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
活動1【匯入】複習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齊讀課題。
1、白板出示生詞,檢查學生認讀。
2、指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複習作者遊覽的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活動2【講授】精度感受
(一)欣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著……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
引導學生用“時而……時而……”練習說話,師生互評。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教師板書:寬、大
2、朗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師: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孔隙的特點——窄、矮[板書: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險[板書:險]
5、朗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體會作者的感受。
6、師: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書: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活動3【講授】學習討論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麼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麼,並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
活動4【練習】學習仿寫
你還去過哪些風景名勝?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請兩位同學讀一讀。要注意遊覽順序。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的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鬱、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遊覽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金華雙龍洞的圖片資料、及從空隙進入內洞的實景影片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出示課題:匯入
二、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解字義
⑴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⑵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2、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帶著問題讀課文:默讀課文,標序號,再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3、瞭解寫作順序:
過渡:作者遊覽了雙龍洞,他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自讀思考,用筆畫下來。
⑴自讀思考。⑵小組交流。⑶班級交流。
全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遊覽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內洞、遊內洞、出洞。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總結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畫一張遊覽路線圖,再說一說作者遊覽了哪些景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閱讀與想象相結合,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4、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由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作者是怎樣寫清楚和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葉聖陶先生向我們清晰地講述了他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使我們彷彿也置身於神奇秀麗的大自然中。拿出你們自己繪製的遊覽路線圖,讓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二、學習新知
1、整體感知:
⑴自學要求:默讀全文,思考:根據示意圖,說說你主要遊覽了哪些景點?
⑵班級交流彙報(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⑶學生在讀中感悟。(文中略寫部分,如遊雙龍洞路上見聞部分“景色明豔、溪流歡唱”,隨著學生說,就透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解決了,具體描寫部分下面深入學習。)
2、直奔課文的主體:
⑴在遊覽中,你對哪一處的景色印象最深,一會兒向大家做個介紹,形式不限,可以拿著圖片或照片做介紹,也可以編成解說詞講解,還可以朗讀課文。
⑵小組合作學習。
⑶全班交流:①外洞寬敞。②內外洞連線處孔隙的窄小。③內洞“黑、奇、大”
板書:寬敞窄小黑、奇、大
3、迴歸整體:
教師根據板書總結引導:我們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一同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這其間我們感受到路上明豔的景色,聽到了溪流的歡唱,看到外洞的寬敞,體驗了內外洞連線處孔隙的窄小,更讓我們欣賞到內洞的“黑、奇、大”,我們不禁發出感嘆。在我們遊覽的同時,泉水始終伴隨著我們,找找書中描寫泉水的句子。
三、總結全文
知道作者的遊蹤,清楚文章的主次安排,為複述課文打好基礎。
四、佈置作業
1、語言積累: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讀一讀,記一記。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