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精選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日誌吧,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誌了。日誌寫什麼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1
現代繼續教育資源以極其豐富的教育教學優勢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合作、創新的平臺,我積極利用這個機會,刻苦學習“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我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把繼續教育研修作為提升自身素養,促進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學習方式。
1、計劃周詳,學時充分。
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有實效。我根據區、學校制定的學習計劃,幾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內容,把學習、作業、交流、討論互相穿插,保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獲取最大的學習效益。將近一個月裡我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完成了多項選修課程的學習,在網上向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名師學習,在學習中,我還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夠根據網上提供的一些案例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與途徑。每次學習之後,積極獨立高質量地完成了網上作業,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
2、靈活機動,學以致用。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繼續教育學習課程裡有豐富的知識講解,我每次看後,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透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我刻苦鑽研以求更大程度的吸收這些知識,結合教材所需,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現實化,讓自己不斷進步,爭取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3、積極參與,互幫互學。
繼續教育學習也是一個互動平臺,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繼續學習中分有班級,在論壇中我們可以互相研討,把自己的學習體會經常同教師們交流,運用所學經驗積極向老師們徵求意見,積極修正,取長補短。這個方法可以促進廣大教師共同提高。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積極思考,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透過繼續教育研修,我的教學素養得到極大提高,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將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高教學效果。
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2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有了點想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激趣導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三、注重課內外結合。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
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透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3
在遠端培訓研修的日子裡,我認真觀看了專家老師們的講座的影片: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範例,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需要揚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特別是在作文教學方面我有更深刻的認識。初中學生作文難教也難寫,主要因為初中作文教學上仍然存在應試式的非積極心態,而這種非積極心態又主要根源於以“文”為本位的舊作文教學機制。要改變這個現狀,必須從教學觀念上予以根本的變革,建立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機制。這個新機制,應該是以“人”為本位的,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的,能將人的性格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趣、個性發展、習慣養成等人文教育因素與寫作能力培養、寫作技能技巧獲得統一起來的,將課內外融為一體的開放的植根於現代教學觀念及我們民族優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學機制。
如何建構這種教學機制,我想談談自己作文教學的一些體會。作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作文教學的關鍵。組合“實物”和“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資訊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怎樣運用“實物”和“媒體”指導學生輕鬆、愉快地寫好作文呢?
一、以“媒”激趣,用“媒”引導,培養學生動態觀察力
運用學生表演或藉助聲像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對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並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有感染力、可視性強的“表演”或多媒體,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聯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到習作活動中來,並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視寫作為樂事。在初一學生的作文入門教學中,我將學生領去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一段動畫《湯姆和傑瑞》,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興趣被調動起來。一段結束,我直接佈置學生把剛才的內容描寫下來,學生很樂意,立即進入了寫作。可剛寫了一半,學生就開始抓耳撓腮,左顧右盼,交頭接耳,小聲探問。原因很簡單,沒有仔細觀察。他們要求再次播放媒體內容的願望十分強烈,我逐段重放媒體內容時,發現同學們觀察得特別仔細……
二、減“形”去“聲”,去“頭”藏“尾”,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語文課程標準提出7—9年級學生要能“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絡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這就要求學生作文,儘管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需要開展較豐富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文潮奔湧、浮想聯翩呢?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運用形象或媒體教學是一種較有效的手段。對運用媒體進行習作教學要按部就班地恰當處理。如何處理呢?第一步,選準材料,在多媒體材料或學生表演材料的選擇上,要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理解或曾經歷過的材料,這樣學生才有興趣、有體驗、有話可說。第二步,設計寫作目標及採取的方法手段。要根據作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對形象(有時可以是學生現場表演)或多媒體錄影資料作適當的取捨。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對話描寫能力,可以對所選(對話描寫內容豐富)多媒體材料採取“去‘聲’處理”——保留“形象”、去除“媒體聲音”。學生觀看媒體時,形象鮮明,就是缺少人物對話和畫面其它聲音。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為這段材料配音,配音的過程就是一個艱苦表演及培養對話描寫能力的過程。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動作描寫能力,可以採取“減‘形’法”——去除“形象”、保留“媒體聲音”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採取去“頭”藏“尾”——藏掉媒體的前半部或後半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第三步,設計好某一作文教學的具體目標及實施方案。如要培養學生作文的對話描寫能力,(第二步所舉的那個例子可以放在學生進行正式配音前)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準備:
1、根據媒體或表演展開想象,把人物對話寫下來;
2、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語氣、動作等;
3、使人物語言富有個性,自然貼切。
三、以“文”富“形”,用“情”點“形”,有效昇華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一次作文課上,我用金山畫王和動畫flash製作了一段人物活動場景,學生“觀賞”了之後,個個覺得沒“意思”,少“趣味”,什麼原因?學生髮現動畫中人物動作生硬,缺少語言,神態全無。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學生,我們怎樣才能使這段動畫變得“行聲有色”呢?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接著我指出,如果沒有語言、缺少動作、毫無表情,那就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而是“木偶”、“殭屍”,只有透過認真觀察,不斷豐富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尤其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人物的興趣、愛好、情感價值觀,才能使這段動畫變得有聲有色,學生展開探討,進行“創作”。一會兒,我動畫上的“人物形象”就在同學們的“筆下”變得感情細膩、血肉豐滿了。這種方法我歸納為四個字“以文富形”。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寫作應做到,“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培養學生作文情感,主要依靠學生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也要靠我們語文老師透過形象來昇華。這就是要做到“用情點形”。在作文課上,放一段國際時事,讓學生有感而發,就其中某一件或幾件作一兩句評價;有時放一兩段電視或動畫,讓學生評判其中人物的言行舉止;有時直接由班級學生之間的爭端談起,讓學生來評判是非。然後要求學生把這些感受用筆寫下來,這些往往就是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教者不必去在礦井“描寫要深刻細緻,議論抒情要以記敘描寫為基礎”的理論,學生自然會從平時的積累中慢慢理解。
利用“形象”進行作文教學,可以擺脫老師枯燥地味地說教作文,能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4
放假了,有時間靜下心來學習,今天學習了"古詩文教學",何鬱老師講的實在實用,開篇就有這樣一段話:"研究初中古詩文教學,必須要關注中考語文對古詩文的考查。中考的導向很重要,中考考什麼,怎樣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古詩文教學怎麼教,教什麼。不要責怪我們的老師太現實,太功利,他們首先是要對孩子的分數負責,對家長的期望負責。離開這個前提,研究初中古詩文教學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是不是很實在_說到我們每個一線教師心裡了。還有就只這樣一段話:"
新課標說,“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些話語多麼樸實,但字字句句又都說到了語文教學的根子上。現在社會這麼浮躁,許多人急功近利,有幾個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生為什麼語文能力和素養上不去,一個關鍵問題是無法沉潛下來讀書。許多學生做題,是看著題目就開始做答,浮躁得連考試提供的文字都沒有耐心讀完。這樣做題,分數又怎麼可能會好呢?我們有些語文老師,也成天地埋頭做題、講題,也不讀書,久而久之,腦子就僵化了,心靈裡也沒有源頭活水了,除了跟學生講一點做題技巧外,就沒得講的了,長此下去,語文成績又怎麼能提高呢?要學好語文,更要讀課外書,甚至要讀一點閒書,無用的書。這是修煉我們的心靈、情感和精神氣象必須要做的功課。否則,我們的心靈就會日漸乾涸。新課標說得多好啊!它說,“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當然,要做到這樣,也不是太容易,一方面,我們要抵擋得住外面世界的誘惑,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安靜下來,做一做心靈的功課。
老師們,熱愛讀書吧,當你熱愛讀書時,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他們也會熱愛讀書的。當我們在校園裡營造出了人人熱愛讀書的氛圍,那個時候,我們語文學習的春天就來到了!"
學習之後我有一種興奮,也有一張振奮:春天要來了!
中學語文教師研修日誌5
作為重慶市巴南區初中語文學科教師網路培訓專案的一名學員,在學習中,我自始至終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按照學習流程和要求,全程參與了初中語文全部專題內容的學習;保質保量地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必修、選修作業、與其他學員開展互動評論。透過學習研修,開闊了教學眼界,拓寬了教學視野,增長了教學知識,交流了教學經驗,提升了教學技巧和能力。為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和紮實推進,打下了較好基礎。現將主要學習及感受情況彙報總結如下:
一、透過對專家引領性課程的學習,讓我更加明確了學習目標,這對於從事一線教學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透過一系列系統的講授與學習,我作為學習者的角度來說,覺得這樣的培訓方式與內容更易於接受,更加能集中一點加以突破,達到研修和目的和效果。
二、經過這多天的平臺培訓,讓人沒想到網路研修卻是如此的豐富,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學校的學習生活:上課做作業,還有指導老師的精彩點評更上讓人心生敬佩之心。在這一平臺上,有一線教師的上課實錄來彌補理論的空洞,有教授的理論為我們導航,有各地同仁的精闢點評,有專家的即時評說,有課後反思研討,有困惑的解答,有鮮明熱烈的線上研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
三、透過研修,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當看到別的老師旁徵博引,理論結合實際,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論積累實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或做散文或詩情勃發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慚愧。是啊,我確實需要把自己的一桶水注滿,才能給學生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