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清明節日記集錦5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篇日記了。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清明節日記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1
XX月XX日 星期X 天氣X
這次清明節,我們帶了很多東西上山。
我們來到了老爺爺的墓前,先點上三隻蠟燭,然後把100元大鈔的人民幣和美元。嘿嘿,從一個黑色的超大的袋子裡還拿出了好多億元大鈔,我們還燒了金元寶,我覺得燒它最有趣我用手舉著它燒,等它快燒完了才把它放到地上。
我們還燒了房子、車、船票、飛機票、蘋果牌手機、金幣、電視機、立體音響……我覺得,神是沒有的,而這些東西都是紙做的,做這些東西要砍樹,所以,清明節時應該只用拜一拜就行了。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2
4月3日星期六天晴清明節
每年清明,我的爺爺的兄第姐妹都要回老家平陽山門去掃墓,我當然跟爸爸媽媽和爺爺一起去。今天天氣很好,天空上掛太陽,暖洋洋的。一路上,汽車川流不息,有時還看到公路兩旁大片黃黃的油菜花。在平陽境內,我看到有個山上有許多人,有上山的,有下山的,爸爸說他們都是為祖先掃墓來的。我驚奇地問:為什麼要掃墓呢?爸爸說:”因為要紀念祖先。”
車到山門已是12點多,我們遲到了,聽說他們已經到太奶的墓掃過回來了,正等我們吃中飯呢。中飯是在山門鎮上的一家酒館吃的,共有五桌,真是個大家庭啊!我還認識了許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這個清明節,我有很大的收穫,現在我知道了掃墓是紀念祖先的意思了。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老爸老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老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老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老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老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老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老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老爸跟老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老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老爸的臉,老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4
今日是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和老爸去給太爺爺燒紙。老爸的老家在東大。今日的道路兩旁賣燒紙的人特別多。老爸在路上買了一些燒錢、一些紙衣服和蠟燭。
太爺爺的墓地在一個桃園裡。桃花開得粉紅耀眼。老爸的叔叔、和姑姑們陸陸續續來到了墓園。大家把自己買到的祭祀物品擺放在墓碑前。
二年級清明節日記 篇5
今天,我特意觀察了螞蟻。
螞蟻是一種爬行動物,身體很小,頭部比身子大一些,嘴巴上有兩個小鉗子。你可千萬出別看它體小,但它是個大力士。而且這些小動物們很有團結心。於是今天我想來驗證一下。我先準備了一團小米飯,放在螞蟻途經的路上。過了一會兒,一隻螞蟻順著米飯的香氣爬到了這裡。可是它一到放米飯的地方聞了一下卻又走了。我想:這麼好的食物都不吃啊?
正當我想走的時候,剛才那隻螞蟻又回來了,而且帶來了一群螞蟻。它們圍著米飯糰,利用自身的觸角一個一個把米團頂了起來,然後慢慢地往著洞口方向爬去。嘿,你別小看,它們能抬起比自己身體重幾倍的東西,而且前進的速度還挺快哦。它們憑著集體的力量,終於把米飯糰搬進了洞裡。看到這情景,我不禁自言自語道:“螞蟻真是太有團結心了!”
透過這次觀察螞蟻,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心齊,泰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