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灰椋鳥》評課稿

《灰椋鳥》評課稿2篇

《灰椋鳥》評課稿1

5月28日,我聽了著名特級教師潘文彬執教蘇教版五年級的《灰椋鳥》第一課時。

《灰椋鳥》是一篇寫鳥的散文,作者徐秀娟在描寫灰椋鳥的時候,形狀、習性等方面著墨很少,集中描寫的是壯觀的歸林場面,由於作者本身是在林場工作的,因此對鳥類非常喜歡,文中的字詞還常常反映出作者的這種感情來。

因此,我們可以看看,潘文彬老師如何教場面描寫,看看如何教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看看第一課時如何處理識字寫字,再看看如何體現高段語文的特點的。

關於場面描寫,我想一個是點面結合,既有細節描寫,也有概括描寫。潘老師首先是引導學生概括出描寫了什麼,然後回到這些段落中細讀,再讀出自己的感受來。也就是先整體感知再精讀感悟,當然第二課時還應該有個迴歸整體。

體會情感,倒是由一個課堂生成引發的,但似乎潘老師只推進到體會美。一個學生談感受的時候,提到了“喜慶”,有些突然,因為之前的學生都在講壯觀、數量多之類的,潘老師及時抓住了這個生成,肯定地說:“有道理!”發言的孩子更有底氣了,讀出了“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這一句,潘老師立刻抓住繼續引導:“在夕陽的映照下,這些穿著盛裝的少女,感覺怎樣?”此時,學生就有一種審美體驗了。不過,我覺得此處還能更進一步,作者為什麼要寫得如此美麗呢?或許就能幫助孩子更清晰地體會到徐秀娟的喜愛之情了。

識字寫字方面,我感覺有兩點值得解讀。一是識字注重語境,他抓住“翹首”一詞讓孩子們體會兩個句子中的不同含義,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不同,這就是在教語言的運用了。分辨不同的含義,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有這個能力,相比之下,潘老師高明在哪呢?我覺得就是找出“翹首”這個詞進行教學的敏感能力,這種專業的敏感力恐怕是語文老師的一種硬功夫。

另外,寫字方面潘老師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學生自己讀帖,自己選擇描紅,自己上臺範寫,自己評價,再自己臨寫,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整個教學環節,我覺得最出色的是最後一個,就是“個性化朗讀”,我想這也是潘文彬老師最拿手的,與他後面的報告也是一脈相承的,因為報告中重點提到個性化朗讀。

這個環節出彩多。前面提到的“喜慶”就是在這個環節生成的,還有一個就是“兩處聲音描寫”,學生讀到了聲音描寫的段落,潘老師引導他概括出這是聲音的描寫,然後啟發他們找找另一個描寫聲音的地方,最後比較兩處聲音的描寫有何不同,從而體現出了高段語文的特點,就是關注語言的表達方式,非常精彩。

匯入部分,我有疑問。潘老師先是出示灰椋鳥的圖片,讓學生描述,然後用“那麼徐秀娟是怎樣描述的呢?”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徐秀娟肯定與學生的描述不同,肯定高明,否則就不會入選教材了,高明在哪?比如場面描寫,比如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比孩子們只會說說顏色什麼的強多了。那麼,是不是說孩子們就是不如作者呢?我想沒有那麼簡單,作者是因為長時間的觀察才寫出來的,我不知道潘老師假如有第二課時會不會提到這點。

《灰椋鳥》評課稿2

兩次聆聽了王豔老師的語文課《灰椋鳥》,面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上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但給了我一個相同的感受:王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下面我就圍繞這感受具體說說:

一、提倡課文批註

在複習匯入後,王老師請學生仔細讀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能感受到灰椋鳥歸林時壯觀場面的語句,並在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透過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就會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賞和評價能力,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正是這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途徑——課文批註的運用使得在接下來的交流中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各自的認識和理解。

二、尊重學生獨特感悟

在批註閱讀基礎上的彙報交流,學生的見解一個個具有濃厚個性色彩。而對於每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王老師都給予肯定、表揚,並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引導他們把目光投向文字,使他們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且最終真正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解讀 “排空而至”這個詞時,學生開始只從字面理解了它:“排著長長的隊伍飛來。”在肯定他的同時,王老師引導學生想象灰椋鳥飛來時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的景象,使學生感受到灰椋鳥歸林時壯觀的場面。

三、給學生創造的空間

根據文字留下的“空白”,王老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教學“先回來的鳥……匯合。”部分時,在學生理解了“傾訴”、“呼喚”、“應和”的意思後,王老師讓學生再讀句子並想象鳥兒們在傾訴些什麼?會怎樣呼喚?又會應和些什麼呢?學生有的說鳥兒在相互交流一天的經歷,有的說父母在呼喚自己的兒女回家……以豐富的聯想來填補空白,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閱讀教學中就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進行閱讀,能大膽以開創性的思維來對文字陳述自己的見解,可以說個性化閱讀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四、注重個性化朗讀

透過朗讀可以使學生深化理解,深刻領悟,把握情感。每個環節中王老師都鼓勵學生透過個性化的朗讀將自己的閱讀體驗、感受表達出來,如:“能不能把灰椋鳥‘排空而至’的轉觀氣勢讀出來?”、“很神氣吧,想來讀一讀嗎?”、“你想不想來歡呼一下?”……學生各自的情感體驗透過個性化的朗讀盡情流露。

綜合這節課的情況,我提點建議:

要求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那麼老師對學生的閱讀評價也應該是個性化的。對於每位學生的獨特感悟,王老師都給予肯定、表揚,但都只用“不錯”、“很好”這些簡單的詞,籠統地做了評價。如果以個性化、激勵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讓他們享受閱讀的愉悅,體驗成功的快樂,他們還會萌發出一個個具有強烈自主意識和濃厚個性色彩的見解,他們更能帶著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讀出感覺,讀出情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