靈深處的寧靜和純真,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一本書,一個人,一盞燈,手不釋卷,但卻愜意滿足。其次,要書人合一。讀書不僅要坐得下來,還要讀得進去,要能沉醉其中,樂而忘憂。比如讀韓愈《進學解》中的千古名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我很有感悟:做任何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天上不會掉餡餅,天道酬勤,工作如此,人生如此。第三,要天人合一。讀書到一定程度就會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會無限寬闊,顯示出一種博大的胸懷和氣度。比如:透過讀書,我悟到做人要大氣、正氣和勇氣,做女人還要有修養、懂營養、會保養,人要活得有格局、有大愛。第四,要知行合一,就是認識和實踐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識與道德實踐的一致性和統一性。知而不行,不能算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深化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才能有真價值。第五,要時人合一。讀書到最後,就會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文化的博大精深,終生學習,把讀書作為人生的內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靈魂中去,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蘇軾詩云:“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勉勵自己要堅持不懈地多讀書、讀好書,無愧於成長在蘇東坡的故里——鬱然千載詩書城,無愧於自己的內心和靈魂。

《國學經典》觀後感2

國學,如一碗玉露瓊漿,滋潤了我們的心田;國學,如一朵茉莉花,留下縷縷芬芳;它就像夜晚天空中一顆閃亮的啟明星,點亮了我們的心靈。伴隨著古色古香的古典音樂,山東《國學小名士》總決賽拉開了序幕。一個個小選手鬥志昂揚,用他們豐富的國學知識過五關斬六將,殺入了總決賽。小選手們個個才華橫溢,洋溢著詩書的墨香,帶著懵懂的成熟傳承著中華古典的魅力。“東西南北”讓他們證明了自己強大的詩庫。著實讓我為之一振,佩服的五體投地。經過揪心的幾十輪比拼,終於告了一段落。

杜牧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歐陽修有“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蘇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林升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安石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鄭板橋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兒東西南北風。”古代詩詞數不勝數,多少文人墨客隨口說出的都成了千古絕響。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一首一首,一句一句朗朗上口的詩,就這樣,從我的耳邊溜走,餘音繞樑,回味無窮。

對於史記,就更是精彩,趙高指鹿為馬糊弄秦二世,謀權篡位膽大妄為。入木三分的王羲之刻骨磨練,成為世代佳話……

國學離不開史記,離不開它的陪伴。史記裡記錄的詩詞歌賦,唐詩宋詞都是古人留給我們後代的包裹財富。

詩書可調養身心,使六根清淨,修生養性,它教給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謙遜有禮的正人君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孫子兵法》《三字經》,《百家姓》……它們,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美德模範的楷模,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精華。墨家、儒家,它們就是最好的例子!融入了古人的世界,你會發現國學的魅力,文學的價值。他們吸引著你不斷探索求知。不知是書上的空話,學以致用,你會發現,其中蘊含的道理。

禮儀更是國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本是禮儀之邦,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中華美德受到了侵犯。地上有紙,撿起來的彎腰之勞卻無處可見……行走在歲月長河裡的人們,親自玷汙了聖潔的水,又讓骯髒的水洗滌了自己的靈魂。這就是現在愚不可及的人。親手毀了禮儀之邦卻還理所當然。

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

讓我們一起學習國學吧!

《國學經典》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

《論語》,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介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裡,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